试述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动"与"静"的有效融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f657094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21
  在一些初中数学课堂里,由于对"动"和"静"的关系控制不当,造成课堂效率低。"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了当下时髦的口号。还有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即分别记录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与教师讲授的时间,如果前者的时间多,就认为学生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就是好课,否则就不是好课。此类见解,不仅是对新课程的一种误解,对数学教学也势必产生不利的影响,容易造成课堂教学陷入随意性、盲目性。
  我觉得"动"与"静"之间就象是一个钟摆一样"荡"过去再"荡"回来,快要到顶的时候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一会儿摆向"动",一会儿摆向"静",不过再怎么摆来摆去还是课堂这个范围,牵着它们的那条线就应该是教学目标了。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定向控制作用,努力让"动""静"协调一致,逐渐由对立趋于靠拢和融合,产生更好的教学状态。归结起来教学目标分以下几步教学活动实现:
  一、方向明确,"动""静"有致
  有就新课程标准而言,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更多是"动",而这个"动"又是相对的,也需要"静"。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学节奏密而不疏,学生就因长时间紧张造成疲劳,产生抑制。再加上数学学科由于其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学生往往感觉到乏味、单调、枯燥。所以,教师要针对数学学科和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富有挑战性氛围的同时,还要注意复习旧知识,新课的导入,训练形式的转换,教学中的过渡和衔接时,教学活动的应力求"动",使得简洁、明快、紧凑,让学生不感到拖沓,不感到厌烦,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但是如果盲目追求"动",学生的各种感观难以对其充分感知。容易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学的进程,思维无法拓展,造成"消化不良",效果适得其反。如果全"静",教学节奏势必疏而不密,学生就因过于松弛分散了注意力,则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阻碍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效把握教学内容和目标,恰当分配时间。若教学目标难达成时宜"静",且缓而不松,若教学目标易达成时宜"动",快而不虚。"动""静"结合,多层次、小台阶分步训练。"动"的时间要扣准,"静"的时间要适当,"动""静"轮换时间要力求准确。这样的教学节奏,高低起伏,张驰得当,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动"中求"静","静"中求"动"
  什么是"动"中求"静"呢?一般来说从讲授到作业练习,教师活动范围递减,学生活动范围递增。所以在直接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人翁地位,从实际出发,千方百计地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自学,或者看书,或者操作,或者练习。在此期间以便直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第一手材料的反馈信息,并且腾出手来到学习困难的同学进行"短动",利用有限的直接教学时间轮流点拨指导,适时反馈回授。这就是"静"中求"动"。两者有机结合、协调统一,可以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比如,在进行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4.6图形的位似的教学时,为了防止学生出现单纯地模仿与记忆,从上课的第一时间就能"抓住"学生,我决定采用游戏来进行教学,力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用更有效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结合自主探索、自主思辨进行学习。具体操作如下:我一手拿个大正五边形,一手拿个小正五边形,随意举起展示给学生们看。
  (师)我手上的这两个相似的正五边形是不是位似图形?(学生回答说:不是)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现在你们手里有两类纸片,若干张大正五边形,若干张小正五边形,从中挑出一张大的和一张小的,你能否通过改变两者的位置,使这两个图形构成位似关系呢?把它们用双面胶拼贴在课堂练习本上,并把对应点用虚线相连,找到位似中心。另外,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学习小组研究的成果多。
  接下来,动手操作结合分组合作,把知识的探究与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之中。把枯燥的抽象的知识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学得高兴,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然后结合位似的定义,请各组同学分别总结他们的发现,并说明道理。
  通过"动"和"静"结合的过程,不仅让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还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三、以"动"开路,以"静"收果
  "动"与"静"纵贯整个教学全局,"动""静"的交替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性环环相扣,步步相生,具有特定的教学程序。比如在进行二次函数图象的教学中,由于二次函数相对初中生来说较为复杂、较为抽象,而且对灵活性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要求学生要深刻地理解,不能简单模仿、机械记忆。抓住教材的脉络与重点扼要地进行示范讲解、点拨指导,从而排难解惑,重点突破,冲淡重点,实现"一动一得"。在这一节课的开始,建议教师留出一段时间与学生共同列表、画图,允许学生有一个走弯路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疑问。这恰是学习新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带动全部教学活动的顺利发展,并为下一个"静"作好准备。
  当然教学可以从画个图开始,但不能仅限于熟练画出图像。还要借助图象,整体、全面地把握知识,更要会用数学抽象,概括的语言去刻画,这就要以"静"收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这种模式最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知识与新知识产生联系。这就要做到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的轮换交替,连贯衔接,同步进行。有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进行自学、自练和自改作业,注重学习活动的创造与运演。鼓励和帮助学生在"静"中自己探究问题,用理性的思维对当前现象或问题去加以分析解释,经历思辨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主旨,就是努力让学生亲自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积累丰富的经验,凭借自己的力量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但其中要忌"动""静"轮换过于频繁,这样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没有做的最好,只有做的更好。不论"动"的教学活动设计还是"静"的教学设计,都必须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向之内。教学目标是数学教学活动的根本,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那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特点等诸多方面来考虑,灵活地进行选择"动""静"与组合"动""静",这样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过程,真正协调好"动"与"静"的一致性,做到真正的融合。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概念  语文课程资源就是语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师﹑教材﹑学生﹑家庭以及社会中所有有利于实现语文课程目标,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主体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无疑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
目的:探讨在老年重症肺炎的患者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是否能改善患者的 APACHEⅡ评分,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 ICU 时间。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9月入住我科的重
目的:探讨分析注射 HCG 后不同取卵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0例患者,按照注射 HCG 后不同取卵时间分组,A 组300例,34-36
中图分类号:G4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落体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意义重大。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分成两节来讲授。本节按照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和科学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自由落体运动,通过实验演示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条件。下一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在儿童深二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将我院79例深二度烧伤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手术方法
目的:进一步探究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患者采用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是一个整体,其疾病与健康都受着躯体、精神、社会因素的影响。门诊是第一个接待患者就诊的场所,是一
在铝合金变极性穿孔焊接的工艺中,维弧对变极性电弧的稳定和工件的受力状态有着显著影响.在正极性时间内,主电流会通过维弧电源经过喷嘴形成自由电弧,增大喷嘴的烧损,减小电
中图分类号:G424.2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性质"中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某一权威的语文专业杂志在其中一期的卷首语《守住语文的根》中指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的根。"  毫无疑问,"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体现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是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在阅读教学中守住"语文的根",就需要始终牢牢抓住"语言"这一核心,"在读中去理
针对常规TIG焊生产效率低、可焊厚度小等问题,研究了TIG焊和PAW焊中应用活性剂对焊缝熔深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活性剂后,在同样的规范下,同传统TIG相比,活性剂能够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