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无论他的文化有多低,出身多卑微,只要他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照样可以获取成功!
创业者能否借用他人的力量为我所用,也是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邱文钦就是善用这一点,成为了亿万富翁。
英雄可以不问出处,但生活却常常以成败来论英雄。10年化蛹成蝶,邱文钦这个建筑工地的上小木匠,却构筑出了中国最大的文具连锁王国——都都文具。他奇迹般的创业故事,足可以使他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打工英雄!
现如今,邱文钦的三十几家文具连锁店和一家文具分公司已开遍了深圳、北京,他的身家早已过亿。这个目不识丁靠打工起家的“潮州大佬”,是怎样靠卖这种带有强烈文化色彩的文具用品,而登上了梦想的“珠穆朗玛峰”呢?
童年不幸,他落得目不识丁
邱文钦出生在广东陆丰县碣石镇一个偏僻的农家。6岁那年,父亲不幸病逝;8岁时,母亲又离开了人间,从此他与大他2岁的哥哥相依为命。命运逼得小兄弟俩放下书包,扛着锄头赤脚下地种田。邱文钦曾在心中一千遍地想,等以后自己有了钱,一定要上学!但这个童年的梦想始终未能实现,后来成了珍藏在他心中的一个最神圣的记忆。
1985年,15岁的邱文钦和哥哥在姑妈的安排下,拜当地的一个木匠为师学做木工。为了能尽快学到真手艺,兄弟俩不仅免费给师傅打工,还包揽了师傅家里所有的粗重家务和田地里的农活。三年里,邱文钦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终于师满出徒,学得了一手漂亮的木工活。
1988年,刚刚兴起的打工潮几乎席卷了中国所有的内地城市,许多热血青年纷纷离乡去陌生的城市实现自己的梦想。兄弟俩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
当时,按照他们学得的手艺,在当地混口饭吃应该不成问题,邱文钦想:靠手艺在家中混口饭,终究难有大出息,不如出门闯一闯。兄弟俩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借到了240元钱,坐上了开往深圳的汽车。
然而,深圳也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好找工作,兄弟俩浪迹街头多日,费尽周折才找到了一个搞装修的老乡。老乡看两人忠厚老实又能吃苦,就收留他们在工地做工。
在老乡的工地上做了一年多杂工,兄弟二人辛辛苦苦攒到了4000多元钱。邱文钦不甘于一辈子给别人打小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兄弟俩决定跳出来单干。他们在黄贝岭租了间每月200元房租的铁皮房,印刷了些承揽家庭装修业务的小卡片,四处派发,上门揽一些零碎的木工活。由于没有本钱,他们只能从别的包工头手中再转包下工程中所需的木工活,这样一来,他们既不承担什么风险,也能从中赚一份比以前给别人打工多几倍的钱!
由于兄弟俩的木工手艺好,加之做事认真负责。由此在装修这个行当中,二人口碑、人缘极好,许多对他们业务十分满意的装修住户,又把他们推荐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到了1990年,手中有了一定积蓄的兄弟俩已经可以自己扯一干人马独立承揽整个家庭装修工程了。
商海里捞出一根“金稻草”
邱文钦一边承揽着自己的装修工程,一边四处寻找别的赚钱门路。1991年冬天,机遇终于光顾了诚实肯干的他。
这一年,一个在深圳市东园路开名片印刷店的老乡因生意不景气,欲将名片店转让出去,转承费只要三四千元。邱文钦大胆地将这个名片店接手承包了下来,和店子一起接过来的还有原来店里的2名员工。
只有7平方米的小店里,一台破旧的手摇名片印刷机就是全部的生产设备,但邱文钦却是兴奋异常,第一次做老板的他被创业的激情撩得激动难抑。
店子所处位置不错,然而生意却不景气,邱文钦认为主要是员工责任心不强、缺乏主动性造成的。于是他马上制订一种激励制度:规定员工每联系印刷一盒名片,就在原有工资的基础上提成10%。此举一出,2名员工一改以前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每天想方设法为店里联系业务、招揽生意,同时也为自己增加了收入。不久,邱文钦名片店的生意做活了。
但店里机器设备陈旧老化,每天最多只能印制二三十盒名片,除去成本、房租和员工开支外,也就所剩无几了。邱文钦想更换设备,一打听,一台新的名片印刷机器,差不多要上万元,而邱文钦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这使他犯了愁。
一次,一位文具店的业务员来给他推销名片纸,随身的挎包里还插着一大包钢笔、圆珠笔及其它文具。邱文钦不禁眼前一亮,何不一边印名片,一边卖文具?这样两不相误,并且在名片店里卖文具也挺配套的。
他利用自己精湛的木工手艺,做了个精致的文具售货架,再装上透明玻璃,一个漂亮的售货架立马就成了。开始的时候,邱文钦只是在这名业务员手中购进一些文具,零星搭配着卖,谁知到月终一结账,他竟然发觉,自己零零碎碎卖文具赚的钱,已经超过了每日辛辛苦苦做名片赚的钱!
邱文钦马上意识到文具这个小行当里蕴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但让一个文盲去卖带有强烈文化色彩的文具用品,能行吗?邱文钦转念一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自己虽没文化,但可以请一些高智商的人来给自己出谋划策,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此一想,邱文钦的信心更大了。
1992年初,邱文钦将手中仅有的7000元钱全部拿出来,用来批发一些新潮、适用的文具用品。此时,制作名片已退至副业,卖文具一跃成了主业。不到1个月,邱文钦所进的文具被销售一空,赚的钱也是以前的好几倍。于是,他开始周而复始地进货、销货,慢慢地熟悉了文具这个行业,店里的货也越进越齐全了。到了第4个月,手中已有了2万多元存款的邱文钦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又将名片店隔壁的一间10多平方米的发廊转租了下来,自己装修一新后,成了一间文化用品专卖店。
天下原本没有路,在荆棘丛生的地上践踏的次数多了,脚下就有了一条路。在商海里反复筛淘,邱文钦终于找到了一根足可以让他发家致富、安身立命的“金稻草”。
经过一年多的磨练,邱文钦的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资金积累逐渐增多,进货渠道也越来越广,并取得了韩国、日本等七、八家国外文化用品公司的代理权。加之他有深圳大企业做稳定的用户。自然而然,他的业务量飞速上升,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人为我用,敢赚深圳一个亿
“不管大步小步,都要领先一步”,这是邱文钦的经商之道。1990年,深圳超市经营最先由香港百佳引入。“超市”的自选特点给了消费者较多的自由选购空间,从而使顾客盈门。而当时在中国还没有一家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有名气的国际连锁店。
当时中国文具行业也正面临着大好商机:其一,从百货零售领域剥离出来自成一体的文具行业已成为一热门的产业;其二,特许经营加盟连锁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经过这么一番分析,邱文钦敏锐地捕捉住了这个商机。1993年,邱文钦开了自己的第二家文具分店。第二年,他又一口气开了4家连锁分店。1995年,他注册成立了“都都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超市连锁经营方式给文具行业吹来了一股新风,极大地搅动了这个市场,“都都”专业文具小超市在深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创建连锁店的过程中,邱文钦始终从服务、质量和市场的每个环节做起。他的理念是:做生意,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消费者的需求为第一需求。以前的文具店是在百货公司的柜台里等客上门,而不主动送货上门。而“都都”文具不但在经营中为顾客提供主动的服务,而且严把进货质量关,从不允许假冒伪劣产品在公司出售。
邱文钦还在价格合理化、品种齐全化上面作文章,做到所有连锁店价格统一,明码标价;顾客只要走进“都都”文具店,就没有买不到的文具。靠着消费者良好的口碑“都都”文具逐渐树立起自己的形像,一步步打开了深圳市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开好中国第一文具连锁店”,是“都都”的经营目标。而人才又是一个企业的灵魂。邱文钦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但他却懂得利用别人的文化为自己赚钱。在公司成立之初,邱文钦就开始聘用总经理,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从而杜绝了“家族式企业”中的种种矛盾。此举在当时的深圳民营企业中还是很少见的。在用人机制上他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策略,哪怕是家乡的亲戚求职,如果没有能力,也只能做清洁工。如今,公司员工结构中,不乏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
为适应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都都”文具与黑龙江财贸学校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专门开设“都都班”,邱文钦这个没上过1天学的乡下穷崽子,却受聘兼任该校名誉校长。2010年初,“都都”又与另外3所商业学校签订了人才共同培养协议,开设“都都班”,为“都都”全国拓展计划做好人才储备。
到今天为止,“都都”文具已在深圳开了三十几家连锁店,在北京开了1家分公司,员工已发展到600多人。销售产品从价值几角钱的铅笔头、橡皮擦,大到价值数10万元的投影屏幕、投影机及整套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公司的总资产已过亿元!
10年风雨创业路,邱文钦在文具这个不起眼的小行当里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大业绩。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小木匠,一跃成为名震中国的文具连锁大王,这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一个创业奇迹。
他成功的背后,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成功的企业家不一定都是从大学学堂里培养出来的,有不少是在社会实践中磨砺出来的。一个人,无论他的文化有多低,只要他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照样可以获取成功!
编辑 杨春蕾
《商道》读者QQ群②群号:26396944
创业者能否借用他人的力量为我所用,也是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邱文钦就是善用这一点,成为了亿万富翁。
英雄可以不问出处,但生活却常常以成败来论英雄。10年化蛹成蝶,邱文钦这个建筑工地的上小木匠,却构筑出了中国最大的文具连锁王国——都都文具。他奇迹般的创业故事,足可以使他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打工英雄!
现如今,邱文钦的三十几家文具连锁店和一家文具分公司已开遍了深圳、北京,他的身家早已过亿。这个目不识丁靠打工起家的“潮州大佬”,是怎样靠卖这种带有强烈文化色彩的文具用品,而登上了梦想的“珠穆朗玛峰”呢?
童年不幸,他落得目不识丁
邱文钦出生在广东陆丰县碣石镇一个偏僻的农家。6岁那年,父亲不幸病逝;8岁时,母亲又离开了人间,从此他与大他2岁的哥哥相依为命。命运逼得小兄弟俩放下书包,扛着锄头赤脚下地种田。邱文钦曾在心中一千遍地想,等以后自己有了钱,一定要上学!但这个童年的梦想始终未能实现,后来成了珍藏在他心中的一个最神圣的记忆。
1985年,15岁的邱文钦和哥哥在姑妈的安排下,拜当地的一个木匠为师学做木工。为了能尽快学到真手艺,兄弟俩不仅免费给师傅打工,还包揽了师傅家里所有的粗重家务和田地里的农活。三年里,邱文钦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终于师满出徒,学得了一手漂亮的木工活。
1988年,刚刚兴起的打工潮几乎席卷了中国所有的内地城市,许多热血青年纷纷离乡去陌生的城市实现自己的梦想。兄弟俩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
当时,按照他们学得的手艺,在当地混口饭吃应该不成问题,邱文钦想:靠手艺在家中混口饭,终究难有大出息,不如出门闯一闯。兄弟俩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借到了240元钱,坐上了开往深圳的汽车。
然而,深圳也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好找工作,兄弟俩浪迹街头多日,费尽周折才找到了一个搞装修的老乡。老乡看两人忠厚老实又能吃苦,就收留他们在工地做工。
在老乡的工地上做了一年多杂工,兄弟二人辛辛苦苦攒到了4000多元钱。邱文钦不甘于一辈子给别人打小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兄弟俩决定跳出来单干。他们在黄贝岭租了间每月200元房租的铁皮房,印刷了些承揽家庭装修业务的小卡片,四处派发,上门揽一些零碎的木工活。由于没有本钱,他们只能从别的包工头手中再转包下工程中所需的木工活,这样一来,他们既不承担什么风险,也能从中赚一份比以前给别人打工多几倍的钱!
由于兄弟俩的木工手艺好,加之做事认真负责。由此在装修这个行当中,二人口碑、人缘极好,许多对他们业务十分满意的装修住户,又把他们推荐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到了1990年,手中有了一定积蓄的兄弟俩已经可以自己扯一干人马独立承揽整个家庭装修工程了。
商海里捞出一根“金稻草”
邱文钦一边承揽着自己的装修工程,一边四处寻找别的赚钱门路。1991年冬天,机遇终于光顾了诚实肯干的他。
这一年,一个在深圳市东园路开名片印刷店的老乡因生意不景气,欲将名片店转让出去,转承费只要三四千元。邱文钦大胆地将这个名片店接手承包了下来,和店子一起接过来的还有原来店里的2名员工。
只有7平方米的小店里,一台破旧的手摇名片印刷机就是全部的生产设备,但邱文钦却是兴奋异常,第一次做老板的他被创业的激情撩得激动难抑。
店子所处位置不错,然而生意却不景气,邱文钦认为主要是员工责任心不强、缺乏主动性造成的。于是他马上制订一种激励制度:规定员工每联系印刷一盒名片,就在原有工资的基础上提成10%。此举一出,2名员工一改以前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每天想方设法为店里联系业务、招揽生意,同时也为自己增加了收入。不久,邱文钦名片店的生意做活了。
但店里机器设备陈旧老化,每天最多只能印制二三十盒名片,除去成本、房租和员工开支外,也就所剩无几了。邱文钦想更换设备,一打听,一台新的名片印刷机器,差不多要上万元,而邱文钦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这使他犯了愁。
一次,一位文具店的业务员来给他推销名片纸,随身的挎包里还插着一大包钢笔、圆珠笔及其它文具。邱文钦不禁眼前一亮,何不一边印名片,一边卖文具?这样两不相误,并且在名片店里卖文具也挺配套的。
他利用自己精湛的木工手艺,做了个精致的文具售货架,再装上透明玻璃,一个漂亮的售货架立马就成了。开始的时候,邱文钦只是在这名业务员手中购进一些文具,零星搭配着卖,谁知到月终一结账,他竟然发觉,自己零零碎碎卖文具赚的钱,已经超过了每日辛辛苦苦做名片赚的钱!
邱文钦马上意识到文具这个小行当里蕴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但让一个文盲去卖带有强烈文化色彩的文具用品,能行吗?邱文钦转念一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自己虽没文化,但可以请一些高智商的人来给自己出谋划策,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此一想,邱文钦的信心更大了。
1992年初,邱文钦将手中仅有的7000元钱全部拿出来,用来批发一些新潮、适用的文具用品。此时,制作名片已退至副业,卖文具一跃成了主业。不到1个月,邱文钦所进的文具被销售一空,赚的钱也是以前的好几倍。于是,他开始周而复始地进货、销货,慢慢地熟悉了文具这个行业,店里的货也越进越齐全了。到了第4个月,手中已有了2万多元存款的邱文钦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又将名片店隔壁的一间10多平方米的发廊转租了下来,自己装修一新后,成了一间文化用品专卖店。
天下原本没有路,在荆棘丛生的地上践踏的次数多了,脚下就有了一条路。在商海里反复筛淘,邱文钦终于找到了一根足可以让他发家致富、安身立命的“金稻草”。
经过一年多的磨练,邱文钦的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资金积累逐渐增多,进货渠道也越来越广,并取得了韩国、日本等七、八家国外文化用品公司的代理权。加之他有深圳大企业做稳定的用户。自然而然,他的业务量飞速上升,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人为我用,敢赚深圳一个亿
“不管大步小步,都要领先一步”,这是邱文钦的经商之道。1990年,深圳超市经营最先由香港百佳引入。“超市”的自选特点给了消费者较多的自由选购空间,从而使顾客盈门。而当时在中国还没有一家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有名气的国际连锁店。
当时中国文具行业也正面临着大好商机:其一,从百货零售领域剥离出来自成一体的文具行业已成为一热门的产业;其二,特许经营加盟连锁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经过这么一番分析,邱文钦敏锐地捕捉住了这个商机。1993年,邱文钦开了自己的第二家文具分店。第二年,他又一口气开了4家连锁分店。1995年,他注册成立了“都都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超市连锁经营方式给文具行业吹来了一股新风,极大地搅动了这个市场,“都都”专业文具小超市在深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创建连锁店的过程中,邱文钦始终从服务、质量和市场的每个环节做起。他的理念是:做生意,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消费者的需求为第一需求。以前的文具店是在百货公司的柜台里等客上门,而不主动送货上门。而“都都”文具不但在经营中为顾客提供主动的服务,而且严把进货质量关,从不允许假冒伪劣产品在公司出售。
邱文钦还在价格合理化、品种齐全化上面作文章,做到所有连锁店价格统一,明码标价;顾客只要走进“都都”文具店,就没有买不到的文具。靠着消费者良好的口碑“都都”文具逐渐树立起自己的形像,一步步打开了深圳市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开好中国第一文具连锁店”,是“都都”的经营目标。而人才又是一个企业的灵魂。邱文钦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但他却懂得利用别人的文化为自己赚钱。在公司成立之初,邱文钦就开始聘用总经理,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从而杜绝了“家族式企业”中的种种矛盾。此举在当时的深圳民营企业中还是很少见的。在用人机制上他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策略,哪怕是家乡的亲戚求职,如果没有能力,也只能做清洁工。如今,公司员工结构中,不乏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
为适应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都都”文具与黑龙江财贸学校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专门开设“都都班”,邱文钦这个没上过1天学的乡下穷崽子,却受聘兼任该校名誉校长。2010年初,“都都”又与另外3所商业学校签订了人才共同培养协议,开设“都都班”,为“都都”全国拓展计划做好人才储备。
到今天为止,“都都”文具已在深圳开了三十几家连锁店,在北京开了1家分公司,员工已发展到600多人。销售产品从价值几角钱的铅笔头、橡皮擦,大到价值数10万元的投影屏幕、投影机及整套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公司的总资产已过亿元!
10年风雨创业路,邱文钦在文具这个不起眼的小行当里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大业绩。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小木匠,一跃成为名震中国的文具连锁大王,这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一个创业奇迹。
他成功的背后,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成功的企业家不一定都是从大学学堂里培养出来的,有不少是在社会实践中磨砺出来的。一个人,无论他的文化有多低,只要他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照样可以获取成功!
编辑 杨春蕾
《商道》读者QQ群②群号:26396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