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学建是一位卓立于浠水诗坛的中年作者。十多年来,他孜孜砣砣,笔耕不辍,写下了不少文质兼美的诗作词章。这些作品,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感事咏物,抑或抒怀寄慨,都呈现出用语古雅别致、诗境高远清旷、意蕴深刻隽永的特点。尤其是以典人诗之作,更是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高山大川,崔嵬峻拔,雄浑壮美;奇峰异壑,险绝深邃,秀丽静谧,历来都是诗人描写吟咏的题材。对这类题材,作者如果没有独具慧眼的观察力,反常合道的表现力,是难以写出特点和新意的。周学建深谙其中之道,因此他的纪游之作,大多是写县内山水、眼前田园、寻常景色。如《春晨踏翠》:“晨明踏翠少嚣喧,一路馨香岸柳边。远岱幽幽含夜雨,浠河静静笼轻烟。枝头鸟雀争相叫,望里桃花竞自妍。几许诗心寻陌上,横塘笛韵影缠绵。”从内容来看,这是作者春日清晨漫步浠河岸边,有感于远山近影、河光岸色而写的一首诗。首联紧扣诗题“春晨踏翠”展开。天色微明,田野清静,作者彳亍杨柳夹岸、馨香四溢的河畔,踏青闲游,独步览胜。颔联描物写景,由远而近。远处山峦,含雨带露,若隐若现;眼前浠河轻烟笼罩,雾岚弥漫。颈联由静态渲染,转入动态描写,给这幅宁静优美的画面,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情趣:一只只轻灵欢快的小鸟,站在拥青抱翠的树梢上争相呜叫,发出清脆婉转的悦耳之声。透过淡淡的曙色,向桃树林放眼望去,只见一朵朵夭桃正争芳斗妍,竞相绽放。尾联中的“横塘”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横塘》诗中“年年送客横塘路”句,指古人送别朋友之地。此处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以景语传情,表达惜春、恋春、留春之意:尽管有许多到田间地头寻春赋诗的心愿尚未实现,但春天又将匆匆离去,我们不得不与之依依惜别。然而,春天即使离去,她的靓姿倩影却会始终缠绵于心。这首七律,通过岸柳、远岱、夜雨、浠河、轻烟、枝头、鸟雀、桃花等景物,轻笔淡抹出一幅春意盎然、色彩清丽的春日晨景图,尤其是颔颈两联,远处山色与眼前河景,次第铺展,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交相辉映,使全诗更富于诗情画意,从而示人以春雨桃花浠河的美感,展现出作者热爱浠川山水,向往诗意生活的旷达心境。
作为诗词作者,不仅可以用手中之笔,描绘祖国的灵山秀水,表现火热的社会生活,反映群众的共同心声,抒发真挚的思想情感,还应该充分发挥近体诗词激浊扬清的功能,鞭挞社会丑恶现象,抨击各种不良行为,引导人们崇真向善,昂扬奋进。周学建胸怀坦荡,性格耿直,对不平之事敢怒敢言,对不正之风敢揭敢批,对花样翻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敢于运用中华诗词的形式予以揭露、指斥。且看他的七律《偶感》:“风霜雪雨折花残,固本培元路更艰。履责应当填会海,忠勤未必筑文山。夜郎坐井观天小,伯虑愁眠做事难。须记有权休任性,庸官可恶比贪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按照党中央有关改进工作作风的要求,驰而不息地正风肃纪,整治了工作中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使党政机关的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并未绝迹,消极怠工、人浮于事、文山会海、办事拖拉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此诗题目虽名为《偶感》,但显然不是一时兴起之作。首联先以“风霜雪雨折花残”,暗喻整治风暴重创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接着阐述见解: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走“固本培元”、建章立制这条更为艰辛的道路。次联紧承上联析事明理:要履行好工作职责,就必须恪尽职守,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应酬;忠诚使命,勤勉敬业,不一定要殚精竭虑于文牍,埋身皓首于表格。颈联融经化典,借古喻今。“夜郎”是指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可引申理解为成语“夜郎自大” ,以比喻骄傲无知。“坐井观天”语出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日天小者,非天小也。”比喻眼界小,见识少。“伯虑愁眠”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意思是伯虑国的人,因为害怕在睡眠中逝去而有所忧虑。作者此处化用三个成语,借以讥讽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者目光短浅、妄自尊大、只顾眼前、不思长远和患得患失的行为,可谓是意味深长,耐人寻思,特别是“伯虑愁眠做事难”一句,更将某些人犹犹豫豫、无所适从的心态,刻划得人木三分。尾联“须记有权休任性”句,化用李克强总理箴言:“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画龙点睛,切中肯綮,意在提醒手握公权者,应心存敬畏,慎用权力。“庸官可恶比贪官”,义正辞严,振聋发聩,充分表达了对“为官不为”“廉而不勤”、得过且过、尸位素餐行为的憎恶与不满。此诗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剖析问题,一语中的,展现了作者独到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字里行间透露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情怀和勇于担当、敢讲真话的品质。颈联用典,自然贴切,新颖别致,且浑若天成,毫无刻削之痕。
周学建参加工作后即投身教育事业,大半辈子都在滋兰树蕙,为人作嫁。因此,他的不少詩词作品,均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述教师日耕夜耘、辛勤劳作的情形,颂扬教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品格,展示教师淡泊名利、甘于清贫的思
想境界,讴歌教师流芳百世、泽被后人的不朽精神。请看他2017年写的《教师节感怀》:“恰遇风云际会时,频添白发几人知。楼头自在鸣禽柳,案上悠然落叶诗。春种秋收心渺渺,朝乾夕惕意迟迟。挥毫且赋园丁颂,尽是清歌人凤丝。”首联说,在改革浪潮风起云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替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教育竞争日趋激烈。辛勤的工作、巨大的压力,使广大教师身心俱疲,“频添白发”。“频添白发几人知”,饱含着作者对教师的一腔深情、几分敬意和对教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赞颂。颔颈两联具体描述教师工作学习情景和深远旷达情怀:春回大地,万物勃发,柳禽啼鸣,登楼远眺,顿觉心旷神怡,自在舒畅;秋日来临,落叶缤纷,诗意盎然,伏首案前,倍感天高地阔,悠然自得。尽管终日劳累,工作上不敢丝毫松懈,但教师们心存高远,相信播种必有收获。这两联对仗工稳,用语典雅。“鸣禽柳”化用南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谓春到人间;“落叶诗”化用唐代诗人孔绍安《落叶》诗中“早秋惊落叶”句,言秋天已至。联中虽未着“春”“秋”二字,然春光秋色已跃然纸上。“春种秋收”“朝乾夕惕”,词出有源,巧引妙用,寄寓感慨,供人怀想,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字斟句酌,力臻高格,细细咀之嚼之,回味无穷。尾联言教师栽桃培李、宁静致远的虞怀厚德,犹如清歌丽曲,悠扬绵长,余音萦绕,暗喻园丁精神,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周学建的诗词,平淡中显精深,精深处蕴理致。这除了他谙熟诗词写作技巧,具有丰富的阅历、宽阔的视野和敏锐的生活体悟能力外,还应该与他博览群书、厚积薄发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有直接的关系。他虽然科班出身,文学功底丰厚扎实,但仍然攻读不息,坚持在知识的海洋里探骊索珠,从各种书籍中采英撷华。同时,写诗填词,朝锤暮炼,反复推敲。从他写的三首《读书吟》中就可窥斑见豹。从“几本破书消永夜,一窗春雨共微寒”的描述中,可看到他彻夜读书、不惧春寒的身影;从“可叹淳公槐梦短,堪嗟潘岳鬓毛秋”的感慨中,能领略到他对时光易逝、年华虚度的惆怅。而“隔墙犹是语声欢,我自清灯映画栏”,则映照出他专心致志伏案读书,不被外界喧嚣所扰的淡定心态。特别是《读书吟》(其三)更让人心中一热:“等闲日子一生求,爱既成奢恨已休。刺股悬梁寻好句,挥毫泼墨写风流。今日只此三分地,来世何须万户侯。静夜南窗春雨后,期期尽兴放兰舟”。开篇即向读者掏心置腹,展露其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高情逸兴。接着陡转笔锋,以典人诗,表示要向古圣先贤学习,挥毫泼墨,苦吟不辍,扬葩振藻于诗坛。然后抒怀寄意,表明躬耕吟苑,甘守清贫的人生态度。结句中的“放兰舟”,化用北宋学者邵雍“夜不就席”的读书故事,与《读书吟》(其一)中的首联“夜夜挑灯闭小楼,不眠人对不眠愁”前后呼应,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孜孜不倦,挑灯夜读的情形,进一步展示了其学而不厌、书中寻乐的精神追求。诗语清新古雅,意象丰富幽深,读后,既让人感受到作者学习勤奋、创作用心、心境淡然,也让人体会到作者以才学用典人诗之巧妙,以积淀遣词造句之娴熟。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练习书法如此,写作诗词亦然。我们相信,凭着旁搜远绍的积累、“悬梁刺股”的勤奋和锲而不舍的执着,周学建一定会更加游刃有余地挥毫泼墨,写出更多让人爱不忍释、齿颊留香的精品力作。
(作者邱九如,系黄冈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浠水县诗词学会会长)
高山大川,崔嵬峻拔,雄浑壮美;奇峰异壑,险绝深邃,秀丽静谧,历来都是诗人描写吟咏的题材。对这类题材,作者如果没有独具慧眼的观察力,反常合道的表现力,是难以写出特点和新意的。周学建深谙其中之道,因此他的纪游之作,大多是写县内山水、眼前田园、寻常景色。如《春晨踏翠》:“晨明踏翠少嚣喧,一路馨香岸柳边。远岱幽幽含夜雨,浠河静静笼轻烟。枝头鸟雀争相叫,望里桃花竞自妍。几许诗心寻陌上,横塘笛韵影缠绵。”从内容来看,这是作者春日清晨漫步浠河岸边,有感于远山近影、河光岸色而写的一首诗。首联紧扣诗题“春晨踏翠”展开。天色微明,田野清静,作者彳亍杨柳夹岸、馨香四溢的河畔,踏青闲游,独步览胜。颔联描物写景,由远而近。远处山峦,含雨带露,若隐若现;眼前浠河轻烟笼罩,雾岚弥漫。颈联由静态渲染,转入动态描写,给这幅宁静优美的画面,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情趣:一只只轻灵欢快的小鸟,站在拥青抱翠的树梢上争相呜叫,发出清脆婉转的悦耳之声。透过淡淡的曙色,向桃树林放眼望去,只见一朵朵夭桃正争芳斗妍,竞相绽放。尾联中的“横塘”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横塘》诗中“年年送客横塘路”句,指古人送别朋友之地。此处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以景语传情,表达惜春、恋春、留春之意:尽管有许多到田间地头寻春赋诗的心愿尚未实现,但春天又将匆匆离去,我们不得不与之依依惜别。然而,春天即使离去,她的靓姿倩影却会始终缠绵于心。这首七律,通过岸柳、远岱、夜雨、浠河、轻烟、枝头、鸟雀、桃花等景物,轻笔淡抹出一幅春意盎然、色彩清丽的春日晨景图,尤其是颔颈两联,远处山色与眼前河景,次第铺展,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交相辉映,使全诗更富于诗情画意,从而示人以春雨桃花浠河的美感,展现出作者热爱浠川山水,向往诗意生活的旷达心境。
作为诗词作者,不仅可以用手中之笔,描绘祖国的灵山秀水,表现火热的社会生活,反映群众的共同心声,抒发真挚的思想情感,还应该充分发挥近体诗词激浊扬清的功能,鞭挞社会丑恶现象,抨击各种不良行为,引导人们崇真向善,昂扬奋进。周学建胸怀坦荡,性格耿直,对不平之事敢怒敢言,对不正之风敢揭敢批,对花样翻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敢于运用中华诗词的形式予以揭露、指斥。且看他的七律《偶感》:“风霜雪雨折花残,固本培元路更艰。履责应当填会海,忠勤未必筑文山。夜郎坐井观天小,伯虑愁眠做事难。须记有权休任性,庸官可恶比贪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按照党中央有关改进工作作风的要求,驰而不息地正风肃纪,整治了工作中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使党政机关的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并未绝迹,消极怠工、人浮于事、文山会海、办事拖拉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此诗题目虽名为《偶感》,但显然不是一时兴起之作。首联先以“风霜雪雨折花残”,暗喻整治风暴重创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接着阐述见解: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走“固本培元”、建章立制这条更为艰辛的道路。次联紧承上联析事明理:要履行好工作职责,就必须恪尽职守,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应酬;忠诚使命,勤勉敬业,不一定要殚精竭虑于文牍,埋身皓首于表格。颈联融经化典,借古喻今。“夜郎”是指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可引申理解为成语“夜郎自大” ,以比喻骄傲无知。“坐井观天”语出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日天小者,非天小也。”比喻眼界小,见识少。“伯虑愁眠”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意思是伯虑国的人,因为害怕在睡眠中逝去而有所忧虑。作者此处化用三个成语,借以讥讽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者目光短浅、妄自尊大、只顾眼前、不思长远和患得患失的行为,可谓是意味深长,耐人寻思,特别是“伯虑愁眠做事难”一句,更将某些人犹犹豫豫、无所适从的心态,刻划得人木三分。尾联“须记有权休任性”句,化用李克强总理箴言:“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画龙点睛,切中肯綮,意在提醒手握公权者,应心存敬畏,慎用权力。“庸官可恶比贪官”,义正辞严,振聋发聩,充分表达了对“为官不为”“廉而不勤”、得过且过、尸位素餐行为的憎恶与不满。此诗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剖析问题,一语中的,展现了作者独到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字里行间透露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情怀和勇于担当、敢讲真话的品质。颈联用典,自然贴切,新颖别致,且浑若天成,毫无刻削之痕。
周学建参加工作后即投身教育事业,大半辈子都在滋兰树蕙,为人作嫁。因此,他的不少詩词作品,均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述教师日耕夜耘、辛勤劳作的情形,颂扬教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品格,展示教师淡泊名利、甘于清贫的思
想境界,讴歌教师流芳百世、泽被后人的不朽精神。请看他2017年写的《教师节感怀》:“恰遇风云际会时,频添白发几人知。楼头自在鸣禽柳,案上悠然落叶诗。春种秋收心渺渺,朝乾夕惕意迟迟。挥毫且赋园丁颂,尽是清歌人凤丝。”首联说,在改革浪潮风起云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替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教育竞争日趋激烈。辛勤的工作、巨大的压力,使广大教师身心俱疲,“频添白发”。“频添白发几人知”,饱含着作者对教师的一腔深情、几分敬意和对教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赞颂。颔颈两联具体描述教师工作学习情景和深远旷达情怀:春回大地,万物勃发,柳禽啼鸣,登楼远眺,顿觉心旷神怡,自在舒畅;秋日来临,落叶缤纷,诗意盎然,伏首案前,倍感天高地阔,悠然自得。尽管终日劳累,工作上不敢丝毫松懈,但教师们心存高远,相信播种必有收获。这两联对仗工稳,用语典雅。“鸣禽柳”化用南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谓春到人间;“落叶诗”化用唐代诗人孔绍安《落叶》诗中“早秋惊落叶”句,言秋天已至。联中虽未着“春”“秋”二字,然春光秋色已跃然纸上。“春种秋收”“朝乾夕惕”,词出有源,巧引妙用,寄寓感慨,供人怀想,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字斟句酌,力臻高格,细细咀之嚼之,回味无穷。尾联言教师栽桃培李、宁静致远的虞怀厚德,犹如清歌丽曲,悠扬绵长,余音萦绕,暗喻园丁精神,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周学建的诗词,平淡中显精深,精深处蕴理致。这除了他谙熟诗词写作技巧,具有丰富的阅历、宽阔的视野和敏锐的生活体悟能力外,还应该与他博览群书、厚积薄发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有直接的关系。他虽然科班出身,文学功底丰厚扎实,但仍然攻读不息,坚持在知识的海洋里探骊索珠,从各种书籍中采英撷华。同时,写诗填词,朝锤暮炼,反复推敲。从他写的三首《读书吟》中就可窥斑见豹。从“几本破书消永夜,一窗春雨共微寒”的描述中,可看到他彻夜读书、不惧春寒的身影;从“可叹淳公槐梦短,堪嗟潘岳鬓毛秋”的感慨中,能领略到他对时光易逝、年华虚度的惆怅。而“隔墙犹是语声欢,我自清灯映画栏”,则映照出他专心致志伏案读书,不被外界喧嚣所扰的淡定心态。特别是《读书吟》(其三)更让人心中一热:“等闲日子一生求,爱既成奢恨已休。刺股悬梁寻好句,挥毫泼墨写风流。今日只此三分地,来世何须万户侯。静夜南窗春雨后,期期尽兴放兰舟”。开篇即向读者掏心置腹,展露其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高情逸兴。接着陡转笔锋,以典人诗,表示要向古圣先贤学习,挥毫泼墨,苦吟不辍,扬葩振藻于诗坛。然后抒怀寄意,表明躬耕吟苑,甘守清贫的人生态度。结句中的“放兰舟”,化用北宋学者邵雍“夜不就席”的读书故事,与《读书吟》(其一)中的首联“夜夜挑灯闭小楼,不眠人对不眠愁”前后呼应,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孜孜不倦,挑灯夜读的情形,进一步展示了其学而不厌、书中寻乐的精神追求。诗语清新古雅,意象丰富幽深,读后,既让人感受到作者学习勤奋、创作用心、心境淡然,也让人体会到作者以才学用典人诗之巧妙,以积淀遣词造句之娴熟。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练习书法如此,写作诗词亦然。我们相信,凭着旁搜远绍的积累、“悬梁刺股”的勤奋和锲而不舍的执着,周学建一定会更加游刃有余地挥毫泼墨,写出更多让人爱不忍释、齿颊留香的精品力作。
(作者邱九如,系黄冈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浠水县诗词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