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的建筑活动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在目前的建筑设计中存在诸多经济性的问题。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就应加强对设计经济性的认识研究,从建筑设计的用地布局,空间利用,立面设计,结构,材料,构造等方面控制工程造价,合理利用社会资源,达到建筑艺术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关键词:建筑设计 经济性 工程造价 设计手法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而在发展工程中对社会资源的大量消耗又使其成为资源紧张的主要因素。建筑设计是工程建设计划的具体化,对工程建设的投资及在使用中的能耗,物耗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建筑设计阶段,提升对经济性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对于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一.对目前建筑设计中经济性问题的分析
我国正处于一个建筑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对建筑发展及其内涵进行重新思考的时期。目前,在建筑创作中所存在的对经济性重视不够、认识片面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归纳、分析。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重视建筑方案的经济性研究。设计构思中,人们习惯于仅对一般的建筑功能、形式表现等进行思考;对设计方案的评价,也常常只关注其形式表现力、空间舒适度、技术先进性等方面,缺少对建筑经济性问题的研究以及对经济条件的客观分析,使得实际工程中超出经济条件而违反概、预、结算梯级制约关系的实例屡见不鲜。
(2)忽视建筑使用中的消费成本。对建筑经济性的认识局限于建设成本的最小化,而忽视使用过程中能源、资源的消耗成本,缺少对社会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的研究,常常造成建设低投入和使用高能耗、低效率的非良性循环。
(3)缺乏综合效益观念。孤立地理解经济效益,将高经济回报作为建筑发展的首要目标,忽视环境质量、社会效益,最终使经济效益也很难得到保证。
建筑经济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一些建筑设计中只是一味贪大求洋,片面追求新、奇、特与豪华高档,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只是单纯地从技术本身出发,仅仅关注方案的功能使用、建筑造型等问题,而不考虑设计的经济性,无视项目的利用率和建设成本。技术与经济观念的分离,必然造成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损失。
二.体现经济性的建筑设计手法
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策略以提高建筑的经济性。对于整个建筑设计的全过程而言,用地布局、空间利用,结构及形式,建材、设备、施工方案的选择,以及室内外各工程的设计合理性都可以体现设计的经济性。
1.总图布局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对建设用地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全面、综合地考察影响场地设计的各种因素,因地制宜、主次分明、经济合理地对建设用地的利用做出总体安排。
进行总图布局时,应在充分掌握基地的地形、与相邻建筑的关系以及环境现状等基础上,研究如何将建筑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并有效地利用基地等问题。通过对基地平面形状、倾斜方向、高低起伏等特征,以及相邻地区情况、地区方位等的调查,充分利用地形,发挥用地效能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2.充分发挥建筑的空间效益,提高空间利用率。必须要有合理高效的空间布局,空间的经济性是与空间的使用效率有关的。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发挥建筑空间的最大潜能可以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的使用价值,实际上也是对资金、能源的有效利用。这就要求建筑师通过分析各使用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联系,合理地安排平面布局,充分挖掘空间的潜力,创造出具备灵活适应性且经济合理、使用高效的建筑空间。
例如在平面设计中,一般要求布局紧凑、功能合理、朝向良好。建筑平面形式规整,外形力求简单、正规,提高平面利用系数,力求避免设计转角和凹凸型的建筑外形。建筑物的形状对建筑的造价有显著的影响。一般来说,建筑平面越简单,它的单位造价就越低。在平面设计中,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平均外墙长度是衡量造价的指标之一。一个合理的平面设计方案,不仅可以节省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节约用地,还可以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发挥建筑空间的最大潜能。
3.选择经济美观的建筑外形。一个完美的建筑,其内容与形式应该是一致的,与内容相脱离的形式不但不美观,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建筑师应当合理布置功能,将功能的适用作为造型的基本依据,同时也让造型给功能以必要的启示。现在一些设计师在设计时从形式出发,形式决定功能,立面决定一切,或是通过运用先进的建筑技术来追求新奇的形式,既不考虑建筑的经济性也不重视建筑功能。例如有的建筑为了强调立面通透或虚实对比,本应封闭的房间却开了大窗户,甚至做成玻璃幕墙,而需要自然采光的房间却只有小窗甚至无窗,结果是只好看不好用。
4.采用高舒适度低能耗的设计。高舒适度就是健康舒适程度,包括人体健康所要求的合理的温度(20℃~26℃)、湿度(40%~60%RH)、空气质量、光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卫生条件等。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然要增加成本、消耗更多的能源。为节约能源并同时保证健康舒适的居住条件,就必须走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5.合理确定结构选型。结构上的合理性已经不仅仅意味着只需保证结构安全性,人们对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层次上的“科学”要求。结构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还要满足受力合理、节约造价的要求。结构的合理性体现的是建筑的内在美,结构受力的科学合理是与建筑的外形美观相一致的。考虑结构与形式间的关系问题,还必须结合合理的结构传力系统和传力方式,以符合逻辑的结构形式来表达建筑的美。因此,设计者对建筑结构中各个部分受力的性质和大小,以及可能产生某种结构效应时起控制作用的结构部位等,都应有系统的概念与了解。
6.因地制宜选用建筑材料
随着可供人们使用的材料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对各种材料性能的了解也更加全面广泛,材料已经越来越能够被人们更加经济地使用。建筑师应当能够根据不同的气候及环境条件,灵活经济地选用建筑材料及设备。选择材料及形式时,应根据建筑的规模、类型、结构、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等情况,全面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宜的建筑材料。在保证坚固、适用的前提下,注重材料的节约,并尽量利用地方性的轻质、高强、廉价的材料,保证技术上的可能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
7.合理选择构造方案
构造与结构相比较,结构强调整体,关注力的传承问题;构造则强调技术问题的解决和细部研究。构造方案的选择与建筑的使用要求、平面布置和立面处理、选用材料、结构类型以及施工条件等都有密切关系。建筑的细部可以有多种不同构成的表现,而造成这种多样性的原因则是在于构造细部所起作用的多样性。构造细部是从探求创造空间的基本规律开始的,通过构造细部的设计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建筑整体环境。
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建筑的前期策划、方案构思、还是方案设计以及技术深化的阶段,始终都应贯穿着经济性的理念。重视建筑设计中的经济性理念,实行对建筑作品的优化,保障社會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以求建筑作品的最大经济价值,不仅是评判建筑设计作品优劣的重要尺度,也是能否促进国民经济合理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要根据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确定建筑的合理投入和建造所要达到的标准,合理控制建筑投资和建设规模,在达到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使建筑达到经济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英)P.A.斯通著. 建筑经济学 1987
[2]黎志涛.建筑设计手法入门 1996
关键词:建筑设计 经济性 工程造价 设计手法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而在发展工程中对社会资源的大量消耗又使其成为资源紧张的主要因素。建筑设计是工程建设计划的具体化,对工程建设的投资及在使用中的能耗,物耗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建筑设计阶段,提升对经济性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对于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一.对目前建筑设计中经济性问题的分析
我国正处于一个建筑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对建筑发展及其内涵进行重新思考的时期。目前,在建筑创作中所存在的对经济性重视不够、认识片面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归纳、分析。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重视建筑方案的经济性研究。设计构思中,人们习惯于仅对一般的建筑功能、形式表现等进行思考;对设计方案的评价,也常常只关注其形式表现力、空间舒适度、技术先进性等方面,缺少对建筑经济性问题的研究以及对经济条件的客观分析,使得实际工程中超出经济条件而违反概、预、结算梯级制约关系的实例屡见不鲜。
(2)忽视建筑使用中的消费成本。对建筑经济性的认识局限于建设成本的最小化,而忽视使用过程中能源、资源的消耗成本,缺少对社会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的研究,常常造成建设低投入和使用高能耗、低效率的非良性循环。
(3)缺乏综合效益观念。孤立地理解经济效益,将高经济回报作为建筑发展的首要目标,忽视环境质量、社会效益,最终使经济效益也很难得到保证。
建筑经济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一些建筑设计中只是一味贪大求洋,片面追求新、奇、特与豪华高档,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只是单纯地从技术本身出发,仅仅关注方案的功能使用、建筑造型等问题,而不考虑设计的经济性,无视项目的利用率和建设成本。技术与经济观念的分离,必然造成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损失。
二.体现经济性的建筑设计手法
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策略以提高建筑的经济性。对于整个建筑设计的全过程而言,用地布局、空间利用,结构及形式,建材、设备、施工方案的选择,以及室内外各工程的设计合理性都可以体现设计的经济性。
1.总图布局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对建设用地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全面、综合地考察影响场地设计的各种因素,因地制宜、主次分明、经济合理地对建设用地的利用做出总体安排。
进行总图布局时,应在充分掌握基地的地形、与相邻建筑的关系以及环境现状等基础上,研究如何将建筑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并有效地利用基地等问题。通过对基地平面形状、倾斜方向、高低起伏等特征,以及相邻地区情况、地区方位等的调查,充分利用地形,发挥用地效能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2.充分发挥建筑的空间效益,提高空间利用率。必须要有合理高效的空间布局,空间的经济性是与空间的使用效率有关的。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发挥建筑空间的最大潜能可以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的使用价值,实际上也是对资金、能源的有效利用。这就要求建筑师通过分析各使用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联系,合理地安排平面布局,充分挖掘空间的潜力,创造出具备灵活适应性且经济合理、使用高效的建筑空间。
例如在平面设计中,一般要求布局紧凑、功能合理、朝向良好。建筑平面形式规整,外形力求简单、正规,提高平面利用系数,力求避免设计转角和凹凸型的建筑外形。建筑物的形状对建筑的造价有显著的影响。一般来说,建筑平面越简单,它的单位造价就越低。在平面设计中,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平均外墙长度是衡量造价的指标之一。一个合理的平面设计方案,不仅可以节省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节约用地,还可以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发挥建筑空间的最大潜能。
3.选择经济美观的建筑外形。一个完美的建筑,其内容与形式应该是一致的,与内容相脱离的形式不但不美观,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建筑师应当合理布置功能,将功能的适用作为造型的基本依据,同时也让造型给功能以必要的启示。现在一些设计师在设计时从形式出发,形式决定功能,立面决定一切,或是通过运用先进的建筑技术来追求新奇的形式,既不考虑建筑的经济性也不重视建筑功能。例如有的建筑为了强调立面通透或虚实对比,本应封闭的房间却开了大窗户,甚至做成玻璃幕墙,而需要自然采光的房间却只有小窗甚至无窗,结果是只好看不好用。
4.采用高舒适度低能耗的设计。高舒适度就是健康舒适程度,包括人体健康所要求的合理的温度(20℃~26℃)、湿度(40%~60%RH)、空气质量、光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卫生条件等。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然要增加成本、消耗更多的能源。为节约能源并同时保证健康舒适的居住条件,就必须走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5.合理确定结构选型。结构上的合理性已经不仅仅意味着只需保证结构安全性,人们对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层次上的“科学”要求。结构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还要满足受力合理、节约造价的要求。结构的合理性体现的是建筑的内在美,结构受力的科学合理是与建筑的外形美观相一致的。考虑结构与形式间的关系问题,还必须结合合理的结构传力系统和传力方式,以符合逻辑的结构形式来表达建筑的美。因此,设计者对建筑结构中各个部分受力的性质和大小,以及可能产生某种结构效应时起控制作用的结构部位等,都应有系统的概念与了解。
6.因地制宜选用建筑材料
随着可供人们使用的材料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对各种材料性能的了解也更加全面广泛,材料已经越来越能够被人们更加经济地使用。建筑师应当能够根据不同的气候及环境条件,灵活经济地选用建筑材料及设备。选择材料及形式时,应根据建筑的规模、类型、结构、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等情况,全面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宜的建筑材料。在保证坚固、适用的前提下,注重材料的节约,并尽量利用地方性的轻质、高强、廉价的材料,保证技术上的可能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
7.合理选择构造方案
构造与结构相比较,结构强调整体,关注力的传承问题;构造则强调技术问题的解决和细部研究。构造方案的选择与建筑的使用要求、平面布置和立面处理、选用材料、结构类型以及施工条件等都有密切关系。建筑的细部可以有多种不同构成的表现,而造成这种多样性的原因则是在于构造细部所起作用的多样性。构造细部是从探求创造空间的基本规律开始的,通过构造细部的设计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建筑整体环境。
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建筑的前期策划、方案构思、还是方案设计以及技术深化的阶段,始终都应贯穿着经济性的理念。重视建筑设计中的经济性理念,实行对建筑作品的优化,保障社會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以求建筑作品的最大经济价值,不仅是评判建筑设计作品优劣的重要尺度,也是能否促进国民经济合理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要根据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确定建筑的合理投入和建造所要达到的标准,合理控制建筑投资和建设规模,在达到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使建筑达到经济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英)P.A.斯通著. 建筑经济学 1987
[2]黎志涛.建筑设计手法入门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