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学生问到,什么是眼界,我说:别人知道的,能取得的知识、流行、品位、信息,我也必须知道。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半就是在充实自己的眼界。眼界很重要,但比眼界更重要的事叫“视野”。什么是视野呢?在我看来,在相同的“眼界”下,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可能,这就是“视野”。
举个例子来说。儿子着迷周杰伦的音乐。认真搜集周杰伦的专辑、MV、海报,并且会唱他的每一首歌。对我来说,着迷周杰伦音乐当然不是坏事。不过情况持续下去,到了儿子言必称周杰伦,全世界所有的音乐都比不上周杰伦时,我可有点担心了。
我开始主动找了不同的乐手、曲风的C D给儿子听。但我愈是丢不同的歌手的C D给他,儿子就愈坚持周杰伦才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歌手。
情况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儿子念高中,认识了一个音乐素养很高、令他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学长之后,事情才开始有了转折。
他问我儿子:“你都听什么音乐?”
儿子除了周杰伦之外,还是周杰伦。谈到最后,学长听不下去了,丢给他一句话:“你这样未免太逊了吧!”
儿子不甘心,反问学长:“那你心目中,谁的音乐最厉害?”
学长说:“当然是神啊。”
儿子问:“谁是神?”
“吉他之神啊,”学长说,“Eric Clapton,你不认识啊?”
儿子被唬得一愣一愣的。回家问我:“你知道神是谁吗?”
“哪个神?”
“吉他之神啊,Eric Clapton。”
“Eric Clapton?我当然知道这个人,你还听过呢,你忘了吗?”
“我听过?”儿子抓了抓头。
我把C D柜里当初找回来的专辑丢给他。我说:“神就在家里,你却不认识。”
儿子把Eric Clapton的专辑拿去听。听了半天之后,颇有几分陶醉地跑回来告诉我说:“其实还蛮好听的哦,怎么以前我都不觉得?”
“当初Eric Clapton不好听,”我问儿子,“为什么后来又觉得好听了?”
“因为我不想听,所以听不见。”
“那后来为什么又听得见了?”
“因为我的学长啊,他的刺激让我从不想听,变成想听。”
换句话说,“视野”之所以比“眼界”更难,是因为除了必须让自己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外,我们必须更进一步开放心胸,愿意跳脱自己的看法和理所当然的惯性,用异于自己的心态、观点去理解事情。
视野为我们带来了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因此而来的竞争力。这不只是我的儿子,也是我们和我们的下一 代 ,最重要的功课。
(万青青摘自《南方都市报》)
举个例子来说。儿子着迷周杰伦的音乐。认真搜集周杰伦的专辑、MV、海报,并且会唱他的每一首歌。对我来说,着迷周杰伦音乐当然不是坏事。不过情况持续下去,到了儿子言必称周杰伦,全世界所有的音乐都比不上周杰伦时,我可有点担心了。
我开始主动找了不同的乐手、曲风的C D给儿子听。但我愈是丢不同的歌手的C D给他,儿子就愈坚持周杰伦才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歌手。
情况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儿子念高中,认识了一个音乐素养很高、令他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学长之后,事情才开始有了转折。
他问我儿子:“你都听什么音乐?”
儿子除了周杰伦之外,还是周杰伦。谈到最后,学长听不下去了,丢给他一句话:“你这样未免太逊了吧!”
儿子不甘心,反问学长:“那你心目中,谁的音乐最厉害?”
学长说:“当然是神啊。”
儿子问:“谁是神?”
“吉他之神啊,”学长说,“Eric Clapton,你不认识啊?”
儿子被唬得一愣一愣的。回家问我:“你知道神是谁吗?”
“哪个神?”
“吉他之神啊,Eric Clapton。”
“Eric Clapton?我当然知道这个人,你还听过呢,你忘了吗?”
“我听过?”儿子抓了抓头。
我把C D柜里当初找回来的专辑丢给他。我说:“神就在家里,你却不认识。”
儿子把Eric Clapton的专辑拿去听。听了半天之后,颇有几分陶醉地跑回来告诉我说:“其实还蛮好听的哦,怎么以前我都不觉得?”
“当初Eric Clapton不好听,”我问儿子,“为什么后来又觉得好听了?”
“因为我不想听,所以听不见。”
“那后来为什么又听得见了?”
“因为我的学长啊,他的刺激让我从不想听,变成想听。”
换句话说,“视野”之所以比“眼界”更难,是因为除了必须让自己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外,我们必须更进一步开放心胸,愿意跳脱自己的看法和理所当然的惯性,用异于自己的心态、观点去理解事情。
视野为我们带来了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因此而来的竞争力。这不只是我的儿子,也是我们和我们的下一 代 ,最重要的功课。
(万青青摘自《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