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在你家,你却不认识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bb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学生问到,什么是眼界,我说:别人知道的,能取得的知识、流行、品位、信息,我也必须知道。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半就是在充实自己的眼界。眼界很重要,但比眼界更重要的事叫“视野”。什么是视野呢?在我看来,在相同的“眼界”下,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可能,这就是“视野”。
   举个例子来说。儿子着迷周杰伦的音乐。认真搜集周杰伦的专辑、MV、海报,并且会唱他的每一首歌。对我来说,着迷周杰伦音乐当然不是坏事。不过情况持续下去,到了儿子言必称周杰伦,全世界所有的音乐都比不上周杰伦时,我可有点担心了。
   我开始主动找了不同的乐手、曲风的C D给儿子听。但我愈是丢不同的歌手的C D给他,儿子就愈坚持周杰伦才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歌手。
   情况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儿子念高中,认识了一个音乐素养很高、令他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学长之后,事情才开始有了转折。
   他问我儿子:“你都听什么音乐?”
   儿子除了周杰伦之外,还是周杰伦。谈到最后,学长听不下去了,丢给他一句话:“你这样未免太逊了吧!”
   儿子不甘心,反问学长:“那你心目中,谁的音乐最厉害?”
   学长说:“当然是神啊。”
   儿子问:“谁是神?”
   “吉他之神啊,”学长说,“Eric Clapton,你不认识啊?”
   儿子被唬得一愣一愣的。回家问我:“你知道神是谁吗?”
   “哪个神?”
   “吉他之神啊,Eric Clapton。”
   “Eric Clapton?我当然知道这个人,你还听过呢,你忘了吗?”
   “我听过?”儿子抓了抓头。
   我把C D柜里当初找回来的专辑丢给他。我说:“神就在家里,你却不认识。”
   儿子把Eric Clapton的专辑拿去听。听了半天之后,颇有几分陶醉地跑回来告诉我说:“其实还蛮好听的哦,怎么以前我都不觉得?”
   “当初Eric Clapton不好听,”我问儿子,“为什么后来又觉得好听了?”
   “因为我不想听,所以听不见。”
   “那后来为什么又听得见了?”
   “因为我的学长啊,他的刺激让我从不想听,变成想听。”
   换句话说,“视野”之所以比“眼界”更难,是因为除了必须让自己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外,我们必须更进一步开放心胸,愿意跳脱自己的看法和理所当然的惯性,用异于自己的心态、观点去理解事情。
   视野为我们带来了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因此而来的竞争力。这不只是我的儿子,也是我们和我们的下一 代 ,最重要的功课。
  (万青青摘自《南方都市报》)
其他文献
十四岁那年,我考上了家乡的一所中等师范学校。那时候我是个标准的文学爱好者,整日做着狂热的作家梦,就在那几年我记了许多本详尽的日记。虽然知道自己那时是十分的认真、敏感和
佛罗伦萨是准留学生们向往的艺术、时尚和设计之都,这里是潮流的最前沿,学生们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创意才能。  “我想去佛罗伦萨学习传统的手工技艺”“我想去造就了Gucci、Ferragamo等一线奢侈品牌的传奇故事的佛罗伦萨一探究竟”“我想去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学时装设计、珠宝设计、鞋履设计……”这些是准留学生们对佛罗伦萨的向往。这儿,汇聚着他们站在潮流最前沿去最大限度发挥其创意才能的无限希望。  当时尚
威廉:“我希望我记得,这爪疯狂了太疯狂了。哦,我的上帝,外面太吵了,这些人在鼓掌。”
1992年夏季,佛罗里达州的上空阴云密布,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没过多久,著名的“安德鲁”飓风便疯狂地袭来。尽管政府事先已经发布了飓风警报,大家也都做好了迎战飓风的准备,但还是因为“安德鲁”的威力太过于强大,佛罗里达州损失惨重。佛罗里达州水族馆更是遭到重创:馆内为数一半的游览设备被飓风摧毁,10%的海底动物死亡,超过15%的海底动物流失。  在清点具体损失的过程中,馆内一名员工突然发现:位于
回家找一找妈妈身上最难看的地方,这是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一次家庭作业。  第二天的班会上,老师让大家一一谈谈,妈妈身上最难看的地方是哪里。同学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老师环视大家一眼说,那我先谈谈。昨天我回去看望了我的妈妈,结婚后,因为工作忙,我很少回家看望她。老人家看见我很开心,她佝偻着腰,在厨房里忙着,让人看了心痛。妈妈年轻的时候,腰杆挺直,身材修长,腰曾经是妈妈身上最好看
树上的知了沸腾了整个离别的夏日,栀子花开在洁白的校服上,草地上是仰望天光的寂静,忙碌的一年就要在这个燥热的季节告一段落。你们曾经幻想过无数次的大学时光就要到来,然而最值
为什么我们沉迷于网络游戏里?因为我们用网络来安放我们的青春,因为我们孤独。为什么我们不愿与父母交流?因为很多时候,其实是无法交流。
2003年,我在华中科技大学读大三,住在东校区的韵苑学生公寓,公寓北部是华科大韵苑体育馆。  不少学生晚上喜欢去韵苑体育馆运动,那时韵苑体育馆的网球场少,同学们只好采取“擂台赛”的形式玩网球,每胜一球得1分,领先4分者胜出,胜出一局就可淘汰对手。这样一来就大大加快了轮流上场的速度。  一个周末,我和室友穿上运动鞋去了韵苑体育馆。那天网球场上气氛很热烈,一个高大的老外尤其引人注目。他是法国留学生德萨
听说,有台湾同胞来大陆一所大学参观,到了午餐时候,看到有学生捧着饭盆蹲在食堂门品就吃起来,大为惊讶,一个正在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怎么会这样没有吃相呢?
在巴黎市郊,从一户人家走出一个人来。他西装革履,分头油光发亮,左腋下夹着一只从鼓鼓囊囊的皮包,东张张,西望望,显得鬼鬼祟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