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民族民间舞简称民族舞,该舞种以中国民族的文化为主要内容,根据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结合音乐,用舞蹈的形式表达情境故事。因其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使民族民间舞成为高校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就是本文对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的情境营造进行的深入分析。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情境营造;教学方式
0 前言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中国不仅有汉族,还有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土家族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每个地区也有每个地区的代表舞种,民族舞就是将所有地区的舞蹈进行整合,通过系统的教学将其变成高校舞蹈教学中一门专业课程。中国民族民间舞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鲜明的表现形式,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情境的营造,使学生能感同身受,从而更好地表达角色。
1 高校民族民间舞的现状概述
舞蹈是一种以肢体运动来表达故事情境的艺术形式,舞蹈不像表演可以通过言语来对故事内容进行修饰,一个舞蹈作品全程是没有语言对话的,舞蹈演员只能通过肢体状态进行交流,进而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背景编排合适的舞蹈动作 。民族舞与其他舞种的区别在于,民族舞是以少数民族的风俗为创作背景,来源于民间生活,所以将其叫为民族民间舞。民族民间舞能成为高校舞蹈教学专业课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民族舞来弘扬和发展。[1]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最主要的一点就情境的创造,民族民间舞的特殊性,学生要演绎不同民族的舞蹈,在演绎过程很可能因为没有经历过而不能深入理解舞蹈的真正含义,从而不能很好地表达舞蹈内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营造适合舞蹈的情境氛围。这样学生才更加具有表现力,但事实上因民族舞走入高校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只注意舞蹈动作是否标准,很少注意营造情境氛围,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在营造情境这一点加以重视。
2 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情境营造应用策略
2.1 课堂环境的氛围营造
在民族民间舞还没有发展成为一门专业学科的时候,民族舞的演绎地点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在田间地头、村庄旁、小河边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地方,它的演绎内容主要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正是因为这样,民族舞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2]当民族舞成为高校舞蹈教学的专业课程时,它的舞台就从田间地头转移到了艺术舞台,但是不能因为演绎地点的变化而改变其本身的独有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将在课堂上营造出民族舞该有的生活气息。例如可以对舞蹈场地进行改造,使舞蹈场地变得像舞蹈故事中本改有的环境,教师可以结合科学技术设备,例如灯光、升降台和音响设备,营造出一个虚拟的舞台场景。
举例来说,在进行傣族舞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灯光转变成绿色和白色,再结合多媒体设备投放出森林的景象,从而使学生感觉自己好像身在热带雨林,在选取与傣族有关的民族音乐作为舞蹈音乐,让学生在学习舞蹈时能真正体会到傣族人的生活环境,从而全情投入到舞蹈当中。
2.2 舞蹈仪式的情境营造
每个民族的舞蹈一般都有其特殊的含义,人们通常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生活愿望,如古时候人们因为干旱,粮食绝产,而通过祭祀来向上天求雨,在祭祀过程中会以跳舞的方式来表达对上天的敬意,从而祈求明年风调雨顺。在现代高校民族舞教学中将古时候这种祭祀形式融入舞蹈中,所以舞蹈仪式的情境营造也是高校舞蹈教学的重点。再如舞蹈《情醉女儿鼓》,该舞蹈源于东北地区丰收季节,东北人民用来表达高兴的一种舞蹈,该剧目以手持鼓为舞蹈道具,铜鼓击鼓等动作来表达丰收的喜悦。[3]教师在教学时要详细具体的给学生讲解舞蹈故事的背景,和舞蹈中敲鼓的意义以及敲鼓的正确姿势,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述和自身的体会,以欢快的形式来演绎该舞蹈剧目。
2.3 角色扮演的故事营造
民族舞中有很多角色的区分,不仅是民族舞其它舞种也是,舞蹈演员通过演绎不同角色来表达不同心情,不同情境故事。例如汉族中的东北秧歌就分很多个角色,有翠花、扇女、小鳗、鼓子等角色,每种角色的代表动作不同,演绎方式也不同。比如翠花这个角色,其是东北女性的代表,动作主要以扭胯为主,舞蹈演员要通过肢体的扭动来表达出东北女子的泼辣直爽、乐于助人的独有性格。如果没有真正的了解过这个角色,演绎过程中即使動作再标准,但脸上没有表现出该有的喜悦表情,该舞蹈的演绎也是失败的,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舞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感受角色内心的想法,使学生在跳舞时能将自己完全融入角色中去,认为自己就是舞蹈中这个人物。当教师遇到不能很好理解角色含义的学生时,教师要耐心的进行讲解,用容易理解的语言使学生真正理解其含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 结语
为了民族民间舞能在高校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大力弘扬和继承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民族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少数民族和各地域的文化习俗,通过营造课堂情境、普及舞蹈仪式、进行角色扮演等教学策略,使学生切合实际地感受到少数民族舞蹈的魅力,使民族民间舞发展壮大,让越来越多人爱上民族民间舞。
参考文献:
[1] 王元翠.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情境营造[J].北方音乐,2019,39(01):220-221.
[2] 杨旭东.实践视角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探究——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8(12):109.
[3]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情境营造;教学方式
0 前言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中国不仅有汉族,还有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土家族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每个地区也有每个地区的代表舞种,民族舞就是将所有地区的舞蹈进行整合,通过系统的教学将其变成高校舞蹈教学中一门专业课程。中国民族民间舞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鲜明的表现形式,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情境的营造,使学生能感同身受,从而更好地表达角色。
1 高校民族民间舞的现状概述
舞蹈是一种以肢体运动来表达故事情境的艺术形式,舞蹈不像表演可以通过言语来对故事内容进行修饰,一个舞蹈作品全程是没有语言对话的,舞蹈演员只能通过肢体状态进行交流,进而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背景编排合适的舞蹈动作 。民族舞与其他舞种的区别在于,民族舞是以少数民族的风俗为创作背景,来源于民间生活,所以将其叫为民族民间舞。民族民间舞能成为高校舞蹈教学专业课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民族舞来弘扬和发展。[1]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最主要的一点就情境的创造,民族民间舞的特殊性,学生要演绎不同民族的舞蹈,在演绎过程很可能因为没有经历过而不能深入理解舞蹈的真正含义,从而不能很好地表达舞蹈内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营造适合舞蹈的情境氛围。这样学生才更加具有表现力,但事实上因民族舞走入高校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只注意舞蹈动作是否标准,很少注意营造情境氛围,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在营造情境这一点加以重视。
2 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情境营造应用策略
2.1 课堂环境的氛围营造
在民族民间舞还没有发展成为一门专业学科的时候,民族舞的演绎地点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在田间地头、村庄旁、小河边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地方,它的演绎内容主要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正是因为这样,民族舞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2]当民族舞成为高校舞蹈教学的专业课程时,它的舞台就从田间地头转移到了艺术舞台,但是不能因为演绎地点的变化而改变其本身的独有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将在课堂上营造出民族舞该有的生活气息。例如可以对舞蹈场地进行改造,使舞蹈场地变得像舞蹈故事中本改有的环境,教师可以结合科学技术设备,例如灯光、升降台和音响设备,营造出一个虚拟的舞台场景。
举例来说,在进行傣族舞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灯光转变成绿色和白色,再结合多媒体设备投放出森林的景象,从而使学生感觉自己好像身在热带雨林,在选取与傣族有关的民族音乐作为舞蹈音乐,让学生在学习舞蹈时能真正体会到傣族人的生活环境,从而全情投入到舞蹈当中。
2.2 舞蹈仪式的情境营造
每个民族的舞蹈一般都有其特殊的含义,人们通常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生活愿望,如古时候人们因为干旱,粮食绝产,而通过祭祀来向上天求雨,在祭祀过程中会以跳舞的方式来表达对上天的敬意,从而祈求明年风调雨顺。在现代高校民族舞教学中将古时候这种祭祀形式融入舞蹈中,所以舞蹈仪式的情境营造也是高校舞蹈教学的重点。再如舞蹈《情醉女儿鼓》,该舞蹈源于东北地区丰收季节,东北人民用来表达高兴的一种舞蹈,该剧目以手持鼓为舞蹈道具,铜鼓击鼓等动作来表达丰收的喜悦。[3]教师在教学时要详细具体的给学生讲解舞蹈故事的背景,和舞蹈中敲鼓的意义以及敲鼓的正确姿势,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述和自身的体会,以欢快的形式来演绎该舞蹈剧目。
2.3 角色扮演的故事营造
民族舞中有很多角色的区分,不仅是民族舞其它舞种也是,舞蹈演员通过演绎不同角色来表达不同心情,不同情境故事。例如汉族中的东北秧歌就分很多个角色,有翠花、扇女、小鳗、鼓子等角色,每种角色的代表动作不同,演绎方式也不同。比如翠花这个角色,其是东北女性的代表,动作主要以扭胯为主,舞蹈演员要通过肢体的扭动来表达出东北女子的泼辣直爽、乐于助人的独有性格。如果没有真正的了解过这个角色,演绎过程中即使動作再标准,但脸上没有表现出该有的喜悦表情,该舞蹈的演绎也是失败的,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舞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感受角色内心的想法,使学生在跳舞时能将自己完全融入角色中去,认为自己就是舞蹈中这个人物。当教师遇到不能很好理解角色含义的学生时,教师要耐心的进行讲解,用容易理解的语言使学生真正理解其含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 结语
为了民族民间舞能在高校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大力弘扬和继承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民族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少数民族和各地域的文化习俗,通过营造课堂情境、普及舞蹈仪式、进行角色扮演等教学策略,使学生切合实际地感受到少数民族舞蹈的魅力,使民族民间舞发展壮大,让越来越多人爱上民族民间舞。
参考文献:
[1] 王元翠.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情境营造[J].北方音乐,2019,39(01):220-221.
[2] 杨旭东.实践视角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探究——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8(12):109.
[3]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