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书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1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古老艺术形式,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开展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于2013年1月18日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将书法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之中,使之成为小学学校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书法教育这几年来方兴未艾,但是由于师资管理等方面的诸多原因,城乡差别、校际差别比较大,在有些偏远地方的小学,学生甚至从未真正上过书法课。即使上,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书法教育课程开展方面
  目前,能够担任书法教学任务的教师数量极少,这是制约书法教育教学发展的首要问题。教师书法素养亟待提高,很多小学,尤其规模较小的和偏远的小学,更严重缺乏合格的书法教师。另一种现象是将书法课推给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觉得是一种额外负担,不乐意接受。即便勉强接受,又因为自身连字也写不好,当然难以胜任。再加上领导抓的是应试教育而轻视书法教育,使书法教育师资问题难以真正有效地解决。
  当前,教育管理方式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未得到真正普及,使得书法教育和其他体育艺术等教育一样,最终沦为一种形式,甚至最后连形式也不不复存在了。现在小学一年级学生有的书包达5公斤之重,学生写字像鸡叨食一样慌乱不停,只顾赶作业,只怕到校进班挨批,哪里顾得字迹好坏。教师只顾抓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谁还管书法和体育。这是书法教育当前遇到的另一个制度和管理上的障礙。
  二、书法课堂教学方面
  1.忽略兴趣的促进作用
  书法确是一门修身养性的艺术,它需要练习者静心专一,持之以恒。但在教学中,教师同样要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活泼、好动。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兴趣就成了关键。只有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才会产生练习书法的动力,才能静下心来,真正领悟书法的艺术魅力,成为真正的书法爱好者。
  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教师首先要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如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让学生直接获得审美体验;介绍大学早已开设书法专科、本科班,学好书法照样可获得书法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展示美好前景吸引学生;介绍著名书法家的事迹。
  2.过早地让学生搞所谓创作,不重视长期的基础练习,急于求成
  现在的各类比赛很多,有些教师不让学生潜心苦练,而是投机取巧,搞所谓创作。如一位教师在讲解了五个字的偏旁与结构之后,让学生写两遍。接着,就请学生创作一首古诗,学生就会埋头苦写。书法基本功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十年、二十年的刻苦练习是不可能写好的。在书法面前任何人是撒不了谎的,因此必须老老实实,一点一点琢磨,功力是磨出来的。“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要写好字,必须持之以恒,专心致志,锲而不舍,万万不能半途而废。
  为了展现学生多方面的才艺,现今各学校常常举办各种书法大赛,也就激发了学生创作的需要。但是,小学生正处于书法的启蒙阶段。临摹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是习字过程的必经阶段。当然,从学习的目的来说,是不能以此为止境的。古人优秀的书法作品,是积累了很多年和无数人的写字经验而创造出来的。所谓创造,只能是由学习中间达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然后才能自出新意,变化笔法,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3.小学书法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书法教育的成功更离不开好习惯的培养,所以笔者平时非常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一是写字时身体的姿势,二是握笔姿势。身体姿势共四项要求:头正、身直、臂张、足安。握笔姿势有三条要求:眼睛离纸一尺,身体离桌子一拳,握笔的手离开笔尖一寸。在训练写字“双姿”时,为了让学生记住正确的坐姿和执笔方法,笔者采用顺口溜的方法,如坐姿的顺口溜:“头正身直脚放平,左手轻按作业本。”执笔的顺口溜:“拇指弯曲中指抵,三指执笔要牢记;指离笔尖约一寸,笔杆斜靠食指根。”有了顺口溜,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正确的坐姿和执笔方法。学生记住了正确的坐姿和执笔方法后,接着就是怎样坚持的问题了。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做事情时缺乏耐心和持久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在平时写字训练中,都先训练坐姿,坐好了才开始讲课。写字巡视时重视坐姿的检查,对坐姿和执笔方法正确的学生加以表扬,对不正确者要耐心地加以纠正,并允许有反复。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了好习惯要写好字就不难了。
其他文献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多数教育者已经开始关注物理学科中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中学生正处于思维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的过程,从形象思维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
期刊
民生问题是指民生领域中比较突出的矛盾,是社会价值不和谐的体现。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为民生问题不仅是现实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