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快迈向世界科技强国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国内各界都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中国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召开的“科技三会”也引起了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
  “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战略全局,深刻论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就新形势下加强科技创新开创新局面,作出了全面部署。
  增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耐力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既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无疑是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核心也就抓住了牵动建设制造强国的牛鼻子,就掌握了推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有力抓手。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1%,但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在制造业领域,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然而,我国制造业仍然是“大而不强”,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长期依赖的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资源、能源、环境、市场的约束不断加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仍有明显差距。
  重大专项、基础研究、民生科技、区域创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等十个展区展出的载人航天“天宫一号”、探月工程“玉兔号”月球车、埃博拉病毒疫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这些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吸引着海内外观众惊奇的目光。在展出的科技创新成果中,许多科技成果已经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在2014年6月9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算过这样一笔账:现在,世界发达水平国家和地区人口全部加起来是10亿人左右,而我国有13亿多人,全部进入现代化,那就意味着世界发达水平人口要翻一番多。不能想象我们能够以现有发达水平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那全球现有资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
  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与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国家深入研判形势,努力把握历史机遇实现新的跨越的机会,提出要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变的战略。而要实现这一转变,推进我国经济和产业格局的根本性变化,就必须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才可以为建设制造强国保持和增强持续的战斗力与耐力,才可确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增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推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中央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发出的科技创新令。3年多来,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着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铁出海、蛟龙入水、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创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高度、中国速度和中国深度。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中车的业务量在铁路装备行业、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已稳居全球第一,中国高铁约占全球30%的市场份额,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铁路已成为中国最新科技大幅进军海外的标杆。2015年,我国专利申请受理数为279.9万件,比2012年增长36.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首次突破百万件,为110.2万件,比2012年增长68.8%,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已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发展中国。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创新,使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科技三会”再次吹响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发展的关键是创新,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梦指日可待。
  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动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切实做到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用科技创新来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增强主攻智能制造的突破动力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与模式,是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制造工程作为政府引导推动的5个工程之一。
  推进实施智能制造,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系统推进技术与装备开发、标准制定、新模式培育和集成应用,大力突破发展瓶颈,尤其推动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这对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我国第一条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线路——长沙磁悬浮快线“追风者”在长沙正式投入试运营。“追风者”是中国国内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施工、自主管理的“四自”中低速磁悬浮铁路线,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仅有的4个掌握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国家。中国计划在未来5年左右研制并发射中欧联合空间科学卫星——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探测卫星(MIT)、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WCOM)、爱因斯坦探针(EP)和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等5颗新的科学卫星,对人类进一步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等离子体环境和空间天气的影响、深化理解水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作用的科学规律、对重大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的预报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号角,我们要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向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奋力迈进。
其他文献
位于我省易县境内的云蒙山是一座天然植物资源宝库,山上植被茂密,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一些有较高利用价值的经济树种,茶叶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茶叶树,学名流苏树,为木犀
我们将共振论成功地推广到共轭分子激发态性质的定量处理上,分别以共轭体系基态及激发态克库勒式(极性式)计数作为相应波函数的基向量,按Boltzmann分布,可以证明任意与电子
篮球队后卫队员应具有较高的技术、战术水平,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还要具有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场上核心后卫队员更应具备这些条件,以便在比赛场上起到
由中国稀土学会主办的《第四次全国稀土分析论文报告会》于1984年10月23日至27日在西安召开。180名代表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科研、厂矿、高等院校等88个单位。会议
在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郊开杞公路7.5公里处,无垠绿意中座落着一个占地7公顷的高科技林业示范园区。一排排整齐的试验大棚,穿梭其间忙忙碌碌的工作人员,构成了一幅独特的风景,
近几年来,泌阳县立足泌阳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对“四荒”土地采取了租赁、拍卖、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综合开发,促进了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采
海南省 23.3万公顷浆纸林基地项目,于 1997年 3月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主持的可行性评估论证,同年 12月,国家计委以计外资 [1997]2602号文批准立项,经国务院批准,在海南省 18
云南国有森工企业注重对森林采伐迹地的更新造林 ,自建国以来除向国家提供3000多万m3商品材外 ,累计在采伐迹地上更新造林约24万hm2,努力做到采伐一片 ,造林一片 ,成林一片。多年来 ,云
近些年来,长江频繁发水,黄河连续断流,灾害越演越烈。当代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灾害的发生正是人类幼稚与无知举动的结果。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案,就是植树种草,绿化山川,保护水上,遏制环境
沙兰杨、中林46杨、69杨等欧美杨树以其生长速度快,防风效果好,木材用途广,价格高的优势而深受我区广大群众的喜爱。然而自1988年以来,以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为主的杨树食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