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中设计责任的基本问题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bsiufeuhfhk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旨在以《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为基础,探讨设计责任的基本问题。以帕帕奈克的设计伦理思想为基础,通过整理资料,阅读文献的方式分析设计主体的责任、客体的需求以及设计伦理在中国的应用情况。设计师应注重设计客体的真实需求,以普世的伦理观为诉求,肩负在设计实践中构建设计伦理的责任。
  关键词:设计伦理 设计客体的需求 设计主体的责任 中国设计 帕帕奈克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12-0120-03
  引言
  在维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所著《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书中,“真实世界”指的是“很多设计都只是在满足一些短暂的欲求,而人们真正的需求却常常被忽视”[1],这也是许平教授在该书中译英代序中所提到的状况,“资源分布的不均和资源开发的资本投入构成工业社会全部生存竞争的‘合理’依据,借势发展并盛极一时的商品模式和消费主义文化实质加剧了这种竞争恶性膨胀的风险。[2]”这一特定称谓其实已在书名上得到直接体现。帕帕奈克从真实世界的角度出发,理性分析设计实践中的矛盾性,提出社会伦理反思与社会责任重构的设计伦理观,即“为人的需求而不是欲求设计”[3]。他希望以此作为现代设计的价值标准和思维导向,将社会需求作为设计伦理道德的前提,通过思考设计责任、道德、可持续发展、人造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等问题,剖析“真实世界”中设计伦理的内涵。书中列举了如形式与功能之间的联系,反对无用的设计,批判狭隘的设计职业道德,还有强调设计应服务大多数人、关心“特殊”群体等问题,其目的都在于改善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关系。以上问题得以在“真实的世界”展开思考:设计师应当优先考虑“需求”,将责任作为“需求”与世界所面临问题之间的标尺,同时设计伦理对设计师和消费者而言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基于帕帕奈克的设计伦理观,从设计的主、客体角度出发,拟探讨真实世界中设计责任的基本问题,即设计客体的需求、设计主体的责任、中国设计伦理及其教育需求。
  一、真实世界中设计客体的需求
  所谓设计客体,指的是设计的消费者与使用者,也就是特定的用户和大众,是他们构成了消费市场。帕帕奈克在书中批判了以消费为主的社会,其中简约的功能主义设计观被颠覆,商业化的设计在各个层面满足了人们短暂而又虚假的欲求,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市场的真实需求。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也曾指出,“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它因而是无限的要求[4]”,可见欲求并不是单纯的需求,偏离了以“经济、实用、美观”为特征的伦理化设计。在帕帕奈克看来,通过满足人的需求构建人与世界的联系,这是设计师的责任,设计因此富有人性化。但部分设计师迎合虚假欲求,在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只追求美学标准甚至以资源浪费为前提,这种“自私”的做法有悖于他提倡的设计伦理,即前文提到的“为人的需求而不是欲求设计”这一核心思想。
  (一)设计应对用户负责
  帕帕奈克首先质疑许多商人的贩售活动,认为这是他们利用消费者欲求来谋取利益的做法。这种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行为间接影响了设计理念,设计因此成为纯粹的商业行为。而在手工艺时期,工匠们根据用户的需求可以随时改进或完善部分产品的功能;工艺美术运动后,产品造型风格开始多样化,产品根据人们的实際需要不断变换外观造型。从手工艺到机械化生产,技术不断在进步,设计的初心却被抛掷脑后,从而使设计越来越多地服务于消费主义,而不是用户的真实需求。商业设计师想方设法让产品吸引眼球,他们不再以用户体验和产品功能为中心,而是以某种“时尚”的风格包装产品,导致产品出现更多审美疲劳的风险,时髦的外观设计刺激人们的欲望。这正是快销设计赖以图利的手法。但它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帕帕奈克主张设计师放弃部分商业利益,对用户负责,他说:“一个人在经济、心理、精神、社会、技术和智力上的各种需求却往往很难得到满足”。[5]显然,他已将设计提升至道德与社会责任层面,把设计伦理道德作为设计行为的准则之一。
  (二)设计应当为大多数人服务
  帕帕奈克用三角理论展示了真实世界中设计问题的分布情况(如图1),即设计师已经做到的和真实待解决的问题。以占有财富的数量作为标准,社会可被分为“少数人”与“多数人”两类群体。其中“少数人”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占有者,需要设计师为满足他们高标准的生活提供设计服务。他们与华丽的装饰和浮夸的造型为伍,掩盖对世界上有限资源的垂涎。但与此同时世界上的大多数人还难以解决温饱,更无从支付高昂的设计费用。帕帕奈克在批判为“欲求”设计的同时,极力主张为第三世界的穷困者、儿童、老人、残疾人甚至智力障碍患者提供设计服务,这也许在大多数设计者眼中无利可图,但是它关乎设计对于真实世界的道德与责任构建。现代设计师应关心社会民生问题,并将这种社会责任感作为设计思考的前提。设计不仅是一种实用技能,设计实践中对道德和责任的思考,应与社会阶级平等和民主相联系,尽力做到设计大众化,为有“真实需求”的人服务。反之,则容易导致设计师的设计主体性被剥夺,并在本质上成为加剧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帮凶。而且在消费社会,设计师很难从“功利”与“公益”中做出选择,帕帕奈克借助中世纪“什一税”的概念,主张设计师利用十分之一的时间为“公益”设计。若不考虑巨额的商业利益,转而将质量相同且廉价的产品批量售出,则在赚取利益的同时维护了社会阶级的平等,把握住设计与商业之间的平衡状态,在一定道德尺度内达成双赢。
  二、设计主体的责任
  设计主体即设计师。首先,作为对设计客体需求的回应,设计师要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帕帕奈克的观点,设计师的能力是综合性的,他们懂得跨界知识,在多个领域中都能发挥作用,同时也能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②在这种能力观的指导下,帕帕奈克认为设计师不能仅仅着眼于为市场服务的设计方式,还需要站在社会利益的角度,为整个市场的社会价值负责,判断并衡量设计活动是否偏离了正常的消费需求。实际上,设计师是处在出资方和市场之间的“中间人’’,他们运用自己的能力处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试图维持这种平衡关系,所以设计师不能是自私的,他们的活动是与市场进行对话的方式之一。正因为如此,设计师与艺术家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大众”的,他们要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也要在专业水准、环境资源保护以及消费者需求三者之间维持平衡,而后者的作品在很多情形下,是个人情感与情绪的表达。   其次,在专业能力之外,作为设计主体的设计师还应肩负设计应有的社会道德责任。为此帕帕奈克举例说,“如果我们意识到设计师有足够的能力(通过影响人类所有的工具和环境)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进行谋杀,我们也就会发现这在设计师的身上施加了巨大的道德和社会责任。[6]设计师要有更强的道德意识,对社会更有责任感,并能通过设计建立正确的普世行为,在兼具职业操守与判断力的同时,不拘泥于眼前单个产品所带来的利益,而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市场,这才是设计师需要的心态。因此,设计师是追求“私利”的个体,更是一个社会公民,需要认真考虑与其行为相关的社会责任。
  第三,设计主体需要具备前瞻性思考的能力。众所周知,设计师为社会的需求服务,这一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与环境、资源联系起来,他们既要思考作品对环境的影响,也要兼顾社会未来的道德责任。帕帕奈克对于环境问题中“可持续”设计的思考适用于现代社会,他超前地将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以及第三世界等因素一同综合考虑。笔者认为,这些因素与现代人们所认知的经济可持续、社会发展可持续、自然环境可持续、机制可持续恰相对应。帕帕奈克说:“如果设计对生态是负责的,那么它也是革命的”[7]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给第三世界的帮助,表面上通过制造行业改善第三世界的生活,使用当地的劳动力生产,帮助他们生存,但实际隐藏着对尚未工业化国家社会、生态、环境等的破坏。因此,帕帕奈克主张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小规模的帮助,对他们的干预最好符合设计伦理的基本要求,特别是产品设计的评价标准要与生态联系起来,建议减少过度包装,让设计师尽可能设计便利的工具,而不是牟利的商品。
  最后,设计主体要尊重自然规律。在向自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设计灵感,从中获取设计需要运用的材料以及在设计生态评价系统的各个环节中有节制地释放出废弃资源。[8]自然本身就是设计灵感的源泉,也是帮助人类认识、完善自我的有效资源。在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时期,人们对于自然风格的室内装饰有着独特的偏爱,而如今大多设计师为满足部分人的欲求,极力模仿巴洛克风格的装饰,使得空间奢华繁复、浪费资源又缺少实用性。如帕帕耐克所希望的,现代设计蕴含的伦理价值让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意识到,不仅要遵守职业规范,满足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積极服务于市场,还应与人的生存环境有机结合,尊重自然规律和“真实世界”的道德与行为准则,尽可能使用自然材料。工艺美术时期的设计原则在今天仍然适用。
  三、中国设计伦理及其教育需求
  从上述设计主客体角度看,设计显然不仅停留在设计本身,而更应该着眼于与“真实世界”相关的设计伦理。中国的设计伦理价值明显滞后于日新月异的设计实践,因此有关其考虑必然是肤浅的、牵强的、自得其满的。[9]在这种现实条件下,良性的设计行为,也就是设计师应如何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并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设计,既要在社会生产与消费转型升级过程中为设计实践水平作好准备,又要正确认识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注重设计商业利润和批量产出,注重人性化与可持续化的设计;同时也不能轻视社会对设计伦理教育的需求。
  (一)设计实践及其责任观
  李砚祖先生在《设计研究》中说,“深感当今中国设计界需要的不是排场与热闹,而是学习与提高,是责任与自觉,是理性与探讨”[10]。一些中国设计的研究者对此做出回应,倡导设计伦理,也就是设计的责任观。部分学者开始注重对设计客体的心理进行研究,认为设计应更关心现实生活与人们真实的生活愿景,提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江南大学李彬彬在2001年出版《设计心理学》,成为国内较早的设计心理学专著,他认为了解消费者心理是为其提供更好设计服务的重要前提。还有些学者研究绿色设计,心系人类未来命运的发展。如2007年王守平出版的《现代绿色设计》,提倡人们关心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支持可持续设计理论。2014年周博的《现代设计伦理思想史》,结合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设计思想史的角度分析现代设计伦理的问题,将中国现代设计理论研究进行更丰富的扩充。由此可见,“设计必须敏感于问题的存在”[11],将解决问题的态度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设计理论更应走在设计实践之前。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设计的实践者疏于理论提升,而理论工作者则更重视概念表达与逻辑推演,二者有“脱节”现象。如何让理论支撑实践并通过设计更好地执行,这是值得中国设计实践者与理论研究者共同揣摩的问题。在中国,对设计伦理的认知尚不够充分,尤其在设计实践方面,仍然满怀热情在消费社会的商业系统下追逐利益,这与帕帕奈克强调的理想观念背道而驰。笔者认为,中国设计实践应注重设计为商业服务的功能性,讲究相应的设计方法,将设计成果投入生产并服务于社会,同时更要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帮助,这是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有利途径。正如帕帕奈克所说,“为生存设计并通过设计生存”[12]。设计实践对于社会有着基本保障和潜在生存价值的作用。中国人口基数大,需要考虑的民生问题也有很多。随着帕帕奈克所关心的“大多数人’’在中国的比例逐年上涨,社会问题也愈演愈烈,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1.9%,相比十年前的8.5%,增长了3.4个百分点,并且该数值仍在继续增加。除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城乡人口布局、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也引起了许多设计师的关注,为他们主动提供设计服务。人性化的设计要求设计师能洞察存在于人性中的问题,感受民生变化并努力提升设计服务的水准。我们认为,达到这一目标的根本做法,是将设计伦理思想融入到中国的设计教育中去。
  (二)设计伦理教育的需求
  不可否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工业化体系的发展,在保持迅速发展势头的同时,设计教育以及相关设计理论的认知水平都在得到提升。在提升过程中,为顺应工业化社会的发展,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努力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中国设计教育也在其中肩负重任。但许多身在设计一线的人缺少设计道德与环境意识教育,如同帕帕奈克在书中提到的,“设计学校对于设计技巧教授的过多,而与设计紧密相关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有关的学问又教的太少”。[13]中国设计教育与教学实践的现状正是如此,既与现代产业之间缺少良好的互动,又不能满足设计伦理教育的需求。限于篇幅,这里只谈设计伦理教育的需求问题。   从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上来说,中国高校设计教育就没有真正重视设计伦理教学。设计教育应是一种通才式教育,不能只满足单一专业化的教授。在这方面,西方很多综合艺术院校正在努力将人类通才的本质发挥出来,即开设理论课程,这类课程一般叫作I.bera arts,其中既包括比较专业的艺术设计史论,也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课程,甚至包括文化方面的课程。[14]中国设计教育经常说学习包豪斯,但被激发出来的应该不只是盲目学习功能主义设计方法,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帕帕奈克指出,“学校、学院和大学未受制止地增长创新了一种环境,它有害于创新,从而也就有害于教育”。[15]缺乏伦理课程的设计教育,既不利于设计,又不利于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这让学习者从根本上缺少了责任意识,更无从谈论如何将其融入作品。南京艺术学院的李亦文教授曾提出“人”字型理论,重视设计思维、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以此为基础培养新人[16],其中设计伦理观的教育应在课程中占有一定比重,并将其融入到社会、自然环境、生活理念当中去,以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
  再者,中国设计教育缺乏系统的伦理规范,设计师无法在共同语境下探讨和交流,没有明确的设计伦理规范指导,更缺少鼓励设计师建构良好伦理观的激励机制。但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技术伦理、环境伦理被提上日程,特别是当今万物互联的“共享经济”、智慧城市的建立、构建生态工业的畅想等,需要的不仅是设计提升生活品质,更需要促成设计责任的建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盲目确立伦理规范也存在部分弊端。一是容易产生帕帕奈克在书中表达的担心,即以设计为借口有规则的集体牟利行为;二是基于不同国情,无法将西方现有的规范方式进行生搬硬套;三是如何规范体系中商业化程度与满足人们需求之间的比重。而界定设计伦理的规范运作也有助于明确设计的未来趋势。因此,开设学校的设计伦理课程和确立适用于中国的设计伦理规范,都应当是中国设计教育的首要需求。而设计伦理在中国的架构与实践,更多取决于涉及教育的伦理引导,当然还包括设计师的行业自觉、社会责任心以及从生活中形成并逐渐转化为适应中国社会需要的伦理规范。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以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的设计伦理为参照,从设计客体的需求、设计主体的责任以及中国设计伦理及其教育需求三个基本问题出发,分析现实社会中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和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倡导设计主体对社会负责,激发其内心的道德责任感。将设计伦理引入当代中国设计的真实语境中,从理论、实践、教育的角度思考其作用。帕帕奈克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乌托邦色彩,有时候消费设计在经验层面上似乎更符合设计存在的事实[17],导致消费者忽视其责任道德方面的作用。而用设计解决社会民生问题也未必能完全依赖设计师的道德自觉。因此,可以从上述基本问题入手,以帕帕奈克超前的设计伦理观作为设计准则,让更多的设计师参与其中,提供良性社会服务并增强责任意识,从而将理想变为现实。
  注释
  ①设计师在许多时候可能是唯一能说出五花八门的专业术语的人,由于他的教育背景,在整个团队中,解释着的角色必然由他来充当。于是,我们发现设计师成了团队里的综合性的人物,那是一个被其他学科的人默认的位置。
  ②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人口年龄结构与抚养比[DB/OL]bttp: //data stats gov.cn/easyqueryhtm?cn=COl,访问时间:2020-1-10
  参考文献
  [1][2][3][5][6][7][11][12][13][15]维克多.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5,中译英序,序,55,76,106,331,301,350
  [4]吴娱.虚假的欲求与真实的世界[J].中国艺术,2014 (03):156-157
  [8]林美玲.维克多帕帕奈克的设计伦理思想研究[J].设计.2017 (11):72-74
  [9]刘云行.当代语境中的设计伦理困境分析[J].设计.2019 32 (19):100-101
  [10]李砚祖.设计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14]王受之,王受之与中国当代设计理论建设[J].设计学研究2013: (39-56)
  [16]王兴宇,张文翰.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思考——访谈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李亦文教授[J].设计艺术研究,2018 (01):1-4
  [17]周博.行動的乌托邦——维克多.帕帕奈克与现代设计伦理问题[D].中央美术学院.2008
其他文献
真空预压施工中常用的射流真空泵一般包括卧式泵箱式、立式泵箱式和卧式基坑式3种结构。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总结了这3种常用射流真空泵的结构及其特点,为真空预压工程施工选
分子电子学是纳米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其最终目的是基于单个分子或分子阵列构建功能器件,实现与宏观器件相同的功能。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测量和控制单分子内部的电荷传递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科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而当前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与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考核体系相脱节的现象。因
在《地狱篇》第4 歌中,维吉尔将异教圣贤们的精神状态描述为“ 只在向往中生活而没有希望”.在地狱的旅程中,每当维吉尔面临具有启示意义的时刻,这种灵泊的精神特征就不断地
近年来,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发展过程迅速,本文对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对当年种植苗难管理、大穗栽培小粒僵果多、自然坐果落果严重、无核膨大剂使用不当果穗商品性差、果粒日灼
<正> “血不足而气亦虚”是产后病的重要病理特征。由于妇女分娩时的产创和出血,以及临产努挣等,必然伤气失血,故临床上多见气血两虚之证候。笔者临证常用补气法治之,取得显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下,通过导语应精妙、质疑应机智、情绪应饱满、教法应多样创设高效的语文,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
潘家口水库是保障天津市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地。近年来,潘家口水库入库水量大幅度衰减。多次造成天津市城市供水危机。基于这一背景,从降水量变化、下垫面变化、人类活动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