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开展情感教育,以情促教,主要策略有:情感诱发策略;情感赋予策略;情感挖掘策略;心理匹配的情感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情感培养;策略
现代教育提倡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有利于学生完善思想品德,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开展情感教育,以情促教,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创造思维,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笔者侧重从教学内容上探讨情感培养策略,以便帮助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并高于教材,联系学生学习心理进行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一、情感诱发策略
在化学教材中,教学内容本身不具备明显的情感因素,但存在着一些情感引发因素,主要为科学之美,在化学教材中,同样含有丰富多彩的美学内容,如,分子结构中的对称之美,元素周期表的秩序与节律之美,化学反应的奇异之美、各类溶液本身的色彩之美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发掘化学这门科学之美,以生动形象的言语表述自己对各种美的体会,诱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引导学生形成对美的评价标准,如,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活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联想、对比、提炼、浓缩等方法,将其涉及的诸如还原剂与氧化剂、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等各种概念简要浓缩:还、失、升、氧、氧;升、失、氧、还、还;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并不是杂乱难以记忆的,而是有理、有序、有趣的,同时,让学生由对比中深刻的感受“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与认识能力,体会到化学中无限的美。
二、情感赋予策略
情感赋予策略主要指教师在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加工与提炼后,赋予教学内容某种情感色彩,进而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引发的因子相联系,从而更好地在教学内容中迁人学生的情感,如,将不含有情感因素的化学内容融入富有生活化、人格化以及情感化的讲解中,或在教学讲解中插入一些适宜的趣闻轶事等,通过情感赋予策略将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化处理,使教学更具情趣与人格化色彩,从而增添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学金刚石与石墨为同素异形时,教师设计问题:(1)平常使用的铅笔芯是什么物质制成的;(2)铅笔上所标的H与B有何含义?对于问题(1),大都数学生可以回答上,而对于问题(2),不少学生回答不上来,这时,教师可以对其简单讲解、回答:铅笔芯由比率不同的粘土粉末与石墨粉末混合而成,“H”为英文“Hard”词头,表示硬,这里为粘土,“B”为英文“Black”词头,表示“黑”,这里为石墨,“H”与“B”前边的数字则表示其含量,粘土与石墨的含量不同,因而铅笔黑的程度与硬度也就不一样,通过常识性介绍,学生兴趣高涨,求知欲强烈,从而使化学教学事半功倍。
三、情感挖掘策略
化学教学内容往往反映了客观事实与规律,不具情感色彩,但在教学中常常于不知不觉中让人感受到其蕴含的丰富情感,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内容背后的相关情感素材,利用想象与联想引发学生情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教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这一知识时。在原子核外,其电子能量是不同的,能量较低的电子在距核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较高的电子则在距核远的区域内运动,对学生而言,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不易与识记,教师则可比喻教学:能量较低的电子似小麻雀,因飞翔能力不高,则只在距离地面近的低空中飞翔;能量高的那些电子则如苍鹰,因有较强的飞翔能力,则可以在距地面远的高空中飞翔,通过比喻,激发学生情感,帮助他们理解与记忆。
四、心理匹配的情感策略
由认知角度看,教学内容的处理,即对教材的认知结构进行同化,称为认知匹配;以情感角度看,教学内容的处理,即怎样构建学习材料与学生情感心理的匹配,称为心理匹配,然而,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忽视“心理匹配”,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情感因素的激发,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学生的眼光对教材进行研读,善于发现教材的趣味性、应用性、前瞻性以及挑战性等,让学生将思维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融合,从而让乐于接受新知,培养探索情感。
如,教学“原电池”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由干电池能够让灯泡发亮这一现象引入问题:是否可以用已学知识自制电池呢?让学生试着以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品展开化学实验,学生可利用不同的制作材料:Zn、C、Fe、Cu等交叉作电极,以同样的材料作为电池,以装置内的电解质溶液改为非电解质溶液,再通过交流与讨论,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原电池的本质、原理、定义、形成条件与规律等,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干电池进行解剖。弄清干电池的组成部分,帮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而获得知识,获得情感体验。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策略是多样的,除了上述教学内容上的情感策略外,还有教学组织上情感性策略、教学评价的情感性策略、教学环境的情感性策略等,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他们的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启发创新思维,促进他们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东明.理科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高中化学;情感培养;策略
现代教育提倡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有利于学生完善思想品德,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开展情感教育,以情促教,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创造思维,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笔者侧重从教学内容上探讨情感培养策略,以便帮助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并高于教材,联系学生学习心理进行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一、情感诱发策略
在化学教材中,教学内容本身不具备明显的情感因素,但存在着一些情感引发因素,主要为科学之美,在化学教材中,同样含有丰富多彩的美学内容,如,分子结构中的对称之美,元素周期表的秩序与节律之美,化学反应的奇异之美、各类溶液本身的色彩之美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发掘化学这门科学之美,以生动形象的言语表述自己对各种美的体会,诱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引导学生形成对美的评价标准,如,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活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联想、对比、提炼、浓缩等方法,将其涉及的诸如还原剂与氧化剂、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等各种概念简要浓缩:还、失、升、氧、氧;升、失、氧、还、还;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并不是杂乱难以记忆的,而是有理、有序、有趣的,同时,让学生由对比中深刻的感受“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与认识能力,体会到化学中无限的美。
二、情感赋予策略
情感赋予策略主要指教师在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加工与提炼后,赋予教学内容某种情感色彩,进而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引发的因子相联系,从而更好地在教学内容中迁人学生的情感,如,将不含有情感因素的化学内容融入富有生活化、人格化以及情感化的讲解中,或在教学讲解中插入一些适宜的趣闻轶事等,通过情感赋予策略将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化处理,使教学更具情趣与人格化色彩,从而增添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学金刚石与石墨为同素异形时,教师设计问题:(1)平常使用的铅笔芯是什么物质制成的;(2)铅笔上所标的H与B有何含义?对于问题(1),大都数学生可以回答上,而对于问题(2),不少学生回答不上来,这时,教师可以对其简单讲解、回答:铅笔芯由比率不同的粘土粉末与石墨粉末混合而成,“H”为英文“Hard”词头,表示硬,这里为粘土,“B”为英文“Black”词头,表示“黑”,这里为石墨,“H”与“B”前边的数字则表示其含量,粘土与石墨的含量不同,因而铅笔黑的程度与硬度也就不一样,通过常识性介绍,学生兴趣高涨,求知欲强烈,从而使化学教学事半功倍。
三、情感挖掘策略
化学教学内容往往反映了客观事实与规律,不具情感色彩,但在教学中常常于不知不觉中让人感受到其蕴含的丰富情感,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内容背后的相关情感素材,利用想象与联想引发学生情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教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这一知识时。在原子核外,其电子能量是不同的,能量较低的电子在距核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较高的电子则在距核远的区域内运动,对学生而言,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不易与识记,教师则可比喻教学:能量较低的电子似小麻雀,因飞翔能力不高,则只在距离地面近的低空中飞翔;能量高的那些电子则如苍鹰,因有较强的飞翔能力,则可以在距地面远的高空中飞翔,通过比喻,激发学生情感,帮助他们理解与记忆。
四、心理匹配的情感策略
由认知角度看,教学内容的处理,即对教材的认知结构进行同化,称为认知匹配;以情感角度看,教学内容的处理,即怎样构建学习材料与学生情感心理的匹配,称为心理匹配,然而,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忽视“心理匹配”,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情感因素的激发,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学生的眼光对教材进行研读,善于发现教材的趣味性、应用性、前瞻性以及挑战性等,让学生将思维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融合,从而让乐于接受新知,培养探索情感。
如,教学“原电池”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由干电池能够让灯泡发亮这一现象引入问题:是否可以用已学知识自制电池呢?让学生试着以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品展开化学实验,学生可利用不同的制作材料:Zn、C、Fe、Cu等交叉作电极,以同样的材料作为电池,以装置内的电解质溶液改为非电解质溶液,再通过交流与讨论,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原电池的本质、原理、定义、形成条件与规律等,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干电池进行解剖。弄清干电池的组成部分,帮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而获得知识,获得情感体验。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策略是多样的,除了上述教学内容上的情感策略外,还有教学组织上情感性策略、教学评价的情感性策略、教学环境的情感性策略等,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他们的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启发创新思维,促进他们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东明.理科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