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家电下乡,是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积极探索,是一项重大的支农惠农政策,是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由投资、出口扩展到消费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家电下乡短期效果已初步显现,但其长期增长乏力,存在着一系列的制约因素,为进一步实现家电下乡的长期效果,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家电下乡;长期;效果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155-01
2007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世界市场需求迅速萎缩,这使得国内家电行业进入了一个“销售寒冬”。为了“保增长促发展”,国家和企业把重点都放在了拉动内需,开拓国内市场上,尤其是最广阔和最具开拓潜力的广大的农村市场。为了支农惠农,同时也为了帮助家电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开拓农村市场,国家自2007年12月开始出台 “家电下乡”政策,到目前为止,家电下乡已进行两年多,其效果广受关注,从城镇到农村,议论声此起彼伏。纵观两年多来家电下乡的实践效果,对比当初的效果预期,可以说,家电下乡政策的短期效果已经充分显现,长期效果的实现仍面临挑战。
1 家电下乡的短期效果
进行以财政补贴为推动的“家电下乡”活动,对刺激农村消费无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国家对下乡补贴产品进行了最高限价,如彩色电视机、冰箱(含冰柜)、手机、洗衣机等的最高限价分别为2000元、2500元、1000元和2000元,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促进了农村消费。根据商务部7月初发布的消息,今年上半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3251.8万台,实现销售额678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4倍和3.2倍,且销售额已超过去年全年647亿元的水平。但随着政策覆盖面的扩大、品种的增加、程序的简化,家电下乡效果陷入“平台期”的担忧也开始在行业内外出现。一些限制其拉动农村消费的长期效果的因素日益凸显。
2 制约家电下乡长期效果的因素
2.1 农民收入水平低,持续增长困难
近年来,在国内经济向好回升的形势下,在“涨工资”和“提粮价”的双轮驱动下,农民增收形势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农民收入连续6年增长6%,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更是达到515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但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特别是今年我国经济形势十分复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再加上看病难、上学难、社会保障不完善等现实因素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大部分农民仍然不会购买“奢侈”的家电产品。
2.2 农村消费环境差致使家电消费“潜力大,容量小”
农民的家用电器拥有量低,除收入低这个因素外,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环境不佳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一般的家用电器均需与基础设施相配套,例如电视机需要稳定电压和有线电视信号,电冰箱需要电源供应不间断,洗衣机离不开方便的自来水供应。虽然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改进,但相比城市仍较落后。有的地方电力供应跟不上,电网老旧,电压不稳定,收费比较高,而且经常限电;有的地方电视信号比较弱,收视效果差,甚至收不到电视节目;基本交通运输条件也极不配套,如有些农村不通公路或路况极差。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严重限制了家用电器在农村的普及和农民的购买意愿。
2.3 政策执行手续繁琐,程序复杂
家电下乡作为惠农政策,普遍受到农户欢迎,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操作手续繁琐、部分地区补贴不及时到位、网络渠道参差不齐、农民意见较大等问题挫伤了部分农民购买家电的积极性。不少农民反映,领取补贴款程序复杂,在办理过程中耗费的财力甚至超过补贴本身。还有不少地区,补贴款项在农民购买产品之后迟迟不见兑现,甚至有个别地方还存在经销网点克扣补贴款私自用于运输、抵税等用途,更有个别经销网点要求对补贴款按比例分成,这就削弱了家电下乡的政策效果,限制了农民购买家电的欲望。
2.4 农村家电消费市场有效供给不足
目前,中国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体系还不完善,很多地方和企业在工业消费品的设计、生产、供应上,多是面向城市需求,追求高科技、高档次和多功能。而适合农村消费市场特点的家电产品开发严重滞后,有效供给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发展。目前,多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对商品的需求更注重价格便宜、经久耐用。对家用电器等消费品,农村居民要求功能简单、操作方便并节能省钱,而不少企业忽视了农村市场这些需求特点,只是简单地将在城市不好销的商品推向农村,而广大农民又买不到急需的商品,致使农村市场的商品供求结构极不合理,“卖不动”与“买不到”并存。很多农民反映,家电下乡的产品层次不够丰富,价格低廉的基础性产品仍然缺乏。
由于缺乏适销对路的商品,农民有需求欲望的产品却不容易买到,从而限制了农民消费的增长。中标的产品除品种不全外,还时常断货,很多企业中标产品是陈旧的品种,多为库存,在第一波下乡中销售良好,库存清理后,部分品种随之断货。很少有企业为中标专门设计和开发新品种、维持供货量和供货频率。
除此之外,农村商业流通网络覆盖不全,消费后的维权成本高、维修困难等因素,都可能对家电下乡的长期效果带来影响。
3 保证家电下乡长期效果顺利实现思考
3.1 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强农民购买力
消除农村家电消费屏障,关键是提高农民增收能力,购
买量的根本决定因素在于购买力。因此应该坚定不移地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低收入农民收入水平,扩大农村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使更多的农民能买得起家电、用得起家电,真正提高生活水平,这是促进家电下乡最根本、最长足的途径。有人经过测算,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元,对于彩电、冰箱及摩托车等耐用消费品的人均购买支出将分别均增0.8460%、0.5311%和0.8403%。除了依靠农业增产、提高农产品价格以及开拓农民工就业机会等措施之外,还应彻底扭转在价格、投資及财政收入等方面的城市偏向,彻底改变工农产品“剪刀差”现象,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资和贷款力度,提高财政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切实增强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持续发展能力。
3.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
适合农村家电市场消费的环境不改善,如电网、电价的稳定性,住房结构的改善,配套服务的便捷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及适宜的产品价格等,家电下乡就必然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启动农村消费,必须尽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电网、有线电视、自来水和农村道路等方面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公共物品,其建设需要政府投资,把投入纳入到公共财政范畴,将城市供水、供电、电信、道路建设及广播电视等公共事务职能延伸到农村,要兼顾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城乡电价统一、电信资费统一,缩小城乡差距。
3.3 加强监管,确保补贴及时到位
对于家电下乡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操作手续繁琐、部分地区补贴不及时到位、家电产品品种不够齐全、网络渠道参差不齐以及农民意见较大等问题,主管部门有责任加强监管和督导,对利用农民不了解情况、改动价格或者影响农民领取补贴的网点应“取消资格”,还要在各地设立投诉电话和举报中心。此外,主管部门还应积极为开辟农村家电市场多元化的销售和服务渠道模式提供相关的指导与保障。
3.4 深入研究农村市场消费特点,开发适应农村市场的产品
农村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购买力水平又参差不齐,针对农民的消费特征,家电生产企业应该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特点进行产品定位,注意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层次和消费特征。结合本企业的优势和特色,推出符合当地农民需求的产品。比如家电生产企业,可将“节能”、“防潮、防锈”等个性化功能加入到产品当中,冰箱还可以特设防鼠盖板,采用防潮防锈材料,针对农村灰尘较多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可拆卸门封以便于清洗。另外,根据农村部分地方路况特殊,还可采用适合农村路况及运输环境的包装设计等。
家电下乡是一项惠民的好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也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的重大举措。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家电下乡政策,折射出我们党和政府对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和崭新理念。因此要落实各项工作,保障家电下乡的长期效果,切切实实惠民、利民。
参考文献
[1]钟际平,石丁.家电下乡政策对提高我国农民消费能力的效果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5).
[2]谢辉.四大因素影响“家电下乡”政策效果亟待关注[J].金融经济·学术版,2009,(4).
[3]徐海明.“家电下乡”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9,(6).
[4]郭振宗.“家电下乡”的效果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7).
[5]臧春阳.当前家电下乡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09,(11).
关键词:家电下乡;长期;效果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155-01
2007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世界市场需求迅速萎缩,这使得国内家电行业进入了一个“销售寒冬”。为了“保增长促发展”,国家和企业把重点都放在了拉动内需,开拓国内市场上,尤其是最广阔和最具开拓潜力的广大的农村市场。为了支农惠农,同时也为了帮助家电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开拓农村市场,国家自2007年12月开始出台 “家电下乡”政策,到目前为止,家电下乡已进行两年多,其效果广受关注,从城镇到农村,议论声此起彼伏。纵观两年多来家电下乡的实践效果,对比当初的效果预期,可以说,家电下乡政策的短期效果已经充分显现,长期效果的实现仍面临挑战。
1 家电下乡的短期效果
进行以财政补贴为推动的“家电下乡”活动,对刺激农村消费无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国家对下乡补贴产品进行了最高限价,如彩色电视机、冰箱(含冰柜)、手机、洗衣机等的最高限价分别为2000元、2500元、1000元和2000元,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促进了农村消费。根据商务部7月初发布的消息,今年上半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3251.8万台,实现销售额678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4倍和3.2倍,且销售额已超过去年全年647亿元的水平。但随着政策覆盖面的扩大、品种的增加、程序的简化,家电下乡效果陷入“平台期”的担忧也开始在行业内外出现。一些限制其拉动农村消费的长期效果的因素日益凸显。
2 制约家电下乡长期效果的因素
2.1 农民收入水平低,持续增长困难
近年来,在国内经济向好回升的形势下,在“涨工资”和“提粮价”的双轮驱动下,农民增收形势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农民收入连续6年增长6%,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更是达到515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但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特别是今年我国经济形势十分复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再加上看病难、上学难、社会保障不完善等现实因素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大部分农民仍然不会购买“奢侈”的家电产品。
2.2 农村消费环境差致使家电消费“潜力大,容量小”
农民的家用电器拥有量低,除收入低这个因素外,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环境不佳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一般的家用电器均需与基础设施相配套,例如电视机需要稳定电压和有线电视信号,电冰箱需要电源供应不间断,洗衣机离不开方便的自来水供应。虽然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改进,但相比城市仍较落后。有的地方电力供应跟不上,电网老旧,电压不稳定,收费比较高,而且经常限电;有的地方电视信号比较弱,收视效果差,甚至收不到电视节目;基本交通运输条件也极不配套,如有些农村不通公路或路况极差。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严重限制了家用电器在农村的普及和农民的购买意愿。
2.3 政策执行手续繁琐,程序复杂
家电下乡作为惠农政策,普遍受到农户欢迎,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操作手续繁琐、部分地区补贴不及时到位、网络渠道参差不齐、农民意见较大等问题挫伤了部分农民购买家电的积极性。不少农民反映,领取补贴款程序复杂,在办理过程中耗费的财力甚至超过补贴本身。还有不少地区,补贴款项在农民购买产品之后迟迟不见兑现,甚至有个别地方还存在经销网点克扣补贴款私自用于运输、抵税等用途,更有个别经销网点要求对补贴款按比例分成,这就削弱了家电下乡的政策效果,限制了农民购买家电的欲望。
2.4 农村家电消费市场有效供给不足
目前,中国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体系还不完善,很多地方和企业在工业消费品的设计、生产、供应上,多是面向城市需求,追求高科技、高档次和多功能。而适合农村消费市场特点的家电产品开发严重滞后,有效供给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发展。目前,多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对商品的需求更注重价格便宜、经久耐用。对家用电器等消费品,农村居民要求功能简单、操作方便并节能省钱,而不少企业忽视了农村市场这些需求特点,只是简单地将在城市不好销的商品推向农村,而广大农民又买不到急需的商品,致使农村市场的商品供求结构极不合理,“卖不动”与“买不到”并存。很多农民反映,家电下乡的产品层次不够丰富,价格低廉的基础性产品仍然缺乏。
由于缺乏适销对路的商品,农民有需求欲望的产品却不容易买到,从而限制了农民消费的增长。中标的产品除品种不全外,还时常断货,很多企业中标产品是陈旧的品种,多为库存,在第一波下乡中销售良好,库存清理后,部分品种随之断货。很少有企业为中标专门设计和开发新品种、维持供货量和供货频率。
除此之外,农村商业流通网络覆盖不全,消费后的维权成本高、维修困难等因素,都可能对家电下乡的长期效果带来影响。
3 保证家电下乡长期效果顺利实现思考
3.1 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强农民购买力
消除农村家电消费屏障,关键是提高农民增收能力,购
买量的根本决定因素在于购买力。因此应该坚定不移地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低收入农民收入水平,扩大农村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使更多的农民能买得起家电、用得起家电,真正提高生活水平,这是促进家电下乡最根本、最长足的途径。有人经过测算,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元,对于彩电、冰箱及摩托车等耐用消费品的人均购买支出将分别均增0.8460%、0.5311%和0.8403%。除了依靠农业增产、提高农产品价格以及开拓农民工就业机会等措施之外,还应彻底扭转在价格、投資及财政收入等方面的城市偏向,彻底改变工农产品“剪刀差”现象,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资和贷款力度,提高财政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切实增强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持续发展能力。
3.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
适合农村家电市场消费的环境不改善,如电网、电价的稳定性,住房结构的改善,配套服务的便捷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及适宜的产品价格等,家电下乡就必然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启动农村消费,必须尽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电网、有线电视、自来水和农村道路等方面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公共物品,其建设需要政府投资,把投入纳入到公共财政范畴,将城市供水、供电、电信、道路建设及广播电视等公共事务职能延伸到农村,要兼顾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城乡电价统一、电信资费统一,缩小城乡差距。
3.3 加强监管,确保补贴及时到位
对于家电下乡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操作手续繁琐、部分地区补贴不及时到位、家电产品品种不够齐全、网络渠道参差不齐以及农民意见较大等问题,主管部门有责任加强监管和督导,对利用农民不了解情况、改动价格或者影响农民领取补贴的网点应“取消资格”,还要在各地设立投诉电话和举报中心。此外,主管部门还应积极为开辟农村家电市场多元化的销售和服务渠道模式提供相关的指导与保障。
3.4 深入研究农村市场消费特点,开发适应农村市场的产品
农村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购买力水平又参差不齐,针对农民的消费特征,家电生产企业应该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特点进行产品定位,注意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层次和消费特征。结合本企业的优势和特色,推出符合当地农民需求的产品。比如家电生产企业,可将“节能”、“防潮、防锈”等个性化功能加入到产品当中,冰箱还可以特设防鼠盖板,采用防潮防锈材料,针对农村灰尘较多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可拆卸门封以便于清洗。另外,根据农村部分地方路况特殊,还可采用适合农村路况及运输环境的包装设计等。
家电下乡是一项惠民的好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也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的重大举措。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家电下乡政策,折射出我们党和政府对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和崭新理念。因此要落实各项工作,保障家电下乡的长期效果,切切实实惠民、利民。
参考文献
[1]钟际平,石丁.家电下乡政策对提高我国农民消费能力的效果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5).
[2]谢辉.四大因素影响“家电下乡”政策效果亟待关注[J].金融经济·学术版,2009,(4).
[3]徐海明.“家电下乡”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9,(6).
[4]郭振宗.“家电下乡”的效果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7).
[5]臧春阳.当前家电下乡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