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建立在吸纳女权主义和世界主义公民权理论合理成分基础上的环境公民权或生态公民权概念,是对公民权基本内涵与性质理解的全面拓展。它旨在为发挥公众在创建生态可持续社会过程中的作用,确立一个理论与实践基点,因而是一种来自公民权理论框架外部的挑战。
【机 构】
:
英国基尔大学政治系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在吸纳女权主义和世界主义公民权理论合理成分基础上的环境公民权或生态公民权概念,是对公民权基本内涵与性质理解的全面拓展。它旨在为发挥公众在创建生态可持续社会过程中的作用,确立一个理论与实践基点,因而是一种来自公民权理论框架外部的挑战。
其他文献
助词"地"是由词尾"地"演变而来的.助词"地"的演变过程是一种逆语法化过程,是语法化单向性的一个反例.这一过程历经类推、功能扩展、重新分析、功能再扩展等多个阶段.唐宋出现了一些新的描状结构,词尾"然"因用法限制,不能接在这些描状结构之后做词尾;因为类推机制起作用,词尾"地"取代了词尾"然".宋代,词尾"地"因用法扩大,变得越来越不典型,在重新分析机制的作用下演变为助词.明清,随着描状结构的进一步分化发展,在"体词性结构+地"构式中,助词"地"的意义也开始分化,由表状态发
从明末清初至清代中叶,伴随中西文化交流日益繁盛,西方人(主要是来华教士)透过经典文献理解中国文化的主观意愿日渐加深.其间,"礼仪之争"与"译名之争"对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刻,反映了中西文化相遇、碰撞、相适、融合的大致过程.学界较多侧重对其作独立考察,而较少关注它们与中国文化西传的关系,尤其是"译名之争"对中国典籍西传的影响,以及不同立场传教士在争论中的态度与倾向.作为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政史文献汇编,《尚书》尤为来华教士重点关注.他们努力找寻其中能被借鉴与利用的理据,从而为各自传教的主张与策略提供
德勒兹的块茎理论通常用来喻指一种具有后现代文化特征的思维模式或者文本形态,而其理论自身的生态伦理学意蕴并未得到应有的展开.在《千高原》一书中,德勒兹对块茎进行了大量阐述,试图借助块茎的"反谱系学"、"多元体"及"非地域化"形象来构建或衍生一种与自然共生的、超越人类情感边界的生态伦理学.这种生态伦理学所要求的伦理整体或者共同体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全面意义上的生态自然系统.德勒兹在二元论和理性主义批判、去人类中心化、道德扩展主义诉求方面的思想努力,旨在扩大道德共同体的边界,创造一种博物学的生存方式.德
在东亚,自古就有重视自然美的传统,雨、雪、霞等气象现象,在审美意义乃至美学意义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日本,在整个东亚地区很早就将霞、雾、雨、雪等气象现象作为风流的事象进行审美活动。这种广义的尊重气象的倾向对文化产生影响,形成了东亚认识美、感受美的基础,并由此孕育出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东亚文化受到其固有风土的影响,产生了特有的气象文化,孕育了气象美学的胚芽,这种文化和美学在把握自然和风土特征等方面产生了独特的影响。日本乃至东亚展开的艺术和美意识,与欧美风土上形成的文化是不同的。对于欧美所形成的关于自然的美学
未来的德性研究重点会在于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的关系、形成理智德性的各种可能动机以及提升理智德性的方法。因此,可以围绕何谓德性认识论、道德德性和认识论德性何以相互关联、获得理智德性的动机是什么以及哲学家们所承认的提升理智德性的方法是什么等问题来剖析德性研究的现状并分析其未来走向。德性研究未来会走向社会向善论,它能有效推动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的发展;而对诚实、真诚、直率、真实等具体的理智德性展开深入研究,能更好地理解人们获得理智德性的动机。
作为哲学家,我们无法确认人们心智的保守程度。这些保守之人不局限于哲学家,还覆盖其他学科的研究者或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比如,究竟出于何种原因,使一位哲学家从一开始拥护康德主义伦理学,到改旗易帜,并最终成为了关怀伦理学者?抑或是相反?同样,何种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者曾被成功说服,并且投靠了自由意志的兼容主义阵营?或反之亦然?心智保守的程度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理解科学的历史。库恩和费耶阿本德告诉我们:在使用一些相同的理论术语时,旧理论的拥护者所表达的含义会与新理论的支持者的想法截然不同。可以说,此两派栖居于不同的世界
现代以来.宋代因其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所具有的关键性和突破性而受到重视。此外,唐宋时期的经济变化还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水路系统进一步扩大,为各地农村及城市经济的扩展提供了基础,区域劳动分工得以建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贸易量和贸易额。这一时期的商人设计出新的商业惯例、制度安排和合伙方式来拓展其贸易活动。另一个商业上的突破则是长江流域市场的扩大。政府所制定的有关市场组织与程序的规则开始松动,商业状况逐渐依赖于更高水平的私人交易与商业交换,交易场所的形成更趋自由,商业贸易进一步渗入农村地区。
作为连续几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编剧奖的获得者,亚历山大·佩恩对21世纪美国电影的故事叙述模式产生着不容低估的影响。自2002年到2013年,佩恩的电影在观照9·11事件后的美国新现实之同时,对理想的社会价值与家庭观进行了有益的思考。他在这段时间里创作的四部获奖故事片和一部获奖短片,均以家庭为原型去反省成功与失败,试图为感到困惑与不安的观众提供一个属于共同家庭空间的存在语境与框架,构筑起以平凡人物的英雄主义为核心的电影观。
羊春秋先生《明诗三百首》,是明诗选注本中质量较高者,但仍有不少误读值得商榷。如,解缙《交肚即事》日“铙角吟风”,即“铙角吟于风”;文征明《感怀》日“远志出山成小草”,是用《世说新语·排调》典故自嘲被迫出仕。日“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是自嘲年过五十方任翰林院待诏;李梦阳《汉京篇》日“汉京临帝极”,是说汉京长安正对应着天上的中宫天极星。日“卖珠登要津”,是用汉董偃故事。日“执鞭尽是虎贲郎”,是夸张说西汉王朝的顶级权责,连警卫都由皇家卫士充任。日“不忿燕然先勒石”,是摹写西汉权贵功名欲与自尊心的极度
个体权利在新兴世界秩序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四项有关权利的自明之理可以看到,权利对于权利人的价值是权利得以成立的根据,公正、高效及可靠的人权实施机构是人权得以确立的必要条件。权利通过课他人以义务而获得保护,但权利人可以放弃或中止其权利的行使。在国际舞台上讨论和追求的个体权利始终都是人权。人权的重要贡献在于它确认了所有人的价值,并将权力从强者手中分配到每个人手上。但“人权具有共识普遍性”的主张缺乏对文化多元性和其他目标之合法性的敏感性,这使得现在的人权实践存在一些困难与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