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暴力直接影响着校园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危及着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据有关资料披露,任何学校里绝大多数学生都看到过暴力场面或镜头,甚至有的经历过暴力行为的侵扰。
一、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一) 社会因素
社会风气的好坏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言行。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暴力现象,如恃强凌弱、单打独斗、结伙群殴等,在有些学生的心里都会产生不良的误导作用。他们由害怕到习以为常,甚至会产生仰慕的心理。有些学生就是在仿效社会上那些不务正业、到处打杀偷抢的小青年的行为,甚至以他们为靠山,在校园里逞强示威,从而导致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这些学生不以他们的行为为耻,反而会产生自豪的心理,认为这是“英雄好汉”的行为。校园中流行的“单挑”一词,便是可怕的明证。
(二) 家庭因素
家庭暴力是滋生校园暴力的温床。在我教过的有暴力倾向的学生中,大部分存在有家庭暴力行为,而且学生的暴力行为的发生频率与家庭暴力行为发生频率成正比例的关系。我班学生杨某在一学期内与任课教师发生过两次冲突,与其他同学的暴力冲突达七八次,平均两周一次。经了解,杨某的母亲改嫁,他成了继母的眼中钉,为此他不少遭到父亲的打骂。孩子失去亲情,幼小的心灵伤痕累累,为了发泄内心的愤懑,在家里虐待动物,在学校吃软不吃硬,违犯纪律。这样,父亲的毒打升级,孩子的暴力行为也在不断升级。后来,经过我多次和他父亲的交谈,父亲的打骂少了,孩子的暴力行为也随之减弱了。可见,家庭暴力会导致学生心理的畸形发展,也会产生校园暴力。
(三) 自身因素
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并不是天生就有暴力倾向的。只是随着环境的改变,逐渐养成了不同的性格。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性格也会发生改变。“年轻气盛”这个词就形容了年轻人易冲动的性格特点。有数据显示,15—18岁的中学生的暴力行为的发生率比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发生率之和还要高。这表明暴力行为的发生与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关。15—18岁的中学生由于生理与心理的疾速发育,容易急躁冲动,从而出现暴力行为。有些学生对自身管束不严,爱看带有暴力情节的小说、电影和电视,玩带有暴力倾向的游戏,这些都有可能会影响他产生暴力行为。泸县某中学学生砍杀老师的事件就是一个案例。根据他的口供,他怀疑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念的作文是在影射他。经了解,该生就是一个武侠小说谜。诸如此类的中学生暴力行为已屡见不鲜了。
(四) 校园因素
同学之间的暴力会产生模仿型的暴力行为、迁就型的暴力行为和报复型的暴力行为,这实际上是暴力行为的扩大与恶化。此外,师生间的暴力行为也是校园暴力的另一种表现。有些教师素质不高、言语不当、体罚学生等,久而久之,也会诱发一些校园暴力的产生,上面所举泸县学生砍杀老师的事件便是一个例子。
当然,产生校园暴力的诱因很多,也较复杂。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制止呢?
二、 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
(一) 社会积极引导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对引导全社会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为我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准绳。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学校及其它社会部门要突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用正确的思想塑造学生的灵魂,消除产生学生暴力行为的思想根源。
同时,公安机关要继续深入地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治理工作,加重对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的不法分子的惩处力度,加强对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彻底铲除校园暴力的社会根源。
(二) 家庭密切配合
消除校园暴力,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家长要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加强对性格孤僻暴躁甚至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开导教育,使他们能够善于解决矛盾冲突,形成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发生家庭矛盾,孩子在场时,家长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反省,遏制家庭矛盾的进一步恶化,不给学生做反面的“示范”。孩子犯错时,家长要给孩子辩解的机会和权利,以说服教育为主,时刻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好起来的,给他们主动承认错误的勇气和敢于改正错误的信心。对于性格孤僻,不善于交流的学生,家长应多想办法,如变换时间和地点,用情景法或实例法等进行教育,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但也不能不理不睬。
(三) 学生严于律己
青少年学生应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作为人生准则,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想的侵害,多读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树立正确的思想,有明确的是非观念,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情绪激动时要学会自我暗示、自我反省,逐渐控制并调节自己的情绪,绝对不能感情用事、意气用事,做出过激的行为。
(四) 学校加强管理
首先,学校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职工素质,强化学生养成教育,杜绝教师体罚学生。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和爱心去关爱学生,特别是那些冲动暴躁、倔强偏激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因势利导,要抓住他们的错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感到你尊重了他们的人格。其次,学校应与社会各有关部门联手,搞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暴力行为发生的几率。
一桩桩血淋淋的校园暴力惨案告诫人们,校园暴力已不仅仅是孤立的校园问题,而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面对的社会问题。消除校园暴力理应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让我们大家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积极行动,客观处理,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和育人环境。
(河南省烟草技工学校)
一、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一) 社会因素
社会风气的好坏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言行。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暴力现象,如恃强凌弱、单打独斗、结伙群殴等,在有些学生的心里都会产生不良的误导作用。他们由害怕到习以为常,甚至会产生仰慕的心理。有些学生就是在仿效社会上那些不务正业、到处打杀偷抢的小青年的行为,甚至以他们为靠山,在校园里逞强示威,从而导致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这些学生不以他们的行为为耻,反而会产生自豪的心理,认为这是“英雄好汉”的行为。校园中流行的“单挑”一词,便是可怕的明证。
(二) 家庭因素
家庭暴力是滋生校园暴力的温床。在我教过的有暴力倾向的学生中,大部分存在有家庭暴力行为,而且学生的暴力行为的发生频率与家庭暴力行为发生频率成正比例的关系。我班学生杨某在一学期内与任课教师发生过两次冲突,与其他同学的暴力冲突达七八次,平均两周一次。经了解,杨某的母亲改嫁,他成了继母的眼中钉,为此他不少遭到父亲的打骂。孩子失去亲情,幼小的心灵伤痕累累,为了发泄内心的愤懑,在家里虐待动物,在学校吃软不吃硬,违犯纪律。这样,父亲的毒打升级,孩子的暴力行为也在不断升级。后来,经过我多次和他父亲的交谈,父亲的打骂少了,孩子的暴力行为也随之减弱了。可见,家庭暴力会导致学生心理的畸形发展,也会产生校园暴力。
(三) 自身因素
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并不是天生就有暴力倾向的。只是随着环境的改变,逐渐养成了不同的性格。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性格也会发生改变。“年轻气盛”这个词就形容了年轻人易冲动的性格特点。有数据显示,15—18岁的中学生的暴力行为的发生率比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发生率之和还要高。这表明暴力行为的发生与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关。15—18岁的中学生由于生理与心理的疾速发育,容易急躁冲动,从而出现暴力行为。有些学生对自身管束不严,爱看带有暴力情节的小说、电影和电视,玩带有暴力倾向的游戏,这些都有可能会影响他产生暴力行为。泸县某中学学生砍杀老师的事件就是一个案例。根据他的口供,他怀疑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念的作文是在影射他。经了解,该生就是一个武侠小说谜。诸如此类的中学生暴力行为已屡见不鲜了。
(四) 校园因素
同学之间的暴力会产生模仿型的暴力行为、迁就型的暴力行为和报复型的暴力行为,这实际上是暴力行为的扩大与恶化。此外,师生间的暴力行为也是校园暴力的另一种表现。有些教师素质不高、言语不当、体罚学生等,久而久之,也会诱发一些校园暴力的产生,上面所举泸县学生砍杀老师的事件便是一个例子。
当然,产生校园暴力的诱因很多,也较复杂。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制止呢?
二、 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
(一) 社会积极引导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对引导全社会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为我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准绳。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学校及其它社会部门要突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用正确的思想塑造学生的灵魂,消除产生学生暴力行为的思想根源。
同时,公安机关要继续深入地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治理工作,加重对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的不法分子的惩处力度,加强对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彻底铲除校园暴力的社会根源。
(二) 家庭密切配合
消除校园暴力,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家长要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加强对性格孤僻暴躁甚至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开导教育,使他们能够善于解决矛盾冲突,形成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发生家庭矛盾,孩子在场时,家长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反省,遏制家庭矛盾的进一步恶化,不给学生做反面的“示范”。孩子犯错时,家长要给孩子辩解的机会和权利,以说服教育为主,时刻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好起来的,给他们主动承认错误的勇气和敢于改正错误的信心。对于性格孤僻,不善于交流的学生,家长应多想办法,如变换时间和地点,用情景法或实例法等进行教育,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但也不能不理不睬。
(三) 学生严于律己
青少年学生应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作为人生准则,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想的侵害,多读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树立正确的思想,有明确的是非观念,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情绪激动时要学会自我暗示、自我反省,逐渐控制并调节自己的情绪,绝对不能感情用事、意气用事,做出过激的行为。
(四) 学校加强管理
首先,学校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职工素质,强化学生养成教育,杜绝教师体罚学生。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和爱心去关爱学生,特别是那些冲动暴躁、倔强偏激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因势利导,要抓住他们的错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感到你尊重了他们的人格。其次,学校应与社会各有关部门联手,搞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暴力行为发生的几率。
一桩桩血淋淋的校园暴力惨案告诫人们,校园暴力已不仅仅是孤立的校园问题,而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面对的社会问题。消除校园暴力理应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让我们大家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积极行动,客观处理,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和育人环境。
(河南省烟草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