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appl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本来妙趣横生的语文课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出现了一种“个别学生逼着学,多数学生晕着学”的现象,据一项抽测表明,在中学的所有学科中最不愿意学的除了政治,下来就是语文了。因此,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就成了语文老师共同关心的话题。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教学艺术,它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复杂过程。然而,长期以来,以“分”为动力,强迫学生学习的做法,使语文课教学缺乏应有的趣味,显得死气沉沉,如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之与生动的教学艺术相结合,就能给语文课注入活力。教学中,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逼着学生学,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借助电脑、投影仪、触摸屏等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它的声、形、色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同时,多媒体教学的动画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它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教材的重点,使难点易于为学生所掌握,多媒体教学的这些特点,能使语文课教学更富有吸引力。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增强语文课吸引力的一个途径。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讲究的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因此,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设美妙的意境,比单纯地、呆板地学习古诗词,更富有吸引力。比如《天净沙·秋思》这首曲,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如果单纯的讲,则很难把人的思想感情这种抽象的东西表达出来,这也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失去了古诗词学习本有的魅力。那么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读,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于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就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了:深秋的黄昏,一位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瘦马,迎着西风,在古道上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几户人家门前,太阳落山了,而自己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刚才想的勾勒出来。这样,学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到听课上,这种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就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三、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是增强语文课吸引力的另一个途径。
  中学语文教材是最贴近生活的,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情趣。但由于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枯燥乏味,使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教师在课堂上只有使用形象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感受语文的无限魅力,从而对语文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在讲《孔乙己》时,有这么一段话:“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叫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仍记得”。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仿照此句造一句“老师是一副凶脸孔,家长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同学们到一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很珍惜那段时光”。这样,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含蓄地道出了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压抑,此时就会会心一笑,语文课堂充满了欢乐。
  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增添语文教学的吸引力。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例如一些课文,教师只加以引导,然后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选一位同学去讲,大家边听,边记录,最后每位同学可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他文献
一、颂其诗,知其人,论其世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也,是尚友也。”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应该是文学评论中最早的理论了。鲁迅先生对此也有精辟的阐释:“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本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在平时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一般不提倡对作者及写作背景做过多的介绍。但我认为诗歌教学有其特殊之处,一首小诗往往凝
期刊
一、首先当善用幽默的语言,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些调查证明,在学生列举的他们所喜欢的教师特征中,幽默一直是名列前茅的。课堂上,教师若能自然挥洒幽默艺术,就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更能巧妙地化解矛盾与疑难,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轻松地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二、其次当丰富评价语言,来点燃学习激情  纵观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在学习“新课标”以后,在平等对话精神的感召下,课堂评
期刊
习作批改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既费时又费力的艰苦工作,通常是教师花了很多精力进行“精批细改”,但大多数学生并不能领悟教师的批改意见,因而收效甚微。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誊写完习作后,便长吁一口气,然后把习作本一合,自以为万事大吉,既不读一遍,又不去修改,就交给组长完事;在作文本批改下发以后,他们也是急忙翻看一下,甚至连老师的批注、批语都无暇顾及,就置之不理。学生把写作文完全当成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俗话说:“书读百变,其意自现”。语文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阅读的过程,在阅读中和作者对话的过程。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中学的语文教
期刊
一堂高效的语文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开头,更应该要有完美的结尾。这样,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得所学的新知识有效纳入学生认知结构中,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经过长期的实践,我觉得结尾大致可以有这样的一些形式:  一、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我在《我的母亲》一课教学结尾时,把课后“研讨与练习”的一题作为一个升华情感的情境:作者在母亲的教训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的
期刊
阅读是我们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吸取精神养料,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感悟及体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何优化语文阅读教学,使初中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人结合自己的有关阅读的教学实践,对初中阶段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人们常说兴趣是
期刊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学生学知识的同时把思想教育应该放在首位。因为语文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一篇篇文章,而文章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表达作者的爱与恨、喜与忧、褒与贬的感情,这决定了教师以教文章为主的语文教学也一定要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也一定要重视孩子们思想教育。在长期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教他们学知识,而且从知识中获取好的思想品质。就是把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作风,转化为师生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准确把握和有效利用学生资源,有效进行预设,及时生成,可以较好地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此我就课堂问题的预设和生成,谈几点体会:  首先、明确目标,重视预设。一堂成功的课,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这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学重点)是什么。预设时教师一定要清楚“该选择什么样的预设”和“为什么这样预设”两个
期刊
作为一名在农村中学任教十几年的教师,我经历了学生从勤奋蜕变到懒惰的过程,90年代末期大部分学生勤奋刻苦,有追求,学习主动性强,但随着条件的改善,经济的发展,懒惰的学生反而越来越多,就我任教的学校来说,大部分学生行为懒散,作业匆匆了事,课堂昏昏欲睡,缺乏荣誉感。面对此情此景,老师们纷纷感慨,当代学生到底是怎么了?痛定思痛,我们不禁反思,造成学生懒惰的原因是什么,经过一番观察思考,我认为原因大致有如下
期刊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一个人有了好习惯,他就有一辈子都用不完的利息;一个人有了坏习惯,他就有一辈子都偿还不了的债务。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那么,语文学习应具备哪些好习惯呢?  一、注重小事,注重细节  1.良好的书写习惯。字如其人,要养成工工整整写字的好习惯。有些学生或家长没有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