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淮山薯是人民生活中比较受欢迎的美味,它肉质肥厚且香甜可口,营养价值又相当丰富,既能当蔬菜食用,又是比较宝贵的滋养品,即较好的药材,有益气、抗疲劳、助消化的功效,还能用来酿酒,对农民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高经济农作物项目;近几年来,我们研究淮山薯打洞法高产栽培种植技术,改变了以往传统种植栽培技术的费时、费力、且效率、产量还低的情况,本文我们主要从选种、选地、打洞、种植、收获等几大方面探讨论证用打洞栽培技术提高淮山薯产能、产量。
【关键词】:淮山薯 高产种植技术 打洞栽培技术
一、淮山薯选种
淮山薯又名山药、野山药,在西北地区又称雪薯,是野生草本缠绕性作物,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主要是向地下伸长生长的块根,淮山薯的薯仔、薯块、茎基都可以当做种子来栽培。
1.薯仔作种:用薯仔作种,出苗的时间比较长,产量相对而言比较低,但长出的淮山薯商品价值比较高,肉质洁白且比较嫩。
2.薯块作种:用薯块作种,相比薯仔作种,淮山薯产品产量、质量都基本相同,但用薯块作种,用量相对高的多。
3.茎基作种:用茎基作种,相比薯仔、薯块作种,淮山薯出苗时间快,产量高,但外皮却不如薯仔、薯块作种洁白幼嫩,外表比较黑。
因此,既要高产量,又要洁白幼嫩的高质量,一般多选用薯仔作种。
二、选地
淮山薯对土壤的要求非常严格,因为我们通常食用的是地面以下伸长生长膨大的块跟,我们要生产出高产量、高质量的淮山薯,就必须要选种土壤质地比较深厚,土质比较疏松透气,排水好,水位低,地势高,而且采光也较好的土壤。我们选择排水好、地势高的地方是因为淮山薯长时间积水不仅影响生长,还有可能腐烂;还有可能使种薯淤在东中难以拔出;采用温暖、湿润、采光好的土壤,即有利于生长出洁白幼嫩的品种。
三、打洞栽培技术
以往我们种植淮山薯是采用的不是打洞,而是开沟深翻,这样劳动力大、产量低、质量还差、病害很重,费时、费力,很难实现高经济效益;相比较费时费力的开沟深翻技术,打洞栽培技术操作简单快捷,既能增产、又省事省力省费用,且使用时间较长。
一般农民打洞都选择农闲时,采用专为淮山薯打洞设计的专业工具,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已被广泛使用,而且根据不同的土壤设计了不同的打洞工具工广大农民用户使用;但是不是所有的淮山品种都适合打洞栽培技术,淮山薯的品种不同,在地下生长的情况也大不相同,无籽的品种是能耐水湿的,在洞内生长时形成的分支较少,向下生长比较顺利,可以使用打洞栽培技术,;而不耐水湿的淮山薯品种,在洞内生长时容易形成很多分支,各个生长点容易腐烂,病害很重,最后会长成疙瘩,没有实现高质量、高产量的效果,不适合打洞栽培技术。
四、种植及收获
1.种植时间及种植:淮山薯一般种植时间是每年的4月初——7月中旬,地面温度持续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时也可以种植。且应选择外表洁白稚嫩的、无病害的、粗壮的、健壮的淮山段作种,并将选种的作种晒种,使种薯内部的物质转化,打破种薯的休眠状态,将晒好的种薯消毒处理,消毒处理完以后晾干就可进行播种或者催芽,催芽时把种薯放在25摄氏度左右的土中,15天左右可以发芽,然后让淮山芽对准洞口,让淮山芽顺利入洞,最后用土壤盖好。
2.管理:种植上以后我们需要田间管理,需要除草、追肥、插竹子上架、病虫害防治、灌溉等程序才能走向收获节;除草:淮山薯种植在高温潮湿多雨水的季节,这一季节的杂草生长速度很快,我们必须加强除草,先用人工除草,后用药物封土,封土时需要掌握时机,杂草还未长出,土壤还比较湿润时封土效果最佳,而且往往每段种茎会长出很多苗来,我们只需留住1到2支粗壮的以保证种薯健壮的生长,更要保证肥料的有效供给。追肥:一般情况下,从种植到收获我们需要施肥3次,淮山薯是喜肥作物,必须保证对肥料的需求,根据生长周期及生长趋势施肥,第一次施肥时间为种植后50天左右,第二次是施肥时间为苗长高至50cm左右,第三次施肥时间为种后90天左右,这次施肥是提高产量的最佳时机。插竹子上架:淮山薯是一种缠绕性的药本植物,我们需要供苗向上生长,吸收阳光、吸收养分,增强光合作用,因此,要插干上架;病虫害防治:淮山薯的虫害不是很多的,但病害很多,主要受炭疽病和褐斑病危害,生长越旺盛的地块就越容易受危害,因此,我们需要又预防防治措施。灌溉:淮山薯生长期内需要适当的灌溉,大部分时间内都无需灌水,遇到干旱或土壤缺水,灌水时也不可积水,最佳灌溉时期为下薯期,需要促进薯块伸长,因此,要求土壤保持湿润。
五、总结
淮山薯药、菜兼用,美味可口,老百姓喜欢食用,喜欢种植,生长粗放,有健脾、益气、祛痰功效,但在淮山的生产上,产能、产量总是忽高忽低,容易波动,让老百姓很难把握、掌握种植栽培技术,因此,我们需要研究掌握淮山薯科学的种植栽培技术,既方便、快捷,又省时省力,既有高产能,又有高质量,为种植作物的老百姓增加经济效益,为喜欢吃的老百姓提供更美味幼嫩的果肉,为推动种植农作物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夫同. 蔬菜的化控栽培技术[J]. 农药市场信息. 2011(18)
[2] 杨敏,吴明满. 莲藕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防治[J]. 安徽农学通报. 2006(04)
[3] 周启红. 川南小麦配套栽培及病虫防治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 2009(01)
【关键词】:淮山薯 高产种植技术 打洞栽培技术
一、淮山薯选种
淮山薯又名山药、野山药,在西北地区又称雪薯,是野生草本缠绕性作物,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主要是向地下伸长生长的块根,淮山薯的薯仔、薯块、茎基都可以当做种子来栽培。
1.薯仔作种:用薯仔作种,出苗的时间比较长,产量相对而言比较低,但长出的淮山薯商品价值比较高,肉质洁白且比较嫩。
2.薯块作种:用薯块作种,相比薯仔作种,淮山薯产品产量、质量都基本相同,但用薯块作种,用量相对高的多。
3.茎基作种:用茎基作种,相比薯仔、薯块作种,淮山薯出苗时间快,产量高,但外皮却不如薯仔、薯块作种洁白幼嫩,外表比较黑。
因此,既要高产量,又要洁白幼嫩的高质量,一般多选用薯仔作种。
二、选地
淮山薯对土壤的要求非常严格,因为我们通常食用的是地面以下伸长生长膨大的块跟,我们要生产出高产量、高质量的淮山薯,就必须要选种土壤质地比较深厚,土质比较疏松透气,排水好,水位低,地势高,而且采光也较好的土壤。我们选择排水好、地势高的地方是因为淮山薯长时间积水不仅影响生长,还有可能腐烂;还有可能使种薯淤在东中难以拔出;采用温暖、湿润、采光好的土壤,即有利于生长出洁白幼嫩的品种。
三、打洞栽培技术
以往我们种植淮山薯是采用的不是打洞,而是开沟深翻,这样劳动力大、产量低、质量还差、病害很重,费时、费力,很难实现高经济效益;相比较费时费力的开沟深翻技术,打洞栽培技术操作简单快捷,既能增产、又省事省力省费用,且使用时间较长。
一般农民打洞都选择农闲时,采用专为淮山薯打洞设计的专业工具,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已被广泛使用,而且根据不同的土壤设计了不同的打洞工具工广大农民用户使用;但是不是所有的淮山品种都适合打洞栽培技术,淮山薯的品种不同,在地下生长的情况也大不相同,无籽的品种是能耐水湿的,在洞内生长时形成的分支较少,向下生长比较顺利,可以使用打洞栽培技术,;而不耐水湿的淮山薯品种,在洞内生长时容易形成很多分支,各个生长点容易腐烂,病害很重,最后会长成疙瘩,没有实现高质量、高产量的效果,不适合打洞栽培技术。
四、种植及收获
1.种植时间及种植:淮山薯一般种植时间是每年的4月初——7月中旬,地面温度持续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时也可以种植。且应选择外表洁白稚嫩的、无病害的、粗壮的、健壮的淮山段作种,并将选种的作种晒种,使种薯内部的物质转化,打破种薯的休眠状态,将晒好的种薯消毒处理,消毒处理完以后晾干就可进行播种或者催芽,催芽时把种薯放在25摄氏度左右的土中,15天左右可以发芽,然后让淮山芽对准洞口,让淮山芽顺利入洞,最后用土壤盖好。
2.管理:种植上以后我们需要田间管理,需要除草、追肥、插竹子上架、病虫害防治、灌溉等程序才能走向收获节;除草:淮山薯种植在高温潮湿多雨水的季节,这一季节的杂草生长速度很快,我们必须加强除草,先用人工除草,后用药物封土,封土时需要掌握时机,杂草还未长出,土壤还比较湿润时封土效果最佳,而且往往每段种茎会长出很多苗来,我们只需留住1到2支粗壮的以保证种薯健壮的生长,更要保证肥料的有效供给。追肥:一般情况下,从种植到收获我们需要施肥3次,淮山薯是喜肥作物,必须保证对肥料的需求,根据生长周期及生长趋势施肥,第一次施肥时间为种植后50天左右,第二次是施肥时间为苗长高至50cm左右,第三次施肥时间为种后90天左右,这次施肥是提高产量的最佳时机。插竹子上架:淮山薯是一种缠绕性的药本植物,我们需要供苗向上生长,吸收阳光、吸收养分,增强光合作用,因此,要插干上架;病虫害防治:淮山薯的虫害不是很多的,但病害很多,主要受炭疽病和褐斑病危害,生长越旺盛的地块就越容易受危害,因此,我们需要又预防防治措施。灌溉:淮山薯生长期内需要适当的灌溉,大部分时间内都无需灌水,遇到干旱或土壤缺水,灌水时也不可积水,最佳灌溉时期为下薯期,需要促进薯块伸长,因此,要求土壤保持湿润。
五、总结
淮山薯药、菜兼用,美味可口,老百姓喜欢食用,喜欢种植,生长粗放,有健脾、益气、祛痰功效,但在淮山的生产上,产能、产量总是忽高忽低,容易波动,让老百姓很难把握、掌握种植栽培技术,因此,我们需要研究掌握淮山薯科学的种植栽培技术,既方便、快捷,又省时省力,既有高产能,又有高质量,为种植作物的老百姓增加经济效益,为喜欢吃的老百姓提供更美味幼嫩的果肉,为推动种植农作物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夫同. 蔬菜的化控栽培技术[J]. 农药市场信息. 2011(18)
[2] 杨敏,吴明满. 莲藕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防治[J]. 安徽农学通报. 2006(04)
[3] 周启红. 川南小麦配套栽培及病虫防治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