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糟朽纺织品文物在修复后展览和库存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差异不同,出现的问题对纺织品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本文结合西北干燥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的情况,对修复后的平面类纺织品文物在展存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期望解决今后本地区同类文物被再污染、再伤害等问题。
[关键词]西北地区;糟朽丝织品;文物展存
随着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糟朽脆弱的纺织品文物经过保护修复后将逐步出现在博物馆库房和展厅,被存放或展览。文物在展存中的问题随之也将会愈加凸显。糟朽纺织品文物的展览与存放不同于一般文物,需要在诸如:展存环境控制,展存辅助材料选用,展存文物的固定技术,展存环境的光、温湿度、微生物和害虫等诸多方面,进行针对性的研究。而且所处地区不同,修复后的纺织品文物在展存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差异。尤其就空气污染而言,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差异就很明显。因此,修复后纺织品的展存形式就不能照搬南方地区的做法。本文结合西北地区大气污染对糟朽纺织品文物的影响情况,就展存环节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以避免今后本地区平面类糟朽纺织品文物在展存中被再污染、再伤害等问题的发生。
一、西北地区气候状况
历史上,我国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复杂,资源丰富。但经过几百年过度开发,自然生态环境早已遭受严重破坏,成为我国森林资源贫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加之西北地区地处内陆,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稀少,终年干旱,除东部个别地区和一些高山地带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不足200毫米,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地区、青海的柴达木和西藏藏北高原,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因此,每当春季,大风肆虐,沙尘暴骤起,浮尘、扬沙等恶劣天气时有发生。据统计,1从1952年到1994年间,我国西北地区共发生强沙尘暴(风速>20米/秒,能见度<200米的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风速>25米/秒,能见度<50米的沙尘暴)48次以上,其中特强沙尘暴22次,几乎占了一半。
二、西北地区大气污染对纺织品文物的影响
沙尘暴频发主要造成了大气的污染,尤其是空气中颗粒沉积物的污染最为突出。就这一点而言,西北地区大气污染对糟朽纺织品文物的影响远大于温暖湿润、植被丰富的南方地区。
大气污染物成分很复杂,但对于存放于博物馆室内的纺织品而言,一般液态的污染物容易被人为控制避免;又因西北地区气候特征,空气中的水分子少,很难以液态的形式附着在纺织品上,如直径小于100微米且悬浮于空中的小液态颗粒污染物雾尘等。因此,影响博物馆丝织品文物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固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两种。
(一)固态污染物对纺织品的影响
固态污染物包括具酸碱性的化学微粒、金属粉尘、微生物孢子、植物纤维、动物皮毛、昆虫排泄物及虫卵等。灰尘中的化学颗粒,可能会与纺织品材料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文物受损。灰尘积落在纺织品上,不仅会改变藏品的外观颜色,形成污迹,还会造成机械性损坏。微生物孢子飘落在纺织品上,环境适宜时就会繁殖。灰尘中的弱酸性物质是霉菌生长的培养基,可加速霉菌的滋生蔓延。虫卵在适宜环境下孵化,害虫会蛀蚀有机质的藏品。
(二)气态污染物对纺织品的影响
气态污染物主要可以分成两类——酸性气态污染物和氧化性气态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氯气(CI2)、盐酸(HCI)等,其中以前三种为主。二氧化硫是一种弱酸性化合物,在氧气的作用下,二氧化硫立即转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旦与空气中的水结合,就会立即生成硫酸。硫酸是一种极具腐蚀性的强酸,纺织品文物如果遭受硫酸,势必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如强度降低、染料褪色等。二氧化氮是一种氧化剂,那些在大气中相对稳定的物质,在二氧化氮的作用下就有可能发生氧化。二氧化氮气体一旦在物体表面沉积,生成硝酸、亚硝酸和硝酸盐,那些对酸敏感的物质,如纺织品上的染料就会发生褪变。硝酸具有挥发性,无法在干燥表面停留,从这点看,其危害小于二氧化硫生成的硫酸。臭氧的氧化性极强,主要攻击有机化合物中的不饱和碳双键,使其收缩,几乎能够破坏所有的有机物,自然包括纺织品。因此对博物馆而言,臭氧非常危险,是治理的重点。2
三、西北地区糟朽丝织品文物展存中的问题
对于修复后平面类糟朽丝织品文物的展存而言,西北地区相对于南方地区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空气中有害成分对文物造成再次污染
以甘肃省博物馆展厅的空气污染程度为例:除个别独立展柜之外,一般情况下,文物都是根据类别集中展示在一个个大型的展柜中(展柜长约2~10米不等,宽1米左右,内净高1~2米左右),由于展柜空间大,很难达到真空条件。甘肃省博物馆固定展览较多,展厅日平均接待观众约二三千人,为了保证展览正常开放,不宜经常开柜搞卫生,所以每年只能在冬季打开展柜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目前因条件所限,针对空气污染状況尚没有安装专业的检测设备,暂时获取不到具体的污染指数,但仅凭肉眼观察,就明显地发现了展柜中厚厚的颗粒沉积物。历时一年,有些文物上面不太鲜艳的纹饰图案早已被灰尘遮盖,模糊不清了。关键是其他文物表面的灰尘还可以擦拭、扫除,但修复后糟朽纺织品文物上面的灰尘因静电等原因,会被吸附于织物纹理中去,即使是附着在织物表面的污染物,也很难用吸尘器等工具去除干净。若再次干洗或水洗,都将对糟朽纺织品文物有毁灭性的危害。
(二)人为扰动对文物造成再次伤害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即使是修复加固后的纺织品,依然存在严重的炭化现象。加之目前一些博物馆为修复后的平面类糟朽纺织品文物制作包装时,展览与存放形式不一致。库存时一般以无酸卡纸夹封、
无酸纸囊匣等包装形式盛放。展览时,再根据展厅整体布局,取出文物,放置于展台上或根据布展设计,制作一些辅助的展板等设施,甚至直接悬挂起来进行展览。这样,除上述的空气污染问题之外,因布展、撤展、运输等因素被迫需要人为多次扰动文物,有时甚至不是专业的纺织品修复人员去翻动文物,而是布展的其他文物工作者,难免会有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这无疑都会对糟朽纺织品文物存在极大的再伤害风险。 四、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治理大的环境污染是全球性的问题,靠个别博物馆是无法解决的,根治污染将是长期的任务。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在博物馆建筑物内外的小范围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博物馆环境中的大气污染,应该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尤其在纺织品展存问题上,根据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设计适宜的展存形式,将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一)展柜外围的污染控制
首先,应该设法排除空气污染源。在博物馆和文物保护机构附近,尽量清除排放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同时要改变博物馆展馆外部的环境,如种草植树、养花养鱼、人工洒水、建造喷泉等。其次,采取措施,阻止空气污染物进入博物馆建筑物内。有条件的话,可以安装空气过滤设备,也可以选用多孔性的活性炭粒进行物理吸附来清除有害气体。同时,加强管理阻止尘埃进入博物馆库房、展厅内,也是保护博物馆环境的重要环节。如在博物馆展厅或库房的入口,设有清除观众鞋上泥土的设施,库房工作人员要换拖鞋入库,防止尘土带入等。3
(二)展柜内部的污染控制
为了进一步阻止空气污染,目前,实现展柜内达到真空状态,有很大难度,但对展柜内的平面类糟朽纺织品再加一层防护还是能做到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一点上,西北地区的展览设计者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糟朽纺织品的展存形式进行特殊的设计,不应把文物裸放在密封性能不高的展柜中,或直接悬挂于展柜外的展厅中。当然再加一层内包装,即使包装材料透明性很好,也会多少影响到参观效果,但与文物被再度污染相比,还是利大于害。在制作内包装时,材料的选择、包装的密封性及包装形式的特殊设计等又是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1.内包装材料的选择
修复后的纺织品文物若被库存时,需要制作箱匣等包装对其进行保护;若被展览时,则需要制作托护、衬板等辅助设备对文物进行展示。由于这些辅助材料与文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因此材料的选择将尤为重要,4如果所用材料散发含有氯、硫或其他酸性成分,它们通过接触文物或通过自身老化后释放出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和挥发性有机酸类(甲酸和乙酸)、挥发性醛类(甲醛和乙醛)等都会对纺织品文物造成损害。这些材料包括劣质木头、塑料、泡沫、油漆、胶黏剂、皮革、铁钉、毛织品、某些化学纤维纺织品和某些掉色纺织品等。库存时,箱、柜必须具备物理稳定性和足够的承重能力,附属支撑板和固定卡必须牢固固定;所选材料应当具备自身防火、一定的防震性能。另外,箱、柜的设计应能满足方便拿取和放置藏品的要求。不锈钢、铝合金和表面喷塑涂料钢板材料稳定性较好,但优质稳定的木材有吸收和释放湿气的作用,对环境起到缓释平衡作用,更有利于纺织品的保存。此外,展览时所选用的内衬板、垫衬材料亦应选用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的柔软而稳定的材料。近年来,通过学者们的研究筛选,5用于纺织品文物的包装材料大都使用无酸纸、白色棉布、无酸胶、弹力絮、太空棉、丝绵、透明度高的亚克力等。无酸纸可分为缓冲型和非缓冲型两大类。缓冲型无酸纸的成分为高纯度化学浆料和10%缄性缓冲剂(通常为碳酸钙),经过平滑后处理,pH值为8.0,无酸,白色,比较脆,不耐折,但折叠后的定型效果好。非缓冲型无酸纸的成分为从香蕉叶中提取的麻蕉纤维,生产过程中的用水全部为去离子水,以保证产品的无酸性,经过半透明后处理,pH值为6.8~7.2。非缓冲型无酸纸在结构和外观上与日本纸非常相似,质轻柔软,具有许多缓冲型无酸纸所不具备的优点。非缓冲型无酸纸较贵,大约为缓冲型无酸纸的1~2倍,被广泛用于蛋白质材质类纺织品的包裹、覆盖等。应该注意的是,无酸纸能够吸收纺织品以及环境中的酸分,其中所含的缄性缓冲剂作用一段时间后会失效,所以必须定期更换。
2.内包装的密封性设计
为了使文物既避免空气污染又不影响其观瞻效果,近几年,经摸索实践,西北地区的许多博物馆趋向于采用盒罩式的包装形式,如新疆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的纺织品文物在展存时大多就使用了此种方式。所用材料主要是3~5毫米左右厚度的无酸纸板、亚克力板、弹力絮、纯白色棉布等。具体做法如下:
先用4~5毫米厚的亚克力板制作盒罩,为了展出效果更好一些,盒子内径最好大于修复后文物的实际尺寸约5~10厘米为宜,盒底另做,厚度为8~10毫米,独立的盒底周边切割出1厘米宽的薄边,便于盒罩与盒底从侧面打孔上螺丝钉固定。
再根据亚克力盒子的内径尺寸剪裁面积相同、约5毫米左右厚度的无酸纸板,然后在纸板上覆约1厘米厚的弹力絮,用白色棉布把它们包裹(棉布的尺寸要大于纸板5~10厘米左右),周边用无酸胶粘合固定制成垫板,为了整齐好看,背面还可以再覆一块3毫米厚的无酸纸板粘合,要求最后垫板的总厚度略小于亚克力盒子内径的厚度(把文物厚度计算在内),为放置文物留下空间。把修复好的纺织品先放置于垫板上,用针线把文物背衬和垫板缝合固定。待把亚克力的盒底与盒罩对齐打孔后,再放置带有文物的垫板进去,上螺丝钉把盒底与盒罩固定牢固,在这样的小范围内,文物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这种内包装方式既便于展览又便于存放,解决了重复包装的问题;修复后的文物较长久地放置于盒中,不再因展览、库存、运输等情况被迫人为的多次扰动,避免了二次伤害;密封性很好,特别是对于沙尘污染严重的西北地区,有效阻止了空气中有害物质对纺织品的再次污染;盒底与盒罩是由螺丝钉从侧面固定,不影响美观,若需打开也很方便;为了防止包装内部有湿气、霉菌等病害发生,也可在亚克力底板上打孔透气,不过西北地区整体干燥,包装内一般不容易产生湿气、霉菌等。另外,因垫板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较好的弹性,即使亚克力外罩直接覆压在了文物上,底下的垫板也会对压力有一些缓解,不至于使文物的纤维因压力而失去弹性,变得僵硬。若有背衬,直接把背衬缝钉在垫板上,更加牢固,亚克力也就无需直接覆压文物,因背衬与垫板从周边缝定,所以文物自然下坠的重力也被均匀地分散于各点,不会对文物因局部牵拉而造成损坏、变形,且包装后的文物可以挂起、立起、斜面放置等,节省了展存空间。但亚克力材料比较容易老化或被划伤,为了不影响文物的观赏效果,所以应定期更换即可。除此设计之外,还可采用改进后的压裱式技术,6对平面类糟朽脆弱纺织品进行保护,这是一种集展示、保存与织物加固于一体的固定装置,能够满足织物在竖直状态下的展示与存放。
(三)实现展存形式的统一
除上述措施之外,目前来讲,解决修复后平面类糟朽纺织品文物的再污染、再伤害等问题,还有一個最好的措施是:实现展存形式的统一。即展览与存放形式要一致,用于库存和展览的内包装相同,不宜更换,盒罩式做法或压裱式装置,既可库存又可展览,再伤害、再污染等问题就可得以解决,还节约展存的制作成本。难点是修复后的平面类糟朽纺织品若没有背衬,文物直接缝钉在垫板上,或用亚克力盒罩压放文物等方式都是对文物极其有害的。所以设计出展存统一,安全稳固,不易被空气污染的展存方式,首先需要解决文物与展板的固定问题。另外,对于面积过大(超过2平方米)的糟朽纺织品来说,若仍用盒罩式展存,会显笨拙,不方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这将是文物工作者继续研究探讨的难题之一。
[注释]
1黄维、牛耘西:《北地区沙尘暴的危害及对策》,《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8年第3期,第84页。
2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编著:《纺织品签定保护概论》,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第162~164页。
3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主编:《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技术手册》,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第123~124页。
4路智勇:《浅论糟朽脆弱纺织品文物的展览问题》,《中国博物馆》,2009年第4期,第69~70页。
5徐文娟、吴来明、解玉林、戴红旗:《无酸纸的发展及其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9年第21卷增刊,第76~78页。
6 陈扬、路智勇:《纺织品文物保护中压裱技术应用初探》,《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4年第2期,第64~67页。
[关键词]西北地区;糟朽丝织品;文物展存
随着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糟朽脆弱的纺织品文物经过保护修复后将逐步出现在博物馆库房和展厅,被存放或展览。文物在展存中的问题随之也将会愈加凸显。糟朽纺织品文物的展览与存放不同于一般文物,需要在诸如:展存环境控制,展存辅助材料选用,展存文物的固定技术,展存环境的光、温湿度、微生物和害虫等诸多方面,进行针对性的研究。而且所处地区不同,修复后的纺织品文物在展存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差异。尤其就空气污染而言,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差异就很明显。因此,修复后纺织品的展存形式就不能照搬南方地区的做法。本文结合西北地区大气污染对糟朽纺织品文物的影响情况,就展存环节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以避免今后本地区平面类糟朽纺织品文物在展存中被再污染、再伤害等问题的发生。
一、西北地区气候状况
历史上,我国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复杂,资源丰富。但经过几百年过度开发,自然生态环境早已遭受严重破坏,成为我国森林资源贫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加之西北地区地处内陆,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稀少,终年干旱,除东部个别地区和一些高山地带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不足200毫米,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地区、青海的柴达木和西藏藏北高原,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因此,每当春季,大风肆虐,沙尘暴骤起,浮尘、扬沙等恶劣天气时有发生。据统计,1从1952年到1994年间,我国西北地区共发生强沙尘暴(风速>20米/秒,能见度<200米的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风速>25米/秒,能见度<50米的沙尘暴)48次以上,其中特强沙尘暴22次,几乎占了一半。
二、西北地区大气污染对纺织品文物的影响
沙尘暴频发主要造成了大气的污染,尤其是空气中颗粒沉积物的污染最为突出。就这一点而言,西北地区大气污染对糟朽纺织品文物的影响远大于温暖湿润、植被丰富的南方地区。
大气污染物成分很复杂,但对于存放于博物馆室内的纺织品而言,一般液态的污染物容易被人为控制避免;又因西北地区气候特征,空气中的水分子少,很难以液态的形式附着在纺织品上,如直径小于100微米且悬浮于空中的小液态颗粒污染物雾尘等。因此,影响博物馆丝织品文物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固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两种。
(一)固态污染物对纺织品的影响
固态污染物包括具酸碱性的化学微粒、金属粉尘、微生物孢子、植物纤维、动物皮毛、昆虫排泄物及虫卵等。灰尘中的化学颗粒,可能会与纺织品材料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文物受损。灰尘积落在纺织品上,不仅会改变藏品的外观颜色,形成污迹,还会造成机械性损坏。微生物孢子飘落在纺织品上,环境适宜时就会繁殖。灰尘中的弱酸性物质是霉菌生长的培养基,可加速霉菌的滋生蔓延。虫卵在适宜环境下孵化,害虫会蛀蚀有机质的藏品。
(二)气态污染物对纺织品的影响
气态污染物主要可以分成两类——酸性气态污染物和氧化性气态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氯气(CI2)、盐酸(HCI)等,其中以前三种为主。二氧化硫是一种弱酸性化合物,在氧气的作用下,二氧化硫立即转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旦与空气中的水结合,就会立即生成硫酸。硫酸是一种极具腐蚀性的强酸,纺织品文物如果遭受硫酸,势必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如强度降低、染料褪色等。二氧化氮是一种氧化剂,那些在大气中相对稳定的物质,在二氧化氮的作用下就有可能发生氧化。二氧化氮气体一旦在物体表面沉积,生成硝酸、亚硝酸和硝酸盐,那些对酸敏感的物质,如纺织品上的染料就会发生褪变。硝酸具有挥发性,无法在干燥表面停留,从这点看,其危害小于二氧化硫生成的硫酸。臭氧的氧化性极强,主要攻击有机化合物中的不饱和碳双键,使其收缩,几乎能够破坏所有的有机物,自然包括纺织品。因此对博物馆而言,臭氧非常危险,是治理的重点。2
三、西北地区糟朽丝织品文物展存中的问题
对于修复后平面类糟朽丝织品文物的展存而言,西北地区相对于南方地区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空气中有害成分对文物造成再次污染
以甘肃省博物馆展厅的空气污染程度为例:除个别独立展柜之外,一般情况下,文物都是根据类别集中展示在一个个大型的展柜中(展柜长约2~10米不等,宽1米左右,内净高1~2米左右),由于展柜空间大,很难达到真空条件。甘肃省博物馆固定展览较多,展厅日平均接待观众约二三千人,为了保证展览正常开放,不宜经常开柜搞卫生,所以每年只能在冬季打开展柜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目前因条件所限,针对空气污染状況尚没有安装专业的检测设备,暂时获取不到具体的污染指数,但仅凭肉眼观察,就明显地发现了展柜中厚厚的颗粒沉积物。历时一年,有些文物上面不太鲜艳的纹饰图案早已被灰尘遮盖,模糊不清了。关键是其他文物表面的灰尘还可以擦拭、扫除,但修复后糟朽纺织品文物上面的灰尘因静电等原因,会被吸附于织物纹理中去,即使是附着在织物表面的污染物,也很难用吸尘器等工具去除干净。若再次干洗或水洗,都将对糟朽纺织品文物有毁灭性的危害。
(二)人为扰动对文物造成再次伤害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即使是修复加固后的纺织品,依然存在严重的炭化现象。加之目前一些博物馆为修复后的平面类糟朽纺织品文物制作包装时,展览与存放形式不一致。库存时一般以无酸卡纸夹封、
无酸纸囊匣等包装形式盛放。展览时,再根据展厅整体布局,取出文物,放置于展台上或根据布展设计,制作一些辅助的展板等设施,甚至直接悬挂起来进行展览。这样,除上述的空气污染问题之外,因布展、撤展、运输等因素被迫需要人为多次扰动文物,有时甚至不是专业的纺织品修复人员去翻动文物,而是布展的其他文物工作者,难免会有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这无疑都会对糟朽纺织品文物存在极大的再伤害风险。 四、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治理大的环境污染是全球性的问题,靠个别博物馆是无法解决的,根治污染将是长期的任务。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在博物馆建筑物内外的小范围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博物馆环境中的大气污染,应该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尤其在纺织品展存问题上,根据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设计适宜的展存形式,将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一)展柜外围的污染控制
首先,应该设法排除空气污染源。在博物馆和文物保护机构附近,尽量清除排放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同时要改变博物馆展馆外部的环境,如种草植树、养花养鱼、人工洒水、建造喷泉等。其次,采取措施,阻止空气污染物进入博物馆建筑物内。有条件的话,可以安装空气过滤设备,也可以选用多孔性的活性炭粒进行物理吸附来清除有害气体。同时,加强管理阻止尘埃进入博物馆库房、展厅内,也是保护博物馆环境的重要环节。如在博物馆展厅或库房的入口,设有清除观众鞋上泥土的设施,库房工作人员要换拖鞋入库,防止尘土带入等。3
(二)展柜内部的污染控制
为了进一步阻止空气污染,目前,实现展柜内达到真空状态,有很大难度,但对展柜内的平面类糟朽纺织品再加一层防护还是能做到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一点上,西北地区的展览设计者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糟朽纺织品的展存形式进行特殊的设计,不应把文物裸放在密封性能不高的展柜中,或直接悬挂于展柜外的展厅中。当然再加一层内包装,即使包装材料透明性很好,也会多少影响到参观效果,但与文物被再度污染相比,还是利大于害。在制作内包装时,材料的选择、包装的密封性及包装形式的特殊设计等又是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1.内包装材料的选择
修复后的纺织品文物若被库存时,需要制作箱匣等包装对其进行保护;若被展览时,则需要制作托护、衬板等辅助设备对文物进行展示。由于这些辅助材料与文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因此材料的选择将尤为重要,4如果所用材料散发含有氯、硫或其他酸性成分,它们通过接触文物或通过自身老化后释放出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和挥发性有机酸类(甲酸和乙酸)、挥发性醛类(甲醛和乙醛)等都会对纺织品文物造成损害。这些材料包括劣质木头、塑料、泡沫、油漆、胶黏剂、皮革、铁钉、毛织品、某些化学纤维纺织品和某些掉色纺织品等。库存时,箱、柜必须具备物理稳定性和足够的承重能力,附属支撑板和固定卡必须牢固固定;所选材料应当具备自身防火、一定的防震性能。另外,箱、柜的设计应能满足方便拿取和放置藏品的要求。不锈钢、铝合金和表面喷塑涂料钢板材料稳定性较好,但优质稳定的木材有吸收和释放湿气的作用,对环境起到缓释平衡作用,更有利于纺织品的保存。此外,展览时所选用的内衬板、垫衬材料亦应选用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的柔软而稳定的材料。近年来,通过学者们的研究筛选,5用于纺织品文物的包装材料大都使用无酸纸、白色棉布、无酸胶、弹力絮、太空棉、丝绵、透明度高的亚克力等。无酸纸可分为缓冲型和非缓冲型两大类。缓冲型无酸纸的成分为高纯度化学浆料和10%缄性缓冲剂(通常为碳酸钙),经过平滑后处理,pH值为8.0,无酸,白色,比较脆,不耐折,但折叠后的定型效果好。非缓冲型无酸纸的成分为从香蕉叶中提取的麻蕉纤维,生产过程中的用水全部为去离子水,以保证产品的无酸性,经过半透明后处理,pH值为6.8~7.2。非缓冲型无酸纸在结构和外观上与日本纸非常相似,质轻柔软,具有许多缓冲型无酸纸所不具备的优点。非缓冲型无酸纸较贵,大约为缓冲型无酸纸的1~2倍,被广泛用于蛋白质材质类纺织品的包裹、覆盖等。应该注意的是,无酸纸能够吸收纺织品以及环境中的酸分,其中所含的缄性缓冲剂作用一段时间后会失效,所以必须定期更换。
2.内包装的密封性设计
为了使文物既避免空气污染又不影响其观瞻效果,近几年,经摸索实践,西北地区的许多博物馆趋向于采用盒罩式的包装形式,如新疆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的纺织品文物在展存时大多就使用了此种方式。所用材料主要是3~5毫米左右厚度的无酸纸板、亚克力板、弹力絮、纯白色棉布等。具体做法如下:
先用4~5毫米厚的亚克力板制作盒罩,为了展出效果更好一些,盒子内径最好大于修复后文物的实际尺寸约5~10厘米为宜,盒底另做,厚度为8~10毫米,独立的盒底周边切割出1厘米宽的薄边,便于盒罩与盒底从侧面打孔上螺丝钉固定。
再根据亚克力盒子的内径尺寸剪裁面积相同、约5毫米左右厚度的无酸纸板,然后在纸板上覆约1厘米厚的弹力絮,用白色棉布把它们包裹(棉布的尺寸要大于纸板5~10厘米左右),周边用无酸胶粘合固定制成垫板,为了整齐好看,背面还可以再覆一块3毫米厚的无酸纸板粘合,要求最后垫板的总厚度略小于亚克力盒子内径的厚度(把文物厚度计算在内),为放置文物留下空间。把修复好的纺织品先放置于垫板上,用针线把文物背衬和垫板缝合固定。待把亚克力的盒底与盒罩对齐打孔后,再放置带有文物的垫板进去,上螺丝钉把盒底与盒罩固定牢固,在这样的小范围内,文物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这种内包装方式既便于展览又便于存放,解决了重复包装的问题;修复后的文物较长久地放置于盒中,不再因展览、库存、运输等情况被迫人为的多次扰动,避免了二次伤害;密封性很好,特别是对于沙尘污染严重的西北地区,有效阻止了空气中有害物质对纺织品的再次污染;盒底与盒罩是由螺丝钉从侧面固定,不影响美观,若需打开也很方便;为了防止包装内部有湿气、霉菌等病害发生,也可在亚克力底板上打孔透气,不过西北地区整体干燥,包装内一般不容易产生湿气、霉菌等。另外,因垫板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较好的弹性,即使亚克力外罩直接覆压在了文物上,底下的垫板也会对压力有一些缓解,不至于使文物的纤维因压力而失去弹性,变得僵硬。若有背衬,直接把背衬缝钉在垫板上,更加牢固,亚克力也就无需直接覆压文物,因背衬与垫板从周边缝定,所以文物自然下坠的重力也被均匀地分散于各点,不会对文物因局部牵拉而造成损坏、变形,且包装后的文物可以挂起、立起、斜面放置等,节省了展存空间。但亚克力材料比较容易老化或被划伤,为了不影响文物的观赏效果,所以应定期更换即可。除此设计之外,还可采用改进后的压裱式技术,6对平面类糟朽脆弱纺织品进行保护,这是一种集展示、保存与织物加固于一体的固定装置,能够满足织物在竖直状态下的展示与存放。
(三)实现展存形式的统一
除上述措施之外,目前来讲,解决修复后平面类糟朽纺织品文物的再污染、再伤害等问题,还有一個最好的措施是:实现展存形式的统一。即展览与存放形式要一致,用于库存和展览的内包装相同,不宜更换,盒罩式做法或压裱式装置,既可库存又可展览,再伤害、再污染等问题就可得以解决,还节约展存的制作成本。难点是修复后的平面类糟朽纺织品若没有背衬,文物直接缝钉在垫板上,或用亚克力盒罩压放文物等方式都是对文物极其有害的。所以设计出展存统一,安全稳固,不易被空气污染的展存方式,首先需要解决文物与展板的固定问题。另外,对于面积过大(超过2平方米)的糟朽纺织品来说,若仍用盒罩式展存,会显笨拙,不方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这将是文物工作者继续研究探讨的难题之一。
[注释]
1黄维、牛耘西:《北地区沙尘暴的危害及对策》,《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8年第3期,第84页。
2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编著:《纺织品签定保护概论》,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第162~164页。
3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主编:《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技术手册》,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第123~124页。
4路智勇:《浅论糟朽脆弱纺织品文物的展览问题》,《中国博物馆》,2009年第4期,第69~70页。
5徐文娟、吴来明、解玉林、戴红旗:《无酸纸的发展及其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9年第21卷增刊,第76~78页。
6 陈扬、路智勇:《纺织品文物保护中压裱技术应用初探》,《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4年第2期,第64~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