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学员对信息工程专业主干课程——C4I原理及其对抗技术授课效果的客观、真实评价,任课教员组织了5届学员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交流、对岗位工作的帮助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任课教员自身对课程的理解、课程设计的反思,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出目前在该课程讲授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今后改进、提高该课程讲授质量的对策和方法。
信息工程专业问卷调查授课效果一、引言
对于一名教员来说,合格地完成一门课程的讲授,甚至是出色地完成一门课程的讲授,是对他的基本职业要求,也应是他值得为之努力、奋斗的终极目标。显然,在一名教师追求实现“传道、受业、解惑”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自省和外界客观、真实的评价。无疑,作为授课对象的学生应是最具发言权的评价者。
我们为了解信息工程专业学员对其主干课程——C4I原理及其对抗技术授课效果的客观、真实评价,剖析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提高讲课效果。任课教员针对评价授课效果的需求,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组织了5届学员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交流、对岗位工作的帮助等10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了真实可信的原始数据。结合任课教员自身对课程的理解、课程设计的反思,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出目前在该课程讲授过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改进、提高该课程讲授质量的对策和方法。
二、研究背景
1.授课对象
“C4I原理及其对抗技术”是为学历教育中信息工程专业学员开设的一门专业教育类专业方向必修课。目前,对该专业学员采用的培养方式是“4 1”的“合训分流”模式,目的是将他们培养成懂技术、会指挥,能够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新型复合式指挥人才。因此,在该专业学员四年专业技术学习过程中,除第四学年上班学期安排有一些防空导弹装备课程外,他们基本没有涉及其他装备的学习,包括C4I系统中的各类指挥控制、通信、侦察监视等装备。
2.课程特点
“C4I原理及其对抗技术”课程主要讲述C4ISR及其系统的基本理论。C4ISR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战场情报、监视、侦察7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略语,我军目前称之为“军队指挥自动化”。C4ISR及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C4ISR及其系统还在不断发展演化
从目前西方对C4ISR这个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术语,可以明显看出这个特点。实际上早在2002年,表示此概念的缩略语已演化为C4KISR,即在原有7大要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杀伤(Kill)这一要素。相应的,C4ISR系统也发展为C4KISR系统。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军对“军队指挥自动化及其系统”典型的阶段性定义就有3个。
(2)C4ISR及其系统内容庞杂,涉及面广,系统性强
他们是军事与技术相结合,多系统综合集成的典型代表。用系统论观点描述,C4ISR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大系统,即体系。
(3)领域内对很多基本概念存在争议或不同见解
如对C4ISR中第四个C的理解;对信息化战场的划分;对我军与C4ISR及其系统应相对应的术语等都存在不同见解。
3.教学思想
我们以学校制定的“信息工程专业生长干部学员培养方案”为依据,基于对授课对象和课程特点的分析,确立课程教学思想为:培养具有信息化战争素养的优秀指挥员。
(1)寓教于授
即在授课过程中自然地完成“传道”。将培养方案中设想的,希望通过教学使学员应具备的各种优秀思想品质。在课程讲述过程中运用各种适当的战例、史实等材料,潜移默化地诱导学员,使他们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新时期军人核心价值观”,成为一名政治上合格、信念上坚定的生长干部。
(2)抓大放小
即在“受业”过程中突出理论整体,弱化分支;强调核心概念,简化具体技术。从教材选择直至课堂讲授,侧重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原理,不涉及具体应用系统的技术细节,使学员建立对C4ISR及其系统的整体认识。通过对核心概念的学习,抓住C4ISR及其系统内各要素的本质。
(3)学以致用
即在“解惑”过程中通过介绍历史史实或现实情况(如近期“棱镜”事件),运用讲授的知识解答学员的问题。在课程讲述过程中,将授课内容及时与历史或当前军事领域内相关现象相结合,激发学员学习课程的主动性,逐步建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4)塑造理念
课程讲授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C4ISR及其系统知识,而是通过对知识的讲授,使学员形成以系统性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进而形成一种工作理念。
4.教学实施
(1)设计课程框架
针对C4ISR及其系统最突出的特点——多系统构成的体系,结合确立的教学思想,形成课程框架。即以C4ISR及其系统各组成要素(包括他们的历史沿革、基本思想、基本理论等)作为课程讲授内容主要模块,按照他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课程框架,各基本模块之间有机联系成为一个整体。通过介绍一些外军C4ISR系统实例,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注意不断将当今军事领域(战争实践、理念)、技术领域(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形成对课程框架的补充。课程框架如图1所示。 (2)选择适合教材
目前军内外有很多单位出版有C4ISR相关书籍,各有侧重,如军科、国防大学出版的书籍侧重于从军事方面阐述,国防科大和一些地方单位出版的书籍侧重于从技术方面阐述。根据我们确认的教学思想,最终采用的教材是2004出版的李德毅院士撰写的《发展中的指挥自动化》,并辅助以其他一些书籍。该书籍突出的特点有:作者长期担任我军指挥自动化委员会主任,对领域问题有深入的研究;该书系统性强,与确立的课程框架十分吻合,能够使学员建立对C4ISR及其系统的整体概念;对涉及的技术阐述较简单。
(3)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各种适合的教学方法,以吸引、启发学员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对领域问题的思考。主要有案例式、诱导式、启发式、形象化教学等方法。
(4)科学实施考核
针对课程内容庞杂,系统性强的特点,课程考核采取平时课上交流,课堂笔记记录,课后大作业与课终闭卷考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思想,以实现客观、公正、全面检验学员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问卷编制及调查结果
1.问卷编制
为能够使学员全面、客观地评价授课教员的讲授质量,并根据自身听课的感性认识对教员今后授课提出有价值的反馈意见,设计了从主观、客观两个角度评价教员讲授质量的问卷调查表,调查项目包括10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内容安排、教学内容衔接、课堂气氛、教员(知识、表达等)、师生交流、内容扩展、对岗位工作的帮助。
2.调查结果
我们在2009~2013五年每次考试成绩上报之后,采用授课质量问卷调查表组织了5届信息工程专业学员进行了调查,获得的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员对“教学目的”及“教员(知识、表达)”认可程度最高。说明通过课程实施,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授课教员自身教学素质合格。学员对“课堂气氛”及“知识点接受程度”认可程度最低。主要原因有:“抓大放小”的教学思想导致对技术细节的阐述概略、简单;授课过程中以教员讲为主,缺少师生间讨论和交互;学生对讲授知识缺乏兴趣;学员对知识点涉及的相关内容缺乏了解。
收集的学员建议主要集中在5点:希望讲课过程中应多将课程内容与现实情况相结合;每讲内容要减少;增加对外军C4ISR系统实际应用的视频;增加课上师生间互动讨论;缺乏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学员对授课教员的授课质量是满意的,但还需要授课教员今后在借助有效教学手段调动学员学习兴趣,引发课堂深层次交互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员对知识点接受程度,课后与学员的交流等方面改进、提高。四、对策与改进
在今后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1.调整课程开课时间
由于C4ISR课程自身的特点,结合授课教员几年授课感受及收集的学员意见,建议今后优化该课程开课时间,尽可能将该课程安排在一些相关基础课程(如现代通信原理、传感器技术、电子对抗技术等)之后。这样可以在不调整现有课程学时数的前提下,有效解决目前学员“知识点接受程度”不高的问题。
2.寻找或编写更为适合的教材
现有教材虽然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其基本内容和框架还是与确定的教学思想不相吻合。因此,需要继续在领域内寻找更为适合的书籍作为教材,或由授课教员撰写能够满足需要的教材。
3.优化课程讲授内容
进一步删减、优化课程的讲授内容,教材上以及学员前期已学习过的内容可以不讲;补充内容的讲授点到为止,安排学员课后查找、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这样,一方面可以优化课程讲授内容,节约课堂时间以进行更多的交互,另一方面可以培养锻炼学员查找资料,进行自学的能力。
4.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增加相关视频资料
以播放视频资料的形式引出课程相关知识点内容或案例,将抽象的思想、概念、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影像,使学员能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5.增强课堂师生间深度互动
在今后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法”。利用现实发生的一些案例(如利比亚战争、美军空海一体战概念等),加强师生间的讨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出一些结论,加深学员对知识点内容的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6.安排学员自己授课
在今后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如外军C4ISR系统概况),由学员担任老师进行讲授,以加深学员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7.增加撰写课后小论文的数量
在今后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加撰写针对某一问题的小论文数量,并加强授课教员的指导。通过小论文的撰写,可以加深学员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可以锻炼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增强学员查找资料、消化资料的能力;可以形成、强化学员撰写学术论文,阐述自己研究成果的能力,为今后撰写毕业学位论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柯,姜会霞,罗锦,柳鹏.对合训分流类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思考——以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
[2]生长干部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军械工程学院,2006.
信息工程专业问卷调查授课效果一、引言
对于一名教员来说,合格地完成一门课程的讲授,甚至是出色地完成一门课程的讲授,是对他的基本职业要求,也应是他值得为之努力、奋斗的终极目标。显然,在一名教师追求实现“传道、受业、解惑”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自省和外界客观、真实的评价。无疑,作为授课对象的学生应是最具发言权的评价者。
我们为了解信息工程专业学员对其主干课程——C4I原理及其对抗技术授课效果的客观、真实评价,剖析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提高讲课效果。任课教员针对评价授课效果的需求,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组织了5届学员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交流、对岗位工作的帮助等10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了真实可信的原始数据。结合任课教员自身对课程的理解、课程设计的反思,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出目前在该课程讲授过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改进、提高该课程讲授质量的对策和方法。
二、研究背景
1.授课对象
“C4I原理及其对抗技术”是为学历教育中信息工程专业学员开设的一门专业教育类专业方向必修课。目前,对该专业学员采用的培养方式是“4 1”的“合训分流”模式,目的是将他们培养成懂技术、会指挥,能够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新型复合式指挥人才。因此,在该专业学员四年专业技术学习过程中,除第四学年上班学期安排有一些防空导弹装备课程外,他们基本没有涉及其他装备的学习,包括C4I系统中的各类指挥控制、通信、侦察监视等装备。
2.课程特点
“C4I原理及其对抗技术”课程主要讲述C4ISR及其系统的基本理论。C4ISR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战场情报、监视、侦察7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略语,我军目前称之为“军队指挥自动化”。C4ISR及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C4ISR及其系统还在不断发展演化
从目前西方对C4ISR这个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术语,可以明显看出这个特点。实际上早在2002年,表示此概念的缩略语已演化为C4KISR,即在原有7大要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杀伤(Kill)这一要素。相应的,C4ISR系统也发展为C4KISR系统。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军对“军队指挥自动化及其系统”典型的阶段性定义就有3个。
(2)C4ISR及其系统内容庞杂,涉及面广,系统性强
他们是军事与技术相结合,多系统综合集成的典型代表。用系统论观点描述,C4ISR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大系统,即体系。
(3)领域内对很多基本概念存在争议或不同见解
如对C4ISR中第四个C的理解;对信息化战场的划分;对我军与C4ISR及其系统应相对应的术语等都存在不同见解。
3.教学思想
我们以学校制定的“信息工程专业生长干部学员培养方案”为依据,基于对授课对象和课程特点的分析,确立课程教学思想为:培养具有信息化战争素养的优秀指挥员。
(1)寓教于授
即在授课过程中自然地完成“传道”。将培养方案中设想的,希望通过教学使学员应具备的各种优秀思想品质。在课程讲述过程中运用各种适当的战例、史实等材料,潜移默化地诱导学员,使他们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新时期军人核心价值观”,成为一名政治上合格、信念上坚定的生长干部。
(2)抓大放小
即在“受业”过程中突出理论整体,弱化分支;强调核心概念,简化具体技术。从教材选择直至课堂讲授,侧重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原理,不涉及具体应用系统的技术细节,使学员建立对C4ISR及其系统的整体认识。通过对核心概念的学习,抓住C4ISR及其系统内各要素的本质。
(3)学以致用
即在“解惑”过程中通过介绍历史史实或现实情况(如近期“棱镜”事件),运用讲授的知识解答学员的问题。在课程讲述过程中,将授课内容及时与历史或当前军事领域内相关现象相结合,激发学员学习课程的主动性,逐步建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4)塑造理念
课程讲授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C4ISR及其系统知识,而是通过对知识的讲授,使学员形成以系统性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进而形成一种工作理念。
4.教学实施
(1)设计课程框架
针对C4ISR及其系统最突出的特点——多系统构成的体系,结合确立的教学思想,形成课程框架。即以C4ISR及其系统各组成要素(包括他们的历史沿革、基本思想、基本理论等)作为课程讲授内容主要模块,按照他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课程框架,各基本模块之间有机联系成为一个整体。通过介绍一些外军C4ISR系统实例,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注意不断将当今军事领域(战争实践、理念)、技术领域(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形成对课程框架的补充。课程框架如图1所示。 (2)选择适合教材
目前军内外有很多单位出版有C4ISR相关书籍,各有侧重,如军科、国防大学出版的书籍侧重于从军事方面阐述,国防科大和一些地方单位出版的书籍侧重于从技术方面阐述。根据我们确认的教学思想,最终采用的教材是2004出版的李德毅院士撰写的《发展中的指挥自动化》,并辅助以其他一些书籍。该书籍突出的特点有:作者长期担任我军指挥自动化委员会主任,对领域问题有深入的研究;该书系统性强,与确立的课程框架十分吻合,能够使学员建立对C4ISR及其系统的整体概念;对涉及的技术阐述较简单。
(3)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各种适合的教学方法,以吸引、启发学员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对领域问题的思考。主要有案例式、诱导式、启发式、形象化教学等方法。
(4)科学实施考核
针对课程内容庞杂,系统性强的特点,课程考核采取平时课上交流,课堂笔记记录,课后大作业与课终闭卷考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思想,以实现客观、公正、全面检验学员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问卷编制及调查结果
1.问卷编制
为能够使学员全面、客观地评价授课教员的讲授质量,并根据自身听课的感性认识对教员今后授课提出有价值的反馈意见,设计了从主观、客观两个角度评价教员讲授质量的问卷调查表,调查项目包括10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内容安排、教学内容衔接、课堂气氛、教员(知识、表达等)、师生交流、内容扩展、对岗位工作的帮助。
2.调查结果
我们在2009~2013五年每次考试成绩上报之后,采用授课质量问卷调查表组织了5届信息工程专业学员进行了调查,获得的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员对“教学目的”及“教员(知识、表达)”认可程度最高。说明通过课程实施,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授课教员自身教学素质合格。学员对“课堂气氛”及“知识点接受程度”认可程度最低。主要原因有:“抓大放小”的教学思想导致对技术细节的阐述概略、简单;授课过程中以教员讲为主,缺少师生间讨论和交互;学生对讲授知识缺乏兴趣;学员对知识点涉及的相关内容缺乏了解。
收集的学员建议主要集中在5点:希望讲课过程中应多将课程内容与现实情况相结合;每讲内容要减少;增加对外军C4ISR系统实际应用的视频;增加课上师生间互动讨论;缺乏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学员对授课教员的授课质量是满意的,但还需要授课教员今后在借助有效教学手段调动学员学习兴趣,引发课堂深层次交互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员对知识点接受程度,课后与学员的交流等方面改进、提高。四、对策与改进
在今后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1.调整课程开课时间
由于C4ISR课程自身的特点,结合授课教员几年授课感受及收集的学员意见,建议今后优化该课程开课时间,尽可能将该课程安排在一些相关基础课程(如现代通信原理、传感器技术、电子对抗技术等)之后。这样可以在不调整现有课程学时数的前提下,有效解决目前学员“知识点接受程度”不高的问题。
2.寻找或编写更为适合的教材
现有教材虽然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其基本内容和框架还是与确定的教学思想不相吻合。因此,需要继续在领域内寻找更为适合的书籍作为教材,或由授课教员撰写能够满足需要的教材。
3.优化课程讲授内容
进一步删减、优化课程的讲授内容,教材上以及学员前期已学习过的内容可以不讲;补充内容的讲授点到为止,安排学员课后查找、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这样,一方面可以优化课程讲授内容,节约课堂时间以进行更多的交互,另一方面可以培养锻炼学员查找资料,进行自学的能力。
4.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增加相关视频资料
以播放视频资料的形式引出课程相关知识点内容或案例,将抽象的思想、概念、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影像,使学员能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5.增强课堂师生间深度互动
在今后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法”。利用现实发生的一些案例(如利比亚战争、美军空海一体战概念等),加强师生间的讨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出一些结论,加深学员对知识点内容的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6.安排学员自己授课
在今后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如外军C4ISR系统概况),由学员担任老师进行讲授,以加深学员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7.增加撰写课后小论文的数量
在今后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加撰写针对某一问题的小论文数量,并加强授课教员的指导。通过小论文的撰写,可以加深学员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可以锻炼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增强学员查找资料、消化资料的能力;可以形成、强化学员撰写学术论文,阐述自己研究成果的能力,为今后撰写毕业学位论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柯,姜会霞,罗锦,柳鹏.对合训分流类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思考——以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
[2]生长干部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军械工程学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