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芸乐收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_im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在大麦分蘖盛期、孕穗期、扬花灌浆期喷施1~3次芸乐收(0.01%芸苔素内脂可溶性液剂10 mL+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5 mL+BD助剂15 g),研究喷施芸乐收对冬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芸乐收对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具有促进作用,有效穗增加8万~24万/hm2,穗实粒数增加1.2~2.6粒,千粒重增加0.1~1.5 g,白粉病减轻1级;喷施芸乐收具有增产作用,比对照增产766.6~1 099.9 kg/hm2,增加11.9%~17.0%,增收1 260.0~1 510.2元/hm2;增加产量与喷施次数呈正相关,投入产出比与喷施次数呈负相关;喷施一次时选择扬花灌浆期效果最佳,喷施2次时,分蘖盛期+扬花灌浆期组合最佳。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芸乐收;大麦;农艺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4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3-015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3.03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ffect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 Yunleshou on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Barley
  ZHAO Jia tao, YANG  Xiang hong, FU Zheng bo et al
  (Baosh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aoshan, Yunnan 678000)
  Abstract By spraying 1 to 3 times Yunleshou (0.01% brassinolide SL 10 mL + 250 g/L pyraclostrobin EC 15 mL + BD additives 15 g ) in the barley peak tillering period, booting stage and bloom filling stage, the effect of spraying Yunleshou on the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of winter barley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raying Yunleshou had a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yield components of barley. The effective ears increased by 80 000 to 240 000/hm2, the number of ears increased by 1.2 to 2.6, the thousand grain weight increased by 0.1 to 1.5 g, and powdery mildew was reduced level 1. Spraying Yunleshou had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yield, which was an increase of  766.6-1 099.9 kg/hm2, an increase of 11.9%-17.0%, and an increase of 1 260-1 510.2 yuan/hm2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The increase in yield and the number of sprays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 input output ratio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spraying.When spraying once, the blooming grouting period had the best effect, and when spraying twice, the combination of tillering and blooming grouting period was the best.
  Key words Plant growth regulator;Yunleshou;Barley;Agronomic trait;Yield
  20世纪末,云南大学研制出广谱、高效、抗逆性强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云大120,既有促进植物根系发育、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作用;又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还有促进花粉授精增加坐果率和果实膨大的作用;更有改善植物生理代谢,增强抗逆性的作用[1]。前人研究表明,在冬麦、油菜、水稻、大豆等作物生长期内喷施云大120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2-6]。21世纪中国绿业元集团研究出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芸乐收(0.01%芸苔素内脂可溶性液剂10 mL+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5 mL+BD助剂15 g),该植物生长调节剂已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前人研究表明,在水稻、花生、棉花等作物生长期内喷施1~3次芸乐收,增产10%以上[7-13];同时,研究表明,喷施芸乐收不但能增加产量,还能防止病害,特別是对花生叶斑病及水稻纹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效[14-20]。但大麦喷施芸乐收研究至今少有报道,为弄清植物生长调节剂芸乐收对冬大麦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笔者在云南省保山市开展了芸乐收试验,为推广应用芸乐收及大麦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为云南省主导品种保大麦16号;供试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中国绿业元集团生产的芸乐收(0.01%芸苔素内脂可溶性液剂10 mL+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5 mL+BD助剂15 g)。   1.2 试验设计
  设8个处理,3次重复,共24个小区,小区面积10 m2,四周设保护行,每次喷施芸乐收15袋/hm2,对水450 kg喷雾(表1)。
  1.3 试验方法
  试验田选在保山城郊板桥镇小永村,前作水稻,土质砂壤,肥力中等,海拔1 665 m,常年均温15.6 ℃,常年降雨量974.2 mm。刨墑种植,拉线条播。2018年11月11日机械翻犁,11月15日开沟平墒,11月16日播种,12月20日追肥。全生育期灌出苗水、分蘖水、抽穗扬花水3次。2019年1月17日化学除草。2019年1月3日化学防治蚜虫。2019年5月6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由表2、3可知,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区组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⑦与处理⑥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处理⑦显著高于其他6个处理;处理⑥与处理⑤、处理④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处理③、①、②、⑧。处理⑧极显著低于其他7个处理。处理⑦单产最高,为7 566.6 kg/hm2,比CK处理⑧增产1 099.9 kg/hm2,增加17%;其次是处理⑥,单产为7 466.7 kg/hm2,比CK增产1 000 kg/hm2,增加15.5%;处理⑤、处理④单产相近,分别为7 383.3、7 366.7 kg/hm2,分别比CK增产916.6、900.0 kg/hm2,分别增加14.2%、13.9%;处理③、处理①、处理②单产相近,分别为7 283.4、7 250.0、7 233.3 kg/hm2,分别比CK增产816.70、783.32、766.61 kg/hm2,分别增加12.6%、12.1%、11.9%。大麦生产中,在分蘖盛期、孕穗期、扬花灌浆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芸乐收,具有增产作用,表现为喷施3次的产量>喷施2次的产量>喷施1次的产量。
  2.2 产量构成因素
  2.2.1 有效穗。
  由表4可知,不同处理间有效穗差异不显著,各处理之间有效穗变幅为300万~324万/hm2,仅相差24万/hm2。处理⑦有效穗最多,为324万/hm2;其次是处理⑤,为322.5万/hm2;再次是处理④,为318万/hm2;处理①、处理⑥相同,均为313.5万/hm2;处理②、处理③相近,分别为309万/hm2、304.5万/hm2;对照处理⑧最低,仅为300万/hm2。在大麦分蘖盛期、孕穗期、扬花灌浆期喷施芸乐收,能增加有效穗8万~24万/hm2,特别是在分蘖期喷施最佳。
  2.2.2 穗实粒数。
  由表4可知,穗实粒数与产量基本呈正相关,穗实粒数越多,产量越多。各处理穗实粒数为61.1~63.7粒,极差2.6粒。处理⑦、处理⑥穗实粒数相同且最高,为63.7粒,比对照处理⑧增加2.6粒;其次是处理⑤,为63.6粒,比对照增加2.5粒;再次是处理④,为63.3粒,比对照增加2.2粒;处理③、处理②、处理①穗实粒数相近,分别为62.9、62.5、62.3粒,较对照处理⑧增加1.8、1.4、1.2粒。该试验结果表明,在大麦分蘖盛期、孕穗期、扬花灌浆期喷施芸乐收3次,穗实粒数增加2.6粒;在3个不同生育期任选2个生育期喷施芸乐收2次,穗实粒数增加2.2~2.6粒;在各个生育期仅喷施芸乐收1次,穗实粒数增加1.2~1.8粒。说明喷施芸乐收能有效增加穗实粒数,特别是在扬花灌浆期喷施效果最佳。
  2.2.3 千粒重。
  由表4可知,千粒重与产量基本呈正相关,各处理千粒重为35.0~36.5 g,极差1.5 g。对照处理⑧千粒重最低,为35 g;处理⑦千粒重最高,为36.5 g;其次是处理⑥,为36.1 g;再次是处理⑤,为35.5 g;处理③为35.3 g;处理④、处理②、处理①千粒重相同,均为35.1 g。该试验表明,在大麦分蘖盛期、孕穗期、扬花灌浆期喷施芸乐收3次,千粒重增加1.5 g;在3个不同生育期任选2个生育期喷施芸乐收2次,千粒重增加0.1~1.1 g;在各个生育期仅喷施芸乐收1次,千粒重增加0.1~0.3 g。说明喷施芸乐收能有效增加千粒重,尤为扬花灌浆期喷施最佳。
  2.3 主要生育特性
  喷施芸乐收穗长及结实率有所增加,株高、生育期无影响。对大麦白粉病具有一定防效,喷施芸乐收白粉病减轻一级。
  2.4 效益分析
  假设其他投入相同的情况下,仅计算植物生长调节剂成本投入进行效益分析,芸乐收按25元/袋,工时费按75元/(hm2·次),大麦按2.4元/kg计。结果表明,投入产出比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次数呈负相关。扣除药剂成本及喷施工时费后收益为1 260.0~1 510.2元/hm2,说明喷施芸乐收具有增产增效的作用,收益较高的是处理③和处理⑥,即在抽穗扬花期喷施一次或在分蘖期和抽穗扬花期喷施2次。说明在大麦扬花灌浆期喷施芸乐收增产增效明显(表5)。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在大麦分蘖盛期、孕穗期、扬花灌浆期3个不同生育时期喷施1~3次芸乐收比对照具有增产增效作用,比对照增产766.6~1 099.9 kg/hm2,增11.9%~17.0%,增效1 260.0~1 510.2元/hm2。增加产量与喷施次数呈正相关,投入产出比与喷施次数呈负相关,喷施一次增加产量766.6~816.7 kg/hm2,投入产出比为4.09~4.36;喷施2次,增加产量900~1 000 kg/hm2,投入产出比为2.40~2.67;喷施3次,增加产量1 099.9 kg/hm2,但投入产出比仅为1.96。与前人研究结果稍有不同,喷施次数增多,增效反而不明显。究其原因,在大麦生长季节保山市雨水充足,试验田块肥水条件较好,导致喷施次数增多,增效反而不明显。该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一次时选择扬花灌浆期效果最佳,喷施2次时,分蘖盛期+扬花灌浆期组合最佳。在保山大麦生产中,提倡在大麦扬花灌浆期喷施一次芸乐收,能达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永来.作物生长调节剂——云大120[J].福建农业,2000(1):12.
  [2] 张勇,何海芬,罗巨海.云大—120在冬麥上的试验初探[J].石河子科技,1997(6):7-9.
  [3] 杨宝存,马敬刚,胥春艳,等.高效植物叶面肥“云大120”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33(6):43.
  [4] 吕洪江,李树山,杨旭,等.水稻应用云大—120效果[J].现代化农业,2002(12):12.
  [5] 谢加义,任春梅,苏立坚.云大—120在水稻生产上应用试验[J].垦殖与稻作,1999,29(1):28-29.
  [6] 杨芳,王晓光,肖玉霞.云大120在大豆田应用效果[J].现代化农业,2000(10):12.
  [7] 叶喜琴.植物生长调节剂芸乐收对水稻甬优1540的影响[J].吉林农业,2019(13):60.
  [8] 黄铭,骆小华.芸乐收在水稻上的应用试验报告[J].农家参谋,2018(21):55.
  [9] 石静,黄薇,刘冰,等.芸乐收在水稻上应用试验方案[J].农业与技术,2018,38(7):95-97,122.
  [10] 崔月红.芸乐收在水稻上应用田间试验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7(9):9-10.
  [11] 张庆利.植物生长调节剂芸乐收对夏花生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7):61,63.
  [12] 张之兵.花生应用芸乐收新型生态微肥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12):4-5.
  [13] 李红,赵冰梅,吴文忠,等.芸乐收对棉花抗逆增产效果[J].中国棉花,2018,45(5):23-25.
  [14] 李春清,王家刚,林秋菊,等.“芸乐收”对花生防病增产效果试验[J].湖北植保,2019(2):15-16.
  [15] 苏翠萍.水稻应用芸乐收防病效果及增产效果田间试验[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33.
  [16] 张俊华,张建,余小清,等.0.1‰芸天力·芸乐收对水稻纹枯病防病增产效果试验[J].湖北植保,2018(4):16-18.
  [17] 刘宝传,徐兆春,徐德坤,等.芸乐收在花生上的防病增产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3):131,136.
  [18] 李墨染.芸乐收在花生应用上防病增产报告[J].现代农业,2017(4):25.
  [19] 童守远,李昌炽,鄢勤,等.芸乐收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医生,2016,29(12):57-59.
  [20] 赵子津.“芸乐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防病增产效果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6,6(10):10-11.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不同草鱼池塘养殖模式效益。[方法]基于广东省中山、佛山、惠州、清远、韶关等地162例草鱼养殖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和敏感性分析法对草鱼4种池塘养殖模式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从经济效益来看,脆肉鲩养殖模式净利润最高,鱼种养殖模式次之;从成本构成来看,可变成本远高于固定成本,其中饲料成本占比最大;从不确定性来看,小草鱼养殖模式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小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结论]提出了合理确定养殖模式、加强科学投喂、提高政府财政补贴等建议。
[目的]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积累特征的影响,为缓解其自毒化感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K326"为研究材料,进行大田试验,以旋耕20 cm(RT20)为对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旋耕20 cm(RT20)、翻耕30 cm(DT30)、深松30 cm(ST30)和深松40 cm(ST40)下酚酸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基于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模型探讨各酚酸类物质的
摘要 [目的]通过对3种活性污泥的长期驯化、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优势菌筛选与复配,构建一种对毒死蜱具有高降解活性的菌群。 [方法]以农药公司的3种不同废水处理工序的污泥为材料,利用毒死蜱长期胁迫驯化以获得高效降解毒死蜱的活性污泥;随后,在驯化后的3种活性污泥中筛选优势菌株,并以筛选的菌株构建复合菌群用于毒死蜱的降解。[结果]以毒死蜱为碳源,在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3株具有毒死蜱降解活性的菌株(Pa
摘要 [目的]研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甘薯黄粉对黄粉虫各阶段生殖性能的影响,确定甘薯黄粉最佳添加量。[方法]喂食黄粉虫添加比例分別为10%、20%、30%、40%、50%的甘薯黄粉饲料,测定黄粉虫幼虫阶段体重、体长、头宽、死亡率、饲料转化率、幼虫历期,黄粉虫蛹阶段的化蛹率、蛹历期、蛹的重量和雌雄比以及成虫阶段的羽化率、成虫发育历期、成虫的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结果]喂食50%甘薯黄粉+50%麦麸
摘要 为明确当前主要防治药剂的效果并筛选高效防治药剂,选用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36%杀虫双水剂和20%杀虫单水剂(保林三号)等8种药剂,采用打孔注药的方式,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打孔注药防治方翅网蝽效果最好,防治后3、7和15 d,校正死亡率均可达90%以上,分别为90.8%、94.3%和93.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关键词 悬铃木方翅网蝽;
以宁波市为研究区域,基于陆海统筹角度,从海洋功能区划目标实现情况、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效益情况、海洋功能区划保障措施落实情况3个层次出发,选取18项评价指标,对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实施状况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总功效系数F=0.65,功能区划实施效果为二级,海域使用比较协调。依据评估结果和目前实施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后续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摘要 磷脂酰乙醇胺結合蛋白 (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binding protein, PEBP)在花的形态建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该基因家族在金花茶开花过程中的调控作用,通过对金花茶的花瓣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PEBP基因,并对其蛋白质性质、功能结构域、进化关系及开花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进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患者肝脾CT测量值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3例ATB-DILI患者作为ATB-DILI组,其中轻度32例,中度25例,重度16例;并以1∶1配比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ATB-DILI组与健康对照组均行CT诊断,比较两组CT测量值,包括肝CT值、肝与脾差值、肝/脾比值;比
摘要 以槟榔幼苗为研究对象, 研究不同浓度2,4-D丁酯对其生长情况、叶片生理特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30×106 mg/kg)的2,4-D丁酯会促进槟榔幼苗生长,而高浓度(2.60×106 mg/kg及6.50×106 mg/kg)会抑制其生长。同时,随着2,4-D丁酯浓度的升高,槟榔苗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此外,CAT和
摘要 从有腹泻症状的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分离出1株病原菌。对该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和迁徙行为观察。经迁徙行为观察发现,该菌在1.5%LB上呈现弥漫性生长,在0.5%、1.0%的LB平板上的未见迁徙现象。该菌在DHL平板上的菌落特点与沙门氏菌相似,通过沙门氏菌手工生化鉴定、ATB细菌鉴定及16S rDNA分子测序比对证实该菌为奇异变形杆菌。通过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