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膜两年用”不同播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exLiuN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完善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技术,2014年在定西市安定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全膜双垄沟“一膜两年用”对不同播种密度的马铃薯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相当,降雨量差异较大且上一年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区域,密度高于45 000株/hm2,马铃薯的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商品率和产量下降,密度低于30 000株/hm2,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和商品率较佳,但产量较低.同时,在降雨量低于350 mm、种植密度约37 500株/hm2的区域,或降雨量高于350 mm、种植密度约45 00
其他文献
为了分析抗秆锈病小种Ug99的基因在青海审定小麦和新合成的人工小麦中的分布状况,采用6个抗Ug99基因(Sr33、Sr36、Sr39、Sr40、Sr42、Sr43)的分子标记对青海省审定的66个小麦品
以小麦/玉米间作为对象,设置3种不同带型模式(小麦/玉米行比为6:2、6:3和6:4),研究间作体系中带型改变对种间竞争力和群体产量的影响,旨在为间作高产优化带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试
为了探究玉米秸秆腐解液对幼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取‘郑单958’为供试材料,分析不同腐解时间(0、60、120、180 d)和不同腐解质量浓度(0.125、0.25、0.5 g/mL)下秸秆腐解
为揭示宁夏荒漠草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丛枝菌根(AM)真菌分布规律,选取苜蓿、谷子、青贮玉米、小芦草、猪毛蒿典型样地,研究AM真菌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5
为确定旱地小麦品种‘普冰151’达到高产时合理的施氮量和播量,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2个播量,分别为240×10~4 hm~(-2)(D1),375×10~4 hm~(-2)(D2);副区设6个施氮量
旨在分析OrfV-CQ株F1L基因的分子特点,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对OrfV-CQ株F1L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对其编码蛋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