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置换可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
所谓“课程置换”就是用职业培训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来指导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用严密的计算机考试系统来代替学校的期末考试,用权威的职业资格证书来促进学生的就业。如果将职业标准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便会形成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将特别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分析和如何达到这些标准的考核方法。只有将职业教育有关的“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职业标准”相协调,“多证书”制度才能落到实处,培养出与现场“零距离”的人才。
引入职业标准,改进和加强教学工作
“职业资格考试,一半考学生,一半考老师”。有了职业标准的考试,便有了改进和加强教学的突破口。
有力推动计算机教学思想的转变
比如,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中西合璧,充分保留了计算机文化的精华,结合我国国情,面向行业,作出了十分有意义的改革。
首先,她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最新发展划分设置教学与考试模块,充分体现了应用性强的特点,并努力缩短更新周期,使培训与考试内容保持活力。
其次,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自主选择教学方法和顺序,以学员为中心,面向应用,学练结合,注重技能,强调上机(占总学时70%以上);在培训后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突出个性设计作业,并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则只给予启发性的帮助。培训过程中自始至终贯彻只记成功,不计失败的原则,最大限度调动学员积极性。
最后组织的考试则以检查实际操作和综合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
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由于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考试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形势,因此培训考试的内容需要不断地更新。这就对培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搞好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工作,培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工作的需要。在职业院校中开展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考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考试使学生通过作业设计,很快就对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这样不但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经过由理论到实际,再由实际到理论的多次循环,达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要建构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设计实践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只注重理论讲授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才能切实使学生增强计算机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逐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课程置换的过程,必须切实加强上机实习
在计算机课程置换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应切实安排好上机实习。在课时安排上,按照职业标准的要求,保证上机实习与讲课有合适的比例。一般说来,主要课程,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上机实习的课时数应在总课时中占较大比例。每位主讲教师应直接参与上机指导,以便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对上机实习要作出明确安排,每次上机前都应有预习和准备,对实习的目的、任务、内容、流程与要求等,由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实习后,则由学员写出上机实验报告。这样做,既可以避免上机实习的盲目性,又可大大提高机器的利用率,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路子,搞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得如何,特别是综合能力如何,除笔试、口试、上机考核外,最好能再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考查和评价。强化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搞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前提。教师应帮助、指导学生根据工作实际进行选题,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结合有关单位的课题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这样,就更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更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当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一支“双师型”的计算机教师队伍,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关键。
总之,以职业标准引导计算机课程教学,开启了就业之门,“一技之长在身,工作岗位到手”,“出口旺”必将带动“入口畅”。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理工学部)
所谓“课程置换”就是用职业培训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来指导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用严密的计算机考试系统来代替学校的期末考试,用权威的职业资格证书来促进学生的就业。如果将职业标准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便会形成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将特别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分析和如何达到这些标准的考核方法。只有将职业教育有关的“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职业标准”相协调,“多证书”制度才能落到实处,培养出与现场“零距离”的人才。
引入职业标准,改进和加强教学工作
“职业资格考试,一半考学生,一半考老师”。有了职业标准的考试,便有了改进和加强教学的突破口。
有力推动计算机教学思想的转变
比如,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中西合璧,充分保留了计算机文化的精华,结合我国国情,面向行业,作出了十分有意义的改革。
首先,她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最新发展划分设置教学与考试模块,充分体现了应用性强的特点,并努力缩短更新周期,使培训与考试内容保持活力。
其次,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自主选择教学方法和顺序,以学员为中心,面向应用,学练结合,注重技能,强调上机(占总学时70%以上);在培训后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突出个性设计作业,并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则只给予启发性的帮助。培训过程中自始至终贯彻只记成功,不计失败的原则,最大限度调动学员积极性。
最后组织的考试则以检查实际操作和综合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
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由于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考试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形势,因此培训考试的内容需要不断地更新。这就对培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搞好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工作,培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工作的需要。在职业院校中开展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考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考试使学生通过作业设计,很快就对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这样不但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经过由理论到实际,再由实际到理论的多次循环,达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要建构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设计实践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只注重理论讲授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才能切实使学生增强计算机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逐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课程置换的过程,必须切实加强上机实习
在计算机课程置换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应切实安排好上机实习。在课时安排上,按照职业标准的要求,保证上机实习与讲课有合适的比例。一般说来,主要课程,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上机实习的课时数应在总课时中占较大比例。每位主讲教师应直接参与上机指导,以便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对上机实习要作出明确安排,每次上机前都应有预习和准备,对实习的目的、任务、内容、流程与要求等,由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实习后,则由学员写出上机实验报告。这样做,既可以避免上机实习的盲目性,又可大大提高机器的利用率,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路子,搞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得如何,特别是综合能力如何,除笔试、口试、上机考核外,最好能再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考查和评价。强化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搞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前提。教师应帮助、指导学生根据工作实际进行选题,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结合有关单位的课题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这样,就更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更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当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一支“双师型”的计算机教师队伍,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关键。
总之,以职业标准引导计算机课程教学,开启了就业之门,“一技之长在身,工作岗位到手”,“出口旺”必将带动“入口畅”。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理工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