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的志愿者已超过1.2亿人,还有许多热心人未曾留名。在生死攸关的抢险救灾现场,在寻常的城市社区街巷,在脱贫攻坚、抗疫防疫的第一线,在热闹精彩的比赛现场,在海边、山脚、大漠深处的环保战线,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虽身份各异,却心怀理想,在奉献中追求个人满足,用爱书写人间真情。
修炼内心的阳光
代号“水草”的陈素珍,是福建厦门蓝天救援队队长,也是全国蓝天救援队的首位女队长。
水草最常面对的是鲜血、尸体,山野、废墟……“很残酷,我这个人是在灾难中修炼成长的。”这样的日子,她已经过了12年。用水草的话来说,12年前她是一个“爱玩又单纯的小女人”,有车有房,有美满的家庭,还有自己的企业、员工。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她的生活可能安稳无忧,但她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2008年汶川大地震,彻底改变了水草的人生轨迹。地震发生时,水草正要飞往普陀山度假,看到新聞后,她临时决定改飞成都。到了成都,她和其他自愿而来的志愿者一样,想帮忙,却不知道该做什么,只好挤在当地红十字会门口。一个偶然的机会,水草跟着运送物资的车辆进入了重灾区都江堰。
“地震后的城市变成了废墟,在都江堰红白中心小学,白天还能听见瓦砾下孩子的呼救声,到了晚上便没了声息。”回忆起初入重灾区时的情形,水草潸然泪下。什么也做不了的水草,趴在废墟上嚎啕大哭。“看到成堆的废墟、抬出来的遇难者,还有忙碌的救援队,我不知道什么叫怕了,心里突然就明白了‘悲壮’这个词的含义。”水草说,“只有为他们做点什么,心中的伤痛才能缓解,从那时起,我就想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在震区,水草结识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大家建起了QQ群,取名“战斗在汶川”,约定回去后要在各自的城市组建救援队。回到厦门后,水草组建了厦门蓝天救援队。
从那时起12年,将近4400天,每一个日夜都为救援而改变:因为要一天24小时时刻待命,她无法再继续自己的事业;因为“屡劝不改、执迷不悟”,丈夫无法理解,离她而去,儿子在单亲家庭中长大;一个浮标几百元、一件水母衣一千多元,队部办公室一个月租金好几千元,所有开支都靠水草拿钱补贴,为此她掏光自己的家底,这个有上百人规模的企业家变得负债累累……
很多人不理解,不止一次有人问她:“你原本过得自由滋润,为何要执意选择这条少有人走的路?”“见过了这么多生死,我深知容貌、钱财、权力都会变、会消失,而唯一不会老的就是一颗纯粹的心。这份事业让我感受到最纯粹的快乐。”
一颗金种子 千颗金种子
2004年的夏天,26岁的唐占鑫刚刚拿到德国科堡应用技术大学硕士学位,买好了机票准备回国工作。如果不出意外,这位海归美女硕士将拥有高薪的工作、美好的婚姻和幸福的家庭。
一场车祸让她此前关于人生的种种畅想戛然而止。大小便失禁、下肢肌肉萎缩、双腿在逐渐变瘦,甚至不能正常呼吸……从一个健全人,到终身轮椅使用者,最初唐占鑫根本无法接受。直到有一天,父亲抱着她去做检查,一个趔趄,两人摔倒在地。急坏了的父亲顾不上自己,连声问她有没有摔坏,可唐占鑫却像什么也听不到一样。“1000多天来,我第一次放下自己,静静地看着爸爸,看到了他额头的皱纹、花白的头发。”
“我在做什么?”那一刻,唐占鑫像被唤醒了一样,开始环顾这个世界。她开始注意到:原来有这么多人因为脊髓损伤被击垮了。“我要让自己振作起来,如果有一天我有能力,一定要改变这种情况。”唐占鑫暗自下定决心。她开始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伤友,她和伙伴们决心要一起去帮助更多深陷“沼泽”中的伤友。2013年,唐占鑫和伙伴们找到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吕世明,并了解到“中途之家”的公益项目,这个项目旨在帮助因脊髓损伤造成的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重返社会。
2014年,北京市第一个“希望之家”(原“中途之家”)成立,活动地点设在东城区社区服务中心。“生活重建”项目自此在北京落地,并逐渐扩散到全国。项目培训的核心是“同侪服务”,即伤友服务于伤友。唐占鑫和其他一些经过培训而且有经验的伤友当起了老师。“很多伤友不仅逐步学会了生活自理,减轻了家庭负担,也逐渐变得乐观,开始融入社会,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伤友。”唐占鑫说。在她的心里,这些学员就是一颗颗“金种子”,她相信,这些金种子回到各地,一个个新的希望之家就会生根发芽,破土而出。
在她的帮助下,全国至少有1000名脊髓损伤患者有了自理能力,哪怕还坐着轮椅,也能体面地生活,甚至可以重新回社会创造价值。如果个人价值可以量化,唐占鑫不仅帮助了上千人,而且通过这上千颗“金种子”影响了更多的人,活出了千万倍的价值。
消杀防疫身虽累,唯图生活早太平
“虎哥昨晚十点走了。”11月8日早上7点,在武汉硚口抗疫志愿者司机交流群里,唐迪的头像下发出一条信息。虎哥来自唐山,化名唐迪,虎哥是大家对他的称呼。直到最后他要离开武汉,填写资料时才写下他的本名:曹志成。
55岁的曹志成是河北唐山人。2020年2月,曹志成看新闻得知武汉缺人少车,许多医护人员下班需要接送,有些物资也需要车辆倒运。2月8日,他收拾行囊,开着自家的7座面包车上了路。第二天到武汉,马上与共青团硚口区委和硚口区卫健委联系,当上了一名志愿者司机,帮忙转运病人。
2月10日起,曹志成开始负责接送新冠肺炎病患。他所在的卫生服务中心共有5辆车,三班轮值,每个班要工作8个小时。他平均每天运送6人,有时从隔离点送到医院,有时从居民家接到隔离点,最多的一天运送了17名病人。 3月1日,硚口区组织全体志愿者进行体检,排查新冠肺炎感染的情况。曹志成的核酸检测是阴性,确定无感染,但CT报告显示肺部有个大肿瘤。诊断后,硚口区卫健委第一时间与他诚恳沟通,希望他在武汉尽快接受治疗。曹志成说:“来武汉做志愿者也想过可能感染,我不害怕死,我可以当什么都没发生。但不愿再给武汉增加负担。”
之后,他照常穿梭在武汉三镇搬卸货物、运送物资。3月5日给医院运输物资时,有医生告诉他,此病已不适合进行体力劳动。3月7日晚上,硚口区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来两位医生,代表曾被曹志成服务过的病患送来了捐款。经媒体报道后,湖北省肿瘤医院等医院表示,愿为他免费治疗。曹志成百般推辞,他告诉记者:“现在我继续留在武汉,是给武汉添加负担。希望能回到家人身边。”
3月16日,经过严格审批,曹志成离开武汉返回唐山。在与病魔作斗争的时候,他也一直记挂着武汉。曹志成的朋友圈最后一条信息停留在7月6日,当时他与武汉车友在北京相聚,支援北京抗疫。他写下:“疫情无情人有情,武汉车友援北京。消杀防疫身虽累,唯图生活早太平。”
我的人生曾被点亮
今年36岁的周玉梅,是安徽省金寨县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金寨是希望工程的发源地,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就在这里成立,“大眼睛女孩”苏明娟也来自于此。和苏明娟一样,周玉梅也是希望工程的早期受益学生之一。
“辍学”两个字,曾是周玉梅的童年梦魇。在周玉梅的记忆里,1997年的冬天尤为寒冷:马上就要开学,但300多元的学费凑不齐,好不容易磕磕绊绊读到初二,如果不缴费,她就要辍学打工了。
就在快放弃时,作为希望工程的救助对象,她收到了一笔捐款——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的爱心人士寄来的400元。“除去学费,还剩了近100元,在奶奶去世前,我们全家过了最好的一个年。”怀着感恩的心情,周玉梅給这位好心人写了一封信,“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后报答您。”没想到对方回信说:“我不需要你的回报,你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将来有能力用同样的方式帮助别人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多年来,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周玉梅说,“求学的路上还有很多好心人帮过我,他们给了我希望,我有能力之后,最想做的事就是把这份希望传递给在失学边缘挣扎的孩子们。”
2002年,高中毕业的周玉梅来到上海打工,起初搬砖、提泥浆,从工地一步步走进办公室管理层,再到总经理助理,闯出了自己的人生路。
2006年,周玉梅通过选举成为上海市郊第一个新村民基层团组织——共青团太平村新村民支部委员会的团支部书记。依托这个公益性质的平台,2007年,周玉梅发起募捐,筹集了首批爱心助学捐款10000多元,踏上了公益助学的道路。2016年,金寨成立了第一家希望公益服务中心,但缺一个负责人。这个岗位没有编制,每个月只有1200元的生活补助。“当时领导找到我,希望我来负责。那时,我已在上海扎下根,马上就要落户了,爱人也没法跟着我回来,但没有希望工程就没有我的一切,回来是应该的。”
没有犹豫,周玉梅独自回到家乡,反哺曾经资助过自己的希望工程,帮助更多的金寨孩子走出大山,拥抱希望。4年来,她牵线搭桥募集到的社会爱心物资及爱心款总价值7000余万元,开展公益捐赠活动352次,资助6万余名贫困学生,援建5所希望小学,12所电教室。“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点亮人,我的人生曾被人点亮,我希望也能点亮那些身处困境中的孩子们。”周玉梅说。
(本版综合《瞭望》《楚天都市报》等)
修炼内心的阳光
代号“水草”的陈素珍,是福建厦门蓝天救援队队长,也是全国蓝天救援队的首位女队长。
水草最常面对的是鲜血、尸体,山野、废墟……“很残酷,我这个人是在灾难中修炼成长的。”这样的日子,她已经过了12年。用水草的话来说,12年前她是一个“爱玩又单纯的小女人”,有车有房,有美满的家庭,还有自己的企业、员工。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她的生活可能安稳无忧,但她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2008年汶川大地震,彻底改变了水草的人生轨迹。地震发生时,水草正要飞往普陀山度假,看到新聞后,她临时决定改飞成都。到了成都,她和其他自愿而来的志愿者一样,想帮忙,却不知道该做什么,只好挤在当地红十字会门口。一个偶然的机会,水草跟着运送物资的车辆进入了重灾区都江堰。
“地震后的城市变成了废墟,在都江堰红白中心小学,白天还能听见瓦砾下孩子的呼救声,到了晚上便没了声息。”回忆起初入重灾区时的情形,水草潸然泪下。什么也做不了的水草,趴在废墟上嚎啕大哭。“看到成堆的废墟、抬出来的遇难者,还有忙碌的救援队,我不知道什么叫怕了,心里突然就明白了‘悲壮’这个词的含义。”水草说,“只有为他们做点什么,心中的伤痛才能缓解,从那时起,我就想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在震区,水草结识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大家建起了QQ群,取名“战斗在汶川”,约定回去后要在各自的城市组建救援队。回到厦门后,水草组建了厦门蓝天救援队。
从那时起12年,将近4400天,每一个日夜都为救援而改变:因为要一天24小时时刻待命,她无法再继续自己的事业;因为“屡劝不改、执迷不悟”,丈夫无法理解,离她而去,儿子在单亲家庭中长大;一个浮标几百元、一件水母衣一千多元,队部办公室一个月租金好几千元,所有开支都靠水草拿钱补贴,为此她掏光自己的家底,这个有上百人规模的企业家变得负债累累……
很多人不理解,不止一次有人问她:“你原本过得自由滋润,为何要执意选择这条少有人走的路?”“见过了这么多生死,我深知容貌、钱财、权力都会变、会消失,而唯一不会老的就是一颗纯粹的心。这份事业让我感受到最纯粹的快乐。”
一颗金种子 千颗金种子
2004年的夏天,26岁的唐占鑫刚刚拿到德国科堡应用技术大学硕士学位,买好了机票准备回国工作。如果不出意外,这位海归美女硕士将拥有高薪的工作、美好的婚姻和幸福的家庭。
一场车祸让她此前关于人生的种种畅想戛然而止。大小便失禁、下肢肌肉萎缩、双腿在逐渐变瘦,甚至不能正常呼吸……从一个健全人,到终身轮椅使用者,最初唐占鑫根本无法接受。直到有一天,父亲抱着她去做检查,一个趔趄,两人摔倒在地。急坏了的父亲顾不上自己,连声问她有没有摔坏,可唐占鑫却像什么也听不到一样。“1000多天来,我第一次放下自己,静静地看着爸爸,看到了他额头的皱纹、花白的头发。”
“我在做什么?”那一刻,唐占鑫像被唤醒了一样,开始环顾这个世界。她开始注意到:原来有这么多人因为脊髓损伤被击垮了。“我要让自己振作起来,如果有一天我有能力,一定要改变这种情况。”唐占鑫暗自下定决心。她开始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伤友,她和伙伴们决心要一起去帮助更多深陷“沼泽”中的伤友。2013年,唐占鑫和伙伴们找到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吕世明,并了解到“中途之家”的公益项目,这个项目旨在帮助因脊髓损伤造成的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重返社会。
2014年,北京市第一个“希望之家”(原“中途之家”)成立,活动地点设在东城区社区服务中心。“生活重建”项目自此在北京落地,并逐渐扩散到全国。项目培训的核心是“同侪服务”,即伤友服务于伤友。唐占鑫和其他一些经过培训而且有经验的伤友当起了老师。“很多伤友不仅逐步学会了生活自理,减轻了家庭负担,也逐渐变得乐观,开始融入社会,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伤友。”唐占鑫说。在她的心里,这些学员就是一颗颗“金种子”,她相信,这些金种子回到各地,一个个新的希望之家就会生根发芽,破土而出。
在她的帮助下,全国至少有1000名脊髓损伤患者有了自理能力,哪怕还坐着轮椅,也能体面地生活,甚至可以重新回社会创造价值。如果个人价值可以量化,唐占鑫不仅帮助了上千人,而且通过这上千颗“金种子”影响了更多的人,活出了千万倍的价值。
消杀防疫身虽累,唯图生活早太平
“虎哥昨晚十点走了。”11月8日早上7点,在武汉硚口抗疫志愿者司机交流群里,唐迪的头像下发出一条信息。虎哥来自唐山,化名唐迪,虎哥是大家对他的称呼。直到最后他要离开武汉,填写资料时才写下他的本名:曹志成。
55岁的曹志成是河北唐山人。2020年2月,曹志成看新闻得知武汉缺人少车,许多医护人员下班需要接送,有些物资也需要车辆倒运。2月8日,他收拾行囊,开着自家的7座面包车上了路。第二天到武汉,马上与共青团硚口区委和硚口区卫健委联系,当上了一名志愿者司机,帮忙转运病人。
2月10日起,曹志成开始负责接送新冠肺炎病患。他所在的卫生服务中心共有5辆车,三班轮值,每个班要工作8个小时。他平均每天运送6人,有时从隔离点送到医院,有时从居民家接到隔离点,最多的一天运送了17名病人。 3月1日,硚口区组织全体志愿者进行体检,排查新冠肺炎感染的情况。曹志成的核酸检测是阴性,确定无感染,但CT报告显示肺部有个大肿瘤。诊断后,硚口区卫健委第一时间与他诚恳沟通,希望他在武汉尽快接受治疗。曹志成说:“来武汉做志愿者也想过可能感染,我不害怕死,我可以当什么都没发生。但不愿再给武汉增加负担。”
之后,他照常穿梭在武汉三镇搬卸货物、运送物资。3月5日给医院运输物资时,有医生告诉他,此病已不适合进行体力劳动。3月7日晚上,硚口区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来两位医生,代表曾被曹志成服务过的病患送来了捐款。经媒体报道后,湖北省肿瘤医院等医院表示,愿为他免费治疗。曹志成百般推辞,他告诉记者:“现在我继续留在武汉,是给武汉添加负担。希望能回到家人身边。”
3月16日,经过严格审批,曹志成离开武汉返回唐山。在与病魔作斗争的时候,他也一直记挂着武汉。曹志成的朋友圈最后一条信息停留在7月6日,当时他与武汉车友在北京相聚,支援北京抗疫。他写下:“疫情无情人有情,武汉车友援北京。消杀防疫身虽累,唯图生活早太平。”
我的人生曾被点亮
今年36岁的周玉梅,是安徽省金寨县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金寨是希望工程的发源地,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就在这里成立,“大眼睛女孩”苏明娟也来自于此。和苏明娟一样,周玉梅也是希望工程的早期受益学生之一。
“辍学”两个字,曾是周玉梅的童年梦魇。在周玉梅的记忆里,1997年的冬天尤为寒冷:马上就要开学,但300多元的学费凑不齐,好不容易磕磕绊绊读到初二,如果不缴费,她就要辍学打工了。
就在快放弃时,作为希望工程的救助对象,她收到了一笔捐款——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的爱心人士寄来的400元。“除去学费,还剩了近100元,在奶奶去世前,我们全家过了最好的一个年。”怀着感恩的心情,周玉梅給这位好心人写了一封信,“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后报答您。”没想到对方回信说:“我不需要你的回报,你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将来有能力用同样的方式帮助别人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多年来,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周玉梅说,“求学的路上还有很多好心人帮过我,他们给了我希望,我有能力之后,最想做的事就是把这份希望传递给在失学边缘挣扎的孩子们。”
2002年,高中毕业的周玉梅来到上海打工,起初搬砖、提泥浆,从工地一步步走进办公室管理层,再到总经理助理,闯出了自己的人生路。
2006年,周玉梅通过选举成为上海市郊第一个新村民基层团组织——共青团太平村新村民支部委员会的团支部书记。依托这个公益性质的平台,2007年,周玉梅发起募捐,筹集了首批爱心助学捐款10000多元,踏上了公益助学的道路。2016年,金寨成立了第一家希望公益服务中心,但缺一个负责人。这个岗位没有编制,每个月只有1200元的生活补助。“当时领导找到我,希望我来负责。那时,我已在上海扎下根,马上就要落户了,爱人也没法跟着我回来,但没有希望工程就没有我的一切,回来是应该的。”
没有犹豫,周玉梅独自回到家乡,反哺曾经资助过自己的希望工程,帮助更多的金寨孩子走出大山,拥抱希望。4年来,她牵线搭桥募集到的社会爱心物资及爱心款总价值7000余万元,开展公益捐赠活动352次,资助6万余名贫困学生,援建5所希望小学,12所电教室。“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点亮人,我的人生曾被人点亮,我希望也能点亮那些身处困境中的孩子们。”周玉梅说。
(本版综合《瞭望》《楚天都市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