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轻情意重,这是送礼必须知道的。
礼尚往来成为生活中不可推卸和逃避的事情。每年的幾个节日,还有常规的婚丧嫁娶,送礼是必须做的。不过,愈演愈烈名目繁多的送礼由生活的点缀变成了必须,对于生活的影响有点颠覆,甚至会使一些人经济上难以承受,感觉上很不愉悦,幸福指数都降低了。送不送?已经不是个问题了,据说礼品成为很大的产业,每年的市场有8000多亿元。
什么时候送?似乎也不成为问题。大宗和集中的送礼都在传统节日之前。每年中秋和春节,大城市都会因着外地送礼车辆的增多而突然更加堵车几天。而小宗的礼尚则随时发生:娶妻生子搬家订婚男婚女嫁小三扶正……四时皆可送礼。
繁多的礼,即使心里不愿意也很难拒绝,因为大家都在一个社会混日子,不随俗的人还能生活吗?给谁送?那还用说吗?多数的礼都是给对自己命运有掌控权的送,那可能是一个人或一批人,也可能是一个机构一个部门。少数的礼是送给想送的该送的人。怎么送?这是个问题。
有诚意的送礼是基于情感的。因为目前的送礼似乎变成了一个内涵和外延都比较难以说清的事情,其中隐含着一些灰色甚至比灰色还要晦涩的成分。因此说到送礼,大家很自然就会想到那些不怎么能说和想说的送礼。而其实,那样的送礼更多的成分是交易,即使有诚意也是交易的诚意。而基于情感的送礼,表达的是或感激或喜爱或敬重或尽孝或牵挂或报答或回馈或分享。此时,礼品的价值已经不很重要,重要的是礼品中所体现的贴心。一个会把礼品送到人心里的人,必定心思细密,也必定是有诚意来表达和加深情感的人。
节日里,老友相互问候,会看到不少妈妈扯着自己的毛衣或外套说,这是女儿给买的,这是儿媳给买的。也会有年轻的女孩子指着漂亮的耳钉告诉大家:“看,我妈的眼光多好!”
亲人朋友间用心送礼的人挺多。不管礼物的价值几多,表示心意是最主要的。但还是有很多人,虽然有诚意有情感,可送出的礼物却不被喜欢和记住。因此把合适的东西送给合适的人,是送礼的秘籍之一。
我有一位很会挑选茶叶的朋友,每年都会给我茶,并且都会说:“这茶不要给别人,留着自己喝啊。”果然,他买的茶不贵,但都是好茶。于是,我会在每盒茶叶上标明日期,自己饮用。
同时我就知道了送礼的秘籍之二:好礼品不都是贵的。其实这还是第一条的扩张版,但包含了独特和个性的选择会使人记住和喜欢这一件礼品。
有一次,我在超市发现了一款自发电的小手电在打折,一下买了好几包回家,然后分送好多朋友,让大家放在包里备用。过了很久,我在一个女孩子的车上看到了那种手电,很惊异。她说:“你不是告诉我这只手电可以用来应急吗?放在车上可好用了。”
可以在最低折扣的时候,多买些小东西,作为礼品储备,在需要的时候送给合适的人。在一些比较可靠的网站,可以找到很美丽的饰品和很实用的生活用品,其实都是平时礼尚往来的好礼物。因为平素里的礼物,没有必要非要贵到自己不能承受和对方感觉压力的程度。
我有一位老朋友,是持家模范。她给我的礼品经常是最实用的东西。比如自己做的绿面条红面条。绿面条是她用芹菜汁和面压成的,红面条是胡萝卜汁做的。再比如手工缝制的又轻又柔软的棉被。都是我非常喜欢的礼物。作为回赠,我也会用自己烤的面包或者新鲜的家用小电器送给她。其中也就包含了我们对于生活的那一份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了。
有的时候可以说,礼品是人品的表达。而选择礼品,是一个人品位和生活态度的表现。可惜,当今社会的礼很多过于直白。结婚送钱便是一例。
婚礼,可能是许多人一辈子最多最大的收礼场面。去到婚礼地点,经常会见到有专人登记和收受礼金,那真的是很使人尴尬的场面。因此逢到必须送红包的婚礼,我都会避开去登记交钱的程序,或者干脆就用礼物来代替现金。
此种尴尬是世界范围的。有些国家的人,结婚时会把自己想要的礼品写到邮件里发给朋友们,让他们自己圈定一个买来送给自己,免得收到不称心的礼物给自己添麻烦。针对每年圣诞节的礼品大战,美国人乔尔·沃德弗格写了《送礼经济学——重新调整我们的送礼习惯》这本书,对于送礼中的浪费、不适合和不应该提出了很多质疑。看来,送礼的问题不是我们独有的。送礼中传递出的经济社会的种种弊端也不是现在才发生的。
送礼那些事,很复杂,也很有意思。对于想生活得比较清静的人来说,复杂的那部分可以略过,而有意思的部分应该加强。有一年情人节,我在花店里看到一个制作特殊的花板——束束鲜花围着一个不大的黑板,上面写着:“老婆,我错了我会改。”花店的老板一边制作这个花板,一边说:“这小子这回看来是真想改了。”因情感所需送的礼,送与不送不一样,送同样价值的东西因物品的不同而不一样,不同时机和方式的送不一样。我比较欣赏古代人送礼附加礼单的方法。只是现在不是要在礼单上写自己送出的礼物多么贵重,而是写上自己的心意。
一块小小的生日蛋糕,如果附上精心手写的生日卡,收礼人的感觉会比双层大蛋糕还要满足;一双普通的运动鞋,夹在鞋里一句轻轻的祝福,穿着的步履会更加轻盈;即使是一个婚礼红包,背面写上真诚的祝愿再送出去,感觉也会不同。
既然送礼是表达心意,那为何不把心意表达得更加充盈饱满呢?
送礼那些事,不简单。
礼尚往来成为生活中不可推卸和逃避的事情。每年的幾个节日,还有常规的婚丧嫁娶,送礼是必须做的。不过,愈演愈烈名目繁多的送礼由生活的点缀变成了必须,对于生活的影响有点颠覆,甚至会使一些人经济上难以承受,感觉上很不愉悦,幸福指数都降低了。送不送?已经不是个问题了,据说礼品成为很大的产业,每年的市场有8000多亿元。
什么时候送?似乎也不成为问题。大宗和集中的送礼都在传统节日之前。每年中秋和春节,大城市都会因着外地送礼车辆的增多而突然更加堵车几天。而小宗的礼尚则随时发生:娶妻生子搬家订婚男婚女嫁小三扶正……四时皆可送礼。
繁多的礼,即使心里不愿意也很难拒绝,因为大家都在一个社会混日子,不随俗的人还能生活吗?给谁送?那还用说吗?多数的礼都是给对自己命运有掌控权的送,那可能是一个人或一批人,也可能是一个机构一个部门。少数的礼是送给想送的该送的人。怎么送?这是个问题。
有诚意的送礼是基于情感的。因为目前的送礼似乎变成了一个内涵和外延都比较难以说清的事情,其中隐含着一些灰色甚至比灰色还要晦涩的成分。因此说到送礼,大家很自然就会想到那些不怎么能说和想说的送礼。而其实,那样的送礼更多的成分是交易,即使有诚意也是交易的诚意。而基于情感的送礼,表达的是或感激或喜爱或敬重或尽孝或牵挂或报答或回馈或分享。此时,礼品的价值已经不很重要,重要的是礼品中所体现的贴心。一个会把礼品送到人心里的人,必定心思细密,也必定是有诚意来表达和加深情感的人。
节日里,老友相互问候,会看到不少妈妈扯着自己的毛衣或外套说,这是女儿给买的,这是儿媳给买的。也会有年轻的女孩子指着漂亮的耳钉告诉大家:“看,我妈的眼光多好!”
亲人朋友间用心送礼的人挺多。不管礼物的价值几多,表示心意是最主要的。但还是有很多人,虽然有诚意有情感,可送出的礼物却不被喜欢和记住。因此把合适的东西送给合适的人,是送礼的秘籍之一。
我有一位很会挑选茶叶的朋友,每年都会给我茶,并且都会说:“这茶不要给别人,留着自己喝啊。”果然,他买的茶不贵,但都是好茶。于是,我会在每盒茶叶上标明日期,自己饮用。
同时我就知道了送礼的秘籍之二:好礼品不都是贵的。其实这还是第一条的扩张版,但包含了独特和个性的选择会使人记住和喜欢这一件礼品。
有一次,我在超市发现了一款自发电的小手电在打折,一下买了好几包回家,然后分送好多朋友,让大家放在包里备用。过了很久,我在一个女孩子的车上看到了那种手电,很惊异。她说:“你不是告诉我这只手电可以用来应急吗?放在车上可好用了。”
可以在最低折扣的时候,多买些小东西,作为礼品储备,在需要的时候送给合适的人。在一些比较可靠的网站,可以找到很美丽的饰品和很实用的生活用品,其实都是平时礼尚往来的好礼物。因为平素里的礼物,没有必要非要贵到自己不能承受和对方感觉压力的程度。
我有一位老朋友,是持家模范。她给我的礼品经常是最实用的东西。比如自己做的绿面条红面条。绿面条是她用芹菜汁和面压成的,红面条是胡萝卜汁做的。再比如手工缝制的又轻又柔软的棉被。都是我非常喜欢的礼物。作为回赠,我也会用自己烤的面包或者新鲜的家用小电器送给她。其中也就包含了我们对于生活的那一份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了。
有的时候可以说,礼品是人品的表达。而选择礼品,是一个人品位和生活态度的表现。可惜,当今社会的礼很多过于直白。结婚送钱便是一例。
婚礼,可能是许多人一辈子最多最大的收礼场面。去到婚礼地点,经常会见到有专人登记和收受礼金,那真的是很使人尴尬的场面。因此逢到必须送红包的婚礼,我都会避开去登记交钱的程序,或者干脆就用礼物来代替现金。
此种尴尬是世界范围的。有些国家的人,结婚时会把自己想要的礼品写到邮件里发给朋友们,让他们自己圈定一个买来送给自己,免得收到不称心的礼物给自己添麻烦。针对每年圣诞节的礼品大战,美国人乔尔·沃德弗格写了《送礼经济学——重新调整我们的送礼习惯》这本书,对于送礼中的浪费、不适合和不应该提出了很多质疑。看来,送礼的问题不是我们独有的。送礼中传递出的经济社会的种种弊端也不是现在才发生的。
送礼那些事,很复杂,也很有意思。对于想生活得比较清静的人来说,复杂的那部分可以略过,而有意思的部分应该加强。有一年情人节,我在花店里看到一个制作特殊的花板——束束鲜花围着一个不大的黑板,上面写着:“老婆,我错了我会改。”花店的老板一边制作这个花板,一边说:“这小子这回看来是真想改了。”因情感所需送的礼,送与不送不一样,送同样价值的东西因物品的不同而不一样,不同时机和方式的送不一样。我比较欣赏古代人送礼附加礼单的方法。只是现在不是要在礼单上写自己送出的礼物多么贵重,而是写上自己的心意。
一块小小的生日蛋糕,如果附上精心手写的生日卡,收礼人的感觉会比双层大蛋糕还要满足;一双普通的运动鞋,夹在鞋里一句轻轻的祝福,穿着的步履会更加轻盈;即使是一个婚礼红包,背面写上真诚的祝愿再送出去,感觉也会不同。
既然送礼是表达心意,那为何不把心意表达得更加充盈饱满呢?
送礼那些事,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