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优秀的习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章形式上的美,如书写美观、结构条理清晰等,也正是这一形式上美的特点,使阅卷者从整体感知上获得良好的阅读初感,为习作的评判获得高分奠定了基础。作文形式上的美是作文成功的关键点,在作文字迹的书写、句式的优美等形式方面,它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况且,这一点还需要一定的天资。而作文另一重要形式,结构的安排并不难学会,在作文众多结构模式中,我认为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最容易、最快捷、最实效的方法莫过于采用并列式结构。
一、并列式结构作文的形式及运用
(一)并列式结构形式
此结构基本是“三大三小”式的结构形式,所谓“三大”即全文由三大部分组成;
“三小”指的是第二部分由三个并列的段落组成,其中,组成第二部分“三小”的三个并列段落的中心句(也称分论点,位于段首或段尾)句式对称。现以议论文体为例:
一大:(提出中心论点)
二大:一小:论证分论点a+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二小:论证分论点b+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三小:论证分论点c+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三大:……(照应全文)
以《肩膀》(2006年辽宁省高考高分作文)文章为例(内容略),其并列结构形式是:
一大:……人类不同的肩膀演绎了不同的历史、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故事。(提出中心论点)
二大:
一小:肩膀,演绎历史的风云。(分论点a)
二小:肩膀,演绎完美的人生。(分论点b)
三小:肩膀,演绎亲情的故事。(分论点c)
三大:肩膀,只要你有一双慧眼,你便会发现它的意义和价值,你便会发现它的确很美,它不断演绎着历史的风云、美丽的人生和真挚的亲情。(照应全文,深化话题,重申观点)
点评:这篇文章属于典型的并列式结构的范文。以“肩膀,演绎……”作为反复重现的句子格式,句式结构对称,形成排比,条理清晰,气势鲜明,中间部分从三方面展开论述,角度多面,内容丰富,说服力强。
(二)并列式结构作文的运用
1,开头提出的总论点和各个分论点关系要密切,分论点组合起来的和等于总论点,否则会造成逻辑结构不合理。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上海市2006年高考一考生作文)为例:
一大:握手,一种再平常不过的礼仪。往往表示友好,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握手一定要用右手握手,握手时双目应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问好,多人同时握手时应顺序进行,切忌交叉握。(总论点)
二大:一小: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最慈祥的妈妈。
(分论点a)
二小: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最可爱的军人。
(分论点b)
三小: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最可敬的老师。
(分论点c)
总论点侧重于握手的含义及方法,而分论点a、b、c则侧重于握手的对象,总论点和各个分论点关系不关联,造成逻辑结构不合理。
2,分论点分类标准要一致,否则造成结构上不对称。以《必须跨过这道坎》(2007年上海高考一考生作文)为例:
一小:必须跨过这道坎(脆弱的民族心态),因为它将扭曲国民的心态。(分论点a)
二小:必须跨过这道坎(脆弱的民族心态),因为它将影响我国的发展潜力。(分论点b)
三小:必须跨过这道坎(脆弱的民族心态),因为它不是一个大国国民所该有的心态。(分论点c)
前两个分论点a、b是从坎的危害性角度来谈的,而分论点c则是从坎的存在与否方面来谈的,分类标准不一致,造成结构上不对称。须明确的是,平行排列的各个分论点是按照同一的划分标准概括出来的,各分论点之间具有逻辑性,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可交叉,不可同类,不可包容,不可矛盾,这样才能体现角度的多样性,使文章内容丰富。分论点排列顺序一般是从主到次,由轻到重,由浅入深,或按人的认识规律来排。例如: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总论点)
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分论点a)
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分论点b)
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分论点c)
很明显,上述分论点a、b、c就是以由浅入深,由小到大为顺序排列的。
3,分论点句式要一致,否则会造成文章结构不美观。以《谈意气》(2006年湖南省高考一考生作文)为例:
一小:人有意气,才能存豁达的脚襟。(分论最a)
二小:人有意气,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分论点b)
三小: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分论点c)
上述分论点abc句子长短不一,影响了文章结构的美观,可改为:
一小:人有意气,才能胸襟豁达。(分论点a)
二小:人有意气,才能流芳千古。(分论点b)
三小:人有意气,才能意志不衰。(分论点c)
此外,还需注意,“二大”中的“三小”分段论据(事例)要简练,分析论证要有自己的见解,不可简单地堆砌事例,同时,
“三小”各分段用笔要均衡,不能有的分论点论述过长,有的分论点又只有寥寥数语,一深一浅,影响了文章整体结构的对称性。
二、采用并列式结构作文的原因
作文教学是一个无限丰富的世界,着眼点很多:审题、立意、标题、开头、结尾等等,而要找到一个容易操作、见效快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却很不容易,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常常思考,能否找到一个学生易于掌握、容易得高分,阅卷者又易于操作、高分评定的最佳结合点呢?我尝试了对学生训练并列式、层递式、综合式等常见的作文结构形式写作,最后发现采用并列式结构写作,学生兴趣最浓,作文长进最快,收效最好,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一)简明、清晰的内在特质是决定采用并列式结构作文的出发点
根据上文所述,并列式结构作文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简洁、明快、清晰,这样的行文格式构成排比,既有气势,又令人一目了然,有利于阅卷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形成良好的阅读初感。我们知道,一篇作文,尤其是高中阶段只要求800字的白话文章,结构上不宜跌宕太多,弄成迷宫。如果作者不管阅卷者的眼光,思维随意跳脱,文章的头绪太多,“剪不断,理还乱”,结构清晰度差,弄得阅卷者一头雾水,就很容易引起误判,作文还希望得高分吗?文章之关键,当有“指路牌”。各段有引导阅卷者思路的句子,告诉阅卷者“某地由此去。”这样,就能使作文达到形式美的视觉要求,使阅卷者迅速获得对习作的良好初感,那么,阅卷者倾向于高分评判就顺理成章了。其实,并列式结构作文还有一个内在特质,就是内容丰富,因为,组成第二部分“三小”的三个并列的段落,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来体现主题的,选用的素材也是三个不同类的,这种内在特质的需要就使整篇文章达到“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的写作要求了。所以,采用简明、清晰的并列式结构是学生作文的根本出发点。
(二)应试作文和评阅(高考)的客观条件是决定采用并列式结构作文的现实需要
中学生作文基本是以应试为主,它要求在限定时间内根据题目要求作文,诚然,语文功底好、语文素养高的同学临场作文都写得好,但在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写作能力在中等和中下程度的学生。往往是因为作文的时间不足而导致写作失败,如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或换一个环境,不是在课堂或考场而是在课外,让学生去充分酝酿、思考,再写作,很多学生同样能写出符合题旨的精彩文章,可见,时间的限制成为制约学生作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我认为,可以让学生采用一种自己得心应手的现成作文模式结构,这样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还能保证文章质量。如果临时安排行文结构,难免百密一疏,往往思路混乱,而且,临时安排结构也会使精力分散,从而挤压了立意、推敲语言等方面的时间,结果文章质量就大打折扣。文章的结构有并列式、层递式、综合式等三种常见的形式,就高中作文而言,仅800字的文章显然不宜采用综合式结构,层递结构又显得复杂,这样简单、清晰的并列式结构就是学生应试作文的首选模式。再者,评阅作文,特别是高考作文评审的客观因素,必然要求考生的习作首先必需是形式上清晰的,毋庸置疑,根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要做到这一点,作文字迹书写是一个因素,但作文形式结构却更为重要,我们知道,高考作文阅卷场可不是什么“休闲吧”之类的地方,那是流水作业的“现代车间”,“工人”们阅卷任务重而阅卷时间紧,媒体不是有人撰文说高考作文阅卷场上“90秒钟定生死”吗?意思是说一篇作文的阅卷时间在一分半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来评判一篇影响学生前途的作文的“生死”,这就要求我们学生的作文必须是结构清晰的,形式上是美得“逼你的眼”的。否则,我们的作文就可能被“草菅”。“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用在阅读文学作品上是对的,但不宜用在高考阅卷场。因为我们的作文只被一至两名,至多三名阅卷者阅读,而且只是一次性阅读,没有读不明白而反复再读的道理,所以,评阅高考作文的客观条件需要我们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让阅卷者迅速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分量;二是作品的阅读初感就能征服阅卷者。否则,我们的文章便有被误判的可能,让这种可能存在显然是一种冒险,谁愿意让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一篇文章邂逅这种可能呢?研究“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我们不难发现,高考作文的评分体系太复杂琐碎,可操作性不强,在有限的阅卷时间内,任何一个阅卷者都不可能完全按照评分体系的每一个点给分,简单而有效的评分标准是作文评分的趋势。基于评阅(高考)这一点客观因素,要达到良好的阅读初感,除了采用简单、清晰的并列式结构作文,还有其他更好的吗?故此,采用并列式结构作文是应试作文和评阅(高考)的客观条件的现实需要。
三、采用并列式结构作文的感想
十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我始终在困惑,为什么作文教学花了那么多时间,学生的写作水平总是不能长进,感觉学生作文现状总是基础好的就是写得好,差的就是差,提高一点水平,也是因为随着学生阅历成熟一些,知识增长一些自然因素罢了,根本不是我教的结果,而我仍在困惑中耕作:批阅、修改、断句……“教他方法,不如使之精其一法”,一次偶然的交流,我顿悟,与其滔滔不绝地大谈作文写法的十八般武艺,不如就让学生练透一手技艺,什么样式的写作“技艺”最好呢,我认定了并列式结构作文方法,集中精力对学生训练该法,发现学生的写作整体水平的确提高较快,我找到与之对应的解释:“文章的结构如人的躯架,肢体构架匀整,人就亮堂,阅者舒爽……”这是我训练学生并列式结构作文切身感受,如果上面对采用并列式结构作文的论述是管中窥豹的话,就再让我谈两点用并列式结构作文的体会吧!
(一)适用范围广。经常阅读,我们发现并列式结构作文适用范围还是很广的,抒情散文、议论性散文、记叙文(并列几件事)、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均可使用,有的甚至在写诗时也可以使用并列式结构,用以体现诗歌的建筑美。用并列式结构作文,这并不是我担心的与素质教育要求的背离,鼓励学生写套话作文(套话作文与并列式结构作文是有本质的区别,笔者在此不再赘述),更不是倒回“八股文”教学老路,这种写作的结构若能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学生会受益匪浅。
(二)实用价值大。学生在走人工作岗位后,真正去搞文学创作当作家的人还是不多的,绝大部分同学在工作生活中往往要面对的是一些基本的公文写作,如自传、工作汇报等文秘材料,因为公文写作并不要求文辞华美,只求条理结构清晰,事理突出,何况,公文书书写已渐由电脑打字代替,而如果能熟练掌握并列式结构作文方法,就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文字材料,这就是个人异别于他人的优势,也许就成为进岗、升职的筹码了,不是很实用吗?
不多说了,我认为以并列式结构为基础,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确实有明显的成效。
一、并列式结构作文的形式及运用
(一)并列式结构形式
此结构基本是“三大三小”式的结构形式,所谓“三大”即全文由三大部分组成;
“三小”指的是第二部分由三个并列的段落组成,其中,组成第二部分“三小”的三个并列段落的中心句(也称分论点,位于段首或段尾)句式对称。现以议论文体为例:
一大:(提出中心论点)
二大:一小:论证分论点a+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二小:论证分论点b+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三小:论证分论点c+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三大:……(照应全文)
以《肩膀》(2006年辽宁省高考高分作文)文章为例(内容略),其并列结构形式是:
一大:……人类不同的肩膀演绎了不同的历史、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故事。(提出中心论点)
二大:
一小:肩膀,演绎历史的风云。(分论点a)
二小:肩膀,演绎完美的人生。(分论点b)
三小:肩膀,演绎亲情的故事。(分论点c)
三大:肩膀,只要你有一双慧眼,你便会发现它的意义和价值,你便会发现它的确很美,它不断演绎着历史的风云、美丽的人生和真挚的亲情。(照应全文,深化话题,重申观点)
点评:这篇文章属于典型的并列式结构的范文。以“肩膀,演绎……”作为反复重现的句子格式,句式结构对称,形成排比,条理清晰,气势鲜明,中间部分从三方面展开论述,角度多面,内容丰富,说服力强。
(二)并列式结构作文的运用
1,开头提出的总论点和各个分论点关系要密切,分论点组合起来的和等于总论点,否则会造成逻辑结构不合理。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上海市2006年高考一考生作文)为例:
一大:握手,一种再平常不过的礼仪。往往表示友好,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握手一定要用右手握手,握手时双目应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问好,多人同时握手时应顺序进行,切忌交叉握。(总论点)
二大:一小: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最慈祥的妈妈。
(分论点a)
二小: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最可爱的军人。
(分论点b)
三小: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最可敬的老师。
(分论点c)
总论点侧重于握手的含义及方法,而分论点a、b、c则侧重于握手的对象,总论点和各个分论点关系不关联,造成逻辑结构不合理。
2,分论点分类标准要一致,否则造成结构上不对称。以《必须跨过这道坎》(2007年上海高考一考生作文)为例:
一小:必须跨过这道坎(脆弱的民族心态),因为它将扭曲国民的心态。(分论点a)
二小:必须跨过这道坎(脆弱的民族心态),因为它将影响我国的发展潜力。(分论点b)
三小:必须跨过这道坎(脆弱的民族心态),因为它不是一个大国国民所该有的心态。(分论点c)
前两个分论点a、b是从坎的危害性角度来谈的,而分论点c则是从坎的存在与否方面来谈的,分类标准不一致,造成结构上不对称。须明确的是,平行排列的各个分论点是按照同一的划分标准概括出来的,各分论点之间具有逻辑性,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可交叉,不可同类,不可包容,不可矛盾,这样才能体现角度的多样性,使文章内容丰富。分论点排列顺序一般是从主到次,由轻到重,由浅入深,或按人的认识规律来排。例如: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总论点)
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分论点a)
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分论点b)
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分论点c)
很明显,上述分论点a、b、c就是以由浅入深,由小到大为顺序排列的。
3,分论点句式要一致,否则会造成文章结构不美观。以《谈意气》(2006年湖南省高考一考生作文)为例:
一小:人有意气,才能存豁达的脚襟。(分论最a)
二小:人有意气,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分论点b)
三小: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分论点c)
上述分论点abc句子长短不一,影响了文章结构的美观,可改为:
一小:人有意气,才能胸襟豁达。(分论点a)
二小:人有意气,才能流芳千古。(分论点b)
三小:人有意气,才能意志不衰。(分论点c)
此外,还需注意,“二大”中的“三小”分段论据(事例)要简练,分析论证要有自己的见解,不可简单地堆砌事例,同时,
“三小”各分段用笔要均衡,不能有的分论点论述过长,有的分论点又只有寥寥数语,一深一浅,影响了文章整体结构的对称性。
二、采用并列式结构作文的原因
作文教学是一个无限丰富的世界,着眼点很多:审题、立意、标题、开头、结尾等等,而要找到一个容易操作、见效快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却很不容易,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常常思考,能否找到一个学生易于掌握、容易得高分,阅卷者又易于操作、高分评定的最佳结合点呢?我尝试了对学生训练并列式、层递式、综合式等常见的作文结构形式写作,最后发现采用并列式结构写作,学生兴趣最浓,作文长进最快,收效最好,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一)简明、清晰的内在特质是决定采用并列式结构作文的出发点
根据上文所述,并列式结构作文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简洁、明快、清晰,这样的行文格式构成排比,既有气势,又令人一目了然,有利于阅卷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形成良好的阅读初感。我们知道,一篇作文,尤其是高中阶段只要求800字的白话文章,结构上不宜跌宕太多,弄成迷宫。如果作者不管阅卷者的眼光,思维随意跳脱,文章的头绪太多,“剪不断,理还乱”,结构清晰度差,弄得阅卷者一头雾水,就很容易引起误判,作文还希望得高分吗?文章之关键,当有“指路牌”。各段有引导阅卷者思路的句子,告诉阅卷者“某地由此去。”这样,就能使作文达到形式美的视觉要求,使阅卷者迅速获得对习作的良好初感,那么,阅卷者倾向于高分评判就顺理成章了。其实,并列式结构作文还有一个内在特质,就是内容丰富,因为,组成第二部分“三小”的三个并列的段落,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来体现主题的,选用的素材也是三个不同类的,这种内在特质的需要就使整篇文章达到“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的写作要求了。所以,采用简明、清晰的并列式结构是学生作文的根本出发点。
(二)应试作文和评阅(高考)的客观条件是决定采用并列式结构作文的现实需要
中学生作文基本是以应试为主,它要求在限定时间内根据题目要求作文,诚然,语文功底好、语文素养高的同学临场作文都写得好,但在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写作能力在中等和中下程度的学生。往往是因为作文的时间不足而导致写作失败,如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或换一个环境,不是在课堂或考场而是在课外,让学生去充分酝酿、思考,再写作,很多学生同样能写出符合题旨的精彩文章,可见,时间的限制成为制约学生作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我认为,可以让学生采用一种自己得心应手的现成作文模式结构,这样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还能保证文章质量。如果临时安排行文结构,难免百密一疏,往往思路混乱,而且,临时安排结构也会使精力分散,从而挤压了立意、推敲语言等方面的时间,结果文章质量就大打折扣。文章的结构有并列式、层递式、综合式等三种常见的形式,就高中作文而言,仅800字的文章显然不宜采用综合式结构,层递结构又显得复杂,这样简单、清晰的并列式结构就是学生应试作文的首选模式。再者,评阅作文,特别是高考作文评审的客观因素,必然要求考生的习作首先必需是形式上清晰的,毋庸置疑,根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要做到这一点,作文字迹书写是一个因素,但作文形式结构却更为重要,我们知道,高考作文阅卷场可不是什么“休闲吧”之类的地方,那是流水作业的“现代车间”,“工人”们阅卷任务重而阅卷时间紧,媒体不是有人撰文说高考作文阅卷场上“90秒钟定生死”吗?意思是说一篇作文的阅卷时间在一分半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来评判一篇影响学生前途的作文的“生死”,这就要求我们学生的作文必须是结构清晰的,形式上是美得“逼你的眼”的。否则,我们的作文就可能被“草菅”。“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用在阅读文学作品上是对的,但不宜用在高考阅卷场。因为我们的作文只被一至两名,至多三名阅卷者阅读,而且只是一次性阅读,没有读不明白而反复再读的道理,所以,评阅高考作文的客观条件需要我们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让阅卷者迅速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分量;二是作品的阅读初感就能征服阅卷者。否则,我们的文章便有被误判的可能,让这种可能存在显然是一种冒险,谁愿意让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一篇文章邂逅这种可能呢?研究“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我们不难发现,高考作文的评分体系太复杂琐碎,可操作性不强,在有限的阅卷时间内,任何一个阅卷者都不可能完全按照评分体系的每一个点给分,简单而有效的评分标准是作文评分的趋势。基于评阅(高考)这一点客观因素,要达到良好的阅读初感,除了采用简单、清晰的并列式结构作文,还有其他更好的吗?故此,采用并列式结构作文是应试作文和评阅(高考)的客观条件的现实需要。
三、采用并列式结构作文的感想
十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我始终在困惑,为什么作文教学花了那么多时间,学生的写作水平总是不能长进,感觉学生作文现状总是基础好的就是写得好,差的就是差,提高一点水平,也是因为随着学生阅历成熟一些,知识增长一些自然因素罢了,根本不是我教的结果,而我仍在困惑中耕作:批阅、修改、断句……“教他方法,不如使之精其一法”,一次偶然的交流,我顿悟,与其滔滔不绝地大谈作文写法的十八般武艺,不如就让学生练透一手技艺,什么样式的写作“技艺”最好呢,我认定了并列式结构作文方法,集中精力对学生训练该法,发现学生的写作整体水平的确提高较快,我找到与之对应的解释:“文章的结构如人的躯架,肢体构架匀整,人就亮堂,阅者舒爽……”这是我训练学生并列式结构作文切身感受,如果上面对采用并列式结构作文的论述是管中窥豹的话,就再让我谈两点用并列式结构作文的体会吧!
(一)适用范围广。经常阅读,我们发现并列式结构作文适用范围还是很广的,抒情散文、议论性散文、记叙文(并列几件事)、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均可使用,有的甚至在写诗时也可以使用并列式结构,用以体现诗歌的建筑美。用并列式结构作文,这并不是我担心的与素质教育要求的背离,鼓励学生写套话作文(套话作文与并列式结构作文是有本质的区别,笔者在此不再赘述),更不是倒回“八股文”教学老路,这种写作的结构若能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学生会受益匪浅。
(二)实用价值大。学生在走人工作岗位后,真正去搞文学创作当作家的人还是不多的,绝大部分同学在工作生活中往往要面对的是一些基本的公文写作,如自传、工作汇报等文秘材料,因为公文写作并不要求文辞华美,只求条理结构清晰,事理突出,何况,公文书书写已渐由电脑打字代替,而如果能熟练掌握并列式结构作文方法,就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文字材料,这就是个人异别于他人的优势,也许就成为进岗、升职的筹码了,不是很实用吗?
不多说了,我认为以并列式结构为基础,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确实有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