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在自由、轻松、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课外阅读的,所以他们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和快乐。
关键词:阅读 兴趣 提高 能力 小学生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课外阅读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在自由、轻松、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课外阅读的,所以他们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和快乐。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还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从而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简单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1.引导学生读好最初几本书,让他们尝到课外阅读的“甜头”,慢慢滋生课外阅读兴趣。兴趣主要是由于心理需要而获得感官的愉悦满足引起的,满足于学生心理需要的刺激物最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对于精彩缤纷的世界好奇心强,有一种要揭开其神秘面纱的愿望,一些课外读物能使他们找到许多未知的答案。若教师诱导得好,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求,他们对课外读物的兴趣就产生了。很多学生喜欢《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丛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先让学生喜欢上并读好几本好书,是课外阅读兴趣形成的良好开端。教师要引导好这点的关键首先是要向他们介绍有趣的读物。为此教师应当是课外书籍的积极读者,特别应当熟知那些要向学生推荐的优秀的儿童读物。
2.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的读物,这些读物应当要有适当的难度。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读物,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始课外阅读时,不宜选择长篇的、厚本的书,应该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帮助挑选浅显的、短篇的、有趣的故事书、童话、寓言等,这样就会逐步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读书的积极性和信心。
3.除了读物内容性质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发生影响外,读物的文字表现形式也对学生的阅读有影响。那种文字晦涩、内容深奥的读物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文字通俗,内容深入浅出,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科学小品、历史人物故事、幽默小品等读物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会直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据有关调查,学龄儿童初期对形成的兴趣,最感兴趣的是连环画,其次是有插图的读物,再次是带有文字的读物。由此可见,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选择一些封面装饰美丽,内配有强烈色彩插图的简单读物易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4.语文教师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儿童自制力、持久力较差,喜性好动,喜欢变化式的活动,讨厌静止式的活动。如果教师单凭说教告诉他们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他们去课外阅读,他们即使一开始“听话”去读几本课外书,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松懈厌倦,提不起阅读兴趣。所以教师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读物将对他们身心发生重大影响。
5.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与课内教学相结合。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可以使课内阅读教学得到巩固和发展。而课内语文教学又对课外阅读起示范作用。教师要能够从课内外的相互作用中引起学生对课外书的阅读兴趣。现在小学各年级针对课内课文配有补充课外读本,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注意提到课外补充的读物或与之相关的课外书籍,帮助他们回忆课内学过的阅读方法,以迁移到课外阅读上来,减轻阅读难度,引起他们对课外阅读兴趣。
6.要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必须减少他们的课内作业负担,保证课外阅读时间。这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心理诱导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若没有课外阅读时间的保证,一切都是空谈。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1.略读法。略读就是一个人以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来进行的一种阅读,也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阅读方式。略读速度应当是以最快的阅读速度来阅读书籍和文章,但略读不同于普通阅读。普通阅读需要一字不漏地将阅读材料全部看完,而在略读时,可以略去一些材料不读,如果感到自己已经抓住了内容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把半个段落或一段的四分之三略去不读。略读范围很广,可用于阅读各学科的教科书、参考书、课外书籍和报刊。这种方法适合高年级段的学生。
2.精读法。精读法是指集中精力阅读书报上的一些重点文章,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隽永,情节生动,思想深刻,教师可以将这些文章作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观其概貌。这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快速处理和消化所需信息。我国古代有“读书十行俱下”之说,速读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默读法可以使学生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抄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把看到的文章中优美的、富有哲理的或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这样就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这种方法行之有效,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5.写读书心得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说,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得到很快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责编 张亚欣)
关键词:阅读 兴趣 提高 能力 小学生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课外阅读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在自由、轻松、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课外阅读的,所以他们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和快乐。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还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从而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简单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1.引导学生读好最初几本书,让他们尝到课外阅读的“甜头”,慢慢滋生课外阅读兴趣。兴趣主要是由于心理需要而获得感官的愉悦满足引起的,满足于学生心理需要的刺激物最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对于精彩缤纷的世界好奇心强,有一种要揭开其神秘面纱的愿望,一些课外读物能使他们找到许多未知的答案。若教师诱导得好,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求,他们对课外读物的兴趣就产生了。很多学生喜欢《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丛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先让学生喜欢上并读好几本好书,是课外阅读兴趣形成的良好开端。教师要引导好这点的关键首先是要向他们介绍有趣的读物。为此教师应当是课外书籍的积极读者,特别应当熟知那些要向学生推荐的优秀的儿童读物。
2.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的读物,这些读物应当要有适当的难度。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读物,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始课外阅读时,不宜选择长篇的、厚本的书,应该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帮助挑选浅显的、短篇的、有趣的故事书、童话、寓言等,这样就会逐步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读书的积极性和信心。
3.除了读物内容性质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发生影响外,读物的文字表现形式也对学生的阅读有影响。那种文字晦涩、内容深奥的读物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文字通俗,内容深入浅出,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科学小品、历史人物故事、幽默小品等读物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会直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据有关调查,学龄儿童初期对形成的兴趣,最感兴趣的是连环画,其次是有插图的读物,再次是带有文字的读物。由此可见,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选择一些封面装饰美丽,内配有强烈色彩插图的简单读物易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4.语文教师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儿童自制力、持久力较差,喜性好动,喜欢变化式的活动,讨厌静止式的活动。如果教师单凭说教告诉他们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他们去课外阅读,他们即使一开始“听话”去读几本课外书,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松懈厌倦,提不起阅读兴趣。所以教师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读物将对他们身心发生重大影响。
5.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与课内教学相结合。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可以使课内阅读教学得到巩固和发展。而课内语文教学又对课外阅读起示范作用。教师要能够从课内外的相互作用中引起学生对课外书的阅读兴趣。现在小学各年级针对课内课文配有补充课外读本,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注意提到课外补充的读物或与之相关的课外书籍,帮助他们回忆课内学过的阅读方法,以迁移到课外阅读上来,减轻阅读难度,引起他们对课外阅读兴趣。
6.要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必须减少他们的课内作业负担,保证课外阅读时间。这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心理诱导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若没有课外阅读时间的保证,一切都是空谈。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1.略读法。略读就是一个人以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来进行的一种阅读,也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阅读方式。略读速度应当是以最快的阅读速度来阅读书籍和文章,但略读不同于普通阅读。普通阅读需要一字不漏地将阅读材料全部看完,而在略读时,可以略去一些材料不读,如果感到自己已经抓住了内容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把半个段落或一段的四分之三略去不读。略读范围很广,可用于阅读各学科的教科书、参考书、课外书籍和报刊。这种方法适合高年级段的学生。
2.精读法。精读法是指集中精力阅读书报上的一些重点文章,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隽永,情节生动,思想深刻,教师可以将这些文章作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观其概貌。这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快速处理和消化所需信息。我国古代有“读书十行俱下”之说,速读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默读法可以使学生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抄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把看到的文章中优美的、富有哲理的或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这样就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这种方法行之有效,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5.写读书心得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说,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得到很快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