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全口SRP与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牙周炎伴咬合创伤的临床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8例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全口SRP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对照组先进行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全口SRP治疗。两组在相同时间治疗后,观察牙周袋深度(PD),出血指数(BI)以及附着丧失值(AL)。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D、BI及AL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治疗慢性牙周炎伴咬合创伤,先进行全口SRP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咬合时间和咬合度,改善治疗效果。
关键词:SRP 牙周炎 咬合创伤 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
咬合创伤是牙周炎常见的并发症,引起患者牙周附着丧失和牙周袋形成,牙槽骨破坏,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1]。本科室于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入28例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者,拟探讨全口SRP与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牙周炎伴咬合创伤的临床影响效果,以下为本研究的回顾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入28例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者,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符合APP、Armitage在1999年的分类标准 [2],其中男性18名,女性10名,年龄42±2.5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观察组共14牙,中度牙周炎9例,重度牙周炎5例,前牙、前磨牙各7颗;对照组汞14牙,中度牙周炎10例,重度牙周炎4例,前牙、前磨牙各7颗。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先进行全口SRP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对照组先进行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全口SRP治疗。咬合调整治疗:治疗在 : T-scan III型咬合分析系统指导下进行,测试时患者双眼平视前方,以正中牙尖交错位紧咬传感器膜片,嘱患者以适当大小咬合力做广泛、紧密咬合,以咬合舒适,不损伤传感器膜片为限,每三分钟测量一次患者规范运动,记录咬合时间和咬合力百分比,最后进行咬合调整[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包括牙周袋深度(PD),出血指数(BI)以及附着丧失值(AL)。
本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咬合力与咬合时间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咬合力和咬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两组治疗后,PD、BI及AL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觀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牙周炎是由细菌侵犯患者牙周组织从而引起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4],是中老年人群失牙的主要原因,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患者经过SRP治疗,最大咬合力会增加。本研究选取28例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者,观察组采取全口SRP治疗,一个月后进行咬合创伤牙位调整咬合治疗;对照组先采取咬合创伤牙位调整咬合治疗,一个月后进行SRP治疗。治疗后分析,在咬合时间和咬合力百分比方面,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者咬合时间和咬合力百分比,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为显著(P<0.05)。
综上所述,表明先进行SRP治疗,再进行咬合创伤牙位咬牙合调整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咬牙合时间及咬牙合强度,显著提高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牙预后。
参考文献:
[1]杨春瑜,张彦表,刘伽伽等.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4,(12):721-724,751.
[2]张明烨,王峰,杨瑞华等.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位龈沟液中IL-1β、RANKL-OPG系统的影响[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4,7(9):532-537.
[3]王鹏程,唐杭瑞,许杰等.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患牙临床及咬合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5):266-271.
[4]路瑞芳,冯向辉,徐莉等.侵袭性牙周炎在非手术治疗后不同治疗反应位点的临床和可疑致病微生物特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13-18.
关键词:SRP 牙周炎 咬合创伤 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
咬合创伤是牙周炎常见的并发症,引起患者牙周附着丧失和牙周袋形成,牙槽骨破坏,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1]。本科室于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入28例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者,拟探讨全口SRP与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牙周炎伴咬合创伤的临床影响效果,以下为本研究的回顾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入28例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者,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符合APP、Armitage在1999年的分类标准 [2],其中男性18名,女性10名,年龄42±2.5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观察组共14牙,中度牙周炎9例,重度牙周炎5例,前牙、前磨牙各7颗;对照组汞14牙,中度牙周炎10例,重度牙周炎4例,前牙、前磨牙各7颗。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先进行全口SRP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对照组先进行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全口SRP治疗。咬合调整治疗:治疗在 : T-scan III型咬合分析系统指导下进行,测试时患者双眼平视前方,以正中牙尖交错位紧咬传感器膜片,嘱患者以适当大小咬合力做广泛、紧密咬合,以咬合舒适,不损伤传感器膜片为限,每三分钟测量一次患者规范运动,记录咬合时间和咬合力百分比,最后进行咬合调整[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包括牙周袋深度(PD),出血指数(BI)以及附着丧失值(AL)。
本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咬合力与咬合时间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咬合力和咬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两组治疗后,PD、BI及AL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觀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牙周炎是由细菌侵犯患者牙周组织从而引起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4],是中老年人群失牙的主要原因,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患者经过SRP治疗,最大咬合力会增加。本研究选取28例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者,观察组采取全口SRP治疗,一个月后进行咬合创伤牙位调整咬合治疗;对照组先采取咬合创伤牙位调整咬合治疗,一个月后进行SRP治疗。治疗后分析,在咬合时间和咬合力百分比方面,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者咬合时间和咬合力百分比,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为显著(P<0.05)。
综上所述,表明先进行SRP治疗,再进行咬合创伤牙位咬牙合调整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咬牙合时间及咬牙合强度,显著提高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牙预后。
参考文献:
[1]杨春瑜,张彦表,刘伽伽等.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4,(12):721-724,751.
[2]张明烨,王峰,杨瑞华等.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位龈沟液中IL-1β、RANKL-OPG系统的影响[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4,7(9):532-537.
[3]王鹏程,唐杭瑞,许杰等.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患牙临床及咬合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5):266-271.
[4]路瑞芳,冯向辉,徐莉等.侵袭性牙周炎在非手术治疗后不同治疗反应位点的临床和可疑致病微生物特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