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面派”最早是“两面牌”,相传在元末明初,元军与起义军在黄河北部展开拉锯战,百姓为避杀身之祸,元军来了就在门前贴上“保境安民”,起义军来了则是“驱逐胡虏”,两面不得罪。标语换得勤,自然开销也大。人民都穷得揭不开锅了,哪有钱换这个。
于是,崇尚节俭的他们制成了双面木板,一面欢迎元军,一面欢迎起义军。
殊不知,这双面牌引来了大祸。一日,起义军将领常遇春领兵过怀庆府,看到满街欢迎之语,高兴坏了。忽然一阵大风吹来,风将木牌吹下,露出了反面。常遇春此人哪儿都好,就有—个缺点——嗜杀。见了双面木牌,这厮勃然大怒,下令屠尽持两面牌的人。后经演化,两面派就专指两面三刀,专搞阴谋诡计的人了。
翻开《三国演义》,就足足应了那句老话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说起两面派,最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刘备。刘备号称仁义,先说其仁:刘备与诸葛亮隆中对策时早将荆、益二州划入自己的战略目标。曹操占了天时,孙权得了地利,刘备若想光复汉室,只有占据荆、益二州的人和,所以刘备与诸葛亮已在席上议定了。可是,攻破益州后,刘备却握着刘璋之手流涕道:“非吾不行仁义,奈何不得已也!”只这一句话,就把自己不仁义的原因摘得干干净净。为势所迫,势还不是人造的吗?若刘备无吞益州之心,必无大势所迫!抢了人家的基业还要把自己扮成受害者,做足了面子文章后,直接将刘璋家小送往荆州软禁,您吃好喝好别来烦我就得了!就这样,刘备之仁,人尽皆知了。
再来说义,刘备初起兵时誓要为国家出力,匡扶正义。可是在他即位当了皇帝后,还要为了一点小事给兄弟复仇,全然不顾光复汉室的大志。依我之见,曹丕若看到蜀汉势微,原本就不该首先发兵攻吴。若调转矛头,蜀军新败,锐气尽丧,四川唾手可得。刘备舍大义,求小义,终招此祸。倘若刘备能从大局着眼,与东吴和解,尽弃前嫌,先与东吴合作攻伐魏国,那么天下之数,也未可知。
历来军师这等人,都是前头是笑脸,后手捅刀子。诸葛孔明亦属此类。他三气周瑜后,却又来吊孝(“顺便”来寻几位江南名士拐带走)。暗着气死你,明着又来哭你,坏名气就全栽到周瑜身上了。鲁肃是个烂忠厚没用的,见了只道:“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这一下,孔明便成了多情名士。真是明摆着欺东吴无人!
《三国演义》有个事态轮回的特点,先有曹操欺汉献帝孤家寡人,后有司马兄弟欺曹芳孤儿寡母;前有孔明哭公瑾,后有司马懿赞诸葛。司马懿也是个玩两面派的好手,其水平不在孔明之下。他活活将孔明逼死后,再到孔明下寨处参观时,还要“见前后左右,整整有法,懿赞曰:‘此天下奇才也!’”明明把你活生生地逼死,还要赞上你一声,反正你也死了,怎么夸你都是成就我的好名声。司马懿无疑也将笑里藏刀运用得淋漓尽致。
曹操更不用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其狂妄自私展现无疑。曹操,一开始孤身行刺董卓,可见其忠义;后来官愈来愈大,权愈来愈重,野心膨胀,“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变成“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了。
合上书,不禁长叹:三国一书,道尽世间人情,不愧为千古奇书啊!
(指导教师 李晓)
(特约编辑 罗东勤)
于是,崇尚节俭的他们制成了双面木板,一面欢迎元军,一面欢迎起义军。
殊不知,这双面牌引来了大祸。一日,起义军将领常遇春领兵过怀庆府,看到满街欢迎之语,高兴坏了。忽然一阵大风吹来,风将木牌吹下,露出了反面。常遇春此人哪儿都好,就有—个缺点——嗜杀。见了双面木牌,这厮勃然大怒,下令屠尽持两面牌的人。后经演化,两面派就专指两面三刀,专搞阴谋诡计的人了。
翻开《三国演义》,就足足应了那句老话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说起两面派,最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刘备。刘备号称仁义,先说其仁:刘备与诸葛亮隆中对策时早将荆、益二州划入自己的战略目标。曹操占了天时,孙权得了地利,刘备若想光复汉室,只有占据荆、益二州的人和,所以刘备与诸葛亮已在席上议定了。可是,攻破益州后,刘备却握着刘璋之手流涕道:“非吾不行仁义,奈何不得已也!”只这一句话,就把自己不仁义的原因摘得干干净净。为势所迫,势还不是人造的吗?若刘备无吞益州之心,必无大势所迫!抢了人家的基业还要把自己扮成受害者,做足了面子文章后,直接将刘璋家小送往荆州软禁,您吃好喝好别来烦我就得了!就这样,刘备之仁,人尽皆知了。
再来说义,刘备初起兵时誓要为国家出力,匡扶正义。可是在他即位当了皇帝后,还要为了一点小事给兄弟复仇,全然不顾光复汉室的大志。依我之见,曹丕若看到蜀汉势微,原本就不该首先发兵攻吴。若调转矛头,蜀军新败,锐气尽丧,四川唾手可得。刘备舍大义,求小义,终招此祸。倘若刘备能从大局着眼,与东吴和解,尽弃前嫌,先与东吴合作攻伐魏国,那么天下之数,也未可知。
历来军师这等人,都是前头是笑脸,后手捅刀子。诸葛孔明亦属此类。他三气周瑜后,却又来吊孝(“顺便”来寻几位江南名士拐带走)。暗着气死你,明着又来哭你,坏名气就全栽到周瑜身上了。鲁肃是个烂忠厚没用的,见了只道:“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这一下,孔明便成了多情名士。真是明摆着欺东吴无人!
《三国演义》有个事态轮回的特点,先有曹操欺汉献帝孤家寡人,后有司马兄弟欺曹芳孤儿寡母;前有孔明哭公瑾,后有司马懿赞诸葛。司马懿也是个玩两面派的好手,其水平不在孔明之下。他活活将孔明逼死后,再到孔明下寨处参观时,还要“见前后左右,整整有法,懿赞曰:‘此天下奇才也!’”明明把你活生生地逼死,还要赞上你一声,反正你也死了,怎么夸你都是成就我的好名声。司马懿无疑也将笑里藏刀运用得淋漓尽致。
曹操更不用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其狂妄自私展现无疑。曹操,一开始孤身行刺董卓,可见其忠义;后来官愈来愈大,权愈来愈重,野心膨胀,“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变成“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了。
合上书,不禁长叹:三国一书,道尽世间人情,不愧为千古奇书啊!
(指导教师 李晓)
(特约编辑 罗东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