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着家校互通、共育共进的思想,创办仅九年的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怀揣“道法自然 因宜而兴”的教育理念,心存“爱我所学 学我所爱”的朴素校训,站在“儿童立场”,打造了“节日文化”“陪孩子读一天书”等德育品牌。2019年3月,学校被阿里巴巴集团授予“钉钉未来校园示范学校”称号。目前,学校依托“钉钉”,打破时空阻隔,畅通家校共育渠道,构建了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发展、家长关注、统一实施、全面评价的实时互动平台。
● 智慧学堂共情共赢
1.设立“家长学校”,多角度改善家校共育环境
学校校长担任“家长学校校长”,各班设立“家长班级委员会”,以年级组为单位专司家长教育的设计与实施。每学年安排好家长学校的授课内容,请学校的德育骨干、心理专家执教。要求精选精备,有教学设计,有问卷调查,有即时考评。每学期举办大型家长集体讲座、沙龙。本学期学校举行了“厚植家国情怀,争做宜美少年”的主题沙龙,特邀二(9)中队郭传成的父亲(原是一名地空导弹兵)为全校师生做校园直播。学校借助公众号、校园网,每月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家风家训方面的文章或视频。尽可能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学习到最科学、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带领家长不断进步,将家长打造成子女教育的行家里手。
2.精培“特色社团”,全方位拓展学生艺体特长
学校以“树科学精神,扬艺体特长,求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智能所长,倡导学生知行合一;学校的“校园文化”和“综合艺体”两大特色,双翼齐飞。开学初,家长可以帮孩子报名试上任何一个社团项目,两周后,可以调换,也可以再次确认,给了家长和学生充分的选择权。
3.打造“培训课堂”,高精尖提升教师专业水准
校园网设“家长学校”专栏,下设“家教博物馆”“亲子互动馆”“心语交流馆”“阳光维权馆”等项目。学校请德育教师、心理骨干教师负责这些栏目的建设和内容更新,要求全校教师关注,并向教师、家长征集家庭教育资源,督促教师专业成长,加大与家长的沟通力度。学校还会定期选派相关教师外出学习,以不断更新其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水平。
● 智慧体验共育共享
学校给予每个学生践行书本所学内容的足够空间,让学生在教师、家长的陪伴下,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聯网等信息技术,推动传统教育向智能教育转型升级,努力形成“智能 ”湖滨教育信息化发展范式,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真正的提升在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每个家长身上发生。
1.创新“仪式课程”,高起点融合三方共育资源
①仪式教育,意义深远。结合学校的“节日文化”品牌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每年的“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邀请家长参与一年级入学仪式、三年级成长仪式,请家长为孩子送一本最有意义的注音读物;邀请家长给孩子录一个十年成长历程的视频、写一封给孩子的亲笔信。毕业典礼也会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在爱的陪伴下,每一位学生都会更加阳光自信,心怀感恩,更加勤奋努力。
②深挖资源,我爱课程。家长课程在已经编撰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按年级组有序进行,每月两次,全校同步直播。将从事着不同职业、彰显各自鲜明职业特点的家长当作“宝藏”进行资源开发。从期初的各班推选,到学生点赞,到最终的统筹安排,这些都借助班级钉钉群展开。本学期主要围绕“四史”教育展开,在妈妈对革命故事、宜兴党史的宣讲中,孩子们更自豪、更专注,将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行动走深、走实。目前,学校的家长课程影响力越来越大,并且日趋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已经真正成为一个特色的育人平台。
③陪读活动,深入推进。截至2021年5月,已有近三千名家长来校参与“陪孩子读一天书”活动。陪读活动发挥了家校的合力作用,形成了深度“浸入”式协同联动机制,现已衍生出“陪孩子共读一本书”“陪孩子进行一次远足”“陪孩子学一项技能”等一系列活动,有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使亲情在活动中升华。
2.利用平台、APP,全方位盘活家校共育规模
①充分利用“平台”。作为宜兴市唯一的“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学校试点校”,2020年2月,学校引导家长在“中国家庭报家长学校平台”完成全校注册。每周一晚上八点可以借助平台,免费收看专家的视频直播讲座。内容涉及新冠知识科普、新冠疫情下的心理调适、学生性格塑造、专注力提升等诸多方面。每周二平台会发布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主要着眼于“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个维度,很多活动围绕节气开展,与学校的“节日文化”特色活动非常契合。在家长的陪伴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动手能力明显提高,一张张作业照片、一份份活动心得,成功架构了“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家长参与”的家校共育格局。
②“钉钉”家校互动。学校层面设置“家校通知”“家校本”“校长信箱”“安全教育平台”等栏目。家校双方遇事可以随时利用手机沟通,校长办公室设有专人负责接洽处理。学校的“调查问卷”“群收款”都可以通过“钉钉”实现。借助“钉钉”信息化、数据化、可视化的特点,成立了班级特色的圈子:活动现场直播分享活动、优秀作业展示、学习打卡、优秀作业展示、优秀学生表扬、晒孩子前后变化的视频或者照片,甚至可以分享美食。请信息技术素养好、热心的家长班委会宣传委员参与班级主页的运营管理,让所有的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出主意、找方法,打造出一个置于校外的特殊的“云上班级”。在新冠疫情期间,学生家长的“每日健康打卡”“每日晨午检”“每日晨报”为维护校园安全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还利用“魔点访客”功能,实现预约、审批、查验、沟通一条龙服务,让家长的每一次来访都有迹可循,确保师生安全。
③公众号加大推送。《家长修炼日志》作为学校微信公众号上的固定栏目,请家长分享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金点子”,普及教育良策。同时,加大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推送力度,展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活动照片、心得,鼓励更多的家长带领孩子参与。争取从多个角度改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促使他们用更开放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 ④全面融入社会。作为“江苏省红十字会示范校”,湖滨校园里乐于奉献、帮助弱小的举动蔚然成风。德育处每学期会将“钉钉”上报名的爱心家长和学生的姓名整理成表,定期安排家长和学生去聋哑学校、康养中心开展慰问活动;“陶都小志愿者”和社区的居民一起开展“湖滨悦读”读书分享会。暑期“学生联合记者站”小记者在父母和教师的陪伴下,深入科技馆、湿地公园、宜园等场所,学习新闻撰写。每学年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与科学调查、名家访谈。参观环保科技大厦、科技孵化园、国际环保展示中心、文化中心等地,采访制壶传承人,更深入地了解家乡,体验家乡的蓬勃发展。在活动过程中,班主任发挥积极导向作用,鼓励家长在活动中全程陪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培养学生致力于改进人们生活、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大的社会责任,使他们自觉地成为爱国的、对国家发展负责任的未来公民。
● 智慧评价共生共进
学校从学生、教师、家长三方分别制订了详细的多元的评价方案,让量化的呈现,增强家长、教师、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资源共享和数据利用,提升智慧校园建设的最终成效。
1.学生评价
一生一码,开展“追光少年”评选。借助“钉釘”设立综合素质评价云平台,管理和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德育处结合学生的在校表现,通过“钉钉”扫描学生胸牌上的二维码进行加(扣)分,考核内容包含文明礼仪(就餐纪律、路队纪律、卫生情况、少先队礼仪)、学习纪律(上课表现、作业情况、值日态度、课间纪律)、成长足迹(参与的活动和比赛)。每两周评选一次。学生积分满20分可获得“萤光少年”称号,积满100分可获得“星光少年”称号,积满300分可获得“阳光少年”称号。相关数据将成为学生每学期评优“三好学生”与“品学兼优”的重要依据。“钉钉”中“数字德育”栏目中将实时显示学生成长大数据。
2.教师考核
一师一码,学校结合班主任的具体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所得分值纳入年终评优。结合学生评教、家长评教,进行纸质考核,材料归档。“中国家庭报家长学校平台”每周一的直播观看率、周二的实践活动参与率,全部有后台数据,德育处将其整合记录,作为评选“优秀班主任”的重要条件。鼓励教师将班级的特色家校共育活动过程和经验整理成文,投稿发表。
3.家长考核
“家长学校”定期评选“最美家长”,将家长的优秀育儿心得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号、校报进行推广;借助家长班委会的力量,班内展示优秀家长的心得、读书笔记、平台布置的和孩子一起制作的实践作业、“节日文化”课程过程中与孩子的互动作品;对来校进行“我爱课程”授课的家长,授予“家长课程授课证”,始终让家校共育有温度、有温情地进行。
目前,学校借助智慧校园的软硬件设施,鼓励和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提升家校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已经初步架构了有课程、有平台、有体验、有评价的家校共育新格局。希望在“互联网 ”模式下的家校“合伙人”范式湖滨家校共育,能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的品格提升构筑最佳云平台,让立德树人处处、时时、事事都能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指引每个家庭每个孩子,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完满生活。
● 智慧学堂共情共赢
1.设立“家长学校”,多角度改善家校共育环境
学校校长担任“家长学校校长”,各班设立“家长班级委员会”,以年级组为单位专司家长教育的设计与实施。每学年安排好家长学校的授课内容,请学校的德育骨干、心理专家执教。要求精选精备,有教学设计,有问卷调查,有即时考评。每学期举办大型家长集体讲座、沙龙。本学期学校举行了“厚植家国情怀,争做宜美少年”的主题沙龙,特邀二(9)中队郭传成的父亲(原是一名地空导弹兵)为全校师生做校园直播。学校借助公众号、校园网,每月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家风家训方面的文章或视频。尽可能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学习到最科学、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带领家长不断进步,将家长打造成子女教育的行家里手。
2.精培“特色社团”,全方位拓展学生艺体特长
学校以“树科学精神,扬艺体特长,求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智能所长,倡导学生知行合一;学校的“校园文化”和“综合艺体”两大特色,双翼齐飞。开学初,家长可以帮孩子报名试上任何一个社团项目,两周后,可以调换,也可以再次确认,给了家长和学生充分的选择权。
3.打造“培训课堂”,高精尖提升教师专业水准
校园网设“家长学校”专栏,下设“家教博物馆”“亲子互动馆”“心语交流馆”“阳光维权馆”等项目。学校请德育教师、心理骨干教师负责这些栏目的建设和内容更新,要求全校教师关注,并向教师、家长征集家庭教育资源,督促教师专业成长,加大与家长的沟通力度。学校还会定期选派相关教师外出学习,以不断更新其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水平。
● 智慧体验共育共享
学校给予每个学生践行书本所学内容的足够空间,让学生在教师、家长的陪伴下,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聯网等信息技术,推动传统教育向智能教育转型升级,努力形成“智能 ”湖滨教育信息化发展范式,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真正的提升在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每个家长身上发生。
1.创新“仪式课程”,高起点融合三方共育资源
①仪式教育,意义深远。结合学校的“节日文化”品牌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每年的“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邀请家长参与一年级入学仪式、三年级成长仪式,请家长为孩子送一本最有意义的注音读物;邀请家长给孩子录一个十年成长历程的视频、写一封给孩子的亲笔信。毕业典礼也会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在爱的陪伴下,每一位学生都会更加阳光自信,心怀感恩,更加勤奋努力。
②深挖资源,我爱课程。家长课程在已经编撰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按年级组有序进行,每月两次,全校同步直播。将从事着不同职业、彰显各自鲜明职业特点的家长当作“宝藏”进行资源开发。从期初的各班推选,到学生点赞,到最终的统筹安排,这些都借助班级钉钉群展开。本学期主要围绕“四史”教育展开,在妈妈对革命故事、宜兴党史的宣讲中,孩子们更自豪、更专注,将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行动走深、走实。目前,学校的家长课程影响力越来越大,并且日趋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已经真正成为一个特色的育人平台。
③陪读活动,深入推进。截至2021年5月,已有近三千名家长来校参与“陪孩子读一天书”活动。陪读活动发挥了家校的合力作用,形成了深度“浸入”式协同联动机制,现已衍生出“陪孩子共读一本书”“陪孩子进行一次远足”“陪孩子学一项技能”等一系列活动,有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使亲情在活动中升华。
2.利用平台、APP,全方位盘活家校共育规模
①充分利用“平台”。作为宜兴市唯一的“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学校试点校”,2020年2月,学校引导家长在“中国家庭报家长学校平台”完成全校注册。每周一晚上八点可以借助平台,免费收看专家的视频直播讲座。内容涉及新冠知识科普、新冠疫情下的心理调适、学生性格塑造、专注力提升等诸多方面。每周二平台会发布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主要着眼于“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个维度,很多活动围绕节气开展,与学校的“节日文化”特色活动非常契合。在家长的陪伴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动手能力明显提高,一张张作业照片、一份份活动心得,成功架构了“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家长参与”的家校共育格局。
②“钉钉”家校互动。学校层面设置“家校通知”“家校本”“校长信箱”“安全教育平台”等栏目。家校双方遇事可以随时利用手机沟通,校长办公室设有专人负责接洽处理。学校的“调查问卷”“群收款”都可以通过“钉钉”实现。借助“钉钉”信息化、数据化、可视化的特点,成立了班级特色的圈子:活动现场直播分享活动、优秀作业展示、学习打卡、优秀作业展示、优秀学生表扬、晒孩子前后变化的视频或者照片,甚至可以分享美食。请信息技术素养好、热心的家长班委会宣传委员参与班级主页的运营管理,让所有的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出主意、找方法,打造出一个置于校外的特殊的“云上班级”。在新冠疫情期间,学生家长的“每日健康打卡”“每日晨午检”“每日晨报”为维护校园安全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还利用“魔点访客”功能,实现预约、审批、查验、沟通一条龙服务,让家长的每一次来访都有迹可循,确保师生安全。
③公众号加大推送。《家长修炼日志》作为学校微信公众号上的固定栏目,请家长分享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金点子”,普及教育良策。同时,加大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推送力度,展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活动照片、心得,鼓励更多的家长带领孩子参与。争取从多个角度改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促使他们用更开放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 ④全面融入社会。作为“江苏省红十字会示范校”,湖滨校园里乐于奉献、帮助弱小的举动蔚然成风。德育处每学期会将“钉钉”上报名的爱心家长和学生的姓名整理成表,定期安排家长和学生去聋哑学校、康养中心开展慰问活动;“陶都小志愿者”和社区的居民一起开展“湖滨悦读”读书分享会。暑期“学生联合记者站”小记者在父母和教师的陪伴下,深入科技馆、湿地公园、宜园等场所,学习新闻撰写。每学年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与科学调查、名家访谈。参观环保科技大厦、科技孵化园、国际环保展示中心、文化中心等地,采访制壶传承人,更深入地了解家乡,体验家乡的蓬勃发展。在活动过程中,班主任发挥积极导向作用,鼓励家长在活动中全程陪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培养学生致力于改进人们生活、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大的社会责任,使他们自觉地成为爱国的、对国家发展负责任的未来公民。
● 智慧评价共生共进
学校从学生、教师、家长三方分别制订了详细的多元的评价方案,让量化的呈现,增强家长、教师、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资源共享和数据利用,提升智慧校园建设的最终成效。
1.学生评价
一生一码,开展“追光少年”评选。借助“钉釘”设立综合素质评价云平台,管理和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德育处结合学生的在校表现,通过“钉钉”扫描学生胸牌上的二维码进行加(扣)分,考核内容包含文明礼仪(就餐纪律、路队纪律、卫生情况、少先队礼仪)、学习纪律(上课表现、作业情况、值日态度、课间纪律)、成长足迹(参与的活动和比赛)。每两周评选一次。学生积分满20分可获得“萤光少年”称号,积满100分可获得“星光少年”称号,积满300分可获得“阳光少年”称号。相关数据将成为学生每学期评优“三好学生”与“品学兼优”的重要依据。“钉钉”中“数字德育”栏目中将实时显示学生成长大数据。
2.教师考核
一师一码,学校结合班主任的具体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所得分值纳入年终评优。结合学生评教、家长评教,进行纸质考核,材料归档。“中国家庭报家长学校平台”每周一的直播观看率、周二的实践活动参与率,全部有后台数据,德育处将其整合记录,作为评选“优秀班主任”的重要条件。鼓励教师将班级的特色家校共育活动过程和经验整理成文,投稿发表。
3.家长考核
“家长学校”定期评选“最美家长”,将家长的优秀育儿心得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号、校报进行推广;借助家长班委会的力量,班内展示优秀家长的心得、读书笔记、平台布置的和孩子一起制作的实践作业、“节日文化”课程过程中与孩子的互动作品;对来校进行“我爱课程”授课的家长,授予“家长课程授课证”,始终让家校共育有温度、有温情地进行。
目前,学校借助智慧校园的软硬件设施,鼓励和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提升家校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已经初步架构了有课程、有平台、有体验、有评价的家校共育新格局。希望在“互联网 ”模式下的家校“合伙人”范式湖滨家校共育,能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的品格提升构筑最佳云平台,让立德树人处处、时时、事事都能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指引每个家庭每个孩子,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完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