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全国正在兴起一场利用Moodle进行课程设计的热潮。笔者也尝试使用Moodle在中学开展一些课程,获得了一些体会,与大家共享。
关键词:Moodle;课程设计;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2-0065-02
一、 Moodle简介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的面向对象动态学习环境)是澳大利亚Martin Dougiamas博士开发的一款专门用于制作基于因特网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也可以说是一个课程管理系统。Moodle进入中国后,教育研究者根据阿拉丁神灯的故事,赋予它一个新的名字——魔灯。
Moodle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开发的,即教育者(老师)和学习者(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因此,建构主义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最大不同在于“以教为中心”还是“以学为中心”。建构主义的网络教学平台不再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是强调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情境、途径和过程。 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化为“建构意义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二、Moodle的优势
1.符合教学实际,实用性强
目前,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软件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软件涉及到了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但作为一名在职的一线教师,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符合教学规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软件非常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教学软件缺乏实用性,很多只是外表花哨,并不和教学实际相切合,充其量只能在公开课、展示课等表演课中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少用到,缺乏其生存价值。
Moodle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所以,Moodle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学生课程选择、交流学习、测试、批改作业等方面都很接近实际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初步试用,笔者认为,利用Moodle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其过程与实际的课堂教学比较接近,符合一般的教学规律。
2.操作简单,设计便捷
易用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很多软件需要教师花两三天,甚至一个星期的设计制作才能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有些软件还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这就迫使大部分教师舍弃这些软件,从新回到粉笔和黑板的教学模式。
Moodle采用所见即所得编辑器,教师和学生无需掌握网页制作或各种复杂的计算机语言,都能制作出效果丰富的具有HTML特性的网页;在系统的安装和熟悉上,教师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其丰富的、搭积木式的设计理念,让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倍感轻松。
3.支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目前,教师主要通过两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即粉笔——黑板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主题式网站教学模式。虽然这两种教学模式已经有了广泛的使用基础,也确实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它们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粉笔——黑板式”对于传授型课程非常适用,但其缺乏互动性,学生往往只能做被动的接受者,常常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主题式网站教学模式,虽然在互动性,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都很有优势,但在教师控制力方面显得比较薄弱,教师往往很难把握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课程设计、时间安排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
Moodle课程管理系统既保留了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按课时区分,循序渐进的理念,又增加了很多师生互动平台,还完善了多种方式的评价系统,使系统更加贴近教学实际。根据笔者实际操作,Moodle在传授型教学活动、研究型教学活动、合作型教学活动中都能很好地使用。
4.强大而实用的互动功能
Moodle在交互性上也表现不俗,提供了非常实用的互动功能:Wiki、讨论区、专题讨论、聊天等等。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讨论区对课程进行交流;Moodle的讨论区没有太多花俏的功能,但是除了能够根据发表主题互动,还可以把回复传到个人的邮箱中,提醒使用者及时登入系统回复。
5.高级用户的可扩充能力
Moodle还开放了源代码,为具有较强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教师根据具体需要进行修改和编辑提供了方便。可以在Moodle内嵌入各种活动模块插件,如各种制图工具,流程图、函数图等工具,这在某些需要抽象思维的学科如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的网络教学上具有重大意义。
6.灵活机动的课程组织和课程控制
Moodle在灵活性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模块化的构成使教师组织课程极为灵活,可以删减或增加某些模块;二是体现在课程控制的灵活,教师可以全面控制课程的所有设置,包括限制其它教师,可以选择课程的格式为星期、主题或社区讨论,可以灵活的配置课程活动——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专题讨论等。
三、广泛推广Moodle,仍旧存在一定困难
笔者在使用Moodle的过程中,Moodle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一个实用课程管理系统的特点。但是,要广泛推广Moodle,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推广使用Moodle,许多学校的教师会遇到技术环境条件限制。虽然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校校通”,很多学校已经声明实现了“班班通”、“人人通”,但是,真正要让每一个教师利用Moodle开展教学、管理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Moodle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递交作业,在大部分学校还不能实现。如果一些学校还不能实现让老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教和学,那距离真正的“校校通”、“人人通”,还是有一定距离,这些学校,利用Moodle开展教学活动,条件还不成熟。
其次,教师在开始学习应用Moodle教学环境时,面临着时间和精力上的困难。教师的工作比较繁重、压力也大。一天工作下来,很多教师都已十分疲惫,还要上网准备学生的学习资源、与学生互动进行教学活动会感到力不从心。笔者通过实践,感觉到,虽然一开始在熟悉Moodle系统时,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当你熟练地运用Moodle、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熟悉了新的教学模式和过程,就会感到得心应手,轻松自如了。
第三,改变教师原来的教学习惯,存在一定阻力。Moodle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环境,和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别。教师面临着备课、上课等方式的变化。部分习惯于考试训练的教师往往感觉到不需要Moodle提供的许多功能,所以,很多教师仍然我行我素,照老办法教学,没有使用新技术的需求。
四、结束语
Moodle终于来了。希望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它,使用它。“阿拉丁的神灯”是人类在认知水平不高年代里的梦想和诉求。Moodle不是“阿拉丁的神灯”,但我们渴望它能够像阿拉丁神灯一样照亮我们教育教学前进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2]韩俊.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
[3]刘新阳.Moodle: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4]蔡铁权.理解科学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科学教育的新解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5]丁永莉.基于Moodle平台的虚拟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6]雷水凤.试析新课程背景下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7]黎加厚,况亮.基于魔灯(Moodle)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使用[J].中小学电教,2006,(12).
[8]张成梁.信息社会的信息素质及教育[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9]纪永毅,黄建军.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5).
关键词:Moodle;课程设计;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2-0065-02
一、 Moodle简介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的面向对象动态学习环境)是澳大利亚Martin Dougiamas博士开发的一款专门用于制作基于因特网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也可以说是一个课程管理系统。Moodle进入中国后,教育研究者根据阿拉丁神灯的故事,赋予它一个新的名字——魔灯。
Moodle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开发的,即教育者(老师)和学习者(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因此,建构主义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最大不同在于“以教为中心”还是“以学为中心”。建构主义的网络教学平台不再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是强调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情境、途径和过程。 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化为“建构意义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二、Moodle的优势
1.符合教学实际,实用性强
目前,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软件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软件涉及到了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但作为一名在职的一线教师,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符合教学规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软件非常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教学软件缺乏实用性,很多只是外表花哨,并不和教学实际相切合,充其量只能在公开课、展示课等表演课中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少用到,缺乏其生存价值。
Moodle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所以,Moodle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学生课程选择、交流学习、测试、批改作业等方面都很接近实际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初步试用,笔者认为,利用Moodle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其过程与实际的课堂教学比较接近,符合一般的教学规律。
2.操作简单,设计便捷
易用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很多软件需要教师花两三天,甚至一个星期的设计制作才能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有些软件还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这就迫使大部分教师舍弃这些软件,从新回到粉笔和黑板的教学模式。
Moodle采用所见即所得编辑器,教师和学生无需掌握网页制作或各种复杂的计算机语言,都能制作出效果丰富的具有HTML特性的网页;在系统的安装和熟悉上,教师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其丰富的、搭积木式的设计理念,让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倍感轻松。
3.支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目前,教师主要通过两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即粉笔——黑板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主题式网站教学模式。虽然这两种教学模式已经有了广泛的使用基础,也确实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它们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粉笔——黑板式”对于传授型课程非常适用,但其缺乏互动性,学生往往只能做被动的接受者,常常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主题式网站教学模式,虽然在互动性,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都很有优势,但在教师控制力方面显得比较薄弱,教师往往很难把握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课程设计、时间安排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
Moodle课程管理系统既保留了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按课时区分,循序渐进的理念,又增加了很多师生互动平台,还完善了多种方式的评价系统,使系统更加贴近教学实际。根据笔者实际操作,Moodle在传授型教学活动、研究型教学活动、合作型教学活动中都能很好地使用。
4.强大而实用的互动功能
Moodle在交互性上也表现不俗,提供了非常实用的互动功能:Wiki、讨论区、专题讨论、聊天等等。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讨论区对课程进行交流;Moodle的讨论区没有太多花俏的功能,但是除了能够根据发表主题互动,还可以把回复传到个人的邮箱中,提醒使用者及时登入系统回复。
5.高级用户的可扩充能力
Moodle还开放了源代码,为具有较强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教师根据具体需要进行修改和编辑提供了方便。可以在Moodle内嵌入各种活动模块插件,如各种制图工具,流程图、函数图等工具,这在某些需要抽象思维的学科如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的网络教学上具有重大意义。
6.灵活机动的课程组织和课程控制
Moodle在灵活性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模块化的构成使教师组织课程极为灵活,可以删减或增加某些模块;二是体现在课程控制的灵活,教师可以全面控制课程的所有设置,包括限制其它教师,可以选择课程的格式为星期、主题或社区讨论,可以灵活的配置课程活动——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专题讨论等。
三、广泛推广Moodle,仍旧存在一定困难
笔者在使用Moodle的过程中,Moodle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一个实用课程管理系统的特点。但是,要广泛推广Moodle,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推广使用Moodle,许多学校的教师会遇到技术环境条件限制。虽然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校校通”,很多学校已经声明实现了“班班通”、“人人通”,但是,真正要让每一个教师利用Moodle开展教学、管理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Moodle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递交作业,在大部分学校还不能实现。如果一些学校还不能实现让老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教和学,那距离真正的“校校通”、“人人通”,还是有一定距离,这些学校,利用Moodle开展教学活动,条件还不成熟。
其次,教师在开始学习应用Moodle教学环境时,面临着时间和精力上的困难。教师的工作比较繁重、压力也大。一天工作下来,很多教师都已十分疲惫,还要上网准备学生的学习资源、与学生互动进行教学活动会感到力不从心。笔者通过实践,感觉到,虽然一开始在熟悉Moodle系统时,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当你熟练地运用Moodle、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熟悉了新的教学模式和过程,就会感到得心应手,轻松自如了。
第三,改变教师原来的教学习惯,存在一定阻力。Moodle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环境,和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别。教师面临着备课、上课等方式的变化。部分习惯于考试训练的教师往往感觉到不需要Moodle提供的许多功能,所以,很多教师仍然我行我素,照老办法教学,没有使用新技术的需求。
四、结束语
Moodle终于来了。希望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它,使用它。“阿拉丁的神灯”是人类在认知水平不高年代里的梦想和诉求。Moodle不是“阿拉丁的神灯”,但我们渴望它能够像阿拉丁神灯一样照亮我们教育教学前进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2]韩俊.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
[3]刘新阳.Moodle: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4]蔡铁权.理解科学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科学教育的新解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5]丁永莉.基于Moodle平台的虚拟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6]雷水凤.试析新课程背景下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7]黎加厚,况亮.基于魔灯(Moodle)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使用[J].中小学电教,2006,(12).
[8]张成梁.信息社会的信息素质及教育[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9]纪永毅,黄建军.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