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语篇分析理论和实例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框架, 从及物性系统、主位系统、评价性词汇三方面讨论历史语篇的概念意义、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是如何通过语言建构的。讨论结果表明对及物性系统中过程动词、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分析有利于识别历史语篇的概念意义,识别历史事件内容和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以及历史事件行为者之间的权利关系;对主位推进、主位名物化和主位中连词的分析有利于辨别历史语篇的语篇意义,揭示历史语篇连贯的本质;对评价性词汇的分析有利于理解历史语篇的人际意义,理解历史语篇中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判断和立场。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指导历史语篇分析对提高英语学习者在历史学科领域的读写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历史学科语篇; 元功能;学科读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 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15)01-0033-06
  一、引言
  Halliday认为一切教育都是以语言为媒介。语言既是学习的媒介,也是学习的对象,掌握学科知识和掌握学科语言是不能割裂开的,离开语言学生无法学到学科知识,学习问题有时就是语言问题[1](1-2)[2](17-18)。历史学科语篇语言正式、抽象、词汇密度大,它有别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语言[3](176)。为了更好地理解历史学科语篇语言特点和内容意义,提高学生历史学科内容读写能力,不少研究者[4][5][6]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历史学科语篇分析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研究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能够更好地揭示历史语篇的语言特点和语域特征,探索历史语篇构建经验和人际关系的机制,融合历史学科内容教学与语言教学目标。为帮助更多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指导ELLs(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进行学科内容学习,提高ELLs在该学科领域的读写能力,本文将对如何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进行历史学科语篇分析做进一步探讨。文章首先简要解释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分析历史语篇的理论依据,其次梳理该理论框架在历史语篇分析的应用研究,最后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对一篇历史语篇进行实例分析。
  二、理论依据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目标和核心思想中可以看出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分析历史语篇和指导历史学科内容教学和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依据。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目标
  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SFL)是由韩礼德(M. A. K. Halliday)于20 世纪50 年代末开始创立的,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不断发展[7][8](15),从一个句法模型发展成为一个普通语言学理论模
  型[9](39-45)[10](32)。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派从语言功能角度分析语言,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韩礼德在他的《功能语法入门》[11]的前言中指出该语法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可用于语篇分析(即理解和评价语篇)的语法[12](49)。黄国文指出,这种语法比其他任何语言学框架更适合用来分析语篇,这是因为其语法形式与所编码的意义自然相关联,因为这个语法就是用来说明语言是如何使用的[11][13](1)。
  (二)语言的纯理功能系统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由三个纯理功能(metafunction)构成的意义潜势系统。韩礼德指出,一个小句(Clause)表示了三种既有联系但又不尽相同的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11][14](4)。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具有反映客观世界事物发生和进程,以及人们内心世界的功能;人际功能是指语言具有建立、维系和反映人际关系的功能;语篇功能指语言具有组句成篇,并根据交际语境组织信息并传递信息的功能。每项功能又都通过相关的语义系统来构建: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 system)构建概念功能;主位系统(theme system)构建语篇功能;语气系统(mood system)和词汇评价资源构建人际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清楚地描述了语言的三个纯理功能网络系统,以及它们子系统的概念和应用的可能性。用这个语法框架分析语篇可以避免对语篇做出主观的随意的评论[13](4)。
  (三)形式是意义的实现手段,意义由形式来体现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看,形式是意义的实现手段,意义由形式来体现[14](4)。韩礼德指出语言的选择就是意义的选择,语言结构的变化导致意义的变化。换句话说,选择即意义,不同的语言选择表达不同的含义,不同学科内容在语言特征上有不同的体现。系统功能语言学这种“语言选择决定意义内容,意义内容通过语言体现”的观点,对于不同学科内容语篇的分析、教学和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5](19)。
  三、研究综述
  国内外不少功能语言学家对历史学科语言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国外,Unsworth[16](518)认为对语言进行功能语法描述有助于学生解决历史学科中的语言难点。Unsworth把功能语法知识发展为批评性读写工具,从名物化、评价资源等词汇语法手段来批判性分析历史学家是如何呈现历史事件,如何表达对历史事件看法的;主观的解释如何变成事实;动作者/责任者如何由事件,而不是由人来充当;过程、时间顺序为什么由静态的事物体现。
  Schleppegrell,Achugar & Oteíza[6](67)(74)对中学历史教学进行了个案研究。她们指出,在个案研究中,研究者通过课堂观察、采访和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首先识别出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遇到的语言问题,然后应用功能语言学框架对历史语篇中的名物化、动词和连词等主要语言特征进行分析。分析揭示了历史事件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者与事件之间的关系、时间和因果关系等。这一研究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为解释历史语篇的意义模式提供了元语言,为理解历史学家如何建构意义提供了描写和分析工具。   Coffin[17](413-414)(416)指出应用功能语言学框架对学科语言进行分析能够在提高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她主张把语言作为学校历史课程学习目标。她在1992-1994两年间搜集了来自悉尼、澳大利亚17所不同学校的近1000篇历史语篇,这些语篇类型均是7-12年级中学生需要写作的语篇类型。Coffin采用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的语言分析方法,运用体裁、词汇语法模式等语言资源对这些历史语篇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提高学生对历史语篇的社会角色、目的和语篇策略的反思和评判意识。她认为这种反思和评判过程是提高学生写作技巧的关键一步。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方志辉撰写的两本专著《中学阶段学科内容阅读研究:基于语言的教学方法》[18]和《基于探究式的3-8年级科学课堂中的语言和读写能力》[19]是在学科教学领域很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方志辉以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意义[20][21]为框架,提出了一种学科语篇分析方法———功能语言分析方法(functional language analysis)[18]。其中,方志辉通过对历史学科语篇语言特点的详细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历史语篇语言资源来批判性地理解历史语篇概念意义、人际意义以及语篇意义,解开历史事件的建构过程[15](20)[18]。
  在国内,孙迎晖[15]介绍了功能语言学指导下的基于学科内容教学研究的背景及其特点,分析了功能语言学在学科内容教学方面的研究优势和课堂应用的有效性,并首次把方志辉关于功能语言学应用于不同学科内容教学(包括科学、历史、数学、文学等学科)的两项最新研究成果——《中学阶段学科内容阅读研究:基于语言的教学方法》和《基于探究式的3-8年级科学课堂中的语言和读写能力》——成功引介到中国来。这一成功引介对我国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应用于不同学科内容教学(包括历史学科内容教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四、历史语篇分析实例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0 年级历史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为例,通过对及物性系统、主位系统、词汇评价系统等语言资源进行分析来理解历史语篇的概念意义、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批判性地分析历史学家是如何通过语言选择呈现、解释历史事件的,从而提高ELLs的历史学科批判读写能力。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这里只分析较为典型的例子,实际分析则需更为深入和细致。
  例文[22](266)如下:
  (一)概念意义
  概念意义主要通过及物性系统来实现。及物性系统包括六种过程,不同的过程由不同的动词来体现,每种过程都有相应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对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分析使ELLs理解历史事件和动作者是如何被表达的,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篇的内容。
  从表1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被分解成小句,每个小句又分解成不同的功能成分,如由动词/动词词组构成的过程成分;名词/名词词组构成的参与者成分;介词短语或副词构成的环境成分。
  对ELLs来说,如何通过辨别事件来把握历史语篇内容是学习的难点之一,不是每个小句都是关于事件的,所以首先要通过识别不同类型的动词来理解历史语篇内容。历史语篇中的动词类型主要包括行为动词,如:fight, shift等;言语动词,如:said, claim等;思考/感觉动词,如:suppose, like 等;关系动词,如:is, have 等。通过辨别不同类型的动词,ELLs能够理解作者是在描述事件(行为动词),表达观点、所思、所感(言语动词和思考/感觉动词), 还是提供背景知识(关系动词)。这四种类型的动词对应四种过程,它们分别是:行为过程,言语过程,思考/感觉过程,关系过程[6]。通过表1可以看出,shifted, promoted, increased, widened, strengthened这5个行为动词说明前5个过程是行为过程,表达了事件发生的顺序和因果关系,表达了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一系列行为及其后果,给全世界范围内所带来的影响。思想/感觉动词和言语动词viewed, required 表达了参与者工业化国家的想法和观点。
  ELLs 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识别历史事件的参与者。上文提到,参与者由名词或名词词组充当,指各种过程中的人、事物、机构或实体等。分析参与者能够帮助ELLs理解作者如何呈现历史行为者,如何呈现这些行为者之间的权利关系的,以及表达了谁的想法和声音。从表1可看出,这些参与者中,除了两个用代词it表达外,其他的参与者都是由名物化结构体现,是抽象化了的事物,如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Industrialization,industrialized countries,A large inequality等。过程中动作的目标也由名物化成分充当,如:competition,poverty等。 历史学家使用名物化对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和浓缩,使得词汇密度增大,信息度提高,用较少的篇幅表达更多的内容,体现了历史语篇的抽象性、客观性、正式性和权威性等特点。ELLs在分析历史语篇时要对这些高度概括的名物化结构进行解构,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语篇的意义。
  行为过程的动作者由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Industrialization等名物化了的抽象事物充当,体现了工业化革命、工业化和工业化国家对世界其他非工业化国家强大的影响力和他们之间的权利关系。同样,思想/感觉动词和言语动词viewed, required的感觉者和说话者都是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这两个动词表达了industrialized countries的观点、想法和声音,体现了话语权和主动权在industrialized countries一方。
  (二)语篇意义
  主位是表达语篇意义的主要资源。主位推进是构成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语篇分析中对主位推进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语篇连贯的本质。通过主位和主位中连词的分析,ELLs可以辨别语篇意义,即辨别语篇是根据时间、因果、对比、条件等哪种方式组织的。   第一个经验成分(第一个过程,参与者, 或环境成分)及其前面的连词或介词一起构成了主位。主位表达时间、原因和主要的参与者等成分。从表1中可以看出,这几句话的主位分别由名物化结构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Industrialization,industrialized countries,A large inequality,代词It,连词和代词even while it 充当。第一个代词It指代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even while it中的it 指代Industrialization。industrialized countries是重复主位。主位A large inequality表明了以上主位动作者和活动造成的影响:在工业化国家和非工业化国家之间出现了不平等现象。这些主位中,除了代词it和连词和代词even while it 以外,其他的主位都是由名物化结构体现,是抽象化了的事物,历史学家将名物化结构,如: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或者Industrialization等作为主位,以此为信息起点,进一步表达工业化的结果,使语篇层层展开叙述,这是历史教科书中常用的策略。主位的分析揭示了句子是如何相连,如何从主位出发将信息层层推进,形成一个连锁的语义链和连贯的语篇的。
  连词也是语篇连贯的资源,表1中呈现的连词有and, even while和In turn。许多历史语篇内容是按时间和地点组织的,在表1中,尽管没有明显的表达时间和日期的短语,但连接词如and, even while, 和in turn 表明了语篇中的时间顺序、让步条件关系和因果关系。例如,连接词in turn 同时表达时间和因果关系这双重意思,这种用法是历史教科书的主要特点之一。
  (三)人际意义
  人际意义表达了作者对事件或动作者的判断和解释。ELLs可以通过一些表达说话人态度、判断的词汇语法形式,比如情态助动词(如may,will,should)、情态附加语(如probably,sometimes,I think)、评价性词汇(如laugh,cry,confidence,anxiety,moral,evil)等理解作者对历史事件或参与者的立场和态度,解释和判断。例如:(1)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shifted the world balance of power. 在这句话中,行为动词shift的意思是“改变”,shift这一动作的目标是the world balance of power。评价性单词balance的英语解释是:A balance is a situation in which all the different parts are equal in strength or importance(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意思是“(力量、重要性等的)均衡,均势”。表达了一种稳定的状态。shifted the world balance of power表达了对一种均衡和稳定状态的改变。shift这一动作的施动者是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意思是工业化革命改变了世界的一种均衡和稳定状态。作者将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这一参与者置于这一特殊位置,表达了作者对The IndustrialRevolution的态度和判断。第六句话(6)A large inequality developed between the industrialized West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与第一句话首尾呼应,评价性单词inequality体现了均衡和稳定状态被工业化革命打破,使得西方工业化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出现了不平等现象。这些评价性词汇体现了作者对工业化革命的态度和解释。
  五、结语
  本文尝试了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来指导历史语篇分析,从主位系统、及物性系统、评价性词汇等三方面分析历史语篇的语言特点,讨论了历史语篇的组织(语篇意义)、内容(概念意义)和解释(人际意义)是如何通过语言建构的。分析表明辨别不同过程中的行为动词有利于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辨别不同过程中的动作者和目标有利于理解他们之间的权利关系;分析言语动词、思考/感觉动词和评价性词汇有利于理解言语者和感觉者的观点、所思、所感;分析主位和表达因果关系连词等有利于理解语篇的组织结构。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语篇分析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历史语篇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能更好地揭示历史学科语篇的语言特点和语域特征, 促进ELLs历史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语言的发展,提高ELLs的历史语篇读写能力,同时历史语篇分析也丰富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适用语言学”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A. K. The notion of “ context ” in language
  education [A]. In Ghadessy, M. (ed.). Text and Context in Functional Linguistics [C].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998: 1-24.
  [2] 杨信彰.系统功能语言学与教育语篇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11(6): 17-20.
  [3] Schleppegrell, M. J., Greer, S. & Taylor, S. Literacy in history: language and meaning [J]. Australian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cy, 2008, 31(2): 174–187.   [4] Coffin, C. Constructing and giving value to the past: an investigation into secondary school history [A]. In Christie, F. & Martin, J. R. (eds.). Genre and Institutions: Social Processes in the Workplace and School[C]. London: Cassell, 1997: 196-230.
  [5] Eggins, S., Wignell, P. & Martin, J. R. The discourse of history: distancing the recoverable past [A]. In Ghadessy, M. (ed.). Register Analysis: Theory and Practice [C]. London: Pinter.1993: 75-109.
  [6] Schleppegrell, M. J., Achugar, M. & Oteíza, T. The grammar of history: enhancing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through a functional focus on language [J]. TESOL Quarterly, 2004, 38(1): 67-93.
  [7] Matthiessen, C. M. I. M. The “architecture” of language according to systemic functional theory: developments since the 1970 [A]. In Hasan, R., Matthiessen, C. M. I. M. & Webster, J. (eds.). Continuing Discourse on Language: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Vol.2) [C]. London: Equinox, 2007: 505-561.
  [8] 黄国文.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 年发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1): 15-21.
  [9] 黄国文.系统功能句法分析的目的和原则[J].外语学刊,2007, (3): 39-45.
  [10] 杨雪燕.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2012, (33)2: 31-36.
  [11]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n.)[M].London: Edward Arnold,1994.
  [12] 李战子.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框架的扩展[J].外语研究,2001, (1): 48-54.
  [13] 方琰. 系统功能语法与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2005, 11(6): 1-5.
  [14] 黄国文.形式是意义的体现—功能句法的特点之一[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9): 4-7.
  [15] 孙迎晖.功能语言学在基于学科内容教学的应用研究——以方志辉等最新研究成果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29(5): 18-22.
  [16] Unsworth, L. Developing cri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pecialised language of school science and history texts: a functional grammatical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Adolescent and Adult Literacy, 1999, (42): 508-521.
  [17] Coffin, C. Learning the language of school history: the role of linguistics in mapping the writing demands of the secondary school curriculum [J].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2006, 38(4): 413-429.
  [18] Fang, Z. & Schleppegrell, M. J. Reading in Secondary Content Areas: A Language–based Pedagogy[M].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8.
  [19] Fang, Z., Lamme, L. L. & Pringle, R. M. Language and Literacy in Inquiry-based Science Classrooms, Grades 3-8 [M].Thousand Oaks:Corwin, 2010.
  [20] Halliday,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1] Halliday, M. A. K. & Matthiessen, C. M. I. M.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n.) [M]. London: Arnold, 2004.
  [22] Beck, R. B., Black, L., Krieger, L. S., Naylor, P. C. & Shabaka, D. I. Modern World History: Patterns of Interaction [M]. Evanston, IL: McDougal Littell, 2003.
  (责任编辑:高生文)
其他文献
〔摘要〕转基因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带给我们巨大的震撼,一些学者更是将其视为继工业革命、计算机与电力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目前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GMF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也成为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中国作为GMF消费大国,由于GMF安全评价和检测评估体系不完善、公众参与
期刊
〔摘要〕妇女NGO即妇女非政府组织。在贫困山区的农村,妇女NGO在提升已婚女性家庭地位方面所发挥的最大功效有:帮助已婚女性脱贫致富,提升了其经济地位;干预农村家庭暴力,给予已婚女性暂时的庇护。然而在贫困山区的农村,妇女NGO数量规模较小,活动频率低,组织类型结构单一,社会认知度不高,与网络型发展模式相距甚远。针对此现状,贫困山区的妇女NGO,在创建之初就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其社会影响力;明确自身的
期刊
〔摘要〕 清代御制诗对蓬瀛的歌咏较多,也承继了对蓬瀛的美好寄托。帝王们将文学作品中想象的海上仙山,移植到京城皇家园林当中又加以书写。当想象变成了现实,成为宫苑和城市的一部分,又重新进入到文学作品中,必然打上审美主体个人深深的烙印。而清代帝王作为这一审美主体的特殊身份与审美情趣,也形成了清代御制诗吟咏蓬瀛的特色。  〔关键词〕 蓬瀛;清代;御制诗  〔中图分类号〕 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 某一词、或某一个词的多个义位,其出现的上下文条件是不同的。一个词出现在特定的句子中,该句子就已经锁定了其义位。其原理可以归纳为:意义不同,分布也不同。因此,要想知道句中某字到底是哪个词,应该考察其分布;要想知道句中某词是其本义和若干引申义中的哪一意义,应该考察其分布。其具体步骤为“书证归纳格式,格式凸显意义”。本文依据这一原理和步骤,考察了《论语》《孟子》《汉书》中的八个古今见仁见智的词
期刊
〔摘要〕 文章基于上海市闸北区的实地调研资料,对闸北区基层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当前发挥作用的社区社会组织是基层政府基于多种诉求而内源性地建构出来的,组织在人员、资源等多方面都依赖于政府,形成对政府的依附性运行。社区社会组织的内源性建构和依附性运营造成了其依附性发展的现状。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社区社会组织的渐进性独立不可避免,基层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间的关系需要重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美国历史学家周锡瑞结合已有历史档案和最新发掘的历史材料,在研究义和团运动的起源过程中客观分析了这场运动的潮流,时代背景,发生的原因以及这场运动发展的逻辑性。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分析了这场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法制的巨大影响和冲击。  〔关键词〕 起源;社会;法制;义和团运动  〔中图分类号〕 K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15)01-0080-05  1899—1
期刊
〔摘要〕 孙元化通过以徐光启为核心的基督教关系网,接触西方数学知识和火器知识,并通过这个关系网的支撑,对明末火器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孙元化建立了登州火炮营,引进西炮、西学、西兵,成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火器部队,促进了明末火器技术的大发展,意义重大。在火器技术实践的基础上,孙元化写成了《西法神机》这一代表明末火器技术最高水平的著作,全面介绍了西方火器技术,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此,孙元化应该得到与其历史贡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大学生和英语为本族语大学生的英文作文语料,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研究理工类大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的词汇名化和句法名化特征。研究表明,在词汇名化层面上,中国理工类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名化使用不足和过度使用并存,造成过度使用的直接原因是某些词的高频率重复;在句法名化层面上,则存Wh-从句名化使用过度和“形容词+介词+V-ing”结构使用不足情况。仅有少量样本表明我国理工类大学生在写作
期刊
〔摘要〕 南京大屠杀的再现方式有史实性的历史编纂方式、影视的再现方式、文学的再现方式以及纪念馆的再现方式等。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再现,需要在史实性再现与影视、文学等隐喻性再现之间取得平衡,既表现出国家的灾难、人性的裂变,又能抚慰创伤、振奋民族精神。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大江东去》以虚构与写实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场景,也塑造了以孙志坚、江洪为代表的军人形象,体现了国难当头时其爱国情怀与反抗精
期刊
〔摘要〕 《赢了》是当代剧作家爱德华·邦德以新历史主义手法,再现莎士比亚晚年生活的一部历史剧,是值得全球莎学研究者和莎士比亚爱好者重视的一部开拓性新作。该剧用悲情的笔触塑造出莎士比亚被归罪感和虚无感笼罩的失败者形象,在诸多争议声中走向经典化。通过展示一代文豪在历史变奏中的无奈与无能,该剧揭示出文化精英被历史命运所挤压的客观事实和悲戚处境。“戏剧事件”的运用又提升了该剧的阐释张力,丰富了其主题意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