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亚琛工业大学是德国最负盛名的工业大学之一,以其顶尖的教育科研水平吸引着国内外的高校与之合作。文章以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教育组对亚琛工大国际交流处的书面访谈为基础,呈现德国一流高校对中德高校交流与合作的评价、建议与期待等,供国内相关院校参考。
关键词: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交流与合作
一、亚琛工业大学与中国高校交流合作基本情况
(一)亚琛工业大学简况
1870年成立的亚琛工业大学(亚琛工大)是全德11所精英大学之一,也是德国最负盛名的工业大学之一。根据德国权威的CHE大学排名,2017年该校的机械工程、经济工程、信息学三个学科均排名全德第1,电气工程、自然科学排名第3。2017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其机械工程排名第12。目前,亚琛工大在校学生为4.2万名,其中外国学生、学者4000余名。
(二)亚琛工大与中国高校校际交流情况
亚琛工大与中国22所高校签订合作协定,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签署谅解备忘录。22所高校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宁波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
亚琛工大的特别合作项目包括:与清华大学的战略合作项目——机械制造硕士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的长期校际合作项目,每年北京科技大学派出30名学生赴德学习;德国理工大学联盟(TU9)与北京理工大学举办暑期学校。
(三)亚琛工大中国留学生情况
根据亚琛工业大学提供的2016-2017学年冬季学期入学数据,中国留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语言生)总人数1657名,其中男生1019名、女生638名,工科专业男生占比最大。中国留学生就读人数最多的前10个专业依次为: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制造、冶金工程、化学、汽车工程与运输、可持续能源供应、材料工程、计算机、材料和经济工程(机械制造方向)。
二、对中德高校校际交流与合作的评价
(一)对中国合作院校的评价
亚琛工大认为,其与中国伙伴高校的合作卓有成效,关系非常融洽。中国伙伴高校不仅友好热情,且特别值得信赖。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与清华大学的合作,清华大学是亚琛工大的一个非常积极活跃的战略伙伴,亚琛工大对两校的交流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赏。
(二)对中国留学生的评价
亞琛工大对中国留学生总体非常满意,为能拥有这么多取得学业成功的中国学生深感骄傲。同时,他们也对积极努力丰富留学生高校生活的亚琛工大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VCWSA)表示赞赏。
他们认为,中国留学生接受的基础教育(指中小学教育)通常比较好,本科阶段仅有少数学生在入学初期遇到学习问题。
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口语尚可,也有一些学生的语言能力不适应大学学习。原因在于,这些学生最初学习外语的目标是获得满足德国高校入学要求的外语水平资格证明,忽视了对外语能力的真正掌握。例如,个别学生在登记注册时可以提供一份成绩优秀的外语水平考试成绩单,但与学校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较差。
三、对中国合作高校和学生的建议与期待
(一)对中国伙伴高校的期望
期望伙伴高校能提供更多英语授课的课程,以便让更多的工大学生有可能到中国留学,并能受益于这一宝贵的经历。此外,亚琛工大希望,伙伴高校能加强对派出留学生的行前培训,以使其出国后少走弯路。
(二)对中国留学生的建议
1.高度重视提高外语能力
希望中国留学生除专业学习外,能更加重视提高外语水平。一些学生在学业上遭遇困难,根本原因是语言不过关,并非专业知识有欠缺。希望中国留学生在出国前有更多学习语言的机会,特别是如何撰写学术文章、用德语或英语进行学术报告的训练等。国内语言培训介绍的知识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场景,这对于大学学习远远不够,必须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面和提高其语言水平,学生应有能力阅读和理解较为复杂的文章,比如用德语撰写的学术文章。
2.多与其他国家学生交流
特别需要指出一点,留学生初到德国,习惯“泡”在老乡圈子里打发业余时间。这导致其语言能力得不到提高,融入高校生活变得较为困难。亚琛工大希望外国学生充分利用国际交流处专为留学生提供的“帮扶”服务,与交流处“接上头”,找到德国朋友,尽快适应在德高校学习与生活。
3.对中德大学的差异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提早准备
希望到亚琛工大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对德国和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同已做好思想准备,例如,亚琛工大的课程考试与中国高校的考试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差异。个别学生把学习初期因未适应差异而出现的挂科看做个人的失败,特别沮丧。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一方面,认识到这种现象很正常,在适应另外一种体系的初期,难免会出现失败的结果;另一方面,出现挂科的学生应充分利用高校提供的各种帮助,这一点更为重要。遗憾的是,还是有个别学生,不积极寻求帮助,反而自我封闭,没有及时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在中国就能接受留学前准备,或许更有帮助。这种留学前准备,如参加歌德学院在当地提供的专项培训班,甚至有条件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可以进行,通过中学开设的德国国情概况课,有针对性地做好留学前准备。
关键词: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交流与合作
一、亚琛工业大学与中国高校交流合作基本情况
(一)亚琛工业大学简况
1870年成立的亚琛工业大学(亚琛工大)是全德11所精英大学之一,也是德国最负盛名的工业大学之一。根据德国权威的CHE大学排名,2017年该校的机械工程、经济工程、信息学三个学科均排名全德第1,电气工程、自然科学排名第3。2017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其机械工程排名第12。目前,亚琛工大在校学生为4.2万名,其中外国学生、学者4000余名。
(二)亚琛工大与中国高校校际交流情况
亚琛工大与中国22所高校签订合作协定,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签署谅解备忘录。22所高校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宁波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
亚琛工大的特别合作项目包括:与清华大学的战略合作项目——机械制造硕士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的长期校际合作项目,每年北京科技大学派出30名学生赴德学习;德国理工大学联盟(TU9)与北京理工大学举办暑期学校。
(三)亚琛工大中国留学生情况
根据亚琛工业大学提供的2016-2017学年冬季学期入学数据,中国留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语言生)总人数1657名,其中男生1019名、女生638名,工科专业男生占比最大。中国留学生就读人数最多的前10个专业依次为: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制造、冶金工程、化学、汽车工程与运输、可持续能源供应、材料工程、计算机、材料和经济工程(机械制造方向)。
二、对中德高校校际交流与合作的评价
(一)对中国合作院校的评价
亚琛工大认为,其与中国伙伴高校的合作卓有成效,关系非常融洽。中国伙伴高校不仅友好热情,且特别值得信赖。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与清华大学的合作,清华大学是亚琛工大的一个非常积极活跃的战略伙伴,亚琛工大对两校的交流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赏。
(二)对中国留学生的评价
亞琛工大对中国留学生总体非常满意,为能拥有这么多取得学业成功的中国学生深感骄傲。同时,他们也对积极努力丰富留学生高校生活的亚琛工大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VCWSA)表示赞赏。
他们认为,中国留学生接受的基础教育(指中小学教育)通常比较好,本科阶段仅有少数学生在入学初期遇到学习问题。
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口语尚可,也有一些学生的语言能力不适应大学学习。原因在于,这些学生最初学习外语的目标是获得满足德国高校入学要求的外语水平资格证明,忽视了对外语能力的真正掌握。例如,个别学生在登记注册时可以提供一份成绩优秀的外语水平考试成绩单,但与学校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较差。
三、对中国合作高校和学生的建议与期待
(一)对中国伙伴高校的期望
期望伙伴高校能提供更多英语授课的课程,以便让更多的工大学生有可能到中国留学,并能受益于这一宝贵的经历。此外,亚琛工大希望,伙伴高校能加强对派出留学生的行前培训,以使其出国后少走弯路。
(二)对中国留学生的建议
1.高度重视提高外语能力
希望中国留学生除专业学习外,能更加重视提高外语水平。一些学生在学业上遭遇困难,根本原因是语言不过关,并非专业知识有欠缺。希望中国留学生在出国前有更多学习语言的机会,特别是如何撰写学术文章、用德语或英语进行学术报告的训练等。国内语言培训介绍的知识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场景,这对于大学学习远远不够,必须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面和提高其语言水平,学生应有能力阅读和理解较为复杂的文章,比如用德语撰写的学术文章。
2.多与其他国家学生交流
特别需要指出一点,留学生初到德国,习惯“泡”在老乡圈子里打发业余时间。这导致其语言能力得不到提高,融入高校生活变得较为困难。亚琛工大希望外国学生充分利用国际交流处专为留学生提供的“帮扶”服务,与交流处“接上头”,找到德国朋友,尽快适应在德高校学习与生活。
3.对中德大学的差异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提早准备
希望到亚琛工大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对德国和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同已做好思想准备,例如,亚琛工大的课程考试与中国高校的考试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差异。个别学生把学习初期因未适应差异而出现的挂科看做个人的失败,特别沮丧。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一方面,认识到这种现象很正常,在适应另外一种体系的初期,难免会出现失败的结果;另一方面,出现挂科的学生应充分利用高校提供的各种帮助,这一点更为重要。遗憾的是,还是有个别学生,不积极寻求帮助,反而自我封闭,没有及时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在中国就能接受留学前准备,或许更有帮助。这种留学前准备,如参加歌德学院在当地提供的专项培训班,甚至有条件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可以进行,通过中学开设的德国国情概况课,有针对性地做好留学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