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商代晚期,秦先祖“在西戎,保西垂”,西周中期孝王时,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始有“秦”之称。以后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襄公于是始国”而有秦国。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翦灭六国,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统一为期短暂,共历二世,统治15年。秦人用玉崇尚质朴、讲求实用,与秦人“杂处戎狄之间”的文化根源有关,更与秦人在扫平六合过程中兴刑名、贬儒术的政治思想、奖励耕战、抑制旧贵族的治国策略有关。以下玉圭与玉琮这种观念化很深的器物上,较为清晰地反映出秦代玉器文化的特征。
玉圭(图1)长7厘米,宽1.5厘米,和田青玉。玉圭(图2)长8厘米,宽1.8厘米,和田青玉受沁,局部呈鸡骨白色。两件形制相同,素面,上端为三角形,下部为长方体,表面经过抛光打磨。圭出现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商周至秦汉时期广泛应用于社会的诸多领域,是一种多用途的玉器。据《周礼》记述:在吉、凶、军、兵、嘉五种礼仪活动中,以圭的使用最为普遍。圭作为最重要的礼玉之一,不仅用来祭礼天地神灵,象征等级制度,而且还被用于朝觐、婚聘、丈量土地、测定时间、表示重量等。
玉琮(图3)边长7厘米,孔径1.1厘米。和田青玉受沁泛黄色,表面抛光打磨。琮是外方内圆,多由圆柱体和方柱体复合而成,琮心为圆形直孔。此件器物虽呈薄片状,但应是琮式的简化。玉琮的用途很多,据《三礼》及汉儒解释,有祭祀时用以祭地、敛尸时放在腹部、朝聘时诸侯持以敬献君夫人等。有人认为它是贯通天地的一种法器,或为图腾柱,或是巫师用以沟通神灵的工具。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有大量玉琮出土,且多刻有神秘的纹样。商代出土极少,且不刻纹样,周以后更为罕见。
此玉圭与玉琮做工简单,不同于佩饰玉器。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佩饰玉追求玉质温润,造型巧妙,纹饰华美及技艺高超的审美效果。而玉礼器则追求“以少为贵”、“以素为贵”、“以质为美”,《礼记·礼器》载:“有以文为贵者,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父党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此以素为贵也。”选用质地精美之玉,以其“精气”来与神灵沟通。《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秦人尚黑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北方属水,色为玄(黑)。秦人以为青色、青黑色玉为贵,例如凤翔南河屯的两件玉璧,秦公大墓和益门秦墓中出土的刻纹璋形璧,烟台芝罡、西安联志村、芦家口村、甘肃礼县鸾亭山祭祀用玉,均以青色玉材制成,玉色青绿。而凤翔高庄M10的两个殉人身上却佩有很好的白玉璜、玦,这说明秦人用白玉制作佩饰器,而视青玉为珍品,用作祭祀,表达对神灵的敬重之情。
以玉事天地、诸神、先祖是玉最原始的作用,《尚书》中亦可见到以圭、璧行祭的记载。秦人在立国之前,过着游牧的生活,信奉原始的多神教,立国岐周故地后又继承了周人敬事鬼神的传统。据《史记·秦本纪》,秦襄公时,即立西峙,祠白帝。此后,立祠祭祀的神怪有蛇神、牛神、雉神、青龙神、黄帝、炎帝等等。而《封禅书》所记秦统一后建立的诸神体系就更为复杂,有祭于山东的八主,祭于雍的日、月、参、辰等百余神,全国的名山大川诸神,还有社神、最小鬼之神等墓层小神,必须“风时奉祠”。祭祀都要用不同等级、数量的牺牲和玉器,所谓“牲牛犊牢具圭币各异”。《史记》的《封禅书》《秦本纪》《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有关秦人大量立祠、祀神、封禅、祭祀的事情。
此三件祭祀玉圭与玉琮符合文献记载,是秦代祭祀文化和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反映出当时人们采用最高等级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之心。同时也为我们研究秦代玉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责编:蔚蔚)
玉圭(图1)长7厘米,宽1.5厘米,和田青玉。玉圭(图2)长8厘米,宽1.8厘米,和田青玉受沁,局部呈鸡骨白色。两件形制相同,素面,上端为三角形,下部为长方体,表面经过抛光打磨。圭出现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商周至秦汉时期广泛应用于社会的诸多领域,是一种多用途的玉器。据《周礼》记述:在吉、凶、军、兵、嘉五种礼仪活动中,以圭的使用最为普遍。圭作为最重要的礼玉之一,不仅用来祭礼天地神灵,象征等级制度,而且还被用于朝觐、婚聘、丈量土地、测定时间、表示重量等。
玉琮(图3)边长7厘米,孔径1.1厘米。和田青玉受沁泛黄色,表面抛光打磨。琮是外方内圆,多由圆柱体和方柱体复合而成,琮心为圆形直孔。此件器物虽呈薄片状,但应是琮式的简化。玉琮的用途很多,据《三礼》及汉儒解释,有祭祀时用以祭地、敛尸时放在腹部、朝聘时诸侯持以敬献君夫人等。有人认为它是贯通天地的一种法器,或为图腾柱,或是巫师用以沟通神灵的工具。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有大量玉琮出土,且多刻有神秘的纹样。商代出土极少,且不刻纹样,周以后更为罕见。
此玉圭与玉琮做工简单,不同于佩饰玉器。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佩饰玉追求玉质温润,造型巧妙,纹饰华美及技艺高超的审美效果。而玉礼器则追求“以少为贵”、“以素为贵”、“以质为美”,《礼记·礼器》载:“有以文为贵者,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父党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此以素为贵也。”选用质地精美之玉,以其“精气”来与神灵沟通。《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秦人尚黑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北方属水,色为玄(黑)。秦人以为青色、青黑色玉为贵,例如凤翔南河屯的两件玉璧,秦公大墓和益门秦墓中出土的刻纹璋形璧,烟台芝罡、西安联志村、芦家口村、甘肃礼县鸾亭山祭祀用玉,均以青色玉材制成,玉色青绿。而凤翔高庄M10的两个殉人身上却佩有很好的白玉璜、玦,这说明秦人用白玉制作佩饰器,而视青玉为珍品,用作祭祀,表达对神灵的敬重之情。
以玉事天地、诸神、先祖是玉最原始的作用,《尚书》中亦可见到以圭、璧行祭的记载。秦人在立国之前,过着游牧的生活,信奉原始的多神教,立国岐周故地后又继承了周人敬事鬼神的传统。据《史记·秦本纪》,秦襄公时,即立西峙,祠白帝。此后,立祠祭祀的神怪有蛇神、牛神、雉神、青龙神、黄帝、炎帝等等。而《封禅书》所记秦统一后建立的诸神体系就更为复杂,有祭于山东的八主,祭于雍的日、月、参、辰等百余神,全国的名山大川诸神,还有社神、最小鬼之神等墓层小神,必须“风时奉祠”。祭祀都要用不同等级、数量的牺牲和玉器,所谓“牲牛犊牢具圭币各异”。《史记》的《封禅书》《秦本纪》《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有关秦人大量立祠、祀神、封禅、祭祀的事情。
此三件祭祀玉圭与玉琮符合文献记载,是秦代祭祀文化和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反映出当时人们采用最高等级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之心。同时也为我们研究秦代玉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责编: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