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教育的展开与推广,课外体育活动已经逐渐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于高中课堂。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组成形式,也是学生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笔者对本市五所高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高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促进课外体育活动积极发展。
关键词:灵宝市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
前言
随着体育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政策的改革,近些年来素质教育已经在各个学校广泛开展。因此,课外体育活动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融入学生课堂,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缓解繁重的学业压力、使学生掌握课堂理论的同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的。与此同时,进一步促进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灵宝市实验高中、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灵宝市第五高级中学等五所高中学生共400人,其中男生282人、女生118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及校园图书馆查阅2000年到2010年有关课外体育活动方面的论文、专著等文献资料100余篇,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概括,为本次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就课题研究设计的可行性和调查问卷内容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咨询有关专家,专家对此表示认同,调查问卷内容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并就此课题与资深专家进行讨论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方向。
(3)问卷调查法。设计并制作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表,在有效度与信任度得到检验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8份,回收率97%,其中有效问卷365份,有效率94%。
(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获得的有效调查数据,结合社会调查统计法与体育统计学原理,进行统计处理和整合。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1)部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经调查大多数学生喜欢课外体育活动,只有少数人(约7.34%)不喜爱课外体育活动。而在喜欢的人群中男生占大数,这与中学男、女生生理结构相吻合。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有15%的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成无所谓的态度,这部分学生应予以重视。
(2)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男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大多集中于缓解学习压力,健身娱乐,增强体质、培养兴趣爱好等。这与高中学生学业压力大等现状有密切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高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有了较明确的价值取向,能较主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3)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经调查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排在前六位的是:篮球、散步、慢跑、乒乓球、足球、羽毛球。这说明男女生都喜欢一些不受场地限制、较易掌握的运动项目。而男女生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男生往往选择一些对抗激烈、竞争性强、运动量大的运动,比如篮球、足球等。女生多选择一些运动量不大的散步慢跑以及柔和的节奏性的项目,比如慢跑、健美操等。
(4)学生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及每次的时间。根据调查数据对比显示,有66.36%的学生每周至少参与一次课外体育活动,很少参加或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占22.78%,且女生多于男生。经过实地考察和与学生交谈得知这与学业压力、锻炼习惯、锻炼组织有关。在每次锻炼投入时间方面,每次活动在60分钟以下的占89.18%,活动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只占8.45%。很难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每天锻炼一小时。
2、影响高中生参与1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经过整合分析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有:
(1)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直接影响他们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高中生面临升学压力,不得不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当中,占用了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这一点成为影响高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最普遍因素。
(2)学校对体育工作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学生缺乏锻炼场地,成为影响学生参与锻炼的客观原因。
(3)学生缺乏体育活动的兴趣。教师引导、组织不够,使活动组织过程散漫、无趣,以及由于场地器材原因,学生不能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久而久之使其丧失了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结论及对策
1、结论
(1)参与问卷调查的大部分高中生参与体育活动动机明确,并持有积极态度,能够自觉的、经常参与,但在时间和次数上明显不足,没有形成终身体育的概念。
(2)学生可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较单一,主要为篮球和田径。学生喜爱的一些新兴项目(比如健美操、网球、攀岩等),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而鲜有机会参加。
(3)教育部规定在校学生应每天参加锻炼一小时,经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参加锻炼未能达到此标准。
(4)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学校缺乏场地器材。这两点严重制约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对策
(1)有关部门应将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放在体育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认真贯彻、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使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在制度上得到保证。
(2)学校应重视、支持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使课外体育活动逐渐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氛围,从而增强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3)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改善体育设施,创造有利于广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环境和条件。并尽可能的共享设施,使学生能在课余参与其中,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和积极性,使其逐步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4)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其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
(5)加强周末体育活动的宣传工作、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责任编辑:何秀秀)
关键词:灵宝市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
前言
随着体育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政策的改革,近些年来素质教育已经在各个学校广泛开展。因此,课外体育活动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融入学生课堂,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缓解繁重的学业压力、使学生掌握课堂理论的同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的。与此同时,进一步促进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灵宝市实验高中、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灵宝市第五高级中学等五所高中学生共400人,其中男生282人、女生118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及校园图书馆查阅2000年到2010年有关课外体育活动方面的论文、专著等文献资料100余篇,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概括,为本次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就课题研究设计的可行性和调查问卷内容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咨询有关专家,专家对此表示认同,调查问卷内容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并就此课题与资深专家进行讨论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方向。
(3)问卷调查法。设计并制作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表,在有效度与信任度得到检验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8份,回收率97%,其中有效问卷365份,有效率94%。
(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获得的有效调查数据,结合社会调查统计法与体育统计学原理,进行统计处理和整合。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1)部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经调查大多数学生喜欢课外体育活动,只有少数人(约7.34%)不喜爱课外体育活动。而在喜欢的人群中男生占大数,这与中学男、女生生理结构相吻合。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有15%的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成无所谓的态度,这部分学生应予以重视。
(2)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男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大多集中于缓解学习压力,健身娱乐,增强体质、培养兴趣爱好等。这与高中学生学业压力大等现状有密切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高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有了较明确的价值取向,能较主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3)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经调查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排在前六位的是:篮球、散步、慢跑、乒乓球、足球、羽毛球。这说明男女生都喜欢一些不受场地限制、较易掌握的运动项目。而男女生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男生往往选择一些对抗激烈、竞争性强、运动量大的运动,比如篮球、足球等。女生多选择一些运动量不大的散步慢跑以及柔和的节奏性的项目,比如慢跑、健美操等。
(4)学生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及每次的时间。根据调查数据对比显示,有66.36%的学生每周至少参与一次课外体育活动,很少参加或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占22.78%,且女生多于男生。经过实地考察和与学生交谈得知这与学业压力、锻炼习惯、锻炼组织有关。在每次锻炼投入时间方面,每次活动在60分钟以下的占89.18%,活动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只占8.45%。很难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每天锻炼一小时。
2、影响高中生参与1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经过整合分析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有:
(1)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直接影响他们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高中生面临升学压力,不得不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当中,占用了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这一点成为影响高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最普遍因素。
(2)学校对体育工作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学生缺乏锻炼场地,成为影响学生参与锻炼的客观原因。
(3)学生缺乏体育活动的兴趣。教师引导、组织不够,使活动组织过程散漫、无趣,以及由于场地器材原因,学生不能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久而久之使其丧失了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结论及对策
1、结论
(1)参与问卷调查的大部分高中生参与体育活动动机明确,并持有积极态度,能够自觉的、经常参与,但在时间和次数上明显不足,没有形成终身体育的概念。
(2)学生可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较单一,主要为篮球和田径。学生喜爱的一些新兴项目(比如健美操、网球、攀岩等),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而鲜有机会参加。
(3)教育部规定在校学生应每天参加锻炼一小时,经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参加锻炼未能达到此标准。
(4)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学校缺乏场地器材。这两点严重制约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对策
(1)有关部门应将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放在体育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认真贯彻、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使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在制度上得到保证。
(2)学校应重视、支持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使课外体育活动逐渐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氛围,从而增强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3)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改善体育设施,创造有利于广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环境和条件。并尽可能的共享设施,使学生能在课余参与其中,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和积极性,使其逐步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4)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其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
(5)加强周末体育活动的宣传工作、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责任编辑:何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