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红梅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ou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欢陕北民歌。
   但十几年来,陕北民歌太普及了,什么人张口就唱,唱得越来越没了原来的品质,也没有了新鲜感。
   这一年,我碰到了一个陕北人,她的歌声让我震撼,就如二十年前第一回听到陕北民歌时的那种兴奋,于是逢人便说,到处荐举。
   其实,这人已经是位老歌手了。她的老,在于她先前一直唱通俗歌曲,而且唱得在全国比赛中还获过几次奖。
   人蛮年轻,白脸长身,性情安稳,她唱陕北民歌也仅两三年,出版有一张音碟。
   民歌如田里的庄稼,它有着纯净的朴素,更带着土地的灵魂。这一点,许多歌手已经忘记了,只凭着有个好嗓子,要么唱得没感情,如玻璃板上写字,一抹便不留痕迹,要么太造作和矫情,如盆景一样病态明艳。
   如何使民歌有现代感,在嚣烦的今天唤起人心底中的苍凉与沉静?
   它同戏曲一样,改革是一直不断地调整并存争议。
   有大量的人对戏曲做过向话剧、歌乐、电影的靠近工作,遗憾的是忘却了改变价值观这一根本东西而弄得不伦不类,做民歌改造的人不如做戏曲改造的人多,却也翻新了许多,似乎也不大成功。
   这个陕北人,据我观察,似乎并无意于要做革命者,但她以自己是陕北人,从小就体会出黄土高原上生命的含义,又长期生活在大都市;再是从事通俗歌曲的演唱和钻研,当回过头来唱陕北民歌,她的嗓子自然发出了一种令人洗耳一新的音声。这好像那些外国人研究中国文学,中国人研究外国文学,通过具体个人的内部交换,完成了一种中西结合而别开生面。当然,这个人一定得是高人。
   我听到她唱过许多早已听惯的陕北民歌,声音宽厚,元气充沛,节奏合理,爆发力和控制力极强,相当多的现代性的装饰,因此感受到既生而熟,既野而文,率真又华丽的冲击,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个个长哭短哽,纠缠挣扎的悲怆画面。
   我并不懂音乐,平日也多沉默,和我那帮朋友在一起,如林中一群呆鸟。
   可我们听到了她的歌唱,所有的呆鸟都在鸣叫了,原来每个人都有唱的潜能,原来心可以歌唱,原来歌唱是那样地让灵魂飞扬。
   于是,我们都在歌唱,在心烦时歌唱把烦恼像抽丝一样抽走了,在身子不适时歌唱可以使血脉通畅,在高兴时歌唱让快乐如酒一样挥发,如山倾一样轰然。歌声原本不是唱给别人的,而是生命需要唱,唱给自己的。
   我想,她可能也是為自己唱歌,因为她唱得好,大家才倾听,才称她是歌手。
   这个陕北人叫王红梅。
   我因此为她的音碟上题名,没有写王红梅民歌专辑,而写了:《民歌红梅》。
其他文献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出示相关材料,提出具体问题,要求考生针对具体人物、事物、事件,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并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这便是所谓“分析性写作”。从近年来考生作文分析问题的实际来看,在选点、分析等环节,有许多误区制约着考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分析性写作的难点有哪些?具体要如何突破?  稿件整体很好,导语部分稍显简单。建议老师从2018年《考试大纲》中对“分析性写作”的定位切入,阐释分析性写作的
期刊
1  我从小就喜欢游泳,小时候,在我的家乡大清河白洋淀里游,后来又到海里游。中国所有海我都游过了,世界的海——波罗地海、大西洋、太平洋我也游过,而且是无论春夏秋冬。  我特别喜欢海,不但喜欢在海里游泳,还爱看海。每到一处,我必定要去海边。  都说是“蓝色的大海”, 其实不然,海不都是蓝色的。我看到的国内最漂亮的海,秦皇岛鸽子窝海是绿色的,那真是一种特殊的绿。芬兰和俄罗斯相望的芬兰湾是淡棕色的海。波
期刊
这一部散文集的作者是一位退休少将。  那么,我们称他为将军,实际上不合军中“规矩”——正如我们不必称一位退休的军长为军长,然而在军中,一位将军即使退休了,别人也还是会称他为将军,军中有军中之习惯,况且,将军是他终身的荣誉。  但,当我们评价一位退休将军的文学写作时,换一种称谓似乎更能拉近文学与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因为此时,以上两种关系,有助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本人及其写作理念。  可究竟该怎样
期刊
又到毕业季,又该是个伤感的季节。离开意味着什么,离开又能拥抱什么。会不会偶尔难过地偷偷掉眼泪,会不会觉得过往有太多,没来得及珍惜,会不会在大声唱歌和一堆酒精里,笑着笑着就哭了呢?那些说过暖心话的人,那些无数个走过西河边的日子,那些无数个记忆里春天的午后,我们看花看天看未来,然后一个不小心,一个不经意,就变成笑着说再见。而这次,或许真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再见了吧!  记得当时自己高三的时候也曾被大段的
期刊
六月,初夏。  半业季汹涌而至。鏡头一 同窗数载少年情长,望征程千种思绪“呼——吸——呼呼——吸”  调整呼吸,让有些重的呼吸回归平稳,马上就轮到自己进行毕业论文阐述了,虽然紧张,却也兴奋。答辩的过程严肃而紧张,将近一年的准备,全部在这天的上午进行一个汇总。当评委老师们宣布你顺利通过的时候,“呼——”重重的一口气,你才真的放松下来,你为自己的学术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我们一路考学过来,经历
期刊
汉语的神奇,在于它能赋予词语以相当鲜明的感情色彩,从而使一些词语熠熠闪光,也使另一些词语灰头灰脸。前者即为所谓的褒义词,而后者,则就是所谓的贬义词。在各等词语粉墨登场的江湖中,褒义词犹似戏中的正面角色,被人追捧,讨人喜欢;而贬义词却仿佛与之对应的反面角色,遭人唾弃,令人厌弃。  词语遭遇褒扬或贬斥,与其相貌无涉,但与其精神指向颇有关联。褒义词呈现的,大多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而贬义词传导的,则是一
期刊
世事纷杂,风云变幻。多少回,我们遮眼于眼前的浮云;多少回,我们专注于眼前的蝇利;多少回,我们醉心于眼前的妖娆。生活,不只有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人生,不只有阴云、曲折,还有鲜花和阳光。挣脱惯性思维的禁锢,把目光投向更远的远方,那里也许是险峰,但却有无限风光。唯愿你独具一双慧眼,把世界清楚观看,阴云之后还有艳阳晴天!挣脱思维的藩篱  有时候,我们常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自以为是,沾沾自喜。也许我们太
期刊
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云“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文与可,苏轼表兄也,北宋时期著名画家。诗中赞扬其作画时,其身化为竹或竹化为其身,主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入乎其内”,深入到客体的灵魂之中,进入到物我不分、物与神游、天人合一的自由美妙境界。  书画同源同法,书法创作也须“入乎其内”。  孙过庭《书谱》云:“一点成一
期刊
宋代范仲淹在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明的是古代文人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这种境界实则高蹈,向来为贤者志士推崇。实际上,在范仲淹那里,若能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须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中,“不以物喜”最为紧要。质言之,人的悲和喜皆由物而生。何为物?物乃是世间之普遍存在,既是锦衣玉食,也是
期刊
同龄人,您好:  展信佳!  很奇怪吧,是谁写给你的信呢?是我——2000年出生的,于2018年,恰逢18岁的“世纪宝宝”的我。写给18年后的你,你一定想知道,18年前的中国是个什么状况吧。  2000年前的中国在前一辈人的努力奋斗下,迅速发展,2000年后的中国,在我辈的追梦中,更是飞速地发展,快速地崛起,速度之快,令你咋舌。  现如今的中国制造、中国标准、中国速度、中国模式……已然地引起来了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