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编纂献疑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sadfs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字典从编纂到出版,费尽了众多人员的心血与精力,他们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对使用者有所帮助。如果不能让读者满意的话,就只能让人感到美中不足、分外遗憾了。我们在使用四川辞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古今汉字字典》的时候,就有上述的感受。现以“婠”字音义的历史演变记录与四川辞书出版社对该字作出的解释进行商榷。
   “婠”,徐铉校订的《说文》里的解释是:“体德好也,从女官声,读若楚、却、宛,一完切。”而在徐锴校订本中,反切改为“一桓反”。按字面解读,在东汉的时候,“婠”的意思是体格、品德好,以女字为形符,官字为声符,读音近似楚、却、宛。而到了唐宋时期,婠的读音发生了变化,请看:
  (1)一丸切——《博雅音·卷第一·释诂》和《大广益会玉篇·卷第三·女部第三十五》
  (2)一丸切,德好貌,又古旦切——《泽存堂本广韵·上平声卷第一·二十六桓·剜》
  (3)古玩切,好貌——《泽存堂本广韵·去声卷第四·二九十》
  (4)乌丸切,《说文》:“体徳好也”——《集韵·卷之二·平声二·二十六桓·剜》
  (5)鸟八切,体徳好也,文十——《集韵·卷之九·入声上·十四黠》
  (6)古玩切,好貌——《集韵·卷之七·去声上·二十九换·贯》
  (7)乎刮切,好也——《集韵·卷之九·入声上·十五韦·頢》
  (8)鸟丸切,《说文》:“体德好也”,又古玩切,又乌八切,又乎刮切。文一,重音三——《类篇(姚刊三韵本)·卷第十二中·卷之三十五·女部》
  (9)音貫,好貌,又乌八反。小儿肥也。——《龙龛手镜(中华书局影高丽本·王宏源新勘)·平声卷第二·女部第八·去声》
  (10)扵丸、光旦二反。好。——《万象名义·卷第九·女部》
  我们在上述韵书或字书中找到了10处有关“婠”字的解释,从中大致了解了“婠”字在中古时期的音义。概括地说,“婠”有“德好貌”、“体徳好也”、“好也”和“小儿肥也”这4个意思。其中,前3个意思的联系比第4个要紧密。而在语音方面,“婠”有乌丸切、古旦切、古玩切、烏八切、乎刮切、一丸切、扵丸切、光且切。其中,乌丸切与一丸切、扵丸切拟出来的音是相同的,因为它们的反切上字都属影母,反切下字都是同一个字;古旦切、光旦切与古玩切的拟音也相近,它们的反切上字同属见母,反切下字的主要元音及声调都一样。由此看来,“婠”字在中古时期的音有4个:乌丸切、古玩切、乌八切、乎刮切,即两个阳声韵和两个入声韵。现在让我们把它与东汉时的读音作一个简表,如下所示: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发现“婠”的读音从东汉到中古时期已经了产生一定的变化,有的音消失了,如“楚”;有的音在发展过程中脱落了塞音韵尾,如“却”,它在唐宋时通过旁转带上了鼻音韵尾;其中,“宛”的演变最复杂,根据王力的《汉语语音史》,它在东汉时应该有一个喉塞音声母,后来丢失了,接着继续演变为入声,即通过旁转带上了塞音韵尾。然而“婠”的演变是否到此结束呢?
  我们再看这样三个例子:1.《平水韵》中 “婠”字部分收录了两个读音:“黠影合二”和“寒影合一”。2.《古今韵会举要》去声卷收录了“婠”字,并补充说明它有“乌八切”这个入声。3.《四声全形等子》中收录了“婠”字三个读音“声:影。山摄外四,轻重俱等韵。合口呼。韵:鎋”、“ 声:影,果摄内四,重多轻少韵。合口呼。韵:辖”和“声:影。蟹摄外二,轻重俱等韵。合口呼。韵:黠”。这些都反映了唐宋以后的语音演变,现把它与前代反切对比如下:
  


  清代以后,“婠”字的音义开始被系统而全面地记录下来。《康熙字典》:“【广韵】一丸切【集韵】乌丸切,并音剜。【说文】体德好也。▲又【广韵】【集韵】古玩切,音贯。好貌。▲又【集韵】乌八切,音穵。又乎刮切,音姡。義并同。”根据汉语标准语的演变规律,入声在当时已经消失了,我们可以通过“婠”在宋朝中期的反切及其在韵图里的分布,对其在今天的语音作出判断。《汉语大字典》列出了两个音:[wan55]和[kuan51],而《辞源》只列出了[wan55]。有别于前两本权威字书,四川辞书出版社在2001年出版的《古今汉字字典》只标出了“婠”字一个读音:[wa51]。我们质疑,这个音究竟是反映“婠”什么时候的读音呢?因为这是《古今汉字字典》,它是不是应该包括汉字的古今读音呢?假设[wa51]是今天的读音,何不标上它的反切,好让大家看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呢?在此,我们只简单陈述各家对“婠”今音的说法的来源:[wan55]来自《广韵》的“一丸切”,[kuan51]来自“古玩切”,而[wa51]则是根据入声消失把“乎刮切”的塞音韵尾去掉而拟成的。
  在探讨了“婠”的读音以后,我们来系统谈谈它的意义。根据它最初的含义“体德好也”,我们可以断定它最初用于女性的容貌,如《太平御览·通俗文》:“容媚曰婠”。到了唐宋时期,它可以用来表示“小儿肥胖貌”,不过,《康熙字典》并没有收录“小儿肥也”这个义项,而这个义项的确曾出现在《龙龛手镜》中。我们以为“小儿肥也”这个义项有可能是方言词的词义。因为《龙龛手镜》是公元11世纪辽土境内第一部佛学字书,它是辽代幽州僧人行均为研读佛经而编撰的一部字书,代表的是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语言,所以行均只是根据汉字里有这个音而把它用作佛经用语,这个义项在书面语中并不常用。不过,有一个古汉语词“婠妠”,它有两个义项,一个是“小儿肥胖”的意思(《古今汉字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01年,P434);另一个是“姿态美好貌”(《辞源》,商务印书馆,1998年,P758),该义项可见于唐韩愈《昌黎集·八·征蜀联句》中的“邛文裁斐斖,巴艳收婠妠”。我们发现《古今汉字字典》并没有解释“婠”的字义,只是在标音以后,列举了“婠妠”这个词,并作出了解释。我们以为此举不妥。首先,“小儿肥也”不是“婠”的本义;其次,既然已经对“婠妠”作出了解释,就应该把“婠”字的字义也进行说明。
  黄侃的《说文段注小笺·下·十二·十二下·女部》有这么一句话:“婠与妴、婉同字”。“妴、婉”也收录在《说文》里:妴,“婉也,从女夗声,於阮切”;婉,“顺也,从女宛声,春秋传曰:太子痤婉。於阮切”。“妴、婉”是异体字,而“婠…读若宛”(《说文解字》),因此我们从声训上可以得到“婠”与“妴、婉”是同一个字的证据。并且,在《双砚斋笔记·卷四·古字有古多于今者》中曾提及:“古婉变作妴又作,是古多妴字也。”从这个角度上说,由于古代有许多异体字,“婠”與“妴、婉”在它们的其中一个读音里主要元音相同,意义相近,人们常用“妴、”,由此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为什么“婠”字少见于古书的原因了。不过在没有充足的理由之前,笔者觉得把黄侃先生的结论当作“婠”字的主要义项是“好,体德好也”的证据之一比较妥当。可惜《古今汉字字典》并没有把这些帮助读者理解“婠”字解释补充进该书。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字典编纂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编纂之前,我们必须考虑相关问题。第一,该字典的定位问题。编者在编纂之前,应明确该书的面向群体,从而确定自己的收录范围。例如《古今汉字字典》,它应包括汉字古今音义的解释,不能只列出今音,以偏概全。第二,字典的内容解释应明确,即面对某些罕见的字词的时候,要说清楚它们的归属,到底是古汉语词还是方言词。本文是站在读者的角度上,对辞书编纂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参考文献:
  [1]中华书局编辑部.中华大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清)张玉书 陈廷敬等.康熙字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中华书局编辑部.说文解字四种[M].北京:中华书局,1998.
  [4]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
  [5]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6](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7.
  [7](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北京:中华书局,2004.
  [8](宋)陈彭年等.宋本玉篇[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9]刘庆隆 李金兰 刘霜秋.古今汉字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1.
  (高 斌,广西师范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廖静慧,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其他文献
引言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貌用语作为社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学者,如Brown、Levinson、何兆熊、黄振定等人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礼貌用语与人类心理各个层面之间的联系,但到目前为止,用实验手段直接说明礼貌用语如何影响人们心理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定的探索。  人类的认知加工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语言是它的一个重要媒介,评价活动
期刊
《汉语大词典》对“酒”的释义是:  [酒]①饮料名。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②饮酒。③酒席,酒筵。  释义②③是由释义①引申而来的。酒的初始语义(或可称为物质原型)就是指一种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喝的饮料。作为一种饮料,它的物质原型与其他饮料如果汁、奶茶、咖啡等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作为一个修辞原型,酒从酿出之日起,不断凝聚,丰富发展,形成展示独特审美心理、体现社会审美
期刊
如果要评选时下最流行的词汇,“in”想必会光荣上榜。最近,在报刊、网络等现代传媒上,我们都不难看到“in”的身影:  (1)韩国秋冬:最IN的复古装(中青网2006年11月15日)  (2)日前,“美度风尚之夜最IN男明星颁奖盛典”举行。(《北京青年报》2007年2月11日)  (3)chanel早春至IN大牌配饰(腾讯网2007年3月5日)  (4)中文成员博客“IN女人”上线(百度空间2006
期刊
摘 要:索绪尔通过一系列的二元对立构建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从而为现代语言学方法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受其影响,结构主义语言学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日内瓦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布拉格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等主要学派。直至近日,结构主义语言学仍在变化和发展中。  关键词: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 结构主义 学派    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是20世纪最著名的语言学家之一,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和结构主
期刊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并建立社会语言学以来,在社会语言及语言问题、社会语言学基本理论、语言应用与语言规范、语言接触与语言交际、语言与文化、语言变异、领域语言、濒危语言、双语双方言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以及学术活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会组织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以说我国社会语言学已有长足的进步。  这期间共举办全国性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四届,第一届于1987年在北京西山举行,内容为综合性的,会
期刊
摘 要:成语教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从外国留学生学习成语的角度出发,针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中出现的127条“四字格”成语进行分析,并结合留学生的使用偏误,初步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 成语教学 偏误    汉语成语一直被誉为“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瑰宝”,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数量庞大、结构定型、意义凝练,不但蕴含着祖
期刊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灾后重建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做好灾后重建的前期工作,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步实施,抓紧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在这关键的时刻,做好这些工作,根本一条就是要高扬科学发展观的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灾后重建,必须在灾后重建中作好科学规划。§面
期刊
新中国刚刚成立,文字改革便作为一件大事摆在中央面前。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制订《汉字简化方案》、大力推广普通话……  2008年2月11日,《汉语拼音方案》公布整整50年了。现在,汉语拼音早已不只是一个注音识字的辅助工具了,电脑输入、火车代码、专用名词拼写、手机输入、对外汉语教学、图书索引、手语、旗语……越来越多的行业离不开它。  汉语拼音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而50年前为了制订《汉语拼音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之一。目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丰富,但存在的问题是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缺少系统科学的课堂量化观察工具。本文针对Nina Spada、Maria Fröhlich和Patrick Allen等学者于1984年提出的交际法教学观察量表(COLT量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首先就该量表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论述,对该量表的观察项设置和使用方法进
期刊
2007年8月16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出席新闻发布会。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发布了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的基本状况。李宇明指出,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生机盎然,和谐健康,语言文字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思想意识的空前活跃,新事物、新观念、新词语及其新用法大量涌现。新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