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技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全媒体时代下,如何创新新闻摄影的内容和理念以强化自身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传统媒体的新闻摄影记者只有去寻找更适合静态图片呈现、符合纸媒传播优势、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典型瞬间才是更好的出路。因此,新闻摄影需要思想意识和发展路径的双重转型。
【关键词】新闻摄影 ; 全媒体 ; 发展策略
在报纸减版,报界唱衰论影响下,摄影记者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探讨的,就是报社的专职摄影记者,如何面对新形势下的媒体环境。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读图时代到如今的微图时代,形成了全民摄影的格局和现状,新闻摄影传播体系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新闻图片因其真实客观和现场氛围为新媒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当下传媒的竞争今非昔比,陈旧的思路和老套的办法需要大幅创新。
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摄影记者面对好的新闻对象有时是一种机遇。因为新闻图片是特定时间与空间的结合,所以摄影记者走进新闻现场不等于拥有好照片。比方“两会”现场拍摄,新闻人物最先的信息已被快捷的网络抓取,受众早已在见报之前目睹和耳闻,根本无需纸媒的再加工。而如今报纸的版面有限,能单独刊发图片的位置越来越稀有。
(一)新闻摄影在主体上呈现多元化
当前,纸媒虽然拥有自己的摄影记者,但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独家性,在新闻采集过程中他们对非专业摄影记者甚至拍客的依赖也较大。在全媒体发展的进程中,平面媒体为了使自己的报道独树一帜,增强自身的影响力,一些非专业摄影师也加入到新闻摄影的潮流中,他们经过一定的磨炼也能拍摄出适合版面需要的新闻图片。长此以往,呈现出签约摄影师、全民拍客以及普通读者等多方力量参与新闻报道的现状。
(二)新闻摄影在报道形式上由单一变为多样化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信息日渐丰富。在科技的推动下,图像、视频、文字与音频集结,丰富的新闻报道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冲破了纸媒自身版面的束缚,打破了传统平面媒体在时间上的束缚与制约,同时也冲击了传统平面媒体在信息交流与互动上的局限,使得信息传达更迅速、更精准。
(三)新闻摄影在图片传播形式上呈现多样性
目前在报社网站上,不仅包括传统的文配图报道形式,还有现场音频配幻灯片、音频配影像,以及现场视频配图片或是独立的微博等,这些已逐渐成为当今媒体的主要传播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摄影(摄像、录音等)正用于记者日常的新闻采访中,以满足报纸甚至网站的新闻需求。这些在某种意义上为非专业摄影记者提供了便捷的发稿条件。他们有时还可利用网站或微博向各大新闻媒体直接发送新闻稿件,也就无需再借助传统的图片库与通讯社“搭桥”来输送新闻。
众所周知,科技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全媒体时代下,如何创新新闻摄影的内容和理念,以强化自身的力量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传统媒体的新闻摄影记者只有去寻找更适合静态图片呈现、符合纸媒传播优势、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典型瞬间才是更好的出路。因此,新闻摄影需要思想意识和发展路径的双重转型。
(一)以发展的眼光看时代
事物的发展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作为报社的摄影记者不要总是守着版面的一亩三分地,报社对摄影的重视程度较之以往有所下降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我们没有必要因此而气馁。作为新闻摄影记者亟待转型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我们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需要沉下心来苦练内功,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记者,以不变应万变。
(二)培养敏锐的新闻洞察力
当前,媒体报道的影响力和潜在的巨大受众群依然是纸媒的优势所在。所以,传统媒体应结合实际做出适当调整,鼓励摄影记者多进行独家新闻报道,以提高作品的影响力。同时,摄影记者在采访时要更专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摄影记者通过“决定性瞬间”表现对新闻事件的观察,阐述对新闻事件的态度,体现创新化和个性化。
(三) 转变思路,超越自我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图片从传统的单一静态向综合性动态影像转变,新闻摄影记者就要主动学会运用多种采访手段实现动态性的新闻报道。
超越自我是艰难的,因为业已积累的经验是长年累月辛劳付出的汗水的结晶。但在全新的新闻传播格局中,新闻摄影记者学会超越自我也是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超越与创新是读者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我们从每一位有影响的新闻摄影前辈身上看到,超越自我要从多方面努力:首先,不断充实人文素养,汲取多方养分,提高综合素质,眼界才更宽广、思维才更敏捷、观察才更独到、解读才更深透;其次,注重研究国内外新闻摄影成果,研究新的影像观念和新的叙事手法,研究他们未来的思想走向,并时刻与他们保持步调一致。
转变思路,观念是先导。新闻摄影超越其他新闻手段的客观形象性,决定了它可以运用造型艺术的传播语言实现“形神兼备”和“气韵生动”的效果。所以,观念决定了摄影记者的视野的宽窄,决定其洞察的深浅。
新闻摄影记者还要将触角对准基层、对准群众,同时还要对准文化。新闻摄影只有对准文化,才能充分挖掘其对象的文化属性,增加作品的附加值。同时,作为图像信息的生产者应主动顺应时代,给读者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由此,摄影記者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摄影文化观念,寻求新的影像表达方式,努力站在时代的前沿。
(四)扎实锤炼影像制作的本领
上海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元民曾说,摄影人应该多看书,多了解社会实情,多提高文艺修养,如果摄影人没有对社会的判断能力,哪怕技术再好,也抓拍不到好东西。他还叮嘱,摄影人一定要记住“三贴近”,这样才能出作品。因而,拍好一张照片是不轻松的,摄影技术上的很多东西,都有文化铺垫。
好的新闻摄影作品需要摄影师不断追求创新理念,摄影记者本人的文化修养以及知识构架,也对他拍摄的图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就像摄影,说到底它就是一种表达和传播的手段。对此,摄影记者有几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逻辑,逻辑是做事所必需的脉络;二是职业摄影师的素养以及为人的低调和谦逊;三是对艺术有很深的理解;四是多向前辈学习,多向网络学习。如果一个摄影师懂英文,懂电脑、懂网络、懂编程,会做APP,懂得拍视频、编短片,那就可能更容易推销自己,也更符合这个时代的需要。 (五)塑造复合型人才
全媒体时代,摄影记者应成为全能型的多媒体记者,除了拥有广博的社会知识和过硬的文字功底,还要善于新闻策划,具备全面的摄影专业素养和先进的新闻理念,同时又要善于学习,勤于借鉴其它新闻报道的表达形式,全方位、多角度传播新闻信息,对各种类型媒介的内容生产有相当的了解和掌握,从而运用多种手段实现动态性的新闻报道。可以说,在时代面前这些都对记者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媒体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平面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除了能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提升传播质量,也能更好地促进新闻资源共享以及策划报道一体化,以期实现传播优势互补与资源统筹。比如,将电视节目内容适当穿插在数字报中,集图片、视频、文字与音频于一体的新闻报道形式,一定能吸引受众眼球,各方资源也能取得共赢。
(六)增强受众的黏性
目前,国内很多报社开拓了新媒体业务,新闻图片是媒体的资源,报社可以通过对优质图片的整合与再利用,用优质的内容、个性化的新闻定制吸引受众付费阅读和下载,这样既可以加强受众的黏性,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质量以及与其它媒体的差异化程度。另外,平面媒体要积极利用社交媒体树立自身的品牌,通过开设公众号推送新闻摄影作品,以服务为本,通过内容的传播和共享,收集线索、倾听社会多方的意见,扩大自身的影响。
(一)全媒体语境下,图片可操作性增强
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大大提高,报网合作更有深度,发布方式逐渐多元化,呈现的形式也更新颖,比如新闻图片的视频化,使得受众能更直接地接收新闻图片的信息,新闻传播效果也得到强化。
(二)图片市场和受众对新闻图片的需求增大
随着各大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的发展,它们都想第一时间把最新的消息送达给受众,以此增强自己的影响力。一个新闻事件发生时,图片网站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与当地的摄影记者以及拍客取得联系。毫无疑问,市场和受众对新闻图片需求的增加,给新闻图片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这也是新闻摄影日渐兴盛的内在驱动力。
(三)增强自信,拥抱未来
数码科技给摄影记者带来了新机遇,新闻报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需要创新,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备丰富多彩的创新条件。作为专职的摄影记者,在全媒体时代不能将自己等同于普通拍客,放弃对新闻质量和影像品质的追求,否则就丧失了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正如“新闻摄影之父”埃利希·萨洛蒙要求的,摄影记者必须为形象的创作努力,并反复思考如何才能获得“独特”的照片。
这就要求摄影记者适应时代格局,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进而成为与众不同的专业摄影记者,同时这也是一个重塑媒体自信和新媒体人的过程。总之,一个有抱负的摄影记者不能仅仅满足与潮流接轨,更要有力求超越他人的勇气和魄力,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找到属于自身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金俨.新闻摄影与读图时代的表达元素[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12).
[2]紫雯.日本大报与新媒体融合的营销策略[J].中国记者,2017(09).
[3]任悦. 从“玻璃”到“魔镜”——新闻摄影的变革与后新闻摄影时代的到来[J].新闻与写作,2011(08).
[4]王向令.大众视角,新闻摄影创新之选[J].新闻实践,2011(11).
(作者单位:新安晚报社)
责编:姚少寶
【关键词】新闻摄影 ; 全媒体 ; 发展策略
在报纸减版,报界唱衰论影响下,摄影记者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探讨的,就是报社的专职摄影记者,如何面对新形势下的媒体环境。
一、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现状与趋势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读图时代到如今的微图时代,形成了全民摄影的格局和现状,新闻摄影传播体系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新闻图片因其真实客观和现场氛围为新媒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当下传媒的竞争今非昔比,陈旧的思路和老套的办法需要大幅创新。
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摄影记者面对好的新闻对象有时是一种机遇。因为新闻图片是特定时间与空间的结合,所以摄影记者走进新闻现场不等于拥有好照片。比方“两会”现场拍摄,新闻人物最先的信息已被快捷的网络抓取,受众早已在见报之前目睹和耳闻,根本无需纸媒的再加工。而如今报纸的版面有限,能单独刊发图片的位置越来越稀有。
(一)新闻摄影在主体上呈现多元化
当前,纸媒虽然拥有自己的摄影记者,但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独家性,在新闻采集过程中他们对非专业摄影记者甚至拍客的依赖也较大。在全媒体发展的进程中,平面媒体为了使自己的报道独树一帜,增强自身的影响力,一些非专业摄影师也加入到新闻摄影的潮流中,他们经过一定的磨炼也能拍摄出适合版面需要的新闻图片。长此以往,呈现出签约摄影师、全民拍客以及普通读者等多方力量参与新闻报道的现状。
(二)新闻摄影在报道形式上由单一变为多样化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信息日渐丰富。在科技的推动下,图像、视频、文字与音频集结,丰富的新闻报道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冲破了纸媒自身版面的束缚,打破了传统平面媒体在时间上的束缚与制约,同时也冲击了传统平面媒体在信息交流与互动上的局限,使得信息传达更迅速、更精准。
(三)新闻摄影在图片传播形式上呈现多样性
目前在报社网站上,不仅包括传统的文配图报道形式,还有现场音频配幻灯片、音频配影像,以及现场视频配图片或是独立的微博等,这些已逐渐成为当今媒体的主要传播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摄影(摄像、录音等)正用于记者日常的新闻采访中,以满足报纸甚至网站的新闻需求。这些在某种意义上为非专业摄影记者提供了便捷的发稿条件。他们有时还可利用网站或微博向各大新闻媒体直接发送新闻稿件,也就无需再借助传统的图片库与通讯社“搭桥”来输送新闻。
二、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策略
众所周知,科技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全媒体时代下,如何创新新闻摄影的内容和理念,以强化自身的力量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传统媒体的新闻摄影记者只有去寻找更适合静态图片呈现、符合纸媒传播优势、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典型瞬间才是更好的出路。因此,新闻摄影需要思想意识和发展路径的双重转型。
(一)以发展的眼光看时代
事物的发展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作为报社的摄影记者不要总是守着版面的一亩三分地,报社对摄影的重视程度较之以往有所下降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我们没有必要因此而气馁。作为新闻摄影记者亟待转型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我们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需要沉下心来苦练内功,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记者,以不变应万变。
(二)培养敏锐的新闻洞察力
当前,媒体报道的影响力和潜在的巨大受众群依然是纸媒的优势所在。所以,传统媒体应结合实际做出适当调整,鼓励摄影记者多进行独家新闻报道,以提高作品的影响力。同时,摄影记者在采访时要更专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摄影记者通过“决定性瞬间”表现对新闻事件的观察,阐述对新闻事件的态度,体现创新化和个性化。
(三) 转变思路,超越自我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图片从传统的单一静态向综合性动态影像转变,新闻摄影记者就要主动学会运用多种采访手段实现动态性的新闻报道。
超越自我是艰难的,因为业已积累的经验是长年累月辛劳付出的汗水的结晶。但在全新的新闻传播格局中,新闻摄影记者学会超越自我也是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超越与创新是读者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我们从每一位有影响的新闻摄影前辈身上看到,超越自我要从多方面努力:首先,不断充实人文素养,汲取多方养分,提高综合素质,眼界才更宽广、思维才更敏捷、观察才更独到、解读才更深透;其次,注重研究国内外新闻摄影成果,研究新的影像观念和新的叙事手法,研究他们未来的思想走向,并时刻与他们保持步调一致。
转变思路,观念是先导。新闻摄影超越其他新闻手段的客观形象性,决定了它可以运用造型艺术的传播语言实现“形神兼备”和“气韵生动”的效果。所以,观念决定了摄影记者的视野的宽窄,决定其洞察的深浅。
新闻摄影记者还要将触角对准基层、对准群众,同时还要对准文化。新闻摄影只有对准文化,才能充分挖掘其对象的文化属性,增加作品的附加值。同时,作为图像信息的生产者应主动顺应时代,给读者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由此,摄影記者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摄影文化观念,寻求新的影像表达方式,努力站在时代的前沿。
(四)扎实锤炼影像制作的本领
上海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元民曾说,摄影人应该多看书,多了解社会实情,多提高文艺修养,如果摄影人没有对社会的判断能力,哪怕技术再好,也抓拍不到好东西。他还叮嘱,摄影人一定要记住“三贴近”,这样才能出作品。因而,拍好一张照片是不轻松的,摄影技术上的很多东西,都有文化铺垫。
好的新闻摄影作品需要摄影师不断追求创新理念,摄影记者本人的文化修养以及知识构架,也对他拍摄的图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就像摄影,说到底它就是一种表达和传播的手段。对此,摄影记者有几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逻辑,逻辑是做事所必需的脉络;二是职业摄影师的素养以及为人的低调和谦逊;三是对艺术有很深的理解;四是多向前辈学习,多向网络学习。如果一个摄影师懂英文,懂电脑、懂网络、懂编程,会做APP,懂得拍视频、编短片,那就可能更容易推销自己,也更符合这个时代的需要。 (五)塑造复合型人才
全媒体时代,摄影记者应成为全能型的多媒体记者,除了拥有广博的社会知识和过硬的文字功底,还要善于新闻策划,具备全面的摄影专业素养和先进的新闻理念,同时又要善于学习,勤于借鉴其它新闻报道的表达形式,全方位、多角度传播新闻信息,对各种类型媒介的内容生产有相当的了解和掌握,从而运用多种手段实现动态性的新闻报道。可以说,在时代面前这些都对记者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媒体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平面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除了能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提升传播质量,也能更好地促进新闻资源共享以及策划报道一体化,以期实现传播优势互补与资源统筹。比如,将电视节目内容适当穿插在数字报中,集图片、视频、文字与音频于一体的新闻报道形式,一定能吸引受众眼球,各方资源也能取得共赢。
(六)增强受众的黏性
目前,国内很多报社开拓了新媒体业务,新闻图片是媒体的资源,报社可以通过对优质图片的整合与再利用,用优质的内容、个性化的新闻定制吸引受众付费阅读和下载,这样既可以加强受众的黏性,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质量以及与其它媒体的差异化程度。另外,平面媒体要积极利用社交媒体树立自身的品牌,通过开设公众号推送新闻摄影作品,以服务为本,通过内容的传播和共享,收集线索、倾听社会多方的意见,扩大自身的影响。
三、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面临的机遇
(一)全媒体语境下,图片可操作性增强
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大大提高,报网合作更有深度,发布方式逐渐多元化,呈现的形式也更新颖,比如新闻图片的视频化,使得受众能更直接地接收新闻图片的信息,新闻传播效果也得到强化。
(二)图片市场和受众对新闻图片的需求增大
随着各大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的发展,它们都想第一时间把最新的消息送达给受众,以此增强自己的影响力。一个新闻事件发生时,图片网站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与当地的摄影记者以及拍客取得联系。毫无疑问,市场和受众对新闻图片需求的增加,给新闻图片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这也是新闻摄影日渐兴盛的内在驱动力。
(三)增强自信,拥抱未来
数码科技给摄影记者带来了新机遇,新闻报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需要创新,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备丰富多彩的创新条件。作为专职的摄影记者,在全媒体时代不能将自己等同于普通拍客,放弃对新闻质量和影像品质的追求,否则就丧失了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正如“新闻摄影之父”埃利希·萨洛蒙要求的,摄影记者必须为形象的创作努力,并反复思考如何才能获得“独特”的照片。
这就要求摄影记者适应时代格局,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进而成为与众不同的专业摄影记者,同时这也是一个重塑媒体自信和新媒体人的过程。总之,一个有抱负的摄影记者不能仅仅满足与潮流接轨,更要有力求超越他人的勇气和魄力,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找到属于自身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金俨.新闻摄影与读图时代的表达元素[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12).
[2]紫雯.日本大报与新媒体融合的营销策略[J].中国记者,2017(09).
[3]任悦. 从“玻璃”到“魔镜”——新闻摄影的变革与后新闻摄影时代的到来[J].新闻与写作,2011(08).
[4]王向令.大众视角,新闻摄影创新之选[J].新闻实践,2011(11).
(作者单位:新安晚报社)
责编: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