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中非生理诱因的同性恋现象及教育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同性恋”这个敏感的词汇已经逐渐被社会所宽恕和接纳,许多国家也都相继建立了保护同性恋者权利的法律法规。伴随同性恋现象的公开化和扩大化,中国高校辅导员们是否关注过自己学生的性取向,又是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关怀和引导有同性倾向的学生呢?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同性恋的现状及成因出发,通过案例说明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同性恋学生群体时应具备的素质和心态,以及应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并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心理因素;同性恋;教育工作者;责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95-02
   一、高校同性恋现象的现状
   同性恋作为一种性取向或性指向,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那些与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或恋慕的人被称为同性恋者。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教授认为“我国人口的3%~4%是同性恋者,下限为2%~3%”。中国目前至少有3000万同性恋者。而在这其中,大学生又占了多少?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在2001年对全国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1.4%的学生在心理上有不同程度的同性恋倾向;约6%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首次发生了同性性接触。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所掌握的数据和潘教授的研究基本一致。
   二、同性恋的成因剖析
   (一)生理因素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同性恋的成因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很多学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生理因素导致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
   1、生物本能
   这种观点认为同性恋是人性正常的需求,是在缺乏异性的环境中满足性欲的取代行为。
   2、遗传因素
   这种观点认为同性恋的性取向是遗传基因所产生的结果。
   3、性激素影响
   这种观点认为:男性胎儿若受到母亲卵巢的雌激素影响,其大脑就会女性化;若女性胎儿受到睾丸激素的影响,其大脑也会雄性化。
   事实上,纯粹的生理因素所导致的同性取向一般是不可逆的。
   (二)心理因素
   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调研,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同性取向除了上述生理方面的内因作用之外,还有很多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而导致同性的心理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1、对性的渴望和猎奇是非生理因素同性心理形成的催化剂
   对于家长、学校和社会而言,“同性恋”是一个避之不及的话题。然而,越是回避,就越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想知道同性之恋是什么感觉。笔者在和90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有人就明确表示曾有过同性恋的经历,也和同性间有过亲密的举动。他们还表示,这样的行为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体验同性恋的感觉,二是这种体验很时尚,很潮。
   2、和谐家庭环境的缺失是同性心理形成的不可忽视的重要诱因
   良好的家庭环境无疑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大量的事实和研究均表明,父母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的关系会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影响。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争吵、暴力、背叛等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强的心理暗示,孩子会对他们认为有过错的角色产生厌恶或憎恨的情绪,从而排斥和该性别的人建立更亲密的关系。而从小就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会由于缺乏对某一性别角色的接触而导致自己的性格甚至性取向发生偏移。
   笔者在对两名女性同性恋学生(为保护其隐私,故不便透露详细信息)进行深度访谈时发现,父母在孩子幼年时就离异的家庭极易导致孩子出现同性恋的倾向。笔者调查的这两名学生都来自离异家庭。她们从小被父亲抛弃,仅与母亲相依为命,而且母亲在抚养她们长大的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父亲对家庭的遗弃和漠视造成她们在恋爱关系中对男性有着明显的怀疑、恐惧和排斥;而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和坚持让她们对女性产生了信任和依赖。这也是她们选择与同性建立亲密关系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与纯粹生理因素导致的同性取向不同,心理因素所导致的同性取向是可逆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仅从本职工作的角度探讨对此类学生教育管理的方式和手段。
   三、对高校同性恋学生群体教育管理的方法探讨
   (一)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是顺利开展教育管理的基本前提
   1、责任重于泰山
   缺乏责任感的教育犹如早春的冰面一样危机重重,犹如纸上谈兵一般乏味空洞。因此,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素质。这一点在对待同性恋学生群体时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引导?还是放任?全在教育工作者一念之间。
   2、建立科学认知
   同性恋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我们不应当歧视同性恋者,反之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关爱,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当站在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看待此种现象。
   3、习惯换位思考
   同性恋者,尤其是大学生同性恋者背负了家庭和社会的期望。他们也明白自身的选择会给家人造成伤害,内心极度、心理负担重,因此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需要理解和关爱。
   4、构建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是教育的主要目标
   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对同性恋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目的。我们并不是要强迫他们改变自身的性取向,而是力图通过良好的沟通帮助他们释放心理压力、通过科学的引导帮助他们弱化性别偏见。从而帮助他们构建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轻松快乐的生活和学习。
   (二)做好教育基础工作是顺利开展教育引导、控制教育管理风险的重要保障
   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应当秉承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首先,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判断发现各种苗头,提前预测。然后,针对问题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充分的沟通,形成计划。接着,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育引导的进度,逐步实施。
   只有扎实稳健的做好上述“预测——计划——实施”的工作,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的解决问题。也才能真正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缓解压力,有效控制教育管理的风险。
  
  (下转第197页)
  (上接第195页)
   总结起来有以下六个步骤:
   1、细致观察,发现对象
   2、充分了解,真诚沟通
   3、坦诚相对,建立信任
   4、顺水推舟,获得共鸣
   5、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析,积极主动开展心理疏导
   6、遵守保密协议,持续关注变化
   有了基本素质和基础工作的铺垫,教育工作者还应当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适时的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力争将教育引导工作的效用最大化。
   (三)同性恋心理疏导实例证明:心理因素的导致的同性取向是可逆转的
   开篇不久便提到两个女学生由于家庭中男性角色和关爱的缺失而产生了同性恋心理甚至同性恋行为。笔者按照上述六步基础工作步骤对其中一名学生进行了教育和引导,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效。欲以此为佐证,反驳所谓的“非生理因素导致的同性恋不可逆”的论断。
   研究样本:高校女学生A。
   家庭情况:父母早年离异,由母亲独自抚养成人,父亲未承担对家庭的任何责任。
   初步观察:五官秀丽,穿着装扮中性偏男性;性格豪爽但显沉重;行为动作偏男性。
   通过初步观察,笔者发现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于是与该生逐步进行深入接触和了解。在细致观察了解后获得了许多能够证明该生有同性恋倾向的细节。于是制定了详细的引导计划,并准备逐步实施。通过较长时间的接触和交流,笔者与她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在一次交谈之中,笔者有意地半开玩笑似的提出了关于性取向的疑问,当时该生不置可否。在一周之后的交谈中,她坦诚的认同了自己的同性身份。但笔者并没有表现出丝毫惊讶或歧视,而是站在她的角度去了解她的过去,并坦诚的把自己工作生活中关于同性恋的认知和体会与她交流。继而,笔者多次利用不同的场合和方式对其进行关怀和引导,并鼓励她选择大众的生活方式。在她和她的同性伙伴有了感情问题的时候,笔者也积极主动帮助她想办法化解矛盾。学生从内心感到被重视、关爱和尊重,自然不会因为性取向而感到自卑。同时,她有了情感问题也可以及时倾诉和释放,自然也就不会出现任何的极端行为。在笔者的理解、鼓励和引导下,该生目前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转变。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笔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非生理因素(即:心理因素)导致的性取向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逆转的。教育工作者及时、科学、适度的关心和引导对此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针对同性恋学生群体开展教育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对辅导员工作的建议
   笔者始终认为,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者,在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必须秉承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对于同性恋的学生,我们不能武断的说“你是错的”,而是应当换位思考。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她们的想法,体会他们的困惑,理解他们的选择。在做完了这些功课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站在老师和朋友甚至长辈的角度,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去引导和教育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忘随时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
   要达到以上的教育目标,笔者认为一名称职的辅导员还应当具备以下几点素养:
   1、具备高度的责任感。
   2、有强烈的爱心和良好的耐心。
   3、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
   4、有海纳百川的心态和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肚量。
   5、有良好的亲和力,能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并取得学生的信任。
   6、有敏锐的洞察力并养成观察学生细节的习惯。
   (二)对学生管理部门的建议
   1、适时有效的开设与性教育(包括同性恋相关知识)的公开课程,表明教育管理者对同性恋不避讳、不歧视的态度。
   2、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以丰富的活动开拓学生的眼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
   3、定期对辅导员(尤其是新生辅导员)开展相关专题培训,以不断提升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瑞.性取向与酷儿理论\[J\].性教育与生殖健康,2010,(3):12.
  \[2\]张笑笑,杨晓莉,张奇.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归因及态度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10,(2):71-73.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农村建设日渐成为媒体关注的内容,要科学有效地报道这个过程,我们的媒体需要从一个理性的视角去认识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特别注意规避一些报道中的误区或理念,以确保良好的报道效果。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理性思维;报道视角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85-02   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来说是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
期刊
摘 要:中国属于集体主义价值观取向和高语境交际居主导地位的文化;而西方国家则属于个人主义价值观取向和低语境交际居主导地位的文化。中西方价值观和交际观的巨大差异在各自的广告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分析了中西方广告的这些差异,并提出了跨文化广告需要注意的三个传播策略。   关键词:集体主义;个人主义;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跨文化广告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
期刊
摘 要:项目指具有特定目标,并在一定资源、时间和环境条件制约下的一次性任务或活动。项目管理是对一次性项目对象、目标,在一定的资源、时间和环境条件制约下,进行组织、计划、协调、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管理实践活动的总和,或概括为对项目系统目标优化与综合管理的全过程。   关键词:项目进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62-02   一
期刊
摘 要:游客的流向、流速、流量和流质是研究旅游景区游客流系统的关键性指标,直接影响着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活动。论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鸡公山风景区的实证研究,探讨了景区游客流在时空分异上的一般规律,阐述了景区游客流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景区游客流的建议,为旅游景区经营效益和管理绩效的提高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鸡公山景区;客流量;时空分布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引言近些年来,原本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在中国人口的迅猛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前提下,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再加上城市建设的逐渐发展,日趋现代化的更新和升级,使得城市污染也迅速愈发严重。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已经导致了城市中的生活区环境严重恶化,使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因此,把环境问题处理好变得越来越突出。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污染;环境问题  
期刊
摘 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生态旅游及文化产业快速走向新阶段的题中之义。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措,既是党中央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段、中国经济水平发展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进一步推广的新时期做出的一个重要决策,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具
期刊
摘 要:本文就中国联通齐齐哈尔分公司WCDMA网络在调整优化T314计时器后语音掉话率明显改善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在导致语音掉话的若干因素中空口无线链路失败占据了绝对大的比重,而在调整T314计时器后,空口无线链路失败导致的语音掉话次数明显下降。就此点对无线链路失败的判定准则、造成无线链路失败的原因及无线链路失败后的处理机制进行了论述,阐述了T314计时器的作用以及通过调整优化T314计时器能够
期刊
摘 要: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直接关系到民生问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我国,多数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依旧山清水秀。自然生态保护较为完好。这在部分人看来是自然改造能力低幸而得以保留的缘故。但是人们怎知道,这片青山绿水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这里是自己赖以生存的地方,青山没了,绿水也就没了,两者都没了自己的生存也就岌岌可危。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地方文献作用及本地区地方文献的现状及利用等情况,展示包头地区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及建设。   关键词: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11-01   一、地方文献的作用   地方文献记载了各个民族发展的过程,每个地区的群众都以本地区所拥有的独特之处而自豪,并乐于保持这种本地特色,这有利于促进
期刊
摘 要:当今,我国互联网已广泛应用了云安全技术,云计算也已开始在智能电网中使用,下文阐述了云安全技术的概念和最新发展状况,探讨了云安全技术在电力企业内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云技术;技术体系;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18-02   我们国内电网公司正在大力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智能电网。智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