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份600名科学家参与调查的报告在不久前公布。被调查的大部分科学家认为是时候对保护行为进行分流。他们认为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不超出现实能力保护范围内的动物,反之应放弃。
600名科学家对保护动物进行了分类,在保护成本过高、被讨论是否放弃保护的一类中,出现了人们喜爱的熊猫和老虎。
如果我们只能在濒危动物中二选一,该如何取舍?两位动物专家站在不同角度进行了关于保护分流的激烈讨论。
支持分流:保罗·古德斯滕(Paut Coldstein)野生动物学家
很难让我选择究竟哪种动物该放任不管。但是如果放弃高额的保护濒危物种是唯一能够让其他动物存活的条件,那么我能够理解这一行为。比如熊猫,它的存活必须依赖人类为其提供的资源和设施,哺育一只熊猫幼崽需要耗费不小的人力和财力,它们严重退化的野外生存能力可以说已经寄生于人类。
对濒危动物不能太“博爱”,人们通常喜欢套用人类的情感看待濒危动物,尽管容易吸引更多注意力,但真实世界的动物们并不拥有多样的感情能力。
保护濒危动物的利益对大多数人来说感受微乎其微,高额经费大多存在使用不透明和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仅受益于少数群体,沦为少数人的挣钱借口。
现在对保护濒危动物的宣传过于“感情用事”,从长远来看保护濒危动物应当回归理性思考和实用主义,花大价钱在保护濒危动物的做法应当停止。
反对:黛安·沃金顿(Diane Walkington)世界自然基金会成员
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我们希望保护自然环境的目标是艰巨的,充满挑战。随着气候不断变暖,科学家们表现出对生物结构的担忧,生物的多样性正在逐步减弱。
在过去的40年中,1700种动植物灭绝,占生物总数的近1/3。令人感到害怕的生物灭绝速度前,很多人还是选择不放弃。世界自然基金会创始人彼特·斯科特(Peter Scott)曾说:“也许我们不能拯救所有濒临灭绝的物种,但我们尽了最大努力已经保留了其中很大一部分。”
保护世界最濒临灭绝的物种和它们脆弱的栖息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011年11月初世界自然基金会证实爪哇犀牛(Javan rhino)在越南灭绝,全球仅剩下不到50头爪哇犀牛。爪哇犀牛危机让我们更加坚信要靠大家的力量保护濒危物种,人类对自然造成的伤害应当也由人类来弥补。
我们为保护老虎工作了超过半个世纪时间,能够看到的是一些不同种类老虎的消失速度被放慢了很多倍,虎类保护的未来一片光明。尽管2010年俄罗斯被确认老虎绝迹,但在印度老虎数量快速增长。
最重要的是,保护行为分流是首次被提出,距离大规模实践还需相当一段时间来验证其观点的正确度。
谁来决定保留哪个物种而放弃哪个物种?做出这些决定的衡量标准又是如何呢?
实施这些决定也需要重新设定不同于目前使用的保护新模式,因为在保护老虎和熊猫时还有效地保护好了它们的栖息地,这一完整系统已经被推广到其他不同级别的物种保护。
多年来,我们已经能看到野生动物、自然环境和人类的良好互动。任何一种保护措施都必须是整套的一揽子的全面规划。
600名科学家对保护动物进行了分类,在保护成本过高、被讨论是否放弃保护的一类中,出现了人们喜爱的熊猫和老虎。
如果我们只能在濒危动物中二选一,该如何取舍?两位动物专家站在不同角度进行了关于保护分流的激烈讨论。
支持分流:保罗·古德斯滕(Paut Coldstein)野生动物学家
很难让我选择究竟哪种动物该放任不管。但是如果放弃高额的保护濒危物种是唯一能够让其他动物存活的条件,那么我能够理解这一行为。比如熊猫,它的存活必须依赖人类为其提供的资源和设施,哺育一只熊猫幼崽需要耗费不小的人力和财力,它们严重退化的野外生存能力可以说已经寄生于人类。
对濒危动物不能太“博爱”,人们通常喜欢套用人类的情感看待濒危动物,尽管容易吸引更多注意力,但真实世界的动物们并不拥有多样的感情能力。
保护濒危动物的利益对大多数人来说感受微乎其微,高额经费大多存在使用不透明和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仅受益于少数群体,沦为少数人的挣钱借口。
现在对保护濒危动物的宣传过于“感情用事”,从长远来看保护濒危动物应当回归理性思考和实用主义,花大价钱在保护濒危动物的做法应当停止。
反对:黛安·沃金顿(Diane Walkington)世界自然基金会成员
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我们希望保护自然环境的目标是艰巨的,充满挑战。随着气候不断变暖,科学家们表现出对生物结构的担忧,生物的多样性正在逐步减弱。
在过去的40年中,1700种动植物灭绝,占生物总数的近1/3。令人感到害怕的生物灭绝速度前,很多人还是选择不放弃。世界自然基金会创始人彼特·斯科特(Peter Scott)曾说:“也许我们不能拯救所有濒临灭绝的物种,但我们尽了最大努力已经保留了其中很大一部分。”
保护世界最濒临灭绝的物种和它们脆弱的栖息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011年11月初世界自然基金会证实爪哇犀牛(Javan rhino)在越南灭绝,全球仅剩下不到50头爪哇犀牛。爪哇犀牛危机让我们更加坚信要靠大家的力量保护濒危物种,人类对自然造成的伤害应当也由人类来弥补。
我们为保护老虎工作了超过半个世纪时间,能够看到的是一些不同种类老虎的消失速度被放慢了很多倍,虎类保护的未来一片光明。尽管2010年俄罗斯被确认老虎绝迹,但在印度老虎数量快速增长。
最重要的是,保护行为分流是首次被提出,距离大规模实践还需相当一段时间来验证其观点的正确度。
谁来决定保留哪个物种而放弃哪个物种?做出这些决定的衡量标准又是如何呢?
实施这些决定也需要重新设定不同于目前使用的保护新模式,因为在保护老虎和熊猫时还有效地保护好了它们的栖息地,这一完整系统已经被推广到其他不同级别的物种保护。
多年来,我们已经能看到野生动物、自然环境和人类的良好互动。任何一种保护措施都必须是整套的一揽子的全面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