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热打赤膊不凉快反而易晒伤?等
炎炎夏日,不少市民尤其是户外工作者往往认为赤膊会感觉更凉快,最近却有人提醒大家:赤膊不仅不会令人感觉凉快,反而容易造成皮肤晒伤。这是真的吗?
判断:是。
论据:身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大部分体热通过皮肤的传导、辐射、对流、蒸发等方式向外散发,散热量的大小取决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气温的温度差和身体的有效辐射面积。人体皮肤平均温度为33.8℃,而夏季外界最高气温一般超过37℃,打赤膊短时间内可使皮肤温度降低,但由于皮肤温度低于外界温度,时间一长,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吸收热量,让人感觉更热。在这种情况下,身体有效辐射面积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因此打赤膊更凉快只是心理作用,而且皮肤长时间暴晒在阳光下很容易造成晒伤。若要在每天上午10时到下午2时之间外出,可选择戴宽檐帽,穿棉、麻类的浅色衣服,此外,要多喝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可做预防性服用或出现中暑的轻微症状时服用。
吃西瓜等于服伟哥?
天气炎热,西瓜似乎变成了最受宠的水果。坊间流传的“三个西瓜等于一粒伟哥”的说法,更是把西瓜抬升到无与伦比的高位。吃西瓜真的可以增强男人性能力吗?
判断:不是。
论据:从理论上说,在吃西瓜的过程中,瓜氨酸通过特定酶转变成精氨酸,精氨酸是一种对心脏和循环系统有奇效的氨基酸,能增加血液中氧化一氮的数量,确保免疫系统运行良好,还能缓解血管压力,治疗勃起功能紊乱问题,但国外文献报道说,给有轻度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服用提纯的瓜氨酸,一半的人表示症状有所改善,但效果并非很理想,而且需长时间服用,不像伟哥那样见效快。所以目前在学术界对瓜氨酸对勃起障碍的治疗作用还存在较大争议。拿“吃西瓜等于服伟哥”来说,二者只是在成分的性质上相同,如果想要达到服药效果,就需要吃大量西瓜,此外西瓜属于生冷食品,多吃会伤脾胃,导致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及胃肠抵抗力下降,引起腹胀腹泻。
被水母蜇了,可浇尿止疼?
夏日到海边游泳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不慎被水母蜇了,民间流传最广的便捷方法就是用尿液冲洗伤口,但这个方法真的可行吗?
判断:不是。
论据:当裸露的肢体碰到水母触手时,有时候会有数以千计的刺细胞附着到皮肤上,但并不是所有的刺细胞都会发射毒液。刺细胞中的毒液是水母麻痹和杀死猎物的终极武器。不过对人类来说,大部分水母的蜇伤并不致命,一般会造成疼痛和皮疹,严重时会发烧和肌肉痉挛。被水母蜇到的时候,首先不要乱动,不要触碰和摩擦蜇伤的部位,否则只会让更多的刺细胞释放出刺丝和毒液。在治疗上,清水和尿液都是不靠谱的,而就近可以获得的海水则有效得多。醋和小苏打都可以用来中和水母刺细胞的毒液,但要根据水母的种类,以及蜇伤的部位来选择处理的方法。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让情况恶化,然后及时寻求医疗救护。
游泳时间越长越好?
夏季游泳既消暑又减肥,还有人天生喜爱游泳,一下水待好几个小时都不想出来,但游泳时间真的越久越好吗?
判断:不是。
论据:水是热的良导体,人体在水中容易散热。人体为了避免散热过多,皮肤血管会出现保护性反射,使皮肤血管收缩。所以初下水时皮肤发白,等在水中游了一段时间,肌肉活动使血液循环加快,热量增加,皮肤由白变红,机体稍感暖和,这时人在水中可维持一段时间进行活动。若在水中时间过长,身体产生的热量低于水中散去的热,体温调节功能遭到破坏,这时又会出现动脉收缩,小静脉扩张,使血液停滞在皮下静脉内,造成皮肤青紫、嘴唇发黑,身上起“鸡皮疙瘩”,甚至发生痉挛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游泳者必须立即上岸,擦干身上的水,晒晒太阳,待暖和后尽快穿好衣服,以防感冒、心动过速、肌肉劳损等病症的发生。即便游泳是消暑减肥的运动,也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的,保健性游泳每次最佳时间在30到60分钟,切莫贪凉延长时间影响自身健康。
小苏打水10分钟能去黑头?
“5分钱+10分钟=黑头清光光!”近日,一条“经济神效”的美容护肤妙方备受网友热捧,声称用食用小苏打粉兑水后敷脸按摩,10分钟黑头全部出来了!但这真的有效吗?
判断:不是。
论据:虽是食用小苏打,但溶于水后呈碱性,而且勾兑浓度不当反而会伤皮肤。而微博中提倡的“小苏打粉去黑头法”,很难掌握酸碱度,就算酸碱中和,想溶解出黑头粉刺也不容易。就像我们每天都用的肥皂、洗面奶等碱性洗涤剂,也未能洗出黑头一样。可见这个方法的效果并非网上传言的那样神奇,而且这个方法的安全性尚未经证实。目前,医疗上推荐使用维生素A酸乳膏来解决粉刺问题,它可以调节表皮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去除毛囊皮脂腺开口处的角质栓,等于打开了“开口”让粉刺排出,从而消除粉刺皮损。但值得注意的是,维A酸具有一定毒性,对胎儿有致畸作用,使用者建议停用3个月后才可生育。
刮腋毛易导致乳腺癌?
夏日,很多女孩为了美观都会选择刮腋毛,不过网络上却流传着“刮腋毛易导致乳腺癌”的说法,因为腋毛帮助汗液排除,没有腋毛会使得毒素的排除受阻,使毒素储存于淋巴结,从而提高罹患乳腺癌的几率。这是真的吗?
判断:不是。
论据:临床上以乳头为原点,画横纵轴将乳房分为四个象限,外上象限乳腺癌原发灶发病率确实最高,美国癌症协会对此的解释是,这很可能只是因为该象限乳腺组织最多而已,其发病比例和乳腺组织在外上象限分布的比例类似,和淋巴无关。刮腋毛导致乳腺癌的谣言无论在论据还是结论上都是站不住脚的。目前并无临床证据支持刮腋毛会致乳腺癌,也无研究表明乳腺癌发病位置和刮腋毛有关。乳腺癌的发生受到遗传、外部环境、乳腺组织含量、雌激素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对男女都有作用,但由于男性乳腺组织含量远小于女性,所以男性较少患乳腺癌。
盖盖蒸煮食物易致癌?
最近,网上盛传“蒸食物请一定要先开着盖子把水烧开,再放入要蒸的食物,盖上盖子!”这样做的理由是因为自来水中的氯经过加热后,氯气挥发出来,由于锅盖的封闭性,会让氯气包裹在食物上,从而有致癌的危险。这是真的吗?
判断:不是。
论据:氯气具有超强的氧化能力,能够杀灭多种细菌。但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次氟酸根都不稳定,在光照、加热等条件下,会进一步转化成盐酸、氯酸等。自来水出厂的时候,水里游离氯含量≥0.3毫克/升,进入家庭后,自来水游离氯含量≥0.05毫克/升。这里的标准是大于而不是小于0.05,说明在自来水中一定要留下很少次氯酸和次氯酸根来实现对细菌的抑制,也就是说自来水中需要一定的“余氯”才能保证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的安全。如果吞下少量含氯漂白剂,会刺激食道、口腔、喉咙以及导致呕吐。不过,自来水中的余氯远远达不到那个剂量。所以我们蒸煮食物的时候,氯气的含量是微量的,不足以对人身体造成危害。
防晒乳+驱蚊液=中毒?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则“防晒乳+驱蚊液=中毒”的新闻。在这则新闻报道中,一名台湾女性因为同时使用防晒乳和驱蚊液导致晕厥。这两种物品一起用真的这么危险吗?
判断:不是。
论据:防晒乳、驱蚊剂中均含有可以致敏的化学物质,两者同时使用可能增大了发生过敏的风险或加重了过敏反应的程度,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其实任何两种化学物质放在一起,都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并形成新的物质,使毒性增强或者降低。二苯甲酮与避蚊胺,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反应,二苯甲酮在防晒乳中的含量不超过5%,且防晒乳主要白天用;驱蚊液中避蚊胺的含量在2.5%-4.5%不等,且一般在晚上用;两者之间很少有交集,通常不至于导致中毒。不过,这两种物品中所含有化学物质确实存在,它们各自的毒性及混合后的毒性都可能使过敏性体质者出现过敏反应。
炎炎夏日,不少市民尤其是户外工作者往往认为赤膊会感觉更凉快,最近却有人提醒大家:赤膊不仅不会令人感觉凉快,反而容易造成皮肤晒伤。这是真的吗?
判断:是。
论据:身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大部分体热通过皮肤的传导、辐射、对流、蒸发等方式向外散发,散热量的大小取决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气温的温度差和身体的有效辐射面积。人体皮肤平均温度为33.8℃,而夏季外界最高气温一般超过37℃,打赤膊短时间内可使皮肤温度降低,但由于皮肤温度低于外界温度,时间一长,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吸收热量,让人感觉更热。在这种情况下,身体有效辐射面积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因此打赤膊更凉快只是心理作用,而且皮肤长时间暴晒在阳光下很容易造成晒伤。若要在每天上午10时到下午2时之间外出,可选择戴宽檐帽,穿棉、麻类的浅色衣服,此外,要多喝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可做预防性服用或出现中暑的轻微症状时服用。
吃西瓜等于服伟哥?
天气炎热,西瓜似乎变成了最受宠的水果。坊间流传的“三个西瓜等于一粒伟哥”的说法,更是把西瓜抬升到无与伦比的高位。吃西瓜真的可以增强男人性能力吗?
判断:不是。
论据:从理论上说,在吃西瓜的过程中,瓜氨酸通过特定酶转变成精氨酸,精氨酸是一种对心脏和循环系统有奇效的氨基酸,能增加血液中氧化一氮的数量,确保免疫系统运行良好,还能缓解血管压力,治疗勃起功能紊乱问题,但国外文献报道说,给有轻度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服用提纯的瓜氨酸,一半的人表示症状有所改善,但效果并非很理想,而且需长时间服用,不像伟哥那样见效快。所以目前在学术界对瓜氨酸对勃起障碍的治疗作用还存在较大争议。拿“吃西瓜等于服伟哥”来说,二者只是在成分的性质上相同,如果想要达到服药效果,就需要吃大量西瓜,此外西瓜属于生冷食品,多吃会伤脾胃,导致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及胃肠抵抗力下降,引起腹胀腹泻。
被水母蜇了,可浇尿止疼?
夏日到海边游泳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不慎被水母蜇了,民间流传最广的便捷方法就是用尿液冲洗伤口,但这个方法真的可行吗?
判断:不是。
论据:当裸露的肢体碰到水母触手时,有时候会有数以千计的刺细胞附着到皮肤上,但并不是所有的刺细胞都会发射毒液。刺细胞中的毒液是水母麻痹和杀死猎物的终极武器。不过对人类来说,大部分水母的蜇伤并不致命,一般会造成疼痛和皮疹,严重时会发烧和肌肉痉挛。被水母蜇到的时候,首先不要乱动,不要触碰和摩擦蜇伤的部位,否则只会让更多的刺细胞释放出刺丝和毒液。在治疗上,清水和尿液都是不靠谱的,而就近可以获得的海水则有效得多。醋和小苏打都可以用来中和水母刺细胞的毒液,但要根据水母的种类,以及蜇伤的部位来选择处理的方法。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让情况恶化,然后及时寻求医疗救护。
游泳时间越长越好?
夏季游泳既消暑又减肥,还有人天生喜爱游泳,一下水待好几个小时都不想出来,但游泳时间真的越久越好吗?
判断:不是。
论据:水是热的良导体,人体在水中容易散热。人体为了避免散热过多,皮肤血管会出现保护性反射,使皮肤血管收缩。所以初下水时皮肤发白,等在水中游了一段时间,肌肉活动使血液循环加快,热量增加,皮肤由白变红,机体稍感暖和,这时人在水中可维持一段时间进行活动。若在水中时间过长,身体产生的热量低于水中散去的热,体温调节功能遭到破坏,这时又会出现动脉收缩,小静脉扩张,使血液停滞在皮下静脉内,造成皮肤青紫、嘴唇发黑,身上起“鸡皮疙瘩”,甚至发生痉挛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游泳者必须立即上岸,擦干身上的水,晒晒太阳,待暖和后尽快穿好衣服,以防感冒、心动过速、肌肉劳损等病症的发生。即便游泳是消暑减肥的运动,也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的,保健性游泳每次最佳时间在30到60分钟,切莫贪凉延长时间影响自身健康。
小苏打水10分钟能去黑头?
“5分钱+10分钟=黑头清光光!”近日,一条“经济神效”的美容护肤妙方备受网友热捧,声称用食用小苏打粉兑水后敷脸按摩,10分钟黑头全部出来了!但这真的有效吗?
判断:不是。
论据:虽是食用小苏打,但溶于水后呈碱性,而且勾兑浓度不当反而会伤皮肤。而微博中提倡的“小苏打粉去黑头法”,很难掌握酸碱度,就算酸碱中和,想溶解出黑头粉刺也不容易。就像我们每天都用的肥皂、洗面奶等碱性洗涤剂,也未能洗出黑头一样。可见这个方法的效果并非网上传言的那样神奇,而且这个方法的安全性尚未经证实。目前,医疗上推荐使用维生素A酸乳膏来解决粉刺问题,它可以调节表皮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去除毛囊皮脂腺开口处的角质栓,等于打开了“开口”让粉刺排出,从而消除粉刺皮损。但值得注意的是,维A酸具有一定毒性,对胎儿有致畸作用,使用者建议停用3个月后才可生育。
刮腋毛易导致乳腺癌?
夏日,很多女孩为了美观都会选择刮腋毛,不过网络上却流传着“刮腋毛易导致乳腺癌”的说法,因为腋毛帮助汗液排除,没有腋毛会使得毒素的排除受阻,使毒素储存于淋巴结,从而提高罹患乳腺癌的几率。这是真的吗?
判断:不是。
论据:临床上以乳头为原点,画横纵轴将乳房分为四个象限,外上象限乳腺癌原发灶发病率确实最高,美国癌症协会对此的解释是,这很可能只是因为该象限乳腺组织最多而已,其发病比例和乳腺组织在外上象限分布的比例类似,和淋巴无关。刮腋毛导致乳腺癌的谣言无论在论据还是结论上都是站不住脚的。目前并无临床证据支持刮腋毛会致乳腺癌,也无研究表明乳腺癌发病位置和刮腋毛有关。乳腺癌的发生受到遗传、外部环境、乳腺组织含量、雌激素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对男女都有作用,但由于男性乳腺组织含量远小于女性,所以男性较少患乳腺癌。
盖盖蒸煮食物易致癌?
最近,网上盛传“蒸食物请一定要先开着盖子把水烧开,再放入要蒸的食物,盖上盖子!”这样做的理由是因为自来水中的氯经过加热后,氯气挥发出来,由于锅盖的封闭性,会让氯气包裹在食物上,从而有致癌的危险。这是真的吗?
判断:不是。
论据:氯气具有超强的氧化能力,能够杀灭多种细菌。但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次氟酸根都不稳定,在光照、加热等条件下,会进一步转化成盐酸、氯酸等。自来水出厂的时候,水里游离氯含量≥0.3毫克/升,进入家庭后,自来水游离氯含量≥0.05毫克/升。这里的标准是大于而不是小于0.05,说明在自来水中一定要留下很少次氯酸和次氯酸根来实现对细菌的抑制,也就是说自来水中需要一定的“余氯”才能保证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的安全。如果吞下少量含氯漂白剂,会刺激食道、口腔、喉咙以及导致呕吐。不过,自来水中的余氯远远达不到那个剂量。所以我们蒸煮食物的时候,氯气的含量是微量的,不足以对人身体造成危害。
防晒乳+驱蚊液=中毒?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则“防晒乳+驱蚊液=中毒”的新闻。在这则新闻报道中,一名台湾女性因为同时使用防晒乳和驱蚊液导致晕厥。这两种物品一起用真的这么危险吗?
判断:不是。
论据:防晒乳、驱蚊剂中均含有可以致敏的化学物质,两者同时使用可能增大了发生过敏的风险或加重了过敏反应的程度,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其实任何两种化学物质放在一起,都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并形成新的物质,使毒性增强或者降低。二苯甲酮与避蚊胺,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反应,二苯甲酮在防晒乳中的含量不超过5%,且防晒乳主要白天用;驱蚊液中避蚊胺的含量在2.5%-4.5%不等,且一般在晚上用;两者之间很少有交集,通常不至于导致中毒。不过,这两种物品中所含有化学物质确实存在,它们各自的毒性及混合后的毒性都可能使过敏性体质者出现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