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不是在一节或几节科学课上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科学教师在各项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与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加强学生的“潜实验能力”的培养;加强探究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培养;加强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协调共振培养五个方面入手,理论结合实际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094-001
一、加强学生的“潜实验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沙和泥土》一课时,刚上课,学生面对自己桌上的沙和泥土,心里很快产生了“是什么”,“有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教师不失时机地问道:“你今天想研究沙和泥土的哪些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泥土里有什么?哪些地方有泥土?哪里有沙?沙和泥土有什么不同?雨下过后泥土和沙是什么样子的?被火烧过的泥土是什么样子?世界上是不是一直有泥土和沙?……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2.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
科学探究中我们应带给学生更多的惊喜和乐趣,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的要求。了解并满足学生的“新”、“奇”的特点与要求,将探究内容中显得“高高在上”的知识转化为“平易近人”的且能吸引学生并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通俗化的内容。
3.引导学生在玩中探究
有一次,一位学生问我:“老师,买回家的香蕉容易腐烂,我可以把它放在冰箱里保鲜吗?”我把这个问题带到教室,让其他学生说说该怎么办,所有学生都回答亲自动手实践一下。于是,我引导学生针对“香蕉可以放在冰箱里吗”这个问题开展一次探究活动。学生兴致勃勃地买了香蕉,并将香蕉放在“常温阴暗处”、“室外阳光下”、“冰箱速冻处”、“冰箱冷藏里”四个环境下。每天,学生对这些香蕉进行定时的观察,作了详细的记录。许多学生还从图书馆、网络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后,撰写出了调查报告《香蕉可以放在冰箱里吗》。这样以生活化的体验代替了模拟型的教学,学生尝试了探究过程中的兴致勃勃,探究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
二、加强探究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培养
1.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
教学《测气温》一课时,我为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个温度表,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校园的各个角落自己去测量温度。最后,学生不但测量了校园各处的温度,还充分掌握了温度表的使用方法,并在测量过程中有许多的发现,如:怎样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比较可靠。这种学生亲自参加,主动探究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开放的世界中体会一种快乐,体会到大自然的真实的感受,而且,学生从测量中获得的信息,来自他们真实的生活,学生在成功的活动中,探究的主动性会得到提高,他们一定会再去探究周围世界的其它问题。
2.让学生自主总结探究结论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充分的设想与实践,各自会有不同的发现和不同的感知。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现象,鼓励各种不同的意见争论。教师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留时间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认识,把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现象和认识提炼出来。在收集、整理、归纳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和交流,将探究活动中获得的零碎、模糊的思维变得清晰直观且丰富多彩。
三、加强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
协作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说:“未来教育要让学生学会继续学习,学会与人共事,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生存发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1.引导学生学会接纳他人
学生之间思想观念、思维和学习方式不尽相同。通过讨论商议的方式可以形成共识。如:我要组织学生对“环境恶化将引起什么后果?”这个主题展开一次调查活动,不少同学在确定研究内容时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时我引导他们从生活实际、自己能力水平等因素出发,择优去劣,最终达成一致观点,根据我们海门农村近年来小龙虾急剧减少这一现象,学生将“小龙虾剧减之谜”作为研究内容。这样,学生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了接纳他人。
2.培养学生交往和合作技能
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主动加强同学之间协作,有效地培养学生交往和合作技能。如:在“小龙虾剧减之谜”这个研究课题中,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分工,有的进行社会调查;有的咨询专家;有的查阅资料……接着教给学生学会合作,共同处理收集到的信息,从而切实提高了研究的效益和质量。
3.增强学生主动交往的意识
在评估研究成果时应先肯定学生艰辛的劳动、合作的态度和取得的成绩,鼓励他们取得的进步,然后客观指出不足,形成“交往合作一主动研究一获得成功”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团结、活泼、生动、和谐地发展。
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个体思维活动中的“定势作用”有积极的一面,但单队创造性思维发展也有不利的一面,所以教师教学时要在这方面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从“一”向“多”转化的能力。在探究中,教師要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没有唯一的、固定的、现成答案的发散性问题让学生思考,从“一”向“多”转化,打破探究中只有一种方法的思维框框。
2.培养“倒过来想”的逆向思维能力。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许多难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敢于面对自己探究中的过错,并及时改正,重新开始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创新时代呼唤科学精神
[2]在新课标理念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自然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
[4]科技教育要关注科学精神的培养
[5]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初探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094-001
一、加强学生的“潜实验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沙和泥土》一课时,刚上课,学生面对自己桌上的沙和泥土,心里很快产生了“是什么”,“有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教师不失时机地问道:“你今天想研究沙和泥土的哪些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泥土里有什么?哪些地方有泥土?哪里有沙?沙和泥土有什么不同?雨下过后泥土和沙是什么样子的?被火烧过的泥土是什么样子?世界上是不是一直有泥土和沙?……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2.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
科学探究中我们应带给学生更多的惊喜和乐趣,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的要求。了解并满足学生的“新”、“奇”的特点与要求,将探究内容中显得“高高在上”的知识转化为“平易近人”的且能吸引学生并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通俗化的内容。
3.引导学生在玩中探究
有一次,一位学生问我:“老师,买回家的香蕉容易腐烂,我可以把它放在冰箱里保鲜吗?”我把这个问题带到教室,让其他学生说说该怎么办,所有学生都回答亲自动手实践一下。于是,我引导学生针对“香蕉可以放在冰箱里吗”这个问题开展一次探究活动。学生兴致勃勃地买了香蕉,并将香蕉放在“常温阴暗处”、“室外阳光下”、“冰箱速冻处”、“冰箱冷藏里”四个环境下。每天,学生对这些香蕉进行定时的观察,作了详细的记录。许多学生还从图书馆、网络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后,撰写出了调查报告《香蕉可以放在冰箱里吗》。这样以生活化的体验代替了模拟型的教学,学生尝试了探究过程中的兴致勃勃,探究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
二、加强探究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培养
1.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
教学《测气温》一课时,我为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个温度表,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校园的各个角落自己去测量温度。最后,学生不但测量了校园各处的温度,还充分掌握了温度表的使用方法,并在测量过程中有许多的发现,如:怎样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比较可靠。这种学生亲自参加,主动探究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开放的世界中体会一种快乐,体会到大自然的真实的感受,而且,学生从测量中获得的信息,来自他们真实的生活,学生在成功的活动中,探究的主动性会得到提高,他们一定会再去探究周围世界的其它问题。
2.让学生自主总结探究结论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充分的设想与实践,各自会有不同的发现和不同的感知。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现象,鼓励各种不同的意见争论。教师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留时间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认识,把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现象和认识提炼出来。在收集、整理、归纳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和交流,将探究活动中获得的零碎、模糊的思维变得清晰直观且丰富多彩。
三、加强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
协作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说:“未来教育要让学生学会继续学习,学会与人共事,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生存发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1.引导学生学会接纳他人
学生之间思想观念、思维和学习方式不尽相同。通过讨论商议的方式可以形成共识。如:我要组织学生对“环境恶化将引起什么后果?”这个主题展开一次调查活动,不少同学在确定研究内容时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时我引导他们从生活实际、自己能力水平等因素出发,择优去劣,最终达成一致观点,根据我们海门农村近年来小龙虾急剧减少这一现象,学生将“小龙虾剧减之谜”作为研究内容。这样,学生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了接纳他人。
2.培养学生交往和合作技能
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主动加强同学之间协作,有效地培养学生交往和合作技能。如:在“小龙虾剧减之谜”这个研究课题中,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分工,有的进行社会调查;有的咨询专家;有的查阅资料……接着教给学生学会合作,共同处理收集到的信息,从而切实提高了研究的效益和质量。
3.增强学生主动交往的意识
在评估研究成果时应先肯定学生艰辛的劳动、合作的态度和取得的成绩,鼓励他们取得的进步,然后客观指出不足,形成“交往合作一主动研究一获得成功”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团结、活泼、生动、和谐地发展。
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个体思维活动中的“定势作用”有积极的一面,但单队创造性思维发展也有不利的一面,所以教师教学时要在这方面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从“一”向“多”转化的能力。在探究中,教師要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没有唯一的、固定的、现成答案的发散性问题让学生思考,从“一”向“多”转化,打破探究中只有一种方法的思维框框。
2.培养“倒过来想”的逆向思维能力。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许多难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敢于面对自己探究中的过错,并及时改正,重新开始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创新时代呼唤科学精神
[2]在新课标理念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自然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
[4]科技教育要关注科学精神的培养
[5]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