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混凝土裂缝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是裂缝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美观、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使用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能力,本文对混凝土产生裂缝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裂缝原因;措施;
1 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会产生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竖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进的和贯穿的各种裂缝,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出现,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走向、裂缝宽度因产生的原因而言。
1.1 混凝土保护层过厚,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钢筋保护层加厚,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
1.2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或其他荷载裂缝的起源点。
1.3 如果浇筑混凝土速度过快,混凝土的流动性比较低,硬化前沉实不足,硬化后沉实又过大,会在浇筑后产生裂缝。
1.4 混凝土搅拌和运输的时间太长,这样水分蒸发过多,从而使混凝土的塌落度降低,这样混凝土的體积上产生收缩裂缝。
1.5 混凝土初期养护时干燥过于急剧,混凝土与大气接触的表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1.6 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或因其他原因加大了水灰比,导致混凝土凝结硬化时收缩量增加,使得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裂缝。
1.7 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接头部位处理不好,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如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后浇混凝土因停电、下雨等原因未能在浇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引起层面之间的水平裂缝;采用分段现浇时,先浇混凝土接触面凿毛、清洗不好,新旧混凝土之间黏结力小,或后浇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导致混凝土收缩而引起裂缝。
1.8 混凝土早期受冻,使构件表面出现裂纹,或局部剥落,或脱模后出现空鼓现象。
1.9 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
1.10 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施工前对支架压实不足或支架刚度不足,浇筑混凝土后支架不均匀下沉,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施工质量控制差,任意套用混凝土配合比,水、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结果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和其他性能(和易性、密实度)下降,导致结构开裂。
2 干缩裂缝
大概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或混凝土浇筑完后的一周左右,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最终会导致混凝土的变形不同,从而产生干缩裂缝。由于混凝土外部因素的影响,其表面的水分损失比里面会快一些,内部变化较小。表面较大的干缩变形会因为混凝土的内部约束产生比较大的压应力,从而产生裂缝。干缩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干缩裂缝通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以及混凝土的承载力等。干缩裂缝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用量等有关。
3 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根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化学收缩裂缝、水分蒸发产生的裂缝、沉缩裂缝、温度裂缝、约束裂缝等。
3.1 化学收缩裂缝是指因混凝土内部化学物质反应使凝固后混凝土体积比浇筑时体积减小,致使形成的裂缝。
3.2 水分蒸发产生的裂缝是因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而使混凝土体积缩小,致使混凝土结构上形成的裂缝。这两种裂缝产生的应力较小,相当于混凝土降低20℃产生的收缩量,并且出现的时间比干缩裂缝晚。但这两种裂缝往往使干缩裂缝产生的更宽,因此延长混凝土养护期至7~14d可有效地防止或减弱这两种收缩裂缝的产生。
3.3 沉缩裂缝是指新浇筑的混凝土本身排除气体、水分出现自身沉降而产生的裂缝。此种裂缝受浇筑的混凝土速度、坍落度的影响较大。在箱梁腹板、翼板之间,T形梁、槽隔板与翼板之间易产生的剪切裂和墩柱上在主筋旁边的箍筋下方产生的月牙形间隙均属于沉缩裂缝。沉缩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水灰比较大、浇筑混凝土的速度较快、保护层薄、混凝土坍落度大等,产生位置一般在柱顶60~100cm之间。此种裂缝形成后,根据位置的不同,其表现也不尽相同:①在顶部产生,因养护用水进入,溶解混凝土中的Ca(OH)2流出,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形成“白胡须”现象;②在中部或底部产生,因养护用水进入很少或根本不能进入,带出来的Ca(OH)2很少,不会产生白色现象。
3.4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的混凝土结构中。温度裂缝混凝土浇筑后产生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而混凝土的散热性较差,内部的热量难以传导至表面散出,因此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和内部形成较大温差,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在凝结降温时产生的结构上的裂缝,亦称为内外温差裂缝。一般情况下,当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超过20℃时,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温度裂缝。在浇筑混凝土时,内部温度=基础温度+水化热产生的温度,此温差与动抗拉强度共同作用产生裂缝。温差越大,裂隙越深,并且易形成深层裂缝,对混凝土结构构成影响。
3.5 约束裂缝是以坚硬的岩石或老龄混凝土为基础上,浇筑混凝土后,在结构上产生的裂缝。有时裂缝会贯穿结构的整体,形成劈裂效应,因此此种裂缝也称“贯穿裂缝”,特点是具有对称性。此种裂缝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外观和内在质量,易于在护栏和箱梁、坚硬的岩石混凝土上产生。产生原因:在老龄基础上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受到老龄基础的约束力,但此时表现较弱,随时间延长,混凝土凝固,此时混凝土结构受基础的约束力逐渐增强,当约束力大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时,裂缝既从接触面最薄弱的地方产生。随时间延长,裂缝越裂越宽,严重破坏混凝土的结构。越坚硬的岩石、越老龄的基础,越易产生。
4 裂缝的防治措施
4.1 施工现场严格控制水灰比或塌落度值;注意控制施工荷载对楼板产生的振动;要注意混凝土输送管的周期振动现象。在选择泵管的行走路线时要尽量避开结构的薄弱环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振捣工序,不得漏振,也不要过振,防止浮浆过多。同时要调整好混凝土的流动性,特别是钢筋较密集部位更应注意,以防止混凝土沉降裂缝的产生;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浇注完混凝土后立即覆盖,防治水分蒸发过快,同时浇筑与开始养护的时间间隔要尽量缩短。
4.2 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缝;如果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要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从而加快热量散发,并使温度分布均匀;混凝土下料时不宜过快;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构件,在浇筑完1h~2h后,可以将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如表面拍打,收光等;在浇筑前,先将木模浇水湿透,在脱模的时候要注意选用有效的隔离剂,拆模应平稳,并需控制好构件的拆模时间,以防引起结构裂缝。
4.3 当要完成面积较大或较长混凝土工程,在浇筑完后,要注意保养一段时间,对混凝土表面要及时抹压、覆盖养护。另外一些长期露天堆放预制构件,除了要避免曝晒外,还需要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一些薄壁构件应放在阴凉的地方堆放并且覆盖,以防发生过大温度和湿度变化;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尽早回填土,尽快封闭房屋和进行装修。
5 结 语:
总之,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存在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即可。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的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裂缝原因;措施;
1 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会产生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竖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进的和贯穿的各种裂缝,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出现,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走向、裂缝宽度因产生的原因而言。
1.1 混凝土保护层过厚,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钢筋保护层加厚,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
1.2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或其他荷载裂缝的起源点。
1.3 如果浇筑混凝土速度过快,混凝土的流动性比较低,硬化前沉实不足,硬化后沉实又过大,会在浇筑后产生裂缝。
1.4 混凝土搅拌和运输的时间太长,这样水分蒸发过多,从而使混凝土的塌落度降低,这样混凝土的體积上产生收缩裂缝。
1.5 混凝土初期养护时干燥过于急剧,混凝土与大气接触的表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1.6 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或因其他原因加大了水灰比,导致混凝土凝结硬化时收缩量增加,使得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裂缝。
1.7 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接头部位处理不好,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如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后浇混凝土因停电、下雨等原因未能在浇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引起层面之间的水平裂缝;采用分段现浇时,先浇混凝土接触面凿毛、清洗不好,新旧混凝土之间黏结力小,或后浇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导致混凝土收缩而引起裂缝。
1.8 混凝土早期受冻,使构件表面出现裂纹,或局部剥落,或脱模后出现空鼓现象。
1.9 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
1.10 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施工前对支架压实不足或支架刚度不足,浇筑混凝土后支架不均匀下沉,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施工质量控制差,任意套用混凝土配合比,水、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结果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和其他性能(和易性、密实度)下降,导致结构开裂。
2 干缩裂缝
大概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或混凝土浇筑完后的一周左右,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最终会导致混凝土的变形不同,从而产生干缩裂缝。由于混凝土外部因素的影响,其表面的水分损失比里面会快一些,内部变化较小。表面较大的干缩变形会因为混凝土的内部约束产生比较大的压应力,从而产生裂缝。干缩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干缩裂缝通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以及混凝土的承载力等。干缩裂缝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用量等有关。
3 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根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化学收缩裂缝、水分蒸发产生的裂缝、沉缩裂缝、温度裂缝、约束裂缝等。
3.1 化学收缩裂缝是指因混凝土内部化学物质反应使凝固后混凝土体积比浇筑时体积减小,致使形成的裂缝。
3.2 水分蒸发产生的裂缝是因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而使混凝土体积缩小,致使混凝土结构上形成的裂缝。这两种裂缝产生的应力较小,相当于混凝土降低20℃产生的收缩量,并且出现的时间比干缩裂缝晚。但这两种裂缝往往使干缩裂缝产生的更宽,因此延长混凝土养护期至7~14d可有效地防止或减弱这两种收缩裂缝的产生。
3.3 沉缩裂缝是指新浇筑的混凝土本身排除气体、水分出现自身沉降而产生的裂缝。此种裂缝受浇筑的混凝土速度、坍落度的影响较大。在箱梁腹板、翼板之间,T形梁、槽隔板与翼板之间易产生的剪切裂和墩柱上在主筋旁边的箍筋下方产生的月牙形间隙均属于沉缩裂缝。沉缩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水灰比较大、浇筑混凝土的速度较快、保护层薄、混凝土坍落度大等,产生位置一般在柱顶60~100cm之间。此种裂缝形成后,根据位置的不同,其表现也不尽相同:①在顶部产生,因养护用水进入,溶解混凝土中的Ca(OH)2流出,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形成“白胡须”现象;②在中部或底部产生,因养护用水进入很少或根本不能进入,带出来的Ca(OH)2很少,不会产生白色现象。
3.4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的混凝土结构中。温度裂缝混凝土浇筑后产生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而混凝土的散热性较差,内部的热量难以传导至表面散出,因此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和内部形成较大温差,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在凝结降温时产生的结构上的裂缝,亦称为内外温差裂缝。一般情况下,当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超过20℃时,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温度裂缝。在浇筑混凝土时,内部温度=基础温度+水化热产生的温度,此温差与动抗拉强度共同作用产生裂缝。温差越大,裂隙越深,并且易形成深层裂缝,对混凝土结构构成影响。
3.5 约束裂缝是以坚硬的岩石或老龄混凝土为基础上,浇筑混凝土后,在结构上产生的裂缝。有时裂缝会贯穿结构的整体,形成劈裂效应,因此此种裂缝也称“贯穿裂缝”,特点是具有对称性。此种裂缝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外观和内在质量,易于在护栏和箱梁、坚硬的岩石混凝土上产生。产生原因:在老龄基础上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受到老龄基础的约束力,但此时表现较弱,随时间延长,混凝土凝固,此时混凝土结构受基础的约束力逐渐增强,当约束力大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时,裂缝既从接触面最薄弱的地方产生。随时间延长,裂缝越裂越宽,严重破坏混凝土的结构。越坚硬的岩石、越老龄的基础,越易产生。
4 裂缝的防治措施
4.1 施工现场严格控制水灰比或塌落度值;注意控制施工荷载对楼板产生的振动;要注意混凝土输送管的周期振动现象。在选择泵管的行走路线时要尽量避开结构的薄弱环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振捣工序,不得漏振,也不要过振,防止浮浆过多。同时要调整好混凝土的流动性,特别是钢筋较密集部位更应注意,以防止混凝土沉降裂缝的产生;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浇注完混凝土后立即覆盖,防治水分蒸发过快,同时浇筑与开始养护的时间间隔要尽量缩短。
4.2 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缝;如果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要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从而加快热量散发,并使温度分布均匀;混凝土下料时不宜过快;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构件,在浇筑完1h~2h后,可以将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如表面拍打,收光等;在浇筑前,先将木模浇水湿透,在脱模的时候要注意选用有效的隔离剂,拆模应平稳,并需控制好构件的拆模时间,以防引起结构裂缝。
4.3 当要完成面积较大或较长混凝土工程,在浇筑完后,要注意保养一段时间,对混凝土表面要及时抹压、覆盖养护。另外一些长期露天堆放预制构件,除了要避免曝晒外,还需要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一些薄壁构件应放在阴凉的地方堆放并且覆盖,以防发生过大温度和湿度变化;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尽早回填土,尽快封闭房屋和进行装修。
5 结 语:
总之,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存在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即可。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的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确保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