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出古镇4公里,沿黄金堰至黄花路前行约10分钟,便到了素有“乡土人家,世外桃
源”美誉的花楸山风景区。景区内层峦叠翠,树木葱笼,溪流淙淙,有康熙御赐“天下第一圃”的花楸贡茶;有专为皇室手工糅制香茗的作坊御茶坊;有祈求上天保佑的祭祀场所祭天台;有曲径通幽的万亩竹海;有保存完好的造纸作坊遗址;有令人心旷神怡的十里长廊;更有神秘莫测的官田溶洞。以光绪亲赐“皇恩宠锡”御匾的李家大院为代表的清代古民居群,至今依然保持着百年以前的原始风貌。零星散落于竹林深处的川西民居,构成了这里浓郁的乡土特色,纯朴的百姓躬耕田陇,辛勤劳作,过着恬静、惬意的农家生活,是令现代都市人返璞归真、感悟田园的乡土人家,是颐养身心、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
花楸山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地理条件,使其所产之花楸茶芽叶,早春迟秋,嫩度不减,所制成茶,经久耐泡,具有独特的品质和风格。清朝时期,用以制作皇家饮料,“花楸贡茶”便因此而得名。康熙御封邛州花楸堰为“天下第一圃”,更让花楸之名闻名天下。
■ 天下第一圃 “天下第一圃”位于平乐古镇花楸堰花楸村的阳山一带,茶圃面积近3000亩;名列历史上闻名的崃山产茶“十八堡”之首,其中的花楸、天池、水口、盐井等堡,至今仍是县内茶叶重点基地。尤其是花楸第一堡,所制成茶,经久耐泡,具有独特的品质和风格,清朝时期作为贡茶,用以制作皇家饮料,康熙御题“天下第一圃”,因此而闻名天下。据《邛崃县志》记载:清康熙皇帝平生钟爱品茗,曾传旨天下,凡境内茶圃,均要立即将其出产的好茶送京,以供朝廷品尝评比,邛崃花楸茶圃也急令州官刘建国携茶进京,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官方主办的茶叶评选活动拉开序幕,千百家茶圃精制美茶一碗碗奉至康熙和文武大员的面前,而直到花楸茶沏上,康熙才龙颜大悦,连呼好茶,并当即御封邛崃花秋堰为“天下第一圃”。此后花楸茶年年上贡,誉美天下,号称“花楸贡茶”。
目前在“天下第一圃”内,百年以上的老茶树近2000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茶树有1000多株。这里海拔800米左右,气候温合,土质为红沙石土层,地表土层厚,雨量充足,时常云雾缭绕,微风拂煦,爽气袭人,向阳不燥,背阴不冷,雨露滋润,土地肥沃。所生茶树,分树极旺,萌发茶叶芽叶肥壮,早春迟秋,嫩度不减。所制成茶,经久耐泡,苦中带甘,回味甘甜。
花楸山现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结构精美独特。李家大院、李家老院、徐家大院等是当年这里辉煌的象征。
■ 李家大院李家大院位于花楸村深谷,系清代名商李洪楷所建。李洪楷始祖原系浙江武陵人氏,始祖父李朝佐是明朝万历进士出身,其子延邦武举出身任贵州守备。遭兵部尚书妄奏“通匪”,万历下旨满门抄斩,延邦遂令三子各给银四百两乘夜潜逃入川,一子遂改名隐居临邛(邛崃)平落。李氏后裔明末遭兵劫再逃,清时渐入深山,远离朝政权势,世代造纸为业。累代集富,至咸丰时富甲一方。为求业大人旺,李洪楷乃“相地”立寨,建寨于沟底之阳坡,坐西朝东,靠山向远,大兴土木,先建成中部大院,继之又建北院、南院,历时56年。虽经百年却保存完好。寨子顺坡砌石成坪,方圆13000平方米,布置3个院落,7个天井,149间屋室,现存建筑面积4614平方米。院子无墙,干砌巨石而成高台。屋架木作“穿逗”,依山勾连而起群落;屋面布小青瓦作“悬山”造,鳞次栉比而显居次,凸显山地民居格调,具有典型的清代川西民居风格。因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存建筑面积大,建筑结构恢弘而精美,被誉为“川西最大的古民居群”。
李洪楷好施善行义,捐款助建邛州南桥、油榨桥及雅州宝兴桥、大川桥等,故民间传誉“善士”,官府上奏“举贤”,“请赐”,光绪乃赐授“正六品”顶戴,赐赏“皇恩宠锡”御匾。御赐额牌乃李家大院珍宝,檀木精雕,火焰、蟠龙、汉纹三匝透雕边框精美绝伦,彰显皇家威仪。额书“皇恩宠锡”,蓝底金字,光彩夺目。大门屏风楠木雕花,“双凤朝阳”、“寿星跨鹤”、“八仙过海”、“麒麟仰凤”浮雕镏金布彩,价值极高。
之后一百余年,李家寨(李家大院)虽有盛衰却无营造之事,翻瓦护木之工亦未伤房屋些许,近期有保护性修缮都是在专家和李氏老年人指导下进行的。李家大院一直是李氏嫡系后人居住,现分住26户85人。李洪楷立寨建院为求“业大人旺”而作长远安排,营造中除布置多院多进多天井之外,还区分房屋的使用功能,因此真正达到了“能合能分”的长远期望。目前的人多分户居住的状况,也没有因居住不适而改建、增建的事情发生。因为居住人多,珍爱维护,建筑构件几无毁损,九成以上构件、陈设、家具仍为昔时原状,门扣、门环、“泰山石敢当”镇邪、巨大石缸、匾联、神龛、香炉、家具、木粮仓等等皆为原物,承载着众多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十分少见者。陈设和饰件补充并丰富了建筑形态,乃至启示出艺术、文化、意识形态的品位。李氏堂屋中清同治年间神龛依旧,规格大、材料精、制作雕刻细,极为稀有,即在古时亦属上等。现存如此祭祀设施堪称历史遗存珍品,是研究清代民俗及祭祀、家族活动史事的难得实物。
保存完好的李家大院是四川山地大宅民居之珍贵实物,晚清(同治至光绪)“小式”建筑形制和风貌完整呈现,为规划、建筑、材料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例证,可以凭此分析和评价以往既有,进而“论从史出”(梁思成语),有所获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张扬中华民族建筑艺术。李家大院营造和使用之史事,传递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环境、人文地理、历史、文化、艺术、家具、社会学各界都可考物、问史而汇集150余年间的真实信息,为课题研究、工作利用之佐证。
■ 徐家大院为川西民居结构,建筑精湛,保存完好。其建筑形式为坡屋顶,布置为四合院,一个大天井,其院外有围墙,起到防御之作用,建筑面积896平方米。独特的坡屋顶结构,显示了当时主人之匠心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