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障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落到实处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可以大大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惟有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才能吸引好的生源,保障就业,也才能做到学校招生就业的进、出口两旺。这已成为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对于举办职业教育的院校来说,通过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控制的内涵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有针对性地和通过科学的设计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机制,完成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从而营造良好的教风和学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和质量观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职业教育的质量不同于一般产品的质量,它所培养的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应以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为标准。职业教育的质量又不同于普通教育的质量,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它的质量应当以不同行业的职业岗位群对职业技术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为标准。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泰勒指出,“教育评价就是衡量实际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即发现学生学了什么和这些东西所具有的价值”。另一位专家斯塔费尔比姆指出:“应当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大气候的需要对教育目标本身进行价值判断。”可见,职业教育的质量观应当根据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来判断。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衡量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好坏的最根本的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定位应是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笔者认为,高职学生的“全面素质”应当从技术技能型管理人才的能力本位出发,从她(他)们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能应变、能生存、能发展”的要求以及从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使她(他)们可接受终身教育的角度,赋予其必须的基础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技术素质等内涵,使他们既成为合格的“职业人”,又成为完善的“社会人”。
因此,职业教育的质量观应当以人才培养的目标来定位,其质量标准也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必须顺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从当前来看,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监控保障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职业学校要以质量求生存,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分析。
保障教育质量的外在机制,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保障教育质量的环境。它包括国家对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制度的立法,教育行政部门有利职教发展的政策,健全的督导评估体系和制度,以及可靠有保证的资金投入,现代化的校园环境,符合要求并与科技进步相适应或适度超前的实验实训设施等。
保障教育质量的内在机制,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二是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三是质量监控体系。
培养优质人才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狠抓了四个环节:一是师德教育。坚持思想政治学习、医德师德测评,加强教师中的党建工作,形成一支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二是理念更新。通过现代职教理论的学习与宣传,把教育理念切实从学科本位转到能力本位上来,并且贯彻落实到专业开发、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结合的教学实践中去。三是“双师型”队伍建设。通过抓本科学历达标和研究生学历进修及抓专业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达标等措施,使“双师型”资格的专业教师迅速达到50%以上。四是考核激励。我们将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优、职称晋升和聘用、奖金等直接挂钩,并在住房福利等方面向教师倾斜,从而大大调动了教师开展教学研和课改的积极性,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程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我们组织了多类人员到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院等用人单位调研论证,根据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开展课程综合化探索。注重使教学、实验、见习、实训融为一体,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在课程改革中,我们特别注意贯彻“拓宽基础、强化技能、模块教学”的主导思想,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按需组合教学模块。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的监控也是保障教学质量落到实处的有效手段。我们从人才培养的过程控制着眼,全面贯彻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制定的教学管理规范,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实施细则。从组织机构、过程控制、程度化操作、资源保障、考核评价和奖惩等方面,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经验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尽量把影响质量的不利因素解决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之中,使学校所培养的各个专业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以合格的条件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验。
三、具体做法
(一)建立教学质量目标体系
由于教学质量控制是对影响教学质量因素的直接干预,即针对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对有碍于质量提高的不利因素的限制和排除。因此,教学质量目标体系对高职教育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高职教育质量目标体系的建立应从以下三个层面考虑:一是知识目标。通过在学校五年的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应该达到的质与量的要求;二是技能目标。对所学专业及岗位群技术领域的了解,在校学习期间应掌握相关专业技术和技术应用能力,特别是高新技术、高新仪器设备的应用能力;三是职业素质目标。即用人单位对现代人才素质的普遍要求,如责任心、敬业精神、文化素养以及学生应达到的适应岗位需求和岗位变化的综合能力等。
(二)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第一,建立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制度。实现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制度化是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有效地处理和利用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及时地反馈信息是优秀的控制体系应具备的功能。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坚持定期组织学生、教师、督学、教学督导人员对任课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价,并及时将其评价结果以适当形式反馈给教师本人及所在学科,使教师明确自己的优势、不足及今后应改进的方向。学校还制定了《教师考核实施办法》,采用学生与同行考核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常规与随堂考核相结合,教学与教研考核相结合等方法,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定期对教师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有力促进了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健全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机制。学校通过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基本信息系统和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根据实验、见习、实训的教学计划、大纲,编制实验、见习实训教学安排表。建立专业主干课程技能考核制度,通过定期组织对实验、见习、实训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检查与评价,保证了实践性教学的质量;通过不断推动实验室、实训中心的全面开放,学校对实验室、实训中心开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总结,加大了开放的力度,提高了开放的效果,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通过强化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和指导,加强与各实习单位的联系,定期组织教师赴实习点进行理论辅导、复习、答疑,并定期进行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和出科考核,切实加强对临床实习学生的管理,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第三,建立正常的听课制度。学校实行教学校长、教务处长、总督学、督导人员、学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和其它教学管理干部深入课堂定期或不定期地随机听课制度,通过听课,直接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并填写《听课记录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秩序、教书育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一方面通过建立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核制度,严格要求、严格标准、严格把关,确保了毕业生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教务、招生就业、学生等管理部门及班主任的配合,发放调查问卷、建立毕业生联系人制度,通过邀请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的有关情况,为学校修订教育教学内容提供重要信息依据和第一手资料。
(三)完善教学过程的监控系统
第一,建立畅通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畅通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确保教学质量控制体系高效运转的基础。近年来,学校加大了投资力度,建立了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征订管理信息系统、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安排信息系统和题库系统,实现了教务管理的信息化。从课程设置到选修,从教师安排到成绩记载,从学生评价结果的汇总处理到评价结果的反馈等,已建立起了现代化、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二,建立定期的教学检查制度。为确保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有效运行,学校每学期坚持抓住三个“控制点”:一是开学前由教研室主任、学科主任和教务处长逐级审核任课教师的授课计划,教研室主任检查第一周的教案、备课笔记。二是学期中教务处定期检查教室日志、实验室日志,进行教学秩序检查,班级每周向教务处填报教学情况反馈表,并定期召开学习委员座谈会;三是教学校长对教学情况按教学管理规范进行全面检查,发现违规违纪和有教学事故现象及时处理通报,以正教风、学风,进一步促进了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第三,建立正常的教学督导制度。学校聘请省内著名职教专家担任学校总督学,并成立了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副高以上职称的在职和离退休老教师组成的督导组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督导,他们直接对校长负责。他们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采取随机听课,查看教师教案、备课笔记,查阅学生课堂笔记、作业、实验报告,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督导人员做好督导记录,对督导对象做出评价,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对全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有力地促进了广大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建立严格规范的考试管理制度。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考试管理制度,对考试的相关环节实施规范化管理,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传授、考试试卷编制、教学效果评价三者合一的评价方法,逐步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流水阅卷制度。学校建立了基于word平台题库卷库系统,考试时随机抽取试题,使考核命题的客观性、科学性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建立规范的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
首先,建立规范的教学行为约束机制。学校严格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厅和卫生厅制定的《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并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了一整套科学与严谨相统一、灵活与有序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制定了《教学事故处理办法》,它们涵盖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管理、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人员业务管理、教学研究与信息管理、学分制管理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其次,建立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励机制。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建立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励机制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对教学的投入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一是通过面向教师设立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的评选,定期开展优秀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课件制作比赛、操作技能竞赛和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奖等的评奖活动,加强了对教师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二是加强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兴趣的培养;三是面向学生设立奖学金,通过组织优良学风班级评选、学优生选拔培养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进行长期的探索和研究。总体来说,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当前高职生源质量下降,师生比例较低,实验、实训设备的资金国家投入偏低等情况下,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显得高尤为重要。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惟有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才能吸引好的生源,保障就业,也才能做到学校招生就业的进、出口两旺。这已成为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对于举办职业教育的院校来说,通过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控制的内涵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有针对性地和通过科学的设计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机制,完成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从而营造良好的教风和学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和质量观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职业教育的质量不同于一般产品的质量,它所培养的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应以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为标准。职业教育的质量又不同于普通教育的质量,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它的质量应当以不同行业的职业岗位群对职业技术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为标准。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泰勒指出,“教育评价就是衡量实际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即发现学生学了什么和这些东西所具有的价值”。另一位专家斯塔费尔比姆指出:“应当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大气候的需要对教育目标本身进行价值判断。”可见,职业教育的质量观应当根据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来判断。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衡量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好坏的最根本的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定位应是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笔者认为,高职学生的“全面素质”应当从技术技能型管理人才的能力本位出发,从她(他)们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能应变、能生存、能发展”的要求以及从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使她(他)们可接受终身教育的角度,赋予其必须的基础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技术素质等内涵,使他们既成为合格的“职业人”,又成为完善的“社会人”。
因此,职业教育的质量观应当以人才培养的目标来定位,其质量标准也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必须顺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从当前来看,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监控保障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职业学校要以质量求生存,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分析。
保障教育质量的外在机制,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保障教育质量的环境。它包括国家对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制度的立法,教育行政部门有利职教发展的政策,健全的督导评估体系和制度,以及可靠有保证的资金投入,现代化的校园环境,符合要求并与科技进步相适应或适度超前的实验实训设施等。
保障教育质量的内在机制,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二是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三是质量监控体系。
培养优质人才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狠抓了四个环节:一是师德教育。坚持思想政治学习、医德师德测评,加强教师中的党建工作,形成一支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二是理念更新。通过现代职教理论的学习与宣传,把教育理念切实从学科本位转到能力本位上来,并且贯彻落实到专业开发、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结合的教学实践中去。三是“双师型”队伍建设。通过抓本科学历达标和研究生学历进修及抓专业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达标等措施,使“双师型”资格的专业教师迅速达到50%以上。四是考核激励。我们将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优、职称晋升和聘用、奖金等直接挂钩,并在住房福利等方面向教师倾斜,从而大大调动了教师开展教学研和课改的积极性,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程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我们组织了多类人员到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院等用人单位调研论证,根据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开展课程综合化探索。注重使教学、实验、见习、实训融为一体,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在课程改革中,我们特别注意贯彻“拓宽基础、强化技能、模块教学”的主导思想,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按需组合教学模块。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的监控也是保障教学质量落到实处的有效手段。我们从人才培养的过程控制着眼,全面贯彻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制定的教学管理规范,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实施细则。从组织机构、过程控制、程度化操作、资源保障、考核评价和奖惩等方面,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经验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尽量把影响质量的不利因素解决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之中,使学校所培养的各个专业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以合格的条件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验。
三、具体做法
(一)建立教学质量目标体系
由于教学质量控制是对影响教学质量因素的直接干预,即针对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对有碍于质量提高的不利因素的限制和排除。因此,教学质量目标体系对高职教育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高职教育质量目标体系的建立应从以下三个层面考虑:一是知识目标。通过在学校五年的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应该达到的质与量的要求;二是技能目标。对所学专业及岗位群技术领域的了解,在校学习期间应掌握相关专业技术和技术应用能力,特别是高新技术、高新仪器设备的应用能力;三是职业素质目标。即用人单位对现代人才素质的普遍要求,如责任心、敬业精神、文化素养以及学生应达到的适应岗位需求和岗位变化的综合能力等。
(二)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第一,建立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制度。实现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制度化是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有效地处理和利用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及时地反馈信息是优秀的控制体系应具备的功能。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坚持定期组织学生、教师、督学、教学督导人员对任课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价,并及时将其评价结果以适当形式反馈给教师本人及所在学科,使教师明确自己的优势、不足及今后应改进的方向。学校还制定了《教师考核实施办法》,采用学生与同行考核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常规与随堂考核相结合,教学与教研考核相结合等方法,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定期对教师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有力促进了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健全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机制。学校通过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基本信息系统和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根据实验、见习、实训的教学计划、大纲,编制实验、见习实训教学安排表。建立专业主干课程技能考核制度,通过定期组织对实验、见习、实训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检查与评价,保证了实践性教学的质量;通过不断推动实验室、实训中心的全面开放,学校对实验室、实训中心开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总结,加大了开放的力度,提高了开放的效果,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通过强化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和指导,加强与各实习单位的联系,定期组织教师赴实习点进行理论辅导、复习、答疑,并定期进行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和出科考核,切实加强对临床实习学生的管理,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第三,建立正常的听课制度。学校实行教学校长、教务处长、总督学、督导人员、学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和其它教学管理干部深入课堂定期或不定期地随机听课制度,通过听课,直接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并填写《听课记录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秩序、教书育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一方面通过建立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核制度,严格要求、严格标准、严格把关,确保了毕业生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教务、招生就业、学生等管理部门及班主任的配合,发放调查问卷、建立毕业生联系人制度,通过邀请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的有关情况,为学校修订教育教学内容提供重要信息依据和第一手资料。
(三)完善教学过程的监控系统
第一,建立畅通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畅通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确保教学质量控制体系高效运转的基础。近年来,学校加大了投资力度,建立了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征订管理信息系统、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安排信息系统和题库系统,实现了教务管理的信息化。从课程设置到选修,从教师安排到成绩记载,从学生评价结果的汇总处理到评价结果的反馈等,已建立起了现代化、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二,建立定期的教学检查制度。为确保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有效运行,学校每学期坚持抓住三个“控制点”:一是开学前由教研室主任、学科主任和教务处长逐级审核任课教师的授课计划,教研室主任检查第一周的教案、备课笔记。二是学期中教务处定期检查教室日志、实验室日志,进行教学秩序检查,班级每周向教务处填报教学情况反馈表,并定期召开学习委员座谈会;三是教学校长对教学情况按教学管理规范进行全面检查,发现违规违纪和有教学事故现象及时处理通报,以正教风、学风,进一步促进了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第三,建立正常的教学督导制度。学校聘请省内著名职教专家担任学校总督学,并成立了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副高以上职称的在职和离退休老教师组成的督导组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督导,他们直接对校长负责。他们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采取随机听课,查看教师教案、备课笔记,查阅学生课堂笔记、作业、实验报告,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督导人员做好督导记录,对督导对象做出评价,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对全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有力地促进了广大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建立严格规范的考试管理制度。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考试管理制度,对考试的相关环节实施规范化管理,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传授、考试试卷编制、教学效果评价三者合一的评价方法,逐步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流水阅卷制度。学校建立了基于word平台题库卷库系统,考试时随机抽取试题,使考核命题的客观性、科学性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建立规范的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
首先,建立规范的教学行为约束机制。学校严格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厅和卫生厅制定的《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并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了一整套科学与严谨相统一、灵活与有序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制定了《教学事故处理办法》,它们涵盖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管理、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人员业务管理、教学研究与信息管理、学分制管理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其次,建立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励机制。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建立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励机制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对教学的投入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一是通过面向教师设立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的评选,定期开展优秀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课件制作比赛、操作技能竞赛和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奖等的评奖活动,加强了对教师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二是加强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兴趣的培养;三是面向学生设立奖学金,通过组织优良学风班级评选、学优生选拔培养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进行长期的探索和研究。总体来说,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当前高职生源质量下降,师生比例较低,实验、实训设备的资金国家投入偏低等情况下,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显得高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