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更好更快的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及其救治和护理。方法:重症手足口病主要病毒为EV71。EV71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流行性,爆发性,有较高的病死率。死因主要是由于:脑炎、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休克。结果:对重症病例应早期识别,及早发现危重症的早期症候,尤其3岁以下的患儿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做好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护理工作。结论:本病有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病情加重突然,进展迅速,病程在2-3天发生,危重症以损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重要器官。病死率在10%-25%。加强对本病的高度警惕,减少死亡。
【关键词】手足口病(危重症型);救治护理
【中图分类号】R772.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10-02
我科2009年1月-2010年9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46例,年龄在2个月-4岁,男27例,女19例。死亡4例,在1岁左右。现将救治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
1.1 患儿,男,11个月,因发热,皮疹,伴呕吐,易惊2天,发绀半天以手足口病(危重症型)收住。入院时T36.8℃,HR165次/分,R42/分,BP128/70mmHg,SPO282%(吸氧下),一般情况差,神清,精神极差,手足可见散在红色皮疹,咽充血,口唇及四肢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入院后立即给米力农改善循环,甘露醇脱水,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患儿病情危重,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立即给面罩加压给氧,缺氧中毒征无改善,面色青紫,鼻扇、呻吟。BP92/47mmHg,立即气管插管,气囊加压给氧。导管口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面色青紫,SPO260-70%,抽气样呼吸10-20次/分,给抗休克处理,给多巴胺改善循环,呋塞米利尿,激素等治疗无好转,心肺复苏,抢救无效死亡。死于呼吸循环衰竭,肺出血。
1.2 患儿,男,4岁,咳嗽发热7天,发现手足、臀部皮疹3天就诊。入院时T38℃,HR130次/分,R38次/分,BP105/66mmHg,一般情况差,神志清楚,烦躁,激惹、惊厥2次,对周围人群反感及恐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咽充血明显,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呕吐,咽拭子培养EV71阳性?6.15×104拷貝,大便EV71阳性。确诊为手足口病(重症),经过积极的救治护理,1周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症状消退病情痊愈出院。
2 救治
2.1 抢救危重症手足口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指标:体温、精神状态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受累情况。
2.2 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根据循环、血压的变化可用山莨菪碱,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酌情用利尿剂。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3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降低颅内压给予甘露醇0.5-1g/kg/次,4-8小时1次,静脉给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及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1-2次。2.4出现心率、呼吸衰竭时,认真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时可使用机械通气。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防止肺水肿及肺出血。
3 护理
3.1 体温持续高热主要与病毒有关,及时给物理降温,镇静止惊,水合氯醛,安定,苯巴比妥钠,退热药等处理。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给予易消化和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的清淡饮食。
3.2 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避免受凉而使病情加重或复发。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并适度保暖。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
3.3 加强护理:当休克出现时头肩部抬高20度-30度,以利于颅内血液回流,保持中立位。严密观察神经系统情况。当有脑疝前期症状时给平卧,避免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
3.4 注意呼吸、循环情况,有急性肺水肿,如咔粉红色泡沫痰时应将氧气湿化瓶中加入30%酒精,间歇吸入。
3.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呼吸机管道、胃管、尿管是否脱落、通畅。观察病情进展速度,定时监测血糖。继发严重感染时应用有效抗生素。做好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3.6 心理护理:督促家长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环境舒适,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尽量使患儿安静以减少氧的消耗。
3.7 做好健康教育,让家长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以取得最佳配合,并给予支持和安慰,减轻其紧张和恐惧心理。
4 结果
从大量普通病例中识别出重症,积极监护和治疗重症。防止进展成危重症。危重症及时生命支持,出现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呼吸浅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者,收入PICU救治以便及时进行恰当处理。
5 讨论
在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时,重点在于病情的观察,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内,3岁以下的婴幼儿。
参考文献
[1] 崔焱主编.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吴瑞萍主编.禇福棠实用儿科学.
目的:探讨更好更快的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及其救治和护理。方法:重症手足口病主要病毒为EV71。EV71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流行性,爆发性,有较高的病死率。死因主要是由于:脑炎、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休克。结果:对重症病例应早期识别,及早发现危重症的早期症候,尤其3岁以下的患儿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做好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护理工作。结论:本病有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病情加重突然,进展迅速,病程在2-3天发生,危重症以损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重要器官。病死率在10%-25%。加强对本病的高度警惕,减少死亡。
【关键词】手足口病(危重症型);救治护理
【中图分类号】R772.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10-02
我科2009年1月-2010年9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46例,年龄在2个月-4岁,男27例,女19例。死亡4例,在1岁左右。现将救治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
1.1 患儿,男,11个月,因发热,皮疹,伴呕吐,易惊2天,发绀半天以手足口病(危重症型)收住。入院时T36.8℃,HR165次/分,R42/分,BP128/70mmHg,SPO282%(吸氧下),一般情况差,神清,精神极差,手足可见散在红色皮疹,咽充血,口唇及四肢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入院后立即给米力农改善循环,甘露醇脱水,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患儿病情危重,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立即给面罩加压给氧,缺氧中毒征无改善,面色青紫,鼻扇、呻吟。BP92/47mmHg,立即气管插管,气囊加压给氧。导管口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面色青紫,SPO260-70%,抽气样呼吸10-20次/分,给抗休克处理,给多巴胺改善循环,呋塞米利尿,激素等治疗无好转,心肺复苏,抢救无效死亡。死于呼吸循环衰竭,肺出血。
1.2 患儿,男,4岁,咳嗽发热7天,发现手足、臀部皮疹3天就诊。入院时T38℃,HR130次/分,R38次/分,BP105/66mmHg,一般情况差,神志清楚,烦躁,激惹、惊厥2次,对周围人群反感及恐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咽充血明显,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呕吐,咽拭子培养EV71阳性?6.15×104拷貝,大便EV71阳性。确诊为手足口病(重症),经过积极的救治护理,1周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症状消退病情痊愈出院。
2 救治
2.1 抢救危重症手足口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指标:体温、精神状态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受累情况。
2.2 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根据循环、血压的变化可用山莨菪碱,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酌情用利尿剂。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3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降低颅内压给予甘露醇0.5-1g/kg/次,4-8小时1次,静脉给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及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1-2次。2.4出现心率、呼吸衰竭时,认真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时可使用机械通气。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防止肺水肿及肺出血。
3 护理
3.1 体温持续高热主要与病毒有关,及时给物理降温,镇静止惊,水合氯醛,安定,苯巴比妥钠,退热药等处理。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给予易消化和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的清淡饮食。
3.2 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避免受凉而使病情加重或复发。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并适度保暖。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
3.3 加强护理:当休克出现时头肩部抬高20度-30度,以利于颅内血液回流,保持中立位。严密观察神经系统情况。当有脑疝前期症状时给平卧,避免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
3.4 注意呼吸、循环情况,有急性肺水肿,如咔粉红色泡沫痰时应将氧气湿化瓶中加入30%酒精,间歇吸入。
3.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呼吸机管道、胃管、尿管是否脱落、通畅。观察病情进展速度,定时监测血糖。继发严重感染时应用有效抗生素。做好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3.6 心理护理:督促家长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环境舒适,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尽量使患儿安静以减少氧的消耗。
3.7 做好健康教育,让家长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以取得最佳配合,并给予支持和安慰,减轻其紧张和恐惧心理。
4 结果
从大量普通病例中识别出重症,积极监护和治疗重症。防止进展成危重症。危重症及时生命支持,出现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呼吸浅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者,收入PICU救治以便及时进行恰当处理。
5 讨论
在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时,重点在于病情的观察,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内,3岁以下的婴幼儿。
参考文献
[1] 崔焱主编.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吴瑞萍主编.禇福棠实用儿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