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公共英语课是一门受众多、中西文化交汇的公共课。英语教师应该在教授技能和知识之外,充分了解课程思政以发挥英语课程的思政功能,为解决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對的诸如盲目崇洋、文化自卑、文化输出不良等问题,探索多种可行性策略:引领思想、增强文化自信、开辟在线课堂。
【关键词】公共英语 课程思政 策略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 年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应用技术型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析》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9YYJG079。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0-0020-02
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高校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不应该只是传授学生技能和谋生手段,更应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的储备力量。
公共英语教学传统上更重视对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和英美文化方面的培养和提高,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不加甄别或无法甄别的情况下直接曝露于西方文化思想之下,以至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错误认识。
思政教育,并非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要求不同专业的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不只是一味地灌输技能和知识,而是在准备教学内容、上课教学过程中秉持这一教学理念,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面对的学生数量大、范围广,是学生接触外国文化思想,尤其是英美等西方国家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听说读写译等各种技能、了解西方思想文化以备满足日后工作需求、文化交流、文化输出的一个必经阶段。如果英语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知识积累,并让学生不加区分良莠地接触西方文化思想,而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国优秀文化教育,那势必会使学生产生盲目崇洋、文化输出失败、文化自卑等负面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英语教师应深入了解课程思政功能的内涵和意义,并努力探索可行性策略,进而利用大学英语公共课以充分发挥其思政功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课题组在实际教学中共同筛选出了以下几点有效可行的方法:
第一,教师应有意识、主动了解课程的思政功能,摒弃过去的只灌输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思想“领路人”作用,帮助学生意识到并甄别课程内容中西方意识形态或直白或隐匿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
以《21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的一篇课文Inaugural Address of John F. Kennedy(《肯尼迪就职演讲》)为例。在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文章后进行多项选择投票,统计学生的读后感。在所有四个读后感选项(A.令人感动;B.具有煽动性内容;C.具有号召力;D.富有感染力)中,选择“A.令人感动”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百分比为87.85%,选择“B.具有煽动性内容”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百分比为23.57%,选择“C.具有号召力”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百分比为94.28%,选择“D.富有感染力”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百分比为91.42%。由数据可见,选择“具有煽动性内容”的学生比例相比较选择其他选项的学生比例要少许多。作为教师,并不能忽视否认这篇演讲在词汇、句法、语篇方面的众多优点和极强烈的感召力,但也必须要向学生指明其中的极具煽动性的、展示强国意欲在意识形态和主权方面干涉他国事务的部分。比如“that the torch has been passed to a new generation of Americans —and unwilling to witness or permit the slow undoing of those human rights to which this nation has always been committed, and to which we are committed today at home and around the world.”(火炬已经传递给了新一代的美国人——他们不愿目睹或允许我国长期坚守的,并且时至今日仍在国内和全球承诺坚守的人权日趋毁灭。)人权问题向来是美国攻击其他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敌对的国家的工具。比如2019年乱港占中的港独势力成员有组织地意欲颠覆政府、走上街头进行具有恐怖主义分子色彩的打砸烧抢、攻击无辜路人和警方的犯罪行为时,美国政府及其所在的西方势力集团公然为港独分子摇旗呐喊、打气助威,污蔑中国香港政府和警方。而在本国却出现了黑人被警方压喉窒息而死、普通民众上街抗议被镇压,政府甚至不惜出动国民警卫队,将本国民众人权都置若罔闻,根本就是“to witness or permit the slow undoing of those human rights”,何谈“and to which we are committed today at home and around the world”。究其实质,不过是以人权为幌子,攻击其他国家,干涉其他国家内政。
再比如,“And yet the same revolutionary beliefs for which our forebears fought are still at issue around the globe —the belief that the rights of man come not from the generosity of the state but form the hand of God.”(但是我们的先辈为之奋斗毕生的相同的革命信念,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着争议。这革命信念就是:人类的权利不是来自国家的慷慨施舍,而是来自上帝的恩赐。)美国作为基督教国家,或者说作为新教国家,认为自己是天选之民“the chosen ones”,信仰上帝,认为是上帝赋予人以人权,宣扬基督教教义,虽在宗教意义上已将自身凌驾于他国之上,但如只在自己国家范围内实行则为内部事务。然而在下文结束部分还有呼应内容“let us go forth to lead the land we love, asking His blessing and His help, but knowing that here on earth God’s work must truly be our own.”(让我们走向前方去引领我们所热爱的这片土地,祈求上帝的祝福和保佑,但与此同时也要明白:在我们的地球上,上帝的工作是一定要由我们自己去完成的。),美国不只意欲以人权之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更意欲以上帝之名义行干涉之事实。然则教师需要学生了解的并不仅限于此,还要让学生了解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上帝之名为非作歹并非只存在于近现代社会,并非只存在于清教徒约翰·温斯罗普发表“山巅之城”布道辞之时,还要让学生知晓在历史上就存在着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性军事行动十字军东征,以上帝之名行干涉之事从古代到现代从来不曾间断过,现在不会停止,未来以自由民主人权为旗帜裹挟着宗教力量的干涉之举仍然不会停止。 类似上述的内容,因为学生相对少不更事、缺乏政治敏锐性,如果不加引导、不去甄别,很容易理所当然全盘接受这些内容。
再以《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中的一篇听力资料“How Giant Websites Design for You”为例,演讲人Margaret Gould在发言中说到“But what if you had to drive four hours to charge your phone because you had no reliable source of electricity? What if you had no access to public libraries? What if your country had no free press? What would these products start to mean to you? This is what Google, YouTube, and Facebook look like to most of the world, and it’s what they’ll look like to most of the next five billion people to come online.”(但是如果因为没有稳定的电源你要开车四个小时去给手机充电,你会怎样呢?如果你没有途径接触并使用公共图书馆,你会怎样呢?如果你的国家没有新闻自由,你会怎样呢?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产品会对你意味着什么呢?这正是Google、YouTube和Facebook对于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意义所在,也是它们对于未来的五十亿网民的意义所在。)如果教师只是对字面意思做出讲解,那么学生可能会无意识地认同其内涵,即上述美国三大网络巨头代表着先进文化、美好事物和新闻自由,而忽视其负面作为、负面影响。教师必须扮演领路人,向学生解释或引导学生发现其负面、言行不一的行为。比如《中国日报》英文在线版于2014年10月2日报道了Facebook和YouTube拒绝删除联合国安理会认定的恐怖组织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发布的宣扬圣战的视频;Facebook、Twitter于2019年以有官方背景、散布有关香港假新闻的名义封禁许多账号,而那些账号不过是打破西方选择性丑化报道、发布港独分子暴行,而与此同时对大量发布港独暴力分子违法犯罪行为或传播抹黑香港警察的账户听之任之、不采取任何措施;同期,YouTube将中国国际电视台摄制推出的新疆反恐纪录片以涉嫌违规为理由进行下架停播。种种举措不论是非、颠倒黑白,将西方媒体以新闻自由之名行舆论控制之实暴露于天下。
第二,增加中国文化占比。在文化交流日益增长的现代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相结合,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课上注重西方文化思想的输入,一定程度上和课本的选材相关。但教师本着发挥课程思政功能的精神,应该主动增加优秀中国文化思想内容的比例,这样不仅能树立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扫除文化自卑心态,还能为学生了解、运用本民族文化并在文化交流中成功进行文化输出添加助力。
第三,加强中西文化对比。虽然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主动增加中国文化思想内容,但并不意味着为增加而增加、无目的地去增加中国文化占比,而是应该按照教材的实际情况来增加中国文化。比如上文所提到的《肯尼迪就职演讲》这篇课文,肯尼迪总统在就职演讲中提及到美国所坚持的信念、外交理念及对美国国民的号召,那么教师就可以对应地安排学生学习毛泽东所撰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英文版节选。《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1949年6月30日,新中国成立的前夕,就新中国的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国家的内政外交做出了详细阐释。学生将两篇文章进行对照学习,既能加强语言技能学习又能加强思想学习、锻炼思考能力、促进思想进步。
第四,妥善利用各在线学习平台,开辟第二课堂。英语课堂有教学时间限制和教学大纲限制,教师为发挥课堂思政功能而增加各种授课内容,却将其挤压进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疑太过草率,不能达成良好效果。因此,将部分内容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发布,督促学生学习,既可以充分发挥思政功能,又可以线上线下互补,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准备内容、安排任务和设置检测手段,保证线上自学内容和线下真实课堂内容顺利、合理对接。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线上学习平台务必不能对学生进行填鸭式资料填充,让学生被动学习,而是仍然承担“领路人”角色,起到引领指导作用,合理安排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思考、研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前文所提及的美国以民主自由人权等为名义干涉别国内政、西方媒体对中国进行不实报导甚而污蔑抹黑为例,经课题组成员分类教学和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只是在线下课堂中对相应内容简单介绍、泛泛而谈,学生对其不太感兴趣或感触不深;教师在线下课堂中对相应内容进行详实介绍,学生对其兴趣提高但仍然感触不深;教师在线上平台给学生布置任务自己去了解相应内容而不加以指导,学生虽感兴趣有积极性但效果不太理想,甚至有学生积极性受挫;教师在线上平台给学生布置任务并加以指导、细化要求,学生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且效果良好 ——学生对学习内容见解加深,并主动在线下课堂展示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1).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2.
[3]刘欣.“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與实践路径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
[4]徐中川.《美国总统演讲名篇赏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
[5]李霄翔.《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3》[M].(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
[6]汪榕培.《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修订版)2》[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5.
[7]杜刚跃,孙瑞娟. 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2019(4).
作者简介:
孙景贤(1982-),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英语教学法。
胡佳楠(1984-),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商务英语。
【关键词】公共英语 课程思政 策略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 年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应用技术型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析》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9YYJG079。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0-0020-02
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高校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不应该只是传授学生技能和谋生手段,更应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的储备力量。
公共英语教学传统上更重视对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和英美文化方面的培养和提高,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不加甄别或无法甄别的情况下直接曝露于西方文化思想之下,以至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错误认识。
思政教育,并非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要求不同专业的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不只是一味地灌输技能和知识,而是在准备教学内容、上课教学过程中秉持这一教学理念,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面对的学生数量大、范围广,是学生接触外国文化思想,尤其是英美等西方国家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听说读写译等各种技能、了解西方思想文化以备满足日后工作需求、文化交流、文化输出的一个必经阶段。如果英语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知识积累,并让学生不加区分良莠地接触西方文化思想,而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国优秀文化教育,那势必会使学生产生盲目崇洋、文化输出失败、文化自卑等负面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英语教师应深入了解课程思政功能的内涵和意义,并努力探索可行性策略,进而利用大学英语公共课以充分发挥其思政功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课题组在实际教学中共同筛选出了以下几点有效可行的方法:
第一,教师应有意识、主动了解课程的思政功能,摒弃过去的只灌输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思想“领路人”作用,帮助学生意识到并甄别课程内容中西方意识形态或直白或隐匿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
以《21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的一篇课文Inaugural Address of John F. Kennedy(《肯尼迪就职演讲》)为例。在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文章后进行多项选择投票,统计学生的读后感。在所有四个读后感选项(A.令人感动;B.具有煽动性内容;C.具有号召力;D.富有感染力)中,选择“A.令人感动”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百分比为87.85%,选择“B.具有煽动性内容”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百分比为23.57%,选择“C.具有号召力”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百分比为94.28%,选择“D.富有感染力”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百分比为91.42%。由数据可见,选择“具有煽动性内容”的学生比例相比较选择其他选项的学生比例要少许多。作为教师,并不能忽视否认这篇演讲在词汇、句法、语篇方面的众多优点和极强烈的感召力,但也必须要向学生指明其中的极具煽动性的、展示强国意欲在意识形态和主权方面干涉他国事务的部分。比如“that the torch has been passed to a new generation of Americans —and unwilling to witness or permit the slow undoing of those human rights to which this nation has always been committed, and to which we are committed today at home and around the world.”(火炬已经传递给了新一代的美国人——他们不愿目睹或允许我国长期坚守的,并且时至今日仍在国内和全球承诺坚守的人权日趋毁灭。)人权问题向来是美国攻击其他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敌对的国家的工具。比如2019年乱港占中的港独势力成员有组织地意欲颠覆政府、走上街头进行具有恐怖主义分子色彩的打砸烧抢、攻击无辜路人和警方的犯罪行为时,美国政府及其所在的西方势力集团公然为港独分子摇旗呐喊、打气助威,污蔑中国香港政府和警方。而在本国却出现了黑人被警方压喉窒息而死、普通民众上街抗议被镇压,政府甚至不惜出动国民警卫队,将本国民众人权都置若罔闻,根本就是“to witness or permit the slow undoing of those human rights”,何谈“and to which we are committed today at home and around the world”。究其实质,不过是以人权为幌子,攻击其他国家,干涉其他国家内政。
再比如,“And yet the same revolutionary beliefs for which our forebears fought are still at issue around the globe —the belief that the rights of man come not from the generosity of the state but form the hand of God.”(但是我们的先辈为之奋斗毕生的相同的革命信念,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着争议。这革命信念就是:人类的权利不是来自国家的慷慨施舍,而是来自上帝的恩赐。)美国作为基督教国家,或者说作为新教国家,认为自己是天选之民“the chosen ones”,信仰上帝,认为是上帝赋予人以人权,宣扬基督教教义,虽在宗教意义上已将自身凌驾于他国之上,但如只在自己国家范围内实行则为内部事务。然而在下文结束部分还有呼应内容“let us go forth to lead the land we love, asking His blessing and His help, but knowing that here on earth God’s work must truly be our own.”(让我们走向前方去引领我们所热爱的这片土地,祈求上帝的祝福和保佑,但与此同时也要明白:在我们的地球上,上帝的工作是一定要由我们自己去完成的。),美国不只意欲以人权之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更意欲以上帝之名义行干涉之事实。然则教师需要学生了解的并不仅限于此,还要让学生了解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上帝之名为非作歹并非只存在于近现代社会,并非只存在于清教徒约翰·温斯罗普发表“山巅之城”布道辞之时,还要让学生知晓在历史上就存在着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性军事行动十字军东征,以上帝之名行干涉之事从古代到现代从来不曾间断过,现在不会停止,未来以自由民主人权为旗帜裹挟着宗教力量的干涉之举仍然不会停止。 类似上述的内容,因为学生相对少不更事、缺乏政治敏锐性,如果不加引导、不去甄别,很容易理所当然全盘接受这些内容。
再以《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中的一篇听力资料“How Giant Websites Design for You”为例,演讲人Margaret Gould在发言中说到“But what if you had to drive four hours to charge your phone because you had no reliable source of electricity? What if you had no access to public libraries? What if your country had no free press? What would these products start to mean to you? This is what Google, YouTube, and Facebook look like to most of the world, and it’s what they’ll look like to most of the next five billion people to come online.”(但是如果因为没有稳定的电源你要开车四个小时去给手机充电,你会怎样呢?如果你没有途径接触并使用公共图书馆,你会怎样呢?如果你的国家没有新闻自由,你会怎样呢?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产品会对你意味着什么呢?这正是Google、YouTube和Facebook对于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意义所在,也是它们对于未来的五十亿网民的意义所在。)如果教师只是对字面意思做出讲解,那么学生可能会无意识地认同其内涵,即上述美国三大网络巨头代表着先进文化、美好事物和新闻自由,而忽视其负面作为、负面影响。教师必须扮演领路人,向学生解释或引导学生发现其负面、言行不一的行为。比如《中国日报》英文在线版于2014年10月2日报道了Facebook和YouTube拒绝删除联合国安理会认定的恐怖组织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发布的宣扬圣战的视频;Facebook、Twitter于2019年以有官方背景、散布有关香港假新闻的名义封禁许多账号,而那些账号不过是打破西方选择性丑化报道、发布港独分子暴行,而与此同时对大量发布港独暴力分子违法犯罪行为或传播抹黑香港警察的账户听之任之、不采取任何措施;同期,YouTube将中国国际电视台摄制推出的新疆反恐纪录片以涉嫌违规为理由进行下架停播。种种举措不论是非、颠倒黑白,将西方媒体以新闻自由之名行舆论控制之实暴露于天下。
第二,增加中国文化占比。在文化交流日益增长的现代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相结合,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课上注重西方文化思想的输入,一定程度上和课本的选材相关。但教师本着发挥课程思政功能的精神,应该主动增加优秀中国文化思想内容的比例,这样不仅能树立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扫除文化自卑心态,还能为学生了解、运用本民族文化并在文化交流中成功进行文化输出添加助力。
第三,加强中西文化对比。虽然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主动增加中国文化思想内容,但并不意味着为增加而增加、无目的地去增加中国文化占比,而是应该按照教材的实际情况来增加中国文化。比如上文所提到的《肯尼迪就职演讲》这篇课文,肯尼迪总统在就职演讲中提及到美国所坚持的信念、外交理念及对美国国民的号召,那么教师就可以对应地安排学生学习毛泽东所撰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英文版节选。《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1949年6月30日,新中国成立的前夕,就新中国的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国家的内政外交做出了详细阐释。学生将两篇文章进行对照学习,既能加强语言技能学习又能加强思想学习、锻炼思考能力、促进思想进步。
第四,妥善利用各在线学习平台,开辟第二课堂。英语课堂有教学时间限制和教学大纲限制,教师为发挥课堂思政功能而增加各种授课内容,却将其挤压进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疑太过草率,不能达成良好效果。因此,将部分内容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发布,督促学生学习,既可以充分发挥思政功能,又可以线上线下互补,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准备内容、安排任务和设置检测手段,保证线上自学内容和线下真实课堂内容顺利、合理对接。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线上学习平台务必不能对学生进行填鸭式资料填充,让学生被动学习,而是仍然承担“领路人”角色,起到引领指导作用,合理安排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思考、研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前文所提及的美国以民主自由人权等为名义干涉别国内政、西方媒体对中国进行不实报导甚而污蔑抹黑为例,经课题组成员分类教学和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只是在线下课堂中对相应内容简单介绍、泛泛而谈,学生对其不太感兴趣或感触不深;教师在线下课堂中对相应内容进行详实介绍,学生对其兴趣提高但仍然感触不深;教师在线上平台给学生布置任务自己去了解相应内容而不加以指导,学生虽感兴趣有积极性但效果不太理想,甚至有学生积极性受挫;教师在线上平台给学生布置任务并加以指导、细化要求,学生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且效果良好 ——学生对学习内容见解加深,并主动在线下课堂展示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1).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2.
[3]刘欣.“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與实践路径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
[4]徐中川.《美国总统演讲名篇赏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
[5]李霄翔.《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3》[M].(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
[6]汪榕培.《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修订版)2》[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5.
[7]杜刚跃,孙瑞娟. 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2019(4).
作者简介:
孙景贤(1982-),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英语教学法。
胡佳楠(1984-),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