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大脑:赋能发展的“最强大脑”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ueyan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数字时代,大数据是生产资料,云计算、人工智能是生产工具,互联网、物联网是生产关系,这些技术共同构筑起数字化的购物、出行、社交、娱乐、制造、物流等生产力,让数字化浪潮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样,数字化也成为政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契机。
  当下,在浙江各地如火如荼展开的产业大脑建设,正是政府推进经济治理数字化的新方向和新抓手。其“一脑治经济,两端同赋能”的建设理念,标志着浙江将以挖掘数据价值、提供数智服务为核心构建平台,打通政府和市场,贯通生产和消费,既为企业发展提供数字化服务,也为经济治理提供数字化工具,全面助推产业发展的数字化、高端化、创新化进程。

起步数字化改革


  产业大脑的正式提出,源起于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大会。2021年春节后,浙江以一场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开启牛年新局。在会上,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把经济发展、民主法治、社会治理、文化发展、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作为数字化改革的主战场,构建起“1 5 2”的工作体系,推进数字化从政府治理领域向省域治理各领域延伸。
  所谓“1 5 2”工作体系,其中“1”是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作为智慧化平台中枢,支撑各级、各系统的数字应用;“5”即5个数字化综合应用,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数字政府综合应用、数字经济综合应用、数字社会综合应用和数字法治综合应用,全面推进相应领域的数字化进程;“2”则是数字化的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改革的核心就是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对省域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重塑,以构建治理新平台、新机制、新模式。
  在此思想指导下,浙江制定了《浙江省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方案》,提出“以工业领域为突破口,以产业大脑为支撑,以数据供应链为纽带,以“未来工厂”、数字贸易中心及未来产业先导区等建设为引领,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融合应用,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全面连接的数字经济运行系统,赋能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由此,以数字赋能、推多链融合,促经济质量全面提升的产业大脑应运而生。

“智慧脑”与“决策脑”


  按照浙江的定义,“产业大脑是基于系统集成和经济调节智能化的理念,将资源要素数据、产业链数据、创新链数据、供应链数据、贸易流通链数据等汇聚起来,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数字产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及时分析、引导、调度、管理,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说明,产业大脑是以数据资源和数字技术为基础,以对产业进行数字化分析为手段,通过对产业发展进行智能化调节,实现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产业大脑”,就是以数字赋能发展。
  对此,3月31日召开的杭州市数字化改革暨“数智杭州”建设攻坚年推进大会就表现得尤为鲜明。根据会上发布的《关于“数智杭州”建设的总体方案》,数字经济系统是“数智杭州”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产业大脑则为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提供了核心支撑。产业大脑在此次大会被作为“王炸”推出,并被定义为杭州的“发展之脑”。对此,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在大会上用了“两个赋能”来阐释其作用,即“赋能治理、赋能发展”。
  由此可见,产业大脑要成为一个对产业进行全面掌握、分析、研判、预警的“智慧脑”;一个可描述经济运行态势,洞察产业链情况,多维度展示产业信息、各区域产业和企业的行业趋势,辅助政策落地的“决策脑”。

“建脑”与“应用”


  从产业大脑的架构来看,主要由数据资源体系和应用支撑体系构成。在数据资源层面,产业大脑作为产业决策中枢,需要大量的数据汇聚,目前主要由政府侧数据仓和企业侧数据仓构成,并实现数据的有序交换。在应用支撑体系层面,产业大脑则根据应用场景和业务协同的需要,構建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实现相关业务系统互联、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在实际建脑当中,对政府侧数据汇聚,浙江要求以公共资源交易、科技创新、网上技术交易市场、金融综合服务、企业信用服务(企业码)、产业链数据中心、“亩均论英雄”大数据等应用数据为基础。对企业侧数据汇聚,浙江要求以企业为主体,以浙江省十大标志性产业链为重点,加快推动基础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行业级(突出行业共性支持)、区域级(突出特色产业集群)、企业级(突出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推动各平台创新资源、制造资源、服务资源的集聚共享。对政府侧和企业侧数据的有序交换,则要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与公共资源数据的互联互通,有力支持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平台、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在具体应用层面,浙江也提出建设产业大脑数据中枢、产业链数据中心等重点应用。其中产业链数据中心是产业大脑的核心应用之一,其建设将具体形成“3图6库8应用”。“3图”指产业链鱼骨图、供应链关系图、产业空间秩序图,“6库”指企业、项目、产品、技术、人才、政策库,“8应用”指形成运行监测、风险处置、供需对接、转移监测、产业链评价、精准招商、人才招引和合作服务等八大场景应用。由此,依托产业大脑,多部门可联合开展产业链治理,让补短板锻长板行动常态化推进。

杭州实践


  作为浙江最早建设产业大脑的地区,杭州在3月底的全市数字化改革暨“数智杭州”建设攻坚年推进大会上,就先一步明确了产业大脑的重点建设思路,并发布了部分具体应用场景。
  从建设思路来看,杭州在大脑政府侧围绕“全量数据 智能工具”,力求掌握产业发展态势、预测产业发展趋势、监测产业风险、评估产业发展质量、科学谋划产业布局、精准引导招商引资、高效配置资源要素、方便精准服务企业、着力打造政府机关的高频高效工作前台,以提升政府数治能力。在大脑市场侧则重点围绕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建设,通过数据协调、数据赋能,推动生产方式、产业形式、商业模式、企业形态重构,提高经济社会的运行效率和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杭州产业大脑初步计划推出产业服务、转型服务、要素服务和贸易服务等板块。

  同时,杭州市经信局也发布了产业雷达和“一键入园”两个应用场景。
  通过“产业雷达”,政府部门可开展产业链结构分析,构建产业评价、分析研判、企业需求预测、资源精准匹配模型,帮助政府把握产业瓶颈与发展机遇,实现政府侧产业选择、产业治理应用场景闭环,从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目前,产业雷达已有医药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汽车、人工智能四条产业链。以生物医药为例,可看到产业全景、企业动向、监测预警、产业动态、一企一档五个板块。
  面向企业的“一键入园”场景,主要包括“一键入园”和“云上投资”两个组成部分。“一键入园”可实现在杭州全市园区平台在线可寻、可看、可比、可联系,目前钱塘区、西湖区、富阳区等区已发动园区入驻认证,现已收录570余家产业平台。“云上投资”可实现云上全景VR看园区,企业“一次都不用跑”。
  此外,在余杭经开区、富阳经开区等先期进行探索的园区级产业大脑,也大都具有产业链分析、招商决策数据库、经济运行监测等应用场景。
  当前浙江各地探索的产业大脑建设,虽然其要素、架构、场景等诸多内容还未完全明晰,需在后续实践中进一步探讨,但其价值内涵已然明晰,这标志着浙江将率先在政府数字治理、工业互联网、产业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力,以数智的方式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
  (作者单位:绿城科技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农民进城买房,一般是在县城买房,因为县城住房便宜,且与农村家相距不远.rn县城具有一个家庭所需要的公共基础服务,却缺最重要的就业机会.当前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重点是通过
期刊
孝子坊街,安庆市诸多老街中的一条。  乍一看,这里毫不起眼。年代久远的民宅、临街商铺的小贩、紧挨着的农贸市场,构筑出一幅处处可见的江城市井图。  然而,寻常之下,蕴藏着一段载入安徽史册的红色印记。老街上,有一座百年老宅,名曰“濮家老屋”。盡管在城市建设中,三进的老屋,仅保留下了最后一进,但它仍以自己的方式,向世人诉说着当年的红色故事。  1923年冬,柯庆施带着从上海燃起的“革命火种”逆流而上,来
资本市场的“安徽板块”正加速形成。  “十三五”以来,安徽资本市场取得良好发展成效,全省共新增48家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134家,位居中部第1、全国第9;截至2020年末,安徽辖区法人证券期货公司净资本、总资产分别为356亿元、1646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加143%、43%;私募基金管理人家数由“十二五”末的153家增长到目前的226家,增长近50%;管理规模由373亿元增长到目前的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