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其说欧盟恢复对中国的CRT彩电征收反倾销税,不如说中国企业拒绝继续履行已渐失意义的彩电价格协议
3月28日,欧盟总部布鲁塞尔传出消息:将对康佳、TCL、海尔、长虹、厦华、创维、海信等七家中国彩电出口商恢复征收44.6%的反倾销关税。国内彩电业内人士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此举意味着,从中国直接出口CRT(阴级射线管)彩电到欧盟市场的大门基本被关闭了。
3月30日,欧盟驻华新闻发言人迈克詹宁斯向《财经》证实了这一消息。他表示,七家中国彩电出口商曾于2002年,在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的牵头下与欧盟达成共识,以接受限价条件为前提,免除多年来欧盟设定的反倾销关税。此税仅针对CRT彩电征收,平板、液晶电视等中、高端产品不在此列。
欧盟规定,从2002年起,这七家企业每年可一并获得40万台的配额,享受免征反倾销关税的待遇,配额归属由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来具体决定。
“现在我们发现,这几家企业中的一家不想继续履行当时的协议,而且这家企业还拒绝了欧盟想要进行现场复查的要求。因此欧盟只能取消对它的免除反倾销税的待遇,而且其他几家企业也都不得不恢复以前的高额税收。”詹宁斯表示。
“不想玩了”
拒绝欧盟检查的是康佳集团。
“没有意义,无稽之谈,无聊。”康佳集团海外市场总裁杨国和用这三个短语评价欧盟的现场调查,“即使核查通过了,我们也不可能从中国向欧洲出口。40万台的配额,我们七个企业一个星期就能做完了。这些限制对中国不公平、不公正。”
去年年底正值康佳销售旺季之时,欧盟向康佳提出进行现场认证调查。杨国和称,当时因业务繁忙而拒绝了这一要求。
杨还称,2002年签订限价协议时,各大彩电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些限价的不合理性。到去年夏天召开“彩电峰会”之时,七家企业对退出价格承诺已经达成共识。康佳集团品牌中心经理常奇领更强调,并非只有康佳集团拒绝了欧盟的现场调查,这是几家企业一致的决定。
但这种说法随后被厦华、创维、TCL等公司否认,他们均表示同意欧盟的现场调查。
3月30日,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表声明指出,“价格承诺”下的40万台配额对中国众多的彩电出口企业来说是杯水车薪;而在配额之外的中国企业要向欧盟出口彩电,同样要被强行征收44.6%的反倾销税。
更重要的是,康佳表示,2005年以来,当年七家企业向欧盟承诺的出口价格已经高出市场价格60%以上,出口到欧洲并无钱可赚;所谓40万台配额早已不具有实质意义。因此从2005年开始,中国本土对欧盟市场已无CRT彩电产品的出口。
“(欧盟的)市场零售价才(每台)70欧元不到,而给我们的配额最低价格却是82欧元。而且,配额以外的产品还要征收44.6%的反倾销税。”一位康佳内部人士表示,“我们还不如从海外迂回去做。”欧盟每年的进口彩电需求量在2000万台以上。
康佳最后使用上述配额是在2004年。但从2005年起,康佳就将印尼、土耳其、墨西哥工厂生产的CRT彩电输送到欧盟市场,以规避反倾销关税。此外,康佳同许多国内彩电企业一样,为其它国际品牌生产相当数量的贴牌产品供应全球市场。
康佳早在两三年前已经意识到开拓海外工厂的必要性。“欧盟对中国彩电实行反倾销已经十几年了。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做国际化布局,有一个国际化大航海计划。”康佳集团品牌中心经理常奇领说。
目前,康佳在墨西哥、印尼、土耳其和泰国都有制造基地,同时在美国、日本、韩国、法国、印度等国都设立了研发中心。常奇领表示,康佳还计划在匈牙利设立新厂。
公开数据显示,2003年康佳彩电出口120万台,2004年245万台,2005年上半年的出口量约为200万台。近三年,康佳的海外业务增长迅猛,但配额的使用反而越来越少,直至2005年放弃使用配额。
正因为此,因使用配额而必须接受的欧盟的认证调查,更被康佳视为麻烦;不仅耗时耗力,还要请律师、会计师来核算,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据介绍,2002年签订该协议之前,康佳曾派很多相关人员去香港配合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检查过程中,欧盟官员要抽查很多货物,对货物从哪里发出、发到哪里、每批货物的质量和价格都要一一记录在案。
“我们不想再陪他们玩这个游戏。”康佳集团一位高层表示。
被迫应战
康佳一再表示,早在去年8月,国内主要的彩电出口企业就经过多次磋商,一致决定中止该“价格承诺协议”。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2005年9月初,国内价格承诺企业曾致信欧盟委员会,提出执行价格承诺已无实际意义,意在放弃。
欧盟委员会随后也致函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称,如果中方违反承诺,欧盟委员会将考虑撤销价格承诺协议,恢复对中国彩电征收44.6%的反倾销关税。正因为此,欧盟驻华新闻发言人詹宁斯强调,此次决定只是恢复2002年的反倾销关税,是“旧案例的新发展”;而且七家中国企业与欧盟签订的协议原本就是要在2007年结束,此次决定只是将时间提前。
记者从其他彩电企业获得的信息反映并不一致。创维香港总部的知情人士透露,创维供应欧盟市场的CRT彩电目前还都是通过国内配额的优惠条件出口,总量虽小,但一旦恢复反倾销税,对其CRT彩电客户还是有影响的,“如果欧盟真的增加到44.6%,我们肯定做不了。”
创维的平板电视近年来增长很快,但其仍相当重视CRT彩电在欧盟市场的开拓。创维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4月至9月,创维电视的海外出口量为108万台,其中出口亚洲占69%;出口西欧共6.5万台左右,占6%(含平板电视、CRT彩电等不同产品)。整个欧盟市场占创维的出口销售约10%左右。
这位创维内部人士表示,很多欧洲厂商退出CRT生产而改做平板电视,对中国厂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且目前CRT彩电的毛利率比较稳定。“我们对欧盟不太乐观,但是没想到(恢复反倾销税)会这么突然。我们会尽量争取并寻求一些渠道来反映意见,看看能否同欧盟谈判。”她说。
目前创维还未停止出口CRT彩电,同时也在积极考虑在土耳其、匈牙利或墨西哥等国家建立一些海外生产线。
厦华、长虹的有关人士在接受《财经》采访时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厦华品牌推广部人士称,目前厦华的出口重点在平板电视,CRT彩电只占很小份额。但是,目前厦华的CRT彩电还是直接用国内配额出口欧盟。该人士表示,在欧洲建厂并非完美选择,厂家需要考虑其高昂成本是否符合自身特点。
长虹负责欧洲市场的人士也确认,长虹去年仍然使用了配额对欧盟出口CRT彩电。但由于限价条件,销售不够理想。而在欧盟宣布恢复反倾销税的第二日,长虹便宣布,将投资1亿美元在捷克设立彩电生产基地,当日正式开工。
在率先走到海外的康佳的“反戈一击”下,这些依靠配额出口的彩电企业被迫应战。
据广东海关的统计,2004年,仅广东省对欧盟出口的彩电就达867.7万台,2005年广东省彩电对欧盟出口金额达4.5亿美元。这表明,放弃配额的企业只是少数,还是有很多国内的电视机厂商依赖对欧盟的直接出口。恢复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对于这些厂商或多或少均有影响。
土耳其利益与出口转型
尽管中国彩电企业希望欧盟更加开放,但欧盟近十年来未曾有过放松关税的迹象。欧盟目前决定恢复的44.6%的反倾销税,是2002年8月欧盟第1531号规定的延续。当年征收的反倾销税包括中国、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但是以对中国的税率最高。
早在1991年7月,欧盟发出的第2093号规定就提出,对来自中国的15.5至42英寸的电视机征收反倾销税。
1995年4月,欧盟再次宣布,对来自马来西亚、中国、韩国、新加坡和泰国的15.5英寸以上的电视机一律征收反倾销税;同月,欧盟决定中止1992年11月开始的对土耳其CRT彩电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向土耳其的出口敞开大门。
1998年11月,欧盟对1995年的规定做出修改,取消了原来对屏幕尺寸的设定,从那时起,所有来自中国的CRT彩电就都要被征收高达44.6%的反倾销关税。2002年,欧盟通过新一轮反倾销调查得出结论,认为一旦取消对中国的反倾销关税,从中国来的电视机数量将迅速上升,因此仍然维持反倾销关税不变。欧盟市场上的飞利浦等五家电视机厂商支持欧盟的决定。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系列反倾销行动的最大受益者将是土耳其。土耳其的彩电出口量从1995年的19万台猛增到2000年前的120万台左右。
“在欧盟市场,中国CRT彩电产品的惟一竞争对手就是土耳其。”一位康佳欧洲市场负责人表示,“土耳其的实力很强,企业规模也很大,其中、低档电视机占了欧盟市场的大部分。”
在应对欧盟反倾销关税的问题上,中国的几家规模较大的彩电出口商都早有准备。为了规避反倾销关税,TCL、海信等彩电出口商都已在海外设厂。
TCL表示,自2004年兼并重组汤姆逊彩电业务以后,已经建立起全球性业务网络。在欧洲市场,TCL目前使用Thomson品牌进行生产和销售,通过在欧美市场内部——即波兰和墨西哥——设立工厂来满足这些市场的需求。据TCL数据显示,2005年间,TCL的海外彩电销量为2260万台,包括CRT彩电、平板电视机等;欧美市场的总销售额约为20亿美元,其中欧盟市场的销售额约占一半。
TCL集团品牌管理中心新闻总监郭伟表示,TCL在欧洲都通过Thomson的工厂生产平板电视机,CRT的产量很小。“我们基本上不会从国内出口产品去欧盟,收购Thomson就是为了避开贸易壁垒。”她说,“这个协议(价格承诺协议)对我们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
海信集团2004年在匈牙利设厂,2005年在法国设厂,主要负责供应欧洲市场。“海信几乎没有从国内直接出口去欧盟市场的电视机产品,CRT彩电基本上已经被淘汰,需求非常小。”海信集团新闻主管朱书琴说。
据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的数据,平板电视的市场份额正在逐年增长,CRT彩电则增速减缓。海关统计,2005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的CRT彩电数量比2004年下降14.3%,当年液晶电视出口量为90.6万台,增长17.6%;等离子电视出口2.97万台,增长1.3%。
大多数国内电视出口商均表示,即使CRT彩电出口受到反倾销关税的影响减少,但对行业整体影响不大,因为向平板电视发展的大势已是不争的事实。
3月28日,欧盟总部布鲁塞尔传出消息:将对康佳、TCL、海尔、长虹、厦华、创维、海信等七家中国彩电出口商恢复征收44.6%的反倾销关税。国内彩电业内人士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此举意味着,从中国直接出口CRT(阴级射线管)彩电到欧盟市场的大门基本被关闭了。
3月30日,欧盟驻华新闻发言人迈克詹宁斯向《财经》证实了这一消息。他表示,七家中国彩电出口商曾于2002年,在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的牵头下与欧盟达成共识,以接受限价条件为前提,免除多年来欧盟设定的反倾销关税。此税仅针对CRT彩电征收,平板、液晶电视等中、高端产品不在此列。
欧盟规定,从2002年起,这七家企业每年可一并获得40万台的配额,享受免征反倾销关税的待遇,配额归属由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来具体决定。
“现在我们发现,这几家企业中的一家不想继续履行当时的协议,而且这家企业还拒绝了欧盟想要进行现场复查的要求。因此欧盟只能取消对它的免除反倾销税的待遇,而且其他几家企业也都不得不恢复以前的高额税收。”詹宁斯表示。
“不想玩了”
拒绝欧盟检查的是康佳集团。
“没有意义,无稽之谈,无聊。”康佳集团海外市场总裁杨国和用这三个短语评价欧盟的现场调查,“即使核查通过了,我们也不可能从中国向欧洲出口。40万台的配额,我们七个企业一个星期就能做完了。这些限制对中国不公平、不公正。”
去年年底正值康佳销售旺季之时,欧盟向康佳提出进行现场认证调查。杨国和称,当时因业务繁忙而拒绝了这一要求。
杨还称,2002年签订限价协议时,各大彩电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些限价的不合理性。到去年夏天召开“彩电峰会”之时,七家企业对退出价格承诺已经达成共识。康佳集团品牌中心经理常奇领更强调,并非只有康佳集团拒绝了欧盟的现场调查,这是几家企业一致的决定。
但这种说法随后被厦华、创维、TCL等公司否认,他们均表示同意欧盟的现场调查。
3月30日,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表声明指出,“价格承诺”下的40万台配额对中国众多的彩电出口企业来说是杯水车薪;而在配额之外的中国企业要向欧盟出口彩电,同样要被强行征收44.6%的反倾销税。
更重要的是,康佳表示,2005年以来,当年七家企业向欧盟承诺的出口价格已经高出市场价格60%以上,出口到欧洲并无钱可赚;所谓40万台配额早已不具有实质意义。因此从2005年开始,中国本土对欧盟市场已无CRT彩电产品的出口。
“(欧盟的)市场零售价才(每台)70欧元不到,而给我们的配额最低价格却是82欧元。而且,配额以外的产品还要征收44.6%的反倾销税。”一位康佳内部人士表示,“我们还不如从海外迂回去做。”欧盟每年的进口彩电需求量在2000万台以上。
康佳最后使用上述配额是在2004年。但从2005年起,康佳就将印尼、土耳其、墨西哥工厂生产的CRT彩电输送到欧盟市场,以规避反倾销关税。此外,康佳同许多国内彩电企业一样,为其它国际品牌生产相当数量的贴牌产品供应全球市场。
康佳早在两三年前已经意识到开拓海外工厂的必要性。“欧盟对中国彩电实行反倾销已经十几年了。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做国际化布局,有一个国际化大航海计划。”康佳集团品牌中心经理常奇领说。
目前,康佳在墨西哥、印尼、土耳其和泰国都有制造基地,同时在美国、日本、韩国、法国、印度等国都设立了研发中心。常奇领表示,康佳还计划在匈牙利设立新厂。
公开数据显示,2003年康佳彩电出口120万台,2004年245万台,2005年上半年的出口量约为200万台。近三年,康佳的海外业务增长迅猛,但配额的使用反而越来越少,直至2005年放弃使用配额。
正因为此,因使用配额而必须接受的欧盟的认证调查,更被康佳视为麻烦;不仅耗时耗力,还要请律师、会计师来核算,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据介绍,2002年签订该协议之前,康佳曾派很多相关人员去香港配合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检查过程中,欧盟官员要抽查很多货物,对货物从哪里发出、发到哪里、每批货物的质量和价格都要一一记录在案。
“我们不想再陪他们玩这个游戏。”康佳集团一位高层表示。
被迫应战
康佳一再表示,早在去年8月,国内主要的彩电出口企业就经过多次磋商,一致决定中止该“价格承诺协议”。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2005年9月初,国内价格承诺企业曾致信欧盟委员会,提出执行价格承诺已无实际意义,意在放弃。
欧盟委员会随后也致函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称,如果中方违反承诺,欧盟委员会将考虑撤销价格承诺协议,恢复对中国彩电征收44.6%的反倾销关税。正因为此,欧盟驻华新闻发言人詹宁斯强调,此次决定只是恢复2002年的反倾销关税,是“旧案例的新发展”;而且七家中国企业与欧盟签订的协议原本就是要在2007年结束,此次决定只是将时间提前。
记者从其他彩电企业获得的信息反映并不一致。创维香港总部的知情人士透露,创维供应欧盟市场的CRT彩电目前还都是通过国内配额的优惠条件出口,总量虽小,但一旦恢复反倾销税,对其CRT彩电客户还是有影响的,“如果欧盟真的增加到44.6%,我们肯定做不了。”
创维的平板电视近年来增长很快,但其仍相当重视CRT彩电在欧盟市场的开拓。创维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4月至9月,创维电视的海外出口量为108万台,其中出口亚洲占69%;出口西欧共6.5万台左右,占6%(含平板电视、CRT彩电等不同产品)。整个欧盟市场占创维的出口销售约10%左右。
这位创维内部人士表示,很多欧洲厂商退出CRT生产而改做平板电视,对中国厂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且目前CRT彩电的毛利率比较稳定。“我们对欧盟不太乐观,但是没想到(恢复反倾销税)会这么突然。我们会尽量争取并寻求一些渠道来反映意见,看看能否同欧盟谈判。”她说。
目前创维还未停止出口CRT彩电,同时也在积极考虑在土耳其、匈牙利或墨西哥等国家建立一些海外生产线。
厦华、长虹的有关人士在接受《财经》采访时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厦华品牌推广部人士称,目前厦华的出口重点在平板电视,CRT彩电只占很小份额。但是,目前厦华的CRT彩电还是直接用国内配额出口欧盟。该人士表示,在欧洲建厂并非完美选择,厂家需要考虑其高昂成本是否符合自身特点。
长虹负责欧洲市场的人士也确认,长虹去年仍然使用了配额对欧盟出口CRT彩电。但由于限价条件,销售不够理想。而在欧盟宣布恢复反倾销税的第二日,长虹便宣布,将投资1亿美元在捷克设立彩电生产基地,当日正式开工。
在率先走到海外的康佳的“反戈一击”下,这些依靠配额出口的彩电企业被迫应战。
据广东海关的统计,2004年,仅广东省对欧盟出口的彩电就达867.7万台,2005年广东省彩电对欧盟出口金额达4.5亿美元。这表明,放弃配额的企业只是少数,还是有很多国内的电视机厂商依赖对欧盟的直接出口。恢复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对于这些厂商或多或少均有影响。
土耳其利益与出口转型
尽管中国彩电企业希望欧盟更加开放,但欧盟近十年来未曾有过放松关税的迹象。欧盟目前决定恢复的44.6%的反倾销税,是2002年8月欧盟第1531号规定的延续。当年征收的反倾销税包括中国、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但是以对中国的税率最高。
早在1991年7月,欧盟发出的第2093号规定就提出,对来自中国的15.5至42英寸的电视机征收反倾销税。
1995年4月,欧盟再次宣布,对来自马来西亚、中国、韩国、新加坡和泰国的15.5英寸以上的电视机一律征收反倾销税;同月,欧盟决定中止1992年11月开始的对土耳其CRT彩电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向土耳其的出口敞开大门。
1998年11月,欧盟对1995年的规定做出修改,取消了原来对屏幕尺寸的设定,从那时起,所有来自中国的CRT彩电就都要被征收高达44.6%的反倾销关税。2002年,欧盟通过新一轮反倾销调查得出结论,认为一旦取消对中国的反倾销关税,从中国来的电视机数量将迅速上升,因此仍然维持反倾销关税不变。欧盟市场上的飞利浦等五家电视机厂商支持欧盟的决定。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系列反倾销行动的最大受益者将是土耳其。土耳其的彩电出口量从1995年的19万台猛增到2000年前的120万台左右。
“在欧盟市场,中国CRT彩电产品的惟一竞争对手就是土耳其。”一位康佳欧洲市场负责人表示,“土耳其的实力很强,企业规模也很大,其中、低档电视机占了欧盟市场的大部分。”
在应对欧盟反倾销关税的问题上,中国的几家规模较大的彩电出口商都早有准备。为了规避反倾销关税,TCL、海信等彩电出口商都已在海外设厂。
TCL表示,自2004年兼并重组汤姆逊彩电业务以后,已经建立起全球性业务网络。在欧洲市场,TCL目前使用Thomson品牌进行生产和销售,通过在欧美市场内部——即波兰和墨西哥——设立工厂来满足这些市场的需求。据TCL数据显示,2005年间,TCL的海外彩电销量为2260万台,包括CRT彩电、平板电视机等;欧美市场的总销售额约为20亿美元,其中欧盟市场的销售额约占一半。
TCL集团品牌管理中心新闻总监郭伟表示,TCL在欧洲都通过Thomson的工厂生产平板电视机,CRT的产量很小。“我们基本上不会从国内出口产品去欧盟,收购Thomson就是为了避开贸易壁垒。”她说,“这个协议(价格承诺协议)对我们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
海信集团2004年在匈牙利设厂,2005年在法国设厂,主要负责供应欧洲市场。“海信几乎没有从国内直接出口去欧盟市场的电视机产品,CRT彩电基本上已经被淘汰,需求非常小。”海信集团新闻主管朱书琴说。
据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的数据,平板电视的市场份额正在逐年增长,CRT彩电则增速减缓。海关统计,2005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的CRT彩电数量比2004年下降14.3%,当年液晶电视出口量为90.6万台,增长17.6%;等离子电视出口2.97万台,增长1.3%。
大多数国内电视出口商均表示,即使CRT彩电出口受到反倾销关税的影响减少,但对行业整体影响不大,因为向平板电视发展的大势已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