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十分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到一个相当重视的高度,课改也十分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042-002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我发现,虽然广大教师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并致力于教育科研,努力优化自己的課堂教学,在学生的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上想出千方百计,真可谓殚精竭虑!然而,许多人却发出这样的怨声:“费力不讨好啊!”其症结何在呢?纵观教学的全过程,虽然老师们都注意了学生的学法指导,但却没有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自觉自愿性,也就是说,没有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可以称作对心理过程有着启动、导向、维持与强化作用,又不属于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所以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复杂的概念,包含了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
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但自主学习对不自觉,不主动的学生是无法实现的。老师要观察学生心理上是否准备好“我要学习”。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把这种先进的理念落到实处,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工作。
一、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
一个学生有学好数学的能力,但由于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只有当学生对这门功课发生了兴趣,有了强烈的需要时,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包达列夫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会在他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迹。学生缺乏积极的态度,就会阻碍他的活动潜能的发展。他们认为成功的取得与热烈的情感是分不开的,冷漠无情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创造者的。
二、培养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有不断的进取精神。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起因,为达到目的,去选择方法和手段,积极活动称为动机,这就是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教师在教学时,先使学生产生学习某种知识的需要,然后进行教学;或者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进行学习活动。有的教师善于采用问题教学法来引起学生需要的感觉。如有的数学教师在讲相似三角形时说:“学了这一切,不上树可以测得树高,不过河可以量出河宽。”在讲四边形时说:“我们要学习怎样用更少的条件来判断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言语不多,却像磁石一般吸引住了学生,使他们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这种方法之所以比讲演法更有效,是因为它以解决某一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去读书,去听讲,去搜集材料或去实验的。教学时,教师若能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发生迫切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调动起来,学习成绩就一定会不断提高。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我要学”的一种好方法。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以及活动的价值,就会生发学习的需要,从而全力以赴。盲目地学习,效率必然较低。比如,在教三角形、圆形和多边形面积公式时,使学生认清掌握了这些面积公式,就可以测量学校教学楼、校办厂、操场的面积以及工厂的车间、农村各种庄稼地的面积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提高;在讲比例尺时,讲清懂得了比例尺的换算方法,就能在地图上测出北京至任何一个地方的大致路程。确定学习目标要照顾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不可过于远大,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同时,应使远大目标与具体的目标结合起来。心理学的研究说明:在一般情况下,优等生的学习动机内容较广,水平也较高,他们往往既有远大目标,也有切近的具体目标,两种目标结合得较好;而差等生的学习动机内容比较窄,水平较低,他们往往只有切近的具体目标,或只有空泛的远大目标,这两种目标常常是脱节的,因而学习的效果就差。
目标的长短,对孩子起作用的大小不一样。目标长远则动力作用大,目标短小,产生动力则小,像人走路一样,预定走十里,走到七八里时就会感到累,预定走100里,走了几十里觉得累。当然孩子小,一下达不到更高的目标,做老师的眼光要放远些,长远,崇高的目标,从近处着手,逐步培养,引导孩子向长远目标奋进。
三、培养学生的顽强毅力
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步登天,需要长期的积累。
毅力的强弱,足以影响一个人的前途。毅力是应付困难的工具,毅力强,而你的智力、能力即使较差,也能克服困难,使你达到成功之途。古人曾说:“人一能之力,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又说:“勉强而行之。”无非是表示毅力能够坚强,就能达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的境界。毅力坚强就是至诚,能至诚必能久征,“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
意志和毅力是人个性、性格特征表现的一个内容,是靠后天锻炼培养获得的。加强对学生意志和毅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以正确的心态去迎接、去面对各种竞争,已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毅力存在于每一个健康人的体魄之中,会给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体现为实现追求的目标而发出的一种精神动力。在人世间,为了伟大目标的实现,以惊人的毅力不懈奋斗者,不胜枚举。徐特立同志学法文时,已年过半百,别人都说他学不成,他说,让我试试看吧。他知道自己记性差了,工作又忙,所以,开始为自己规定的“指标”,只是每天记一两个生词。这个计划起步不大,容易实现,看起来慢了一些,但能够培养信心,几个月下来,徐老不但如期完成计划,而且培养了兴趣,树立了信心,又慢慢掌握了学法文的“窍门”,以后每天可以记三、四个生词了。美国学者米切尔柯达说过:“以完成一些事情来开始每天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管这些事情多么微小,它会给人们一种获得成功的感觉。”这种感觉无疑有利于毅力的激发。 国内有学者通过对85名普通大学生和74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少年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更有耐力和坚韧性。(下转第70页)
(上接第42页)这些智力优秀的大学生,看书能坐上几小时,根本不顾气候炎热,也不顾身体的疲劳以及外界对他们的诱惑。所以有坚韧的毅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有助于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促使智能发展和发挥。
四、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因为性格影响渗透个性的其他部分,改变气质的消极部分,巩固发展积极成分。性格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良好的性格包括: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诚实、勤劳、正直、勇敢、热情、开朗的性格;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勤奋好学,具有自信心和独立性。对社会有积极意义,使人上进,奋发图强。
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受父母性格的影响,因为孩子从来到人世以后,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和家庭环境。一般来说,从出生到学龄前这个阶段,孩子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比较多,他们对父母的行为耳濡目染。父母不仅是孩子的长者,也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模仿的榜样,父母的举止、谈吐、音容、笑貌,都会给孩子的性格发展打下深深的烙印。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告诫做父母的:“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的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这一切对儿童的性格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母亲爱打扮,虚荣心较强,女儿也往往喜欢打扮,虚荣心也较强;父亲不拘小节,谈吐粗鲁,儿子也往往油嘴滑舌,口出脏言。因此,要从小培养儿童的优良性格,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以自己良好的个性,情操去感染孩子,影响孩子。而对自己不良的性格要善于控制和纠正,千万不要让孩子从自己的坏脾气,坏习惯中受到感染。
可见,家庭环境是熏陶孩子性格特征的熔炉,良好的性格特征,要靠父母熏陶和培养。
科学家指出:性格特征对能力发展,尤其是对科学家的创造力的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有的研究还指出,开朗的性格,对自己的潜力和成就能保持谦虚态度的品质,是一个真正学者必需具备的一种性格特征。
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堅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为自己学习,是“我要学习”,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两个力的方向一致,合力最大,因而效果就好。
参考文献:
[1]阴国恩.《浅谈非智力因素》,新蕾出版社
[2]成墨初.《让孩子主动学习60招》,重庆出版社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042-002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我发现,虽然广大教师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并致力于教育科研,努力优化自己的課堂教学,在学生的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上想出千方百计,真可谓殚精竭虑!然而,许多人却发出这样的怨声:“费力不讨好啊!”其症结何在呢?纵观教学的全过程,虽然老师们都注意了学生的学法指导,但却没有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自觉自愿性,也就是说,没有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可以称作对心理过程有着启动、导向、维持与强化作用,又不属于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所以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复杂的概念,包含了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
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但自主学习对不自觉,不主动的学生是无法实现的。老师要观察学生心理上是否准备好“我要学习”。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把这种先进的理念落到实处,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工作。
一、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
一个学生有学好数学的能力,但由于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只有当学生对这门功课发生了兴趣,有了强烈的需要时,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包达列夫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会在他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迹。学生缺乏积极的态度,就会阻碍他的活动潜能的发展。他们认为成功的取得与热烈的情感是分不开的,冷漠无情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创造者的。
二、培养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有不断的进取精神。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起因,为达到目的,去选择方法和手段,积极活动称为动机,这就是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教师在教学时,先使学生产生学习某种知识的需要,然后进行教学;或者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进行学习活动。有的教师善于采用问题教学法来引起学生需要的感觉。如有的数学教师在讲相似三角形时说:“学了这一切,不上树可以测得树高,不过河可以量出河宽。”在讲四边形时说:“我们要学习怎样用更少的条件来判断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言语不多,却像磁石一般吸引住了学生,使他们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这种方法之所以比讲演法更有效,是因为它以解决某一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去读书,去听讲,去搜集材料或去实验的。教学时,教师若能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发生迫切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调动起来,学习成绩就一定会不断提高。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我要学”的一种好方法。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以及活动的价值,就会生发学习的需要,从而全力以赴。盲目地学习,效率必然较低。比如,在教三角形、圆形和多边形面积公式时,使学生认清掌握了这些面积公式,就可以测量学校教学楼、校办厂、操场的面积以及工厂的车间、农村各种庄稼地的面积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提高;在讲比例尺时,讲清懂得了比例尺的换算方法,就能在地图上测出北京至任何一个地方的大致路程。确定学习目标要照顾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不可过于远大,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同时,应使远大目标与具体的目标结合起来。心理学的研究说明:在一般情况下,优等生的学习动机内容较广,水平也较高,他们往往既有远大目标,也有切近的具体目标,两种目标结合得较好;而差等生的学习动机内容比较窄,水平较低,他们往往只有切近的具体目标,或只有空泛的远大目标,这两种目标常常是脱节的,因而学习的效果就差。
目标的长短,对孩子起作用的大小不一样。目标长远则动力作用大,目标短小,产生动力则小,像人走路一样,预定走十里,走到七八里时就会感到累,预定走100里,走了几十里觉得累。当然孩子小,一下达不到更高的目标,做老师的眼光要放远些,长远,崇高的目标,从近处着手,逐步培养,引导孩子向长远目标奋进。
三、培养学生的顽强毅力
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步登天,需要长期的积累。
毅力的强弱,足以影响一个人的前途。毅力是应付困难的工具,毅力强,而你的智力、能力即使较差,也能克服困难,使你达到成功之途。古人曾说:“人一能之力,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又说:“勉强而行之。”无非是表示毅力能够坚强,就能达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的境界。毅力坚强就是至诚,能至诚必能久征,“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
意志和毅力是人个性、性格特征表现的一个内容,是靠后天锻炼培养获得的。加强对学生意志和毅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以正确的心态去迎接、去面对各种竞争,已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毅力存在于每一个健康人的体魄之中,会给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体现为实现追求的目标而发出的一种精神动力。在人世间,为了伟大目标的实现,以惊人的毅力不懈奋斗者,不胜枚举。徐特立同志学法文时,已年过半百,别人都说他学不成,他说,让我试试看吧。他知道自己记性差了,工作又忙,所以,开始为自己规定的“指标”,只是每天记一两个生词。这个计划起步不大,容易实现,看起来慢了一些,但能够培养信心,几个月下来,徐老不但如期完成计划,而且培养了兴趣,树立了信心,又慢慢掌握了学法文的“窍门”,以后每天可以记三、四个生词了。美国学者米切尔柯达说过:“以完成一些事情来开始每天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管这些事情多么微小,它会给人们一种获得成功的感觉。”这种感觉无疑有利于毅力的激发。 国内有学者通过对85名普通大学生和74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少年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更有耐力和坚韧性。(下转第70页)
(上接第42页)这些智力优秀的大学生,看书能坐上几小时,根本不顾气候炎热,也不顾身体的疲劳以及外界对他们的诱惑。所以有坚韧的毅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有助于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促使智能发展和发挥。
四、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因为性格影响渗透个性的其他部分,改变气质的消极部分,巩固发展积极成分。性格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良好的性格包括: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诚实、勤劳、正直、勇敢、热情、开朗的性格;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勤奋好学,具有自信心和独立性。对社会有积极意义,使人上进,奋发图强。
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受父母性格的影响,因为孩子从来到人世以后,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和家庭环境。一般来说,从出生到学龄前这个阶段,孩子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比较多,他们对父母的行为耳濡目染。父母不仅是孩子的长者,也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模仿的榜样,父母的举止、谈吐、音容、笑貌,都会给孩子的性格发展打下深深的烙印。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告诫做父母的:“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的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这一切对儿童的性格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母亲爱打扮,虚荣心较强,女儿也往往喜欢打扮,虚荣心也较强;父亲不拘小节,谈吐粗鲁,儿子也往往油嘴滑舌,口出脏言。因此,要从小培养儿童的优良性格,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以自己良好的个性,情操去感染孩子,影响孩子。而对自己不良的性格要善于控制和纠正,千万不要让孩子从自己的坏脾气,坏习惯中受到感染。
可见,家庭环境是熏陶孩子性格特征的熔炉,良好的性格特征,要靠父母熏陶和培养。
科学家指出:性格特征对能力发展,尤其是对科学家的创造力的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有的研究还指出,开朗的性格,对自己的潜力和成就能保持谦虚态度的品质,是一个真正学者必需具备的一种性格特征。
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堅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为自己学习,是“我要学习”,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两个力的方向一致,合力最大,因而效果就好。
参考文献:
[1]阴国恩.《浅谈非智力因素》,新蕾出版社
[2]成墨初.《让孩子主动学习60招》,重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