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直播:车媒从冷兵器跨入火器时代

来源 :汽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年时间里,整个媒体圈经历了传统媒体(包括门户网站)断崖,微信公号兴起,微博回落又热闹,新闻客户端开放媒体号……,跟很多人吃饭、见面、活动时都在说“这两年的媒体转型看不懂”。媒体、广告、公关所有的从业人员都在迷茫、彷徨。
  正是带着这种迷茫,一年半前离开了呆了13年的21世纪报系。这一年多时间里,很多人都在问我干什么,熟悉的会聊得很多,不太熟悉的就“在自己做APP”带过了。不愿意多说是因为,很多想法还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先谈谈汽车媒体面临的几个公共话题。
  网红自媒体人会通吃
  离开媒体下海,所有的媒体人都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做自媒体,把媒体做成一门生意,那开个微信号,再在几个媒体平台上做若干个媒体号,写软文要广告就行了。要么重新做个媒体或者干别的行当。
  我就谈谈这一段时间对自媒体的观察体会。自媒体未来会有一个趋势:这一波视频直播的兴起,会让相当一部分自媒体被网红干掉。从技术手段上,这是冷兵器与火器的对垒,义和团和洋枪队的对决。



  互联网技术迭代让传播越来越简单,传播路径变短,原来网络大家都是通过文章来看,内容繁琐的加工环节在未来会越来越轻。原因在于看文字对于车来说,体验不直观,被认为修饰过的文字太主观,对读者的理解有障碍。而视频直播的兴起,让报道和现场同步体验,必然让更多人愿意通过看直播和短视频去了解车。
  据说目前做汽车内容的自媒体就达到10万人。内容同质化,广告化现象非常严重。内容泡沫太大,有相当部分的好内容并没有被很好地释放和关注,这是目前汽车营销传播最大的问题。那些提供流量的开放平台的内容质量也下滑得厉害,为什么很多的媒体要开放平台,包括垂直网站都开放给自媒体?
  做开放平台让大家入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采编成本太高造成的。现在招一个记者,一个月最低起码6000块钱,好一点的如财经记者,工资都要上万,一个月才写几篇稿子,把平台开放给自媒体没有采编成本。
  今日头条的平台模式,让占据流量的新闻客户端们接受了平台就是平台,内容就是内容的概念,原来这两者是一体的,在最早的纸媒阶段,连采编和分发渠道都是统一的,后来渠道剥离了,但是采编和平台并没有分离。
  移动互联网阶段这两块都分离了。所以为什么说今日头条这种轻运营的平台,重技术的平台在这个阶段脱颖而出,这就是趋势。今日头条是一个高流量入口平台,但是下一阶段,包括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新闻客户端的一部分流量会被乐视、优酷、斗鱼等纯视频或直播平台分流掉。
  视频未来是做媒体的标配,自媒体未来的转型视频是必须要做的,传播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给自媒体提出了几个要求:原来光能写不行,现在还得能喷,喷得对不对也是一个问题。怎么拍也是一个门槛,这几个门槛形成后对自媒体的要求就高了,不是所有的媒体人都是罗振宇和吴晓波,秦朔的口才比起他的文章来说,也缺少了很多煽动力。
  东风风光一款汽车圈都没什么人关注的车,会因为一百个网红现场直播,让几个门户新闻客户端报道了,自媒体还掀起了一轮撕逼大战,东风商用车的人看到后,躲在家里捂着嘴笑翻了。这就是现实。直播有现场感,更真实,产生裂变式传播,这就是最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手段。
  没流量是做内容的硬伤
  未来的汽车传播会从内容到形式越来越碎片化,原来大家最早的时候几大门户到后来加两个垂直网站,自媒体无非就是在这几个平台加一个微信公众号去玩儿。
  未来用户的阅读需求会越来越多样化,现在各个平台在新车导购内容上做得太重了,大家所有的产品全部集中在这一端,其实在购买之后的很多东西是用户也想看的。为什么大家集中要去做汽车导购?因为他离收益最近,自媒体最核心的诉求还是出于商业收益考虑。
  其实自媒体是有时间窗口的,自媒体的形式会转。未来微信号对自媒体来说不是一个利好,很多东西会限制它,如果自媒体做得太大,微信平台可能会限制或者采取收费分成,不可能完全让自媒体躺在自己平台挣钱,这一块微信很快会设立一定机制去限制它的发展。
  为什么现在公众号打开率那么低?不是你的内容太多,而是微信在产品结构设置上把你弱化了。微信内部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打开朋友圈天天在刷微商的内容,现在我被拖进的几十个自己群里,天天有人在发红包求转发软文。沟通弱化了,垃圾的信息已经影响了沟通的体验,这是微信订阅号面临的一个很重要问题。
  更重要的是,车主平均五年才买一次车,谁会天天盯着一个推荐汽车资讯的微信号看?况且还没有系统的比价、参数对比等信息。我看汽车之家不就行了吗。
  做有标签的好青年
  我觉得媒体未来会分化,网红直播加入可能解决了销售漏斗最上层那一块,就是曝光率的问题。原来在销售漏斗结构里,媒体传播结构是不合理或者不科学的,都挤在中间的导购那一端,天天在那发产品怎么样,这是第二层面的东西,第一层面需要在曝光率方面加强。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这跟厂家一味强调做精准营销有直接关系。在整个传播结构上厂家做得越来越功利,而5年前汽车企业做的还是不错的,现在大家都在做精准营销。



  你没有传播的广度哪来的深度?用户从哪里来,汽车之家也好,所有的数据在公开场合现在都能拿到,厂家拿到的所谓的销售线索都是各个渠道倒来倒去。曾经遇到过一个90后男孩,他是做APP广告分发,告诉我从垂直网站上可以导销售线索,价格比店买到的还要便宜,我没想到还能这么干?   大家销售线索来源都能拿到,关键要解决的是成交率的问题,成交率不是写几篇文章就能解决的,文章肯定要写的,这也是标配的问题,但不是唯一解决的办法。曝光率、导购、线下体验,经销商销售顾问的销售能力,这一系列的东西都要有。大家都说车不好卖了都开始削减预算,在美国恰恰相反,车不好卖的时候是大家投广告投得最多的时候。在中国就反了,销售其实是零和游戏,今年有1000万的盘子在那儿放着,你多拿了相当于竞品今年就少了,你其实挣的竞争对手的份额,而不是你提供了增量。
  谈一下媒体阶段应该注意的几个现象:网红这个东西肯定会火起来,不懂车的人带来很多讲车新话术,对车的不同理解,反而会刺激很多人对汽车的理解,原来看书面的东西就挺烧脑的,口语化的东西听起来会更容易理解,我也有兴趣去看。你的性格标签越清晰就越可能脱颖而出。
  目前汽车圈里,颜宇鹏、萝卜报告、吴佩频道等都是有自己鲜明标签的IP,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较早切入了视频内容制作。可见视频是最人格化的内容形式。
  罗振宇讲人格魅力体,品牌是需要人格魅力的。以前这个行业写试驾稿都是一个套路:用拳头比划一下空间怎么样,格栅设计怎么怎么样,都已经程式化了。中国的消费者已经进行过两轮汽车消费的教育,第一轮是门户网站培养起来对产品的理解,第二轮是垂直网站对产品的导购,很多东西已经解决了。
  你会发现现在很多文章写完之后,很多网友的评论更专业,他买车的时候花的精力和用心程度,对这一款车研究的透彻程度可能比编辑还深。
  想对汽车厂家说两句
  你们真的觉得,消费者看两篇文章就会买你的车吗?车作为一个大宗低频的消费品,它的购买决策过程很复杂。按照传播的趋势,我们来对应一下天天挂在嘴上的销售漏斗模型,会得出如下结论:



  媒体的官方报道、网红和优质跨界自媒体(如混子曰、黎贝卡的异想世界、逻辑思维)是解决顶层曝光率的最佳途径,圈层营销要在这个层面去解决;有质量具有网红气质的专业子媒体号是第二层精准营销的载体,决定的是车主是否把你列入购物车选项的问题,列入购物车后最终在哪辆车上打勾,取决于用户口碑,这个第三层是最重要的工作。
  现在许多人买车取决于身边人说这个怎么样,6-7个人说这个车好这个车就是好,这六七个人凭什么说你好?这就是在传播层面上,汽车厂商要有效管理保有车主。
  今年有一个很好的现象,很多厂家在SCRM(社交化客户关系管理)上已经开始有所动作了。这有两个背景,第一,中国已经进入换购的周期,2000-2010是中国汽车的元年,2010年是中国换购和升级换代的时候,升级换代的时候还不会买你车,保有用户其实是很重要的。
  玩粉丝营销这一块做得好的一个是华为,一个是小米,中国汽车企业的营销还是导购为主,大家都很迷盲,都不知道怎么去做了,一窝蜂都去投自媒体,反正那钱得花出去。广告做得越来越少了,其实真正研究过营销的人知道,广告做好了效果还是最好的,只不过用什么形式去做。
  互动广告在中国是落后的,国外做得最好的是宜家,宜家在公交车站一个沙发放着,大家去试坐,感觉不错就会看价签多少钱,这是最真实的体验,旁边没有人干扰你,躺着都没有人管。我只是举一个例子,你不一定放在公交车站,可以放在别的地方。
其他文献
互联网作为传播速度最快、传播范围最广、传播容量最大,当然也是用户数量最多的传播载体显然更加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而目前互联网中最火爆、用户群体最为活跃的莫过于直播类的平台,作为全新的互动、交流方式
期刊
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讴歌一直在非主流豪华品牌的阵营中徘徊,由于品牌认知度有限,讴歌经常因为车标与国内某自主品脾相似闹笑话。尴尬的不仅是车标。今年1-5月,讴歌在华销量还没有达到四位数,这与它在美国市场的热销状况形成鲜明反差。  国产化似乎成为讴歌在华翻盘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7月29日,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后,讴歌终于迎来了它的首款国产车型——广汽讴歌CDX。  CDX定位于紧凑型豪华SUV,这是当前SU
期刊
在B级车市场,迈腾一直被视为标杆,外观稳重、空间宽敞、动力充沛。自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至今已有100多万辆的销售成绩,并且长期处于B级车市场的销量前三甲。这样的成绩虽然已足以说明一切,但是,想要继续保持辉煌,迈腾恐怕还需自我革命。  纵观国内B级车市,已经历了多次震荡。第一轮是桑塔纳,统治了B级车市场11年。随后是雅阁,第二轮B级车的王者,辉煌销售了8年。2007年后,凯美瑞后来居上,开始
期刊
日前,我在一个沙龙遇到一个汽车企业的圈里人,大家聊起汽车企业怎么看时下正火的直播和网红,对方说他们也很苦恼,因为不关注和尝试,好像有点对工作不负责任,但谁也不知道这些颇具争议的新传播姿势到底对汽车企业沉淀多年的品牌形象能带来什么,所以还是觉得观望为主的好。  我说你这么想就对了,千万不要听媒体和专家瞎忽悠,说什么车企太保守,不懂变革和创新,传统制造业的模式自有它的道理和最基本的商业规律,千万不要被
期刊
作为“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是名不副实的。虽然从它的产品定义和规划中,我们能够看出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应当是真的想开发“互联网汽车”这一全新品类产品;尽管我们也可以理解,作为第一款车型,荣威RX5难免有这样或那样不成熟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厂商可以把一款不纯熟的产品拿出来忽悠消费者。  与争议相伴的荣威RX5  在自我定义为“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后,荣威RX5就开始了它与争议相伴的日
期刊
是时候对过去的商业模式说“再见”了,中国汽车电商的调整已势在必行。  “如果不是顾及到它的媒体属性,易车去年的亏损更大”,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从业者如此评论易车的电商模式。  作为中国汽车电商的代表,易车和汽车之家都将电商作为公司未来持续盈利的重要保证,只是“买断”与“包销”已经越来越谨慎。  美国时间8月16日二季度财报发布不久,汽车之家董事长、总裁康雁在与证券分析师的电话连线中表示:“汽车电商是
期刊
去年有多少溢美之词,今年就有多少质疑问难。  这句话适用于很多创业领域,这里特指二手车。最近CADA(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出炉的上半年统计数据让不少对二手车市场爆发抱有过高预期的人感到有些失望,自然也就出现了质疑二手车电商伪风口的声音。  除了价值链不完善、天气影响、新车提前促销等因素外,最受看重的解除限迁政策没有发挥意料中的作用,被视为影响二手车活跃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解除限迁对二手车市
期刊
戴雷离开英菲尼迪后,这个年轻的豪华车品牌又一次在中国陷入沉默。  首先是销量大幅缩水。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到6月,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共销售1.8万台,同比跌至负增长,仅完成全年目标销量的30%,是所有豪华车品牌中完成率最低的一家。  其次是在品牌传播上声势渐微。2013年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一炮而红,也让赞助商英菲尼迪迅速蹿红。随后英菲尼迪便与真人秀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过,戴雷走后,英菲尼迪在各
期刊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诞生伊始就和国家形象以及国家电视台密不可分,历经半个世纪多的摸爬滚打,电视纪录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引发大众的热议和共鸣的同时逐步跻身于国际舞台,呈现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电视纪录片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时代烙印,它的转变不是一个独立的现象,无论是理念还是实践的变迁都和国家的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形象息息相关,其题材分布、价值展现及策略选择值得深思。CNTV作为央视旗下最权威的视频客户端,其电视纪录片占据80%的中国电视纪录片播放市场,通过CNTV电视纪录片题材及内容分析来进行策略革新也变得尤为重要。
老梁(化名)是宝马经销商的培训讲师,在他近期的朋友圈中总能看到这样的图片:路面崎岖,沙尘扬起,图说是“又上山下乡了”,这一表述的官方用语是——渠道下沉。  虽然,“下沉”这个词在几年前早已被各路厂商用烂了,只有以低端、低价撬动市场的自主品牌,在有意和无奈之间,真正深耕这一市场。直至今年,合资品牌开始痛下决心到县级市修碉堡,与自主品牌贴身肉搏。  来自市场前线的各种反馈,让合资品牌很有压力。今年上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