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国内外,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阶段对能源的需求都是刚性的,况且中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能源主要靠煤炭挑大梁。众所周知,煤炭属于周期性行业,且具有不可再生性。鉴于目前国内外形势,本文以L公司为例,浅析掺配煤对企业产品结构及效益的影响,以期助力企业改善经营和生产,实现企业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掺配煤;产品结构及效益;影响
一、L公司产品结构概述
L公司以煤产品为主体,主要包括原煤和洗煤产品。L公司原煤不直接对外销售,主要是通过运用洗选技术和铁精粉等介质,入洗原煤,获得洗煤产品,洗煤产品主要包括精煤、块煤、末煤、煤泥,其中精煤又分为M级精煤和N级精煤,不满足精煤要求的其他洗煤产品按粒度划分为块煤、末煤、煤泥。
二、掺配煤对企业产品结构的影响
洗煤产品是L公司产生效益的主要来源。精煤单价为1 535元/吨、块煤销售单价为302元/吨、末煤销售单价为280元/吨、煤泥销售单价为114元/吨,故精煤是影响企业效益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成本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精煤产率,优化产品结构,掺配煤是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以下数据均为测算数据,与L公司实际数据无关)。
(一)灰分提高情况
灰分控制在11.5%—12%之间的划分为M级精煤,灰分控制在13.5%—14%之间的划分为N级精煤。在入洗原煤量一定的情况下,灰分与精煤产率成正比,与其他洗煤产品成反比,且达到各级精煤灰分上限时,精煤产率最大。经实验测算,洗M级精煤和N级精煤时与外来煤按
照4:1的比例掺配后可以满足精煤灰分指标上限。此时,掺配前洗M级精煤灰分指标比上限12%高出0.2%,洗N级精煤灰分指标比上限14%高出0.6%。
(二)精煤产率提高情况
通过最近一次筛分浮选实验测算得出自产M级精煤产率为30%,N级精煤产率为38%,通过掺配外来煤,洗M级精煤产率可达到30.80%,洗N级精煤产率可达到40.40%(见表1)。
(三)其他洗煤产品产率变化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洗M级精煤和N级精煤时,掺配煤前后,其他洗煤产品产率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
综上所述,在掺配煤前后总洗煤产率一定的情况下,精煤产率与其他洗煤产品产率成反向变化,在保障精煤产率提高的情况下,其他洗煤产率的降幅不大,可实现突出主要产品、优化产品结构的目的。
三、掺配煤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一)自产煤效益分析
掺配前,洗M级精煤时,精煤、块煤、末煤、煤泥的产率分别为30%、4%、11.5%、7%;洗N级精煤时,精煤、块煤、末煤、煤泥的产率分别为38%、3.5%、10.5%、6%。
1.自产M级精煤效益分析
假设入洗原煤1吨,商品煤产量0.53吨,其中:自产M级精煤0.3吨;块煤0.04吨;末煤0.12吨;煤泥0.07吨。销售收入460元,其中:自产M级精煤408元;块煤14元;末煤30元;煤泥8元。随收入变动的资源税5元。自产M级精煤,商品煤总效益=460-5=455元。
2.自产N级精煤效益分析
假设入洗原煤1吨,商品煤产量0.58吨,其中:自产N级精煤0.38吨;块煤0.04吨;末煤0.11吨;煤泥0.06吨。销售收入497元,其中:自產N级精煤459元;块煤10元;末煤21元;煤泥7元。随收入变动的资源税6元。自产N级精煤,商品煤总效益=497-6=491元。
(二)掺配煤效益分析
通过本文对掺配前后精煤产率变化的测算,可得出洗M级精煤时,每100吨原煤可掺配外来煤7.70吨;洗N级精煤时,每100吨原煤可掺配外来煤10.10吨。
掺配后,洗M级精煤时,精煤、块煤、末煤、煤泥的产率分别为30.8%、3.7%、11.2%、6.7%;洗N级精煤时,精煤、块煤、末煤、煤泥的产率分别为40.4%、3.1%、10.2%、5.6%。
1.自产M级精煤效益分析
根据表3,假设入洗原煤1吨,商品煤产量0.6吨,其中:M级精煤0.39吨(自产14级精煤0.31吨、掺配外来煤0.08吨);块煤0.04吨;末煤0.11吨;煤泥0.07吨。销售收入572元,其中:M级精煤523元;块煤13元;末煤29元;煤泥7元,随收入变动的资源税6元,掺配外来煤采购成本=7.7/100*1 320/1.13=90元。
掺配后产M级精煤,商品煤总效益=572-6-90=476元。
2.自产N级精煤效益分析
根据表4,假设入洗原煤1吨,商品煤产量0.69吨,其中:N级精煤0.51吨(自产18级精煤0.4吨、掺配外来煤0.1吨);块煤0.03吨;末煤0.1吨;煤泥0.06吨。销售收入644元,其中:N级精煤610元;块煤8元;末煤20元;煤泥6元,随收入变动的资源税7元,掺配外来煤采购成本=10.1/100*1 320/1.13=118元。
掺配后产N级精煤,商品煤总效益=644-7-118=519元。
该效益分析的前提是假设原煤无结存,产销平衡,故销售成本一致。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无论是产M级精煤还是N级精煤,掺配后产生的效益均高于掺配前产生的效益。
四、结语
L公司可综合考虑煤炭市场价格走向、国家对环保政策的调控以及煤炭客户的喜好,采取有效措施及合理途径,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经营和生存环境,实现企业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张 勇(1982—),男,辽宁本溪人,中级会计师,本科,主要从事管理会计研究。
关键词:掺配煤;产品结构及效益;影响
一、L公司产品结构概述
L公司以煤产品为主体,主要包括原煤和洗煤产品。L公司原煤不直接对外销售,主要是通过运用洗选技术和铁精粉等介质,入洗原煤,获得洗煤产品,洗煤产品主要包括精煤、块煤、末煤、煤泥,其中精煤又分为M级精煤和N级精煤,不满足精煤要求的其他洗煤产品按粒度划分为块煤、末煤、煤泥。
二、掺配煤对企业产品结构的影响
洗煤产品是L公司产生效益的主要来源。精煤单价为1 535元/吨、块煤销售单价为302元/吨、末煤销售单价为280元/吨、煤泥销售单价为114元/吨,故精煤是影响企业效益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成本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精煤产率,优化产品结构,掺配煤是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以下数据均为测算数据,与L公司实际数据无关)。
(一)灰分提高情况
灰分控制在11.5%—12%之间的划分为M级精煤,灰分控制在13.5%—14%之间的划分为N级精煤。在入洗原煤量一定的情况下,灰分与精煤产率成正比,与其他洗煤产品成反比,且达到各级精煤灰分上限时,精煤产率最大。经实验测算,洗M级精煤和N级精煤时与外来煤按
照4:1的比例掺配后可以满足精煤灰分指标上限。此时,掺配前洗M级精煤灰分指标比上限12%高出0.2%,洗N级精煤灰分指标比上限14%高出0.6%。
(二)精煤产率提高情况
通过最近一次筛分浮选实验测算得出自产M级精煤产率为30%,N级精煤产率为38%,通过掺配外来煤,洗M级精煤产率可达到30.80%,洗N级精煤产率可达到40.40%(见表1)。
(三)其他洗煤产品产率变化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洗M级精煤和N级精煤时,掺配煤前后,其他洗煤产品产率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
综上所述,在掺配煤前后总洗煤产率一定的情况下,精煤产率与其他洗煤产品产率成反向变化,在保障精煤产率提高的情况下,其他洗煤产率的降幅不大,可实现突出主要产品、优化产品结构的目的。
三、掺配煤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一)自产煤效益分析
掺配前,洗M级精煤时,精煤、块煤、末煤、煤泥的产率分别为30%、4%、11.5%、7%;洗N级精煤时,精煤、块煤、末煤、煤泥的产率分别为38%、3.5%、10.5%、6%。
1.自产M级精煤效益分析
假设入洗原煤1吨,商品煤产量0.53吨,其中:自产M级精煤0.3吨;块煤0.04吨;末煤0.12吨;煤泥0.07吨。销售收入460元,其中:自产M级精煤408元;块煤14元;末煤30元;煤泥8元。随收入变动的资源税5元。自产M级精煤,商品煤总效益=460-5=455元。
2.自产N级精煤效益分析
假设入洗原煤1吨,商品煤产量0.58吨,其中:自产N级精煤0.38吨;块煤0.04吨;末煤0.11吨;煤泥0.06吨。销售收入497元,其中:自產N级精煤459元;块煤10元;末煤21元;煤泥7元。随收入变动的资源税6元。自产N级精煤,商品煤总效益=497-6=491元。
(二)掺配煤效益分析
通过本文对掺配前后精煤产率变化的测算,可得出洗M级精煤时,每100吨原煤可掺配外来煤7.70吨;洗N级精煤时,每100吨原煤可掺配外来煤10.10吨。
掺配后,洗M级精煤时,精煤、块煤、末煤、煤泥的产率分别为30.8%、3.7%、11.2%、6.7%;洗N级精煤时,精煤、块煤、末煤、煤泥的产率分别为40.4%、3.1%、10.2%、5.6%。
1.自产M级精煤效益分析
根据表3,假设入洗原煤1吨,商品煤产量0.6吨,其中:M级精煤0.39吨(自产14级精煤0.31吨、掺配外来煤0.08吨);块煤0.04吨;末煤0.11吨;煤泥0.07吨。销售收入572元,其中:M级精煤523元;块煤13元;末煤29元;煤泥7元,随收入变动的资源税6元,掺配外来煤采购成本=7.7/100*1 320/1.13=90元。
掺配后产M级精煤,商品煤总效益=572-6-90=476元。
2.自产N级精煤效益分析
根据表4,假设入洗原煤1吨,商品煤产量0.69吨,其中:N级精煤0.51吨(自产18级精煤0.4吨、掺配外来煤0.1吨);块煤0.03吨;末煤0.1吨;煤泥0.06吨。销售收入644元,其中:N级精煤610元;块煤8元;末煤20元;煤泥6元,随收入变动的资源税7元,掺配外来煤采购成本=10.1/100*1 320/1.13=118元。
掺配后产N级精煤,商品煤总效益=644-7-118=519元。
该效益分析的前提是假设原煤无结存,产销平衡,故销售成本一致。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无论是产M级精煤还是N级精煤,掺配后产生的效益均高于掺配前产生的效益。
四、结语
L公司可综合考虑煤炭市场价格走向、国家对环保政策的调控以及煤炭客户的喜好,采取有效措施及合理途径,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经营和生存环境,实现企业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张 勇(1982—),男,辽宁本溪人,中级会计师,本科,主要从事管理会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