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展谋变 助企业渡难关

来源 :中国纺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h__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不能坐等,一定要变。”针对当前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困境,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杨兆华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9年的纺织行业专业展览会正在谋变,以构筑更为完善的贸易与信息交流平台,帮助企业开拓新兴市场,重建信心,走出困境。据了解,今年纺织专业展览会将围绕“深化产业链联动,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的总体思路布局。即将于3月在北京举办的CHIC、面料展和纱线展将从办展理念及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率先践行。
  
  信心:源于展会立于展会
  
  未来一季度,纺织行业经济下行或成定局。杨兆华告诉记者,从2008年9、10月份起,一些企业订单大幅下降的情况已出现,2009年上半年这种情况将加剧。2009年上半年将是我国纺织行业最困难的时候,市场需求减少,消费档次下降,将给企业开拓市场带来严峻挑战。
  比市场形势严峻更可怕的是信心受挫。然而,即将于3月29日~31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下称面料展)的招展情况,却让人们看到了信心。据杨兆华介绍,今年面料展、纱线展的招展情况基本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从现在报名的情况来看,展会规模没有缩小,与去年48000平方米的规模基本持平,有些老展商还扩大了展出面积。
  杨兆华分析说,在行业调整的过程中,一些小企业由于没有及时完成技术改造,跟不上现在的市场形势,以至无法参与竞争。那些提前进行技术升级、调整产品结构、完善内部管理的企业则迎来了发展机遇。市场有限的订单将逐渐集中到大企业手中,有的大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年底。比如,杜邦、兰精等有原创性纤维产品的企业,业务依旧呈现高速增长势头。这些国际顶级的纤维制造企业仍将出现在本届春季面料展上。透过招展情况,杨兆华认为。“大企业加快扩张、小企业退出竞争”的格局将在今年的展览会上得以充分体现。他同时指出,实力企业的扩展亮相将鼓舞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多的企业也可通过展览会获得优秀企业应对危机的思路和方法,重塑发展信心。
  
  谋变:危机下的展览会使命
  
  依托行业协会办展背景,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品牌展览会。在受到金融危机、行业调整下行叠加影响的特殊历史时期,纺织贸促会也积极调整办展思路,从招展、服务等各方面创新,帮助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引导企业技术升级。
  在杨兆华看来,市场开拓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国际市场的开拓和国内市场的开拓。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将引导企业开拓东南亚、北非、拉美等新兴市场。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欧美纺织服装订单大幅下降,而且这种下降趋势2009年上半年不一定能好转。在这种情况下,再下大力开拓欧美市场只能事倍功半。而近期,东南亚、北非、拉丁美洲对中国面料呈现很大的需求。
  据海关统计,2008年1~9月,我国面料出口金额达235.83亿美元,同比增长18.35%,其中亚洲是我国面料出口主要市场,出口额141.49亿美元,同比增长12.11%,占对全球出口额的60%;对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同比分别增长了38%和34%。基于这种市场动向,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将加大对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客商的邀请力度,从而为参展的面料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提供更多机会。
  在开拓国内市场方面,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引导以做外贸为主的纺织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方面,纺织贸促会将大力推动上下游产业链联动。据杨兆华介绍,今年纺织贸促会将有意识地把涉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几个专业展会集中在同一城市的同一时期举行,为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今年的面料展。纺织贸促会将加大服装企业买手的邀请力度,并积极促进服装企业买手参与到面料开发中来;搭建技术交流平台,让供需双方在新技术、新纤维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杨兆华表示,只有打通产业链联动交流的平台,才能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落到实处。
  引导企业技术升级是具有行业背景的专业展览会重大使命。因为只有开发出具原创性的新产品、新原料,才是开拓市场的动力之源。如果企业仍停留在原有技术的小改小革,就无法逃脱市场萎缩与产品降档的命运。杨兆华认为,我国的面料企业应该学习国外企业开发和推广新产品的做法:首先是注重研发具有原创性的新技术产品,并且具备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推陈出新;其次是将新产品开发与标准制定密切结合;另外,擅长用通俗、形象的手法,把新产品的技术概念转化为消费者能理解接受的形象语言,从而真正达到市场推广的目的。
  杨兆华表示,经济形势越严峻,越能体现出科技贡献率的重要性。尽管今年不少纺织企业面临倒闭的危机,但那些技术创新能力强,科技贡献率高的企业,将在这场寒冬里表现出较强的抗冻能力,成为展览会上的“常胜将军”。
其他文献
蔡维娜 译    为了更好地了解时装款式和时装秀的优缺点(赞扬的或批判的),我们必须对品牌的结构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当然,考虑问题不能脱离整体。尤其是如果我们要比较不同国度、地区品牌的时候(比如把中国和欧洲的品牌做个比较),就更不能片面地去看问题了。  设计一个时尚款、组织一次时装秀,好像已经成为一个服装品牌起源的必修课。但必须明白,如果事先没有一个深思熟虑的规划的话,那么绚丽的时装秀并不能给品牌的
期刊
这是一个全球竞争由体力竞争向脑力竞争全面转变的时代,“创意”正冲击着其他一切因循守旧的字眼,成为引领大众升级生活品质的时代精神,以及处于激烈商战中的各行各业大小公司的生存法则。  这同时也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自主品牌发展的全新时期。市场环境决定了中国纺织服装品牌需要以提高品牌价值为目标和方向。而在这个品牌的总体提升时期,综合创新能力的高低将是决定品牌最终提升程度的关键。  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关
期刊
6月3日晚,“广州国际轻纺城杯”2009广东大学生优秀服装设计大赛在广州国际轻纺城成功举办,25位历经数番选拔脱颖而出的选手在这里进行问鼎之战,这晚,他们成为辉耀倾城的焦点。最终,来自五邑大学的6号选手胡荣强凭借作品梭哈获得时装周金奖。随着颁奖典礼的结束,历时11天的2009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随之圆满降下帷幕。  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是由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广东
期刊
继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CITME)与ITMA亚洲展览会(ITMAASIA)首次联合并于2008年7月27日-31日在上海成功举办之后,展会主办方近日宣布,两大展会将再度联袂,于2010年6月22日-2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登场。ITMA ASIA+CITME 2010将站在中国纺织工业实施调整振兴规划中间年的时间截点,以更为默契成熟的合作,为全球纺织机械制造企业搭建一个把握新机遇、应对新
期刊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科技学院 西安工程大学    编者按:  本期科技栏目为读者详细介绍实施“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设备改造的全过程。从普通环锭纺到嵌入式复合纺纱的改造过程可以看出,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巨大经济潜力。      为了将嵌入式系统定位复合纺纱方法推广应用,由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科技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共同承担研制任务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
期刊
对服装库存的消化是企业能否最后实现盈利的关键之一。事实上,服装企业的老板们多年所赚的辛苦钱。很可能因为市场与经济环境的骤变而变成沉睡在仓库里的货品。目前很多大型服装尾货零售卖场的兴起,就是这个庞大市场的真实写照。  石正丹——石业万货的创始人,则将尾货行销这一行演绎得精彩纷呈。迄今为止,经他和石业万货之手行销的国内名牌服装库存产品的数量已经无法统计。  “人生最大的赌注是你自己,只要敢赌,你的明天
期刊
挥别2008,迎来了2009。在历史长河中,这只是一次正常的岁月交替。然而,从人类社会的角度看,却展现出极不寻常的一面,就在2008年,发生了一场百年罕见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不但影响西方世界,还深深影响着正日益融入全球化体系的中国,来势之猛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彻骨寒意。  我们纺织行业作为经济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也不例外陷入其中,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种种迹象预示,2009年对世界经济而言
期刊
高端对话 探讨发展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中国经济经受了严峻的挑战,中国纺织行业也一路艰辛。为了战胜困难,政府相继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及促进轻纺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为纺织行业平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2009年,纺织行业仍将面对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原材料价格的剧烈变化、我国金融税收等多项政策调整以及人民币汇率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中国纺织在新的一年如何打破困境创新突破,企业发
期刊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化纤行业已经进入深入调整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纺织业的基础行业,化纤行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步伐的快慢对整个纺织业的调整和振兴至关重要,因此化纤行业的率先回暖,对提振整个纺织业信心有着积极影响。    回暖与信心    “回暖”恐怕是金融危机以来,大家最想说,也最愿意说的一个词近来,随着一组组强劲数据的不断浮现,“回暖”也成为我们当前最关心的话题,尤其是对于这个纺织大国的纺织业来
期刊
1月14日,由中国纺织报社、《中国纺织》杂志社主办,冠宏(中国)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行业报委员会及相关权威机构大力支持的“冠宏杯”2008第八届中国纺织十大新闻评选在北京揭晓,“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救灾帐篷生产情况,纺织行业众志成城投入抗震救灾”等十条重大新闻榜上有名。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林跃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中国纺织工业
期刊